-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续-《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摘自《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答:这个问题很难一时讲清楚,只好引用圣严法师的观点来说明,有五点困难:(一)律本太多,纵合不易:传来中国的戒律,共有四律五论之多,其中各部广律的制戒因缘以及戒相条文,相差不了多少,但是其中律论对于条文的解释,各彰本部的宗义,互异的就多了。有的要求很严格,有的要求很轻,如果逐部看了之后,即使自以为是,也无法肯定已经是到什么程度。因此,南山道宣律师,没有见过新译有部的律文,他的好多观点是相左于新译有部律的。有部律虽然后出,但是,以义净三藏留学印度二十多年,考证了当时所有的印度律制,并且作《寄归传》以用说明,他的观点可能要比南山较为正确,如果今天用有部诋毁南山,恐怕又觉得不可,不圆融。今人如果要治律弘律,思想必须要冲破这个难关。(二)戒相复杂,不易明记:大家知道,佛法之中,以唯识宗的名相最多,最难一一明记,殊不知律宗也有如此的困难存在。大家只知道戒律最少的是五条——五戒,最多的话是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但是,这个仅仅是条文而已,就象一个仅仅熟背宪法条文的人,并不能成为宪法专家。因为差不多在每一条的戒相中,都有开、遮、持、犯的分别,同时开、遮、持、犯,各个都有轻重等级的区别,同样犯一条戒,由于动机、方法、结果的不同,犯罪的轻重,及忏罪的方式,也随着不同。戒律的条文,固然是戒,凡是不在条文中而仍然违反了佛法原则的,也都算是犯戒。犯的是什么戒?应当怎么办?这些都应该了如指掌,了解大小乘的一切戒律,才能称为通晓戒律。所以研究戒律,首先必须付出耐心和苦心,从枯燥的戒相名目之中,培养出持戒的精神与弘法的悲愿来。(三)学戒弘戒,必须持戒:一个学戒弘戒的人,虽然不必事事如律而行,最少是个戒律的忠实信徒,他虽然未必持戒到位,未必如律规定的修行到位,未必持戒严谨,最少是个向往着如律而行的人。否则他的弘法事业,也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四)中国的环境,不崇律制:因为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南宋以来,根本丧失了崇尚律制的习惯,事业我们要在不崇尚律制的环境下去弘扬戒律,将会有很大的阻力,因为多数人不崇尚戒律,也就讨厌崇尚戒律的人,唯恐会以律制去约束或者抨击他们,使得他们无法安心。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因为弘一律师弘律,他老人家戒律清净,处处以身作则。事业很多地方都不欢迎他,甚至有人把他当成怪物。其实,大家都是怪物而不自知,反而把非怪物当成了怪物。是故,弘一大师弘律,起初数度不如愿,数讲数停,最多的听众,也不过数十人。后来以“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集多众,不定地址”为其弘律的方案。(五)律文刻板,时代变更:戒律的条文是死的,社会的演变是活的。要以死板板的条文,硬生生地加在新时代的每一个佛教弟子头上,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这个就是弘扬戒律,最大的阻力,也是很难克服的。
为什么讲戒的法师很少?
答:学禅的可以不拘小节,学律的事事都得谨慎,学教讲经的法师,可以大座说法,可以广收徒弟,可以名利双收。持戒弘戒的律师,没有大规模的僧团,讲戒不必登高座,或者有些大道场,却又未必欢迎你去讲戒。学戒持戒的律师,绝对不敢滥收徒弟,否则就是犯戒。因此,若要立志弘戒,必须先要准备甘于寂寞。身为一个弘戒的人,他的生活必定要比一般出家人更加刻苦,他的资身用物,不敢过好,又不敢过多,否则便是犯戒。所以,如果发心弘戒,思想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设想,现在能有几个出家人愿意这样。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故意拉拢信徒来学律,希望你们能尊重这个难得的听戒机会。
佛教的戒律能修改吗?
答: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曾经提出这样的原则:“佛所已制,不许废弃;佛所未制,不许再制。”因此,历代的许多大德,都不敢赋予灵活适应的生命。而以印度人的观念来规范中国人,以古代的观念来规范现代人,宁可让戒律废弃一边,也不愿意让它于时代潮流适宜。《五分律》卷二十二中有如此说明:“佛言:虽是我所制,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可知佛教戒律,并不刻板,只要不违背佛制的原则,就可以随方应用,自然也可以随着时代的潮流而应用,但是怎么随方应用,就必须熟悉戒律之后,才可以灵活圆融,才不会违背佛制的原则。时代虽然有新旧,但是律制的精神则是历久常新的,不能泥古不化,更不能因为有些不适应,而废弃不用。要发扬佛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悲精神,要圆融地理解戒律,使之更好地于新时代相适宜。
信佛只要心诚,为什么一定要归依呢?
答:这种观念,简单地听起来觉得有道理,实际上是错误的,也不如法的。比喻学生上学,首先必须办理注册手续,不然,学校中自然不会有其学籍,也不会得到毕业学历文凭。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学生,一定是按照学年学程,而逐级升学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最初进小学要注册,进了中学与大学,除了注册,还得进行考试,对其进行全面测试,看其是否有求学的能力。但是,不进小学,便想取得大学文凭,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要信佛,应该从归依三宝开始,归依三宝,虽然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但是如果不走第一步,怎么能走第二步第三步来?要走第二步第三步,必须首先走第一步开始。
佛教弟子的等级是如何定的呢?
答:佛教弟子的等级,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出家弟子的品位从大到小依次是:菩萨戒——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在家佛教弟子的层次:菩萨戒——八关斋戒——五戒——归依三宝戒。按照这样的修行层次,定的品位等级。
归依三宝有限制吗?
答:归依三宝是信佛学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所以,对请求归依者的尺度,放得很宽大很轻松,六道众生(除了地狱内的众生,由于罪逆深重,不能听闻佛法外。其余的不论天、人、神、鬼、畜生。),只要发心归依,佛教无不接受。就好象也到了入学年龄的儿童,不管他贫富贵贱,漂亮还是丑陋,不用挑剔,全部都可以进入国家开办的学校去读书一样。
归依三宝是那三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