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2|回复: 4

[佛经文档]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4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04
2006年2月22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
前面讲到我们的世界的核心。我们每一个人世界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心。那么这个心跟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这个心,这个心在唯识宗里面讲,我们这个心有四个部分组成,这个叫四分,心有四分。这个四分也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每一个心当它产生活动的时候,它都会有这样的四个部分,一个人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那么在这四个部分里面,我们最容易感觉到的主要有二个部分,一个是相分,一个是见分。也就是说,每一种心理,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心理,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念头。心是什么东西?你们说心是什么?啊?是不是觅心了不可得?心是什么?你们也不知道,就是颗心嘛!心就是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比如说讨厌,这是种讨厌的心理;我喜欢,这是种喜欢的心理;我觉得我自己很了不起,这是种了不起的心理;我嫉妒别人,这是种嫉妒的心理;否则,我实在不行呵,我太不行呵,这是种自卑的心理;我觉得,哎呀,简直是我什么都行,行得不得了,自大的心理;你恨一个人,恨得不得了,嗔恨的心理。是不是?我们每天都是这样的心理里边,我们人的心就像动物园一样,各种各样的心理,就是储藏着各种心理的力量。我们现在慈眉善目的,很友好,但并不等于我们没有嗔恨心,只是说这时候嗔恨心它成了一种潜在的力量。
就是说,虽然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边,我们会储藏很多很多的心理,但是每一种心理它产生活动,它在我们心灵平台,如果用现代心理学的话的来说,从潜意识到意识,也就是从我们意识不到的状态下,进入我们意识的状态,进我们心灵的平台。进入我们心灵的平台也就是进入我们能够意识的这个时候,它是要有因缘的。这个因缘也可能是内因,也可能是外缘。外缘是你看一个你讨厌的人,嗔恨心就来了。你看到你喜欢的人,欢喜心就来了。你看到你喜欢的东西,可能贪婪的心就来了。你看到别人的能力比你强,可能自卑心就冒出来了。那么这是因为外境,外在的因缘。可是,不须要有外在因缘同样可以把你的心理调动起来,比如说你关房间里你在那里想,你在那里想着想着,也会把很多心理,也会把很多心理引发出来的。但是,总是要有因缘,不管是内因还是外缘,通过这些内因和外缘把我们无始以来潜在的、形成的我们生命中的各种力量,因为在这些因缘的触动之下,它就会一个一个地上升到我们心灵的平台,产生作用,当然产生作用的时候,事实上也就意味着它会影响着我们,它会推动着我们去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那么我们都是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然后形成各种生活、心情、痛苦、快乐、做什么、不做什么。是不是这样子?
那每一种心理在产生作用的时候,它一定是有一个对象,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子?每一种心理它在产生作用的时候,它一定有一个对象。我们说贪心生起的时候,它一定是贪了什么。如果没有贪的对象,你会产生贪心吗?如果你嗔恨心生起的时候,它一定有一个嗔恨的对象是你讨厌的那一个人,或者让你嗔恨的一件事情。如果你的自卑心生起,它一定也有一个自卑的对象,一定是想到自己某些方面不行。也就是任何一种心理的产生,它一定都有一个影像,在你的心灵上都会呈现一个影像。当我们看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事实上是把这个投射到你的身上了,其实我看到的还是我自己的影像。那么,这个影像就是相分。然后,对这个影像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就是去感知这种影像的这种心理作用,那就是见分,对这个影像所产生的感知的心理作用,就是见分。比如说你想到一个讨厌的人,你想到的时候会不会有感觉?啊?你会有感觉。当你想到这个影像的时候,你的内心里边就会伴随着一种你不舒服的感觉,对不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是那一种影像……那个不舒服的感觉,那个就是见分;你想到的那个人,那个就是相分;然后,如果你知道自己不舒服,这个就是自证分。但也有的人,他陷入到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状态里面去,他没有去觉察、没有发挥他的自证分的作用,很不舒服、很不舒服,陷入到这样的情绪里边去,那就是没有这种自证的觉察的能力,(自证的能力)没有能够发挥出来。
那么,每一种心理产生作用,都有见分、相分,那么这个见分、相分就是能缘、所缘。见分就是能缘,相分就是所缘。所以,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主和客的世界;用我们佛法的话来说,就是能缘和所缘,认识和被认识。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其实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我们能认识到什么程度?我们怎么样去认识,其实是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因为我们有眼睛,我们有眼识,所以我们才有认识的世界。因为我们有耳朵,我们有耳识,所以我们才有音声世界。因为我们有鼻子,有鼻识,所以才有香的世界、臭的世界。因为我们有舌头,有舌识,我们才味觉的世界。因为我们有身体,我们才有触觉的世界,因为我们有身识,所以我们才有触觉的世界。因为我们有丰富的心灵,所以我们才有精神世界。是不是这样子?如果你没有眼睛,比如说对一个瞎子来说,他就没有颜色的世界;如果对聋子来说,他就没有音声的世界;那如果对一个没有鼻子的人,有没有没鼻子的人?啊?这个鼻子有问题的人,他可能就没有香臭的世界。那么尤其是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他又取决于我们意识的世界,你的意思世界丰富不丰富?