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9|回复: 2

大正藏第24册No.1488优婆塞戒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发愿品第七

  善生言。世尊。是三十二相业谁能作耶。佛言。善男子。智者能作。世尊云何名智者。善男子。若能善发无上大愿。是名智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已。身口意等所作善业。愿为众生将来得果一切共之。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心得勇健。凡有所说闻者乐受。离诸障碍无有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常为众生作大利益。为利众生不贪身命。不为身命而造恶业。利众生时莫求恩报。常乐受持十二部经。既受持已转教他人。能坏众生恶见恶业。一切世事所不能胜。既得胜已复以转教。善治众生身心重病。见离坏者能令和合。见怖畏者为作救护。护已为说种种之法。令彼闻已心得调伏。见饥施身令得饱满。愿彼不生贪恶之心。当啖我时如食草木。常乐供养师长父母善友宿德。于怨亲中其心等一。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见我身闻触之者远离烦恼。菩萨虽知除菩提已不求余果。为众生故求以弘利。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着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心不生悔。二者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者具善法时不生憍慢。复有三事。一者为诸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乐。二者见他得利不生妒心。三者所作善业不为生死。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受苦如已无异。二者所修善事悉为众生。三者善作方便令彼离苦。复有三事。一者观生死乐如大毒蛇。二者乐处生死为利众生。三者观无生法忍多诸功德。复有三事。一者舍身。二者舍命。三者舍财。舍是三事悉为众生。复有三事。一者多闻无厌。二者能忍诸恶。三者教他修忍。复有三事。一者自省己过。二者善覆他罪。三者乐修慈心。复有三事。一者至心奉持禁戒。二者四摄摄取众生。三者口言柔濡不粗。复有三事。一者能大法施。二者能大财施。三者以此二施劝众生行。复有三事。一者常以大乘教化众生。二者常修转进增上之行。三者于诸众生不生轻想。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之自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第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悲乐于生死。常造诸业受生死乐。无有信心于三宝所生疑网心。护惜身命不能忍辱。语言粗穬悔恨放逸。于己身所生自轻想。我不能得无上菩提。于烦恼中生恐怖想。亦不勤修坏结方便。常生悭贪嫉妒瞋心。亲近恶友懈怠乱心。乐处无明不信六度。不乐修福不观生死。常乐受持他人恶语。是名假名菩萨。善男子。复有众生发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无量劫苦行修道然后乃得。闻已生悔。虽修行道心不真实。无有惭愧不生怜愍。乐奉外道杀羊祀天。虽有微信心不坚固。为五欲乐造种种恶。猗色命财生大憍慢。所作颠倒不能利益。为生死乐而行布施。为生天乐受持禁戒。虽修禅定为命增长。是名假名菩萨。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濡先语实语。无有恶语及两舌语。于自身所不生轻想。舒手惠施无有禁固。常乐修磨利智慧刀。虽习外典为破邪见出胜邪见。善知方便调伏众生。于大众所不生恐怖。常教众生菩提易得。能令闻者不生怖心。勤修精进轻贱烦恼。令彼烦恼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为涅槃果持戒精进。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见退菩提心生怜愍。能救一切种种苦恼。能观生死所有过罪。能具无上六波罗蜜。所作世事胜诸众生。信心坚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报。于怨亲中其心无二。施时平等舍身亦尔。知无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乐赞人善为开涅槃。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是名实义菩萨。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实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优婆塞戒经义菩萨心坚固品第九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藏第24册No.1488优婆塞戒经