那么也就决定了你的精神世界丰富不丰富。那么,我们对世界能够认识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们的嗅觉可能比不上动物那么灵,那么这就是说,其实我们认识的世界,其实是取决于我们的这种认识的能力,我们的认识能力其实也就像认识的仪器一样,它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我们的这种能认识的仪器是不是很精确。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4》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所以,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能认识、所认识,所认识的影像、所认识的世界它是建立在我们能认识的心的基础上。所以,当我们的心在产生作用的时候,随着我们同的这些心理活动,那么在我们的内心里边当下就会投射出一个影像,也就是每一种心理活动的时候,它都会投射一个影像。就像我们现在想起我们的妈妈,你马上就会想到,你母亲的影像马上就出来了。你想到你的寺庙,或者想到师父,马上这个师父的影像就出来了。这个就是一个相分,就像弹出一个窗口一样,每一个念头出现的时候,它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影像出来。所以,每一种心理活动,它必然都有一个相应的影像,然后我们的心再反过来去认识这个影像。其实我们所认识的影像其实是我们内心所投射出来的,我们的内心自己所投射出来的。那么,这就是说心具备有这样的几个部分,就是有四分,每种心理在产生作用的时候,它都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当然,我们平常最容易感觉到的就是:相分、见分。
那么,每一种心理在产生作用,它怎么会产生作用呵?它靠什么产生作用呵?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心产生作用的心理基础是什么?那么,这就是唯识学里面讲到的——叫作种子,这叫做种子。你所有的人生的经历,所有的生活的经历,当它经过以后,都会在你的内心里边形成一种心理力量,哪怕你动一个念头。只要你做过的事情,你的心都会帮你收藏的。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会过去,但是,所表现的一切它在你的内心里边都会形成力量,那么这种心理力量就是种子,在唯识宗里边就叫做种子。这个种子它是我们各种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认识世界的心理基础。
我们的生命里边有多少种子?我们的生命里边有无量无边的种子。《解深密经》里边讲了:“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应为:“阿陀那识甚深细。我于凡愚不开演。一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就像大海一样,潜藏着无量无边的水。《楞严经》(注:应为《楞伽经》)也讲:“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藏识”,就是我们心灵世界里边有一个藏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它就像海洋一样深、一样广,那么这个藏识的海洋,储存着我们无尽生命中形成的种子。所以,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无尽的积累,积累了什么?积累的就是种子。所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里边,我们都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种子,这种不同种子代表着我们无尽生命的延续。我们每天都在薰习种子。
唯识宗里边跟种子有关的有几个概念:一个是薰习,一个是现行。“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什么叫“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呢?我现在就在“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你们知道吗?啊?我现在在说话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种子生现行”的过程;然后在说的过程中,我对我这个说的内容它又进一步得到强化,它这种种子的力量,它的力量又得到一次强化,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现行薰种子”。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只不过是我们……这个“种子生现行”到底生的是什么种子(应为“现行”?)“现行薰种子”薰的又是什么种子?所不同的就是每一个,因为每一个人他的相续不同,他在无尽生命中形成的这种相续不同。比如我们这一生我们有的人,或者说我们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的人从事电脑,有的从事艺术,有的人可能当官,有的人可能经商。那么,因为他的这个职业可能就会在不断地薰习这种有关经商的种子,或者薰习当官的种子,或者薰习艺术的种子。
那么,因为你不断在薰习这一部分种子,那这一部分种子的力量就会特别强大,它每天会促使你去说一些这方面的话,所以,有一句话叫做什么?“三句话不离本行”啊。因为每天都在薰习这样的种子,然后有很多种子它就要迫不急待地要现行,因为每一种种子它都有一种冲动,它都是有力量的。所以,人为什么要不停地要说些什么,要做些什么,为什么?因为生命它就是一种需求,一种……每一种种子它都是代表一种心理力量。比如说贪心,有的人贪心重的人,就是因为他贪的种子的力量特别强大;嗔恨心重的人,他就是因为嗔恨心的种子力量特别强大;好学的人,他就是因为他好学的种子力量特别强大。就是每一个人我们都在薰习着不同的种子,都在种子生现行,那么现行的时候又薰种子。从现行薰种子这个过程它也不是单纯的,因为我们有意识。所以,当我们在想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的想法它会逐步成熟,我们能力会不断增强,观念也会不断地在调整。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的过程是有我们的意识在参与。所以我们每一种心理的形成,它是跟我们的意识……它一方面跟我们固有的心理力量是有关系的,另外一方面跟我们人的观念是有关系的。如果你有正确的观念,你就会不断地去调整你的……你会在不断地调整,往好的方面调整;如果你的观念是错误的,你就会不断地往不好的方面调整。