续-《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摘自《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佛言。善男子。若离菩提无菩提道。离菩提道则无菩提。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出胜一切声闻缘觉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善生言。世尊。声闻缘觉所得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胜。善男子。声闻缘觉道不广大非一切觉。是故菩提菩提之道得名为胜。犹如一切世间经书。十二部经为最第一。何以故。所说不谬无颠倒故。二乘之道比菩提道。亦复如是。善男子。菩提道者。即是学。即是学果。云何名学。行菩提道未能具足不退转心。是名为学。已得不退。是名学果。未得定有。是名为学。已得定有第三劫中。是名学果。初阿僧祇劫犹故未能一切慧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第二阿僧祇劫虽一切施。未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如是二处。是名为学。第三阿僧祇劫能一切施一切时施一切众生施。是名学果。善男子。菩萨修行施戒忍辱进定智时。是名为学。到于彼岸。是名学果。善男子。有是惠施非波罗蜜。有波罗蜜不名为施。有亦惠施亦波罗蜜。有非惠施非波罗蜜。善男子。是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一切凡夫外道异见。菩萨初二阿僧祇劫所行施。是波罗蜜非惠施者。如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亦是惠施亦波罗蜜者。菩萨第三阿僧祇劫所行施是。非施非波罗蜜者。声闻缘觉持戒修定忍慈悲是善男子。非施非波罗蜜。是名为学。亦施亦波罗蜜。是名学果。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尽智无生智也。为此二智勤心修集三十七品。是名为学。得菩提已。是名学果。自调诸根次调众生。是名为学。自得解脱令众生得。是名学果。修集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是名为学。具足获得十八不共法。是名学果。为利自他造作诸业。是名为学。能利他已。是名学果。习学世法。是名为学。学出世法。是名学果为诸众生不惜身财。是名为学。为诸众生亦不吝惜。身财寿命。是名学果。能化众生作人天业。是名为学。作无漏业。是名学果。能施众生一切财物。是名为学。能行法施是名学果能自破坏悭贪嫉妒是名为学。破他悭贪嫉妒之心。是名学果。受持五根修行忆念。是名为学。教他修集成就具足。是名学果。善男子。菩萨信根既自利已复利益他。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于身命财不生悭吝。是名自利。菩萨定知若用声闻缘觉菩提教化众生。众生不受则以天人世乐教之。是名利他。利益他者即是自利。菩萨不能自他兼利。唯求自利。是名下品。何以故。如是菩萨于法财中生贪着心。是故不能自利益也。行者若令他受苦恼自处安乐。如是菩萨不能利他。若自不修施戒多闻。虽复教他。是名利他。不能自利。若自具足信等五根。然后转教。是名菩萨自利利他。善男子。利益有二。一者现世。二者后世。菩萨若作现在利益。是不名实。若作后世则能兼利。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世乐。二者出世乐。福德亦尔。菩萨若能自具如是二乐二福化众生者。是则名为自利利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一法则能兼利谓不放逸。复有二法能自他利。一者多闻。二者思惟。复有三法能自他利。一者怜愍众生。二者勤行精进。三者具足念心。复有四法能自他利。谓四威仪。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七慢。善男子。若沙门婆罗门长者男女。或大众中有诸过失。菩萨见已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如其不能先随其意便为说法。是则名为下品菩萨。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乐近善友。二者不乐。乐善友者能自他利。不乐近者则不能得自他兼利。善男子。乐近善友复有二种。一乐供养。二不乐供养。乐供养者能自他利。不乐供养不能兼利。乐供养者复有二种。一能听法。二不能听。至心听者能自他利。不至心听则无兼利。至心听法复有二种。一者能问二不能问。能问义者能自他利不能问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能问义者复有二种。一至心持。二不能持。至心持者能自他利。不至心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至心持者复有二种。一者思惟。二不思惟能思惟者能利自他不思惟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能思惟者复有二种。一者解义。二不解义。能解义者能自他利。不解义者则不得名能自他利。解义之人复有二种。一如法住。二不如法住。如法住者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则不得名自利他利。如法住者复有二种。一者具足八智。二者不能具足。何等八智。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他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上下智。是人具足如是八智凡有所说具十六事。一者时说。二至心说。三次第说。四和合说。五随义说。六喜乐说。七随意说。八不轻众说。九不呵众说十如法说。十一自他利说。十二不散乱说。十三合义说。十四真正说。十五说已不生憍慢。十六说已不求世报。如是之人能从他听。从他听时具十六事。一者时听。二者乐听。三者至心听。四者恭敬听。五者不求过听。六者不为论议听。七者不为胜听。八者听时不轻说者。九者听时不轻于法。十者听时终不自轻。十一听时远离五盖。十二听时为受持读。十三听时为除五欲。十四听时为具信心。十五听时为调众生。十六听时为断闻根。善男子。具八智者能说能听。如是之人能自他利。不具足者则不得名自利利他。善男子。能说法者复有二种。一者清净。二不清净。不清净者复有五事。一者为利故说。二者为报而说。三者为胜他说。四者为世报说。五者疑说。清净说者复有五事。一先施食然后为说。二为增长三宝故说。三断自他烦恼故说。四为分别邪正故说。五为听者得最胜故说。善男子。不净说者。名曰垢秽。名为卖法。亦名污辱。亦名错谬。亦名失意。清净说者。名曰净洁。亦名正说。亦名实语。亦名法聚。善男子。若具足知十二部经声论因论。知因知喻知自他取。是名正说。听者有四。一者略闻多解。二者随分别解。三者随本意解。四者于一一字一一句解。如来说法正为三人。不为第四。何以故。以非器故。如是四人分为二种。一者熟。二者生。熟者现在调伏。生者未来调伏。善男子。譬如树林凡有四种。一者易伐难出。二者难伐易出。三者易伐易出。四者难伐难出。在家之人亦有四种。一者易调难出。二者难调易出。三者易调易出。四者难调难出。如是四人分为三种。一者呵责已调。二者濡语而调。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藏第24册No.1488优婆塞戒经

续-《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摘自《大正藏第 24 册 No. 1488 优婆塞戒经》
三者呵责濡语使得调伏。复有二种。一者自能调伏不假他人。二者自若不能请他令调。复有二种。一者施调。二者咒调。是调伏法复有二时。一者喜时二者苦时。为是四人说正法时有二方便。一者善知世事。二者为其给使。善男子。菩萨若知是二方便则能兼利。若不知者则不能得自利他利。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利他故先学外典。然后分别十二部经。众生若闻十二部经。乃于外典生于厌贱。复为众生说烦恼过烦恼解脱。叹善友德呵恶友过。赞施功德毁悭过失。菩萨常寂赞寂功德。常修法行赞法行德。若能如是是名兼利。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何以故。若无在家则无三乘出家之人。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善男子。有道有道庄严。道者所谓法行。道庄严者所谓在家。出家菩萨为在家者修行于道。在家之人为出家者而作法行。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诵。二者教。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兼有四法。受施诵教。如是名为自利利他。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菩萨亦应拥护自身。若不护身亦不能得调伏众生。菩萨不为贪身命财。护身命财皆为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摩诃萨先自除恶后教人除。若不自除能教他除。无有是处。是故菩萨先应自施持戒知足勤行精进。然后化人。菩萨若不自行法行。则不能得教化众生。善男子。众生诸根凡有三种。菩萨诸根亦复三种。谓下中上。下根菩萨能化下根不及中上。中根菩萨能化中下不及上根。上根菩萨能三种化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自利利他。是不为难。在家菩萨修是二利。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5 1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