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的心理是怎么形成的。所以,在我们心灵的世界里边,有的种子力量很弱,那么也有的种子力量很强。这个种子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每一种心念……从“种子生现行”的观念它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其实我们每一种心念都是培养起来的,每一种心念的都是缘起的,每一种心念都是可以改变的,任何一个念头……所以佛法讲心念无常。关键是什么呢?关键是你在薰习什么样的种子,也就是说,关键是你在培养什么样的观念。你在薰习什么样的种子,那也就是意味着你在张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力量。有的可能会不断地在培养嗔恨心,有的人可能会不断地培养贪心,但也有另外一些人可能在不断地薰习这种、培养这种慈悲心,也就是你在你的心灵里面播什么种子,你在你的内心培养什么样的种子,其实这才是修行的关键。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续-《●[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4》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所以,因为我们不同的心理活动,我们的这些不同的心理活动也就在逐渐地形成不同的心理。所以,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对我们未来的生命都会产生影响,因为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我们都在张扬不同的心理力量。所以,为什么修行要从起心动念入手,其实原因也在这里。我们说,啊,客观上有没有护法神,佛菩萨看见没看见,其实那个都不重要。乃至包括你将来有多大的果报,其实跟你内心形成的力量对你生命的影响相比,外在的果报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外在的果报它只是一时的,一次性就结束了,但是一个人如果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这种心理将会长时间影响着你,甚至永久影响着你。你如果说没有通过修行去改变它的话,它对你的影响将是尽未来际的。你说一种生活环境对你的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但是你的一种心理的影响对你将是长久的。所以,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这个每一种心念……它是根源我们的……都有它的心理基础。我们的所有的心理的因素、心理的力量都是我们在无尽生命延续中逐步形成的,逐步培养起来的,都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不天上掉下来的。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可以改变的,没有不能改变的心理。善和恶也都是一念的事情。不要小看一念哦,这个一念它可以摧毁整个世界,“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但一念也能成佛,都是在这个一念。慈悲心是一念,嗔恨心也是一念。关键就在于你张扬的到底是哪一念,你把这个念头到底培养得有……这个,培养的力量培养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这个是很关键。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种子……在这个唯识学里边种子对我们生命的作用,这个是非常重要。
那么,根据“种子生现行”,种子的道理,唯识宗又建立了种姓的学说。我觉得这个种姓也是蛮有意思的。种子是代表着我们内在的一种心理的潜在的力量,然后“种子生现行”之后是代表着我们的一种心理活动,然后这种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它同时又代表着我们在张扬某一种心理、形成某一种心理,而当某一种心理在我们心灵世界一旦力量大到……成为我们心灵世界中主宰我们心灵的地位的时候,其实它就成了我们的一种性格了。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一种心理了,它已经就成了我们的性格了。当这种性格如果固定下来了,也就成为了我们的人格,那么,这个人格其实也就是我们的种姓。所以,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把人分为几十种,比如说有贪性人、嗔性人、薄尘人……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这么说,生命的素质或者是种姓,你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人,我们每个人看看自己:我是什么性质的人?你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人?我们每个人看看自己,我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人?我有什么样的性格?我在这些烦恼里边,到底哪些烦恼的力量特别重,我可能就是属于什么性质的人。
所以,唯识宗就讲到有五种种姓,这个种姓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比如说有的人他就是属于没有种姓,没有种姓也就是说这种人他没有什么善根,也没有什么慈悲的。那么还有的人呢,是属于菩萨种姓,就是很富有利益他人的心理、利益众生的心理,那就是菩萨种姓。那还有的人他比较自了,比如说他总想着自己解脱,他不太关心别人,那么这种人就是属于声闻种姓。那还有的人,就是他没有一定的,他碰到什么因缘他就会有什么选择,那么这在佛教里边就叫不定种姓。当然这个种姓的东西也不能把它理解机械了,还是要从缘起法来理解。种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你要想变它也不是很容易,是不是?你看,叫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一个人你如果已经形成一种性格、有一种固定的习惯之后,你要改变它,很难!但不是说不能改变,如果不能改变,这就不符合缘起法,这就是有自性了。一定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不是说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你要没有相当的的善巧方便……你要改变一种心理,你要改变自己的一种性格,你要改变自己的一种不良习惯,那其实是非常难的!那不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修行很难的原因就在这里。但是,如果说我们有非常好的方法,其实它也不会很难。这叫“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所以,种姓就是我们的心理、我们的行为它的一种积淀,它的一种形成的强大的力量的一种表现。那唯识宗根据这个“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的这个道理,建立了诸法唯识。也就是说我们所认识的境界,也就是所缘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刚才前面讲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其实我们不要去关心……很多人说,一说到唯识,啊,你说到唯识,有的人就会问了:啊,那,那个,你说唯识嘛,唯识所现嘛,唯识所现呢,那也就是说,这个没有一定比较相对客观的东西,比如说我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了。那如果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话,那有的人就会说了,那你说,这个月亮为什么一定要十五才会圆呵?如果唯识所现,能不能初十就圆呵?既然月亮要到十五才圆,那你怎么说唯识所现呵?那比如说,还有,比如说泰山为什么一定要在山东?那你唯识所现我们什么时候在苏州的附近?怎么样,我们几个人来变一座泰山,看看行不行?啊?——我们有的人很多人我们就会去关注这样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唯识的祖师们,它也有非常好的回答。我们现在并不着急地回答这个问题。
我引的这个例子,我是要说明的是什么呢?一个人……世界是很大,没错,这个大千世界是很大,这个宇宙是很大,关键是能够影响你的是什么?你说能够影响你的是什么?能够影响你的是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够接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去看。能够影响你的是这些东西呀!如果……你说他方世界多么好多么好,或者多么不好,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接触得到,那跟你有什么关系?啊?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说,啊,这个什么,从东方再十万亿佛土那边有一个佛国,那边怎么好或者怎么不好,那跟你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要关心的是:你能看到什么?你能认识到什么?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以自己为核心,都是以我们的心理……都是建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的基础上,这个才是很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续-《●[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4》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那么,我们的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其实也是无限的,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也是无限的。但是,我们现在能够感觉出来的是显现的这一部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包括整个宇宙的,宇宙也只是我们心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现在能够感觉到的就是显现的这一部分,真正能够对我们目前产生影响的也是显现的这一部分。我们显现的是什么?而这显现的这一部分,我们怎么看?这个是很重要。所以,我们须要去认识、须要去注意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跟我们的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那么,唯识的道理,它在说明到唯识,其实它有二种,一种是因能变,一种是果能变。因能变,也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事实上也就是我们的……它的根源是种子,也就是根源于我们的心理经验、根源于我们的各种心理力量,然后每一种的心理力量,也就是种子,当它显现之后,然后就会形成我们的世界,能缘和所缘的世界、见分和相分的世界。也就是从种子生现行这是因能变,从每一种心理当它产生活动的时候,都会显现出见分和相分,这就是果能变。所以,我们的世界事实上也就是我们心理活动的表现。我们目前有哪一些心理,那么我们目前就会有什么样的世界。就像我们目前有出家的心理,有学佛的心理,那么我们就会坐在这里学佛了。另外一部分可能有经商的心理,他可能就会跑去做生意,想着赚钱。就像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识的世界是我们内心的显现,同时又是我们内心给它规定的,我觉得它好,我觉得它不好,都是我们人的一种认识。除了这个认识以外,我们认为好像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一切都是在我们心以外,它是客观的、固定的、不变的,或者说我们觉得它好,它就是好;我们觉得不它好,它就是不好。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所以,唯识见它就是要告诉我们:没有离开我们心以外的这种客观的、实在的、不变的这样的一种境界。相反,我们认识的一切境界都是没有离开我们的内心,都是我们的内心给它规定的。
唯识大概就是要说明这样的一种道理。
看看你们听得清楚不清楚?我已经给你们大概地介绍了一下诸法唯识的道理了,你看仅用了一节课,啊?二节课了。那么,关于唯识的道理在《成唯识论》里边讲得最详细,《三十论》里边也讲了,当然《成唯识论》是解释《三十论》的了,所以讲得蛮详细的。所以,具体的内容我们今后要进一步学习《成唯识论》的时候(再学习)。但是,大概的内容其实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
那么,这个是讲的是依他起相,然后就遍计所执相。
遍计所执相基本上就是我们凡夫的世界。我们的凡夫的世界就是遍计所执。遍,是普遍的意思;计,是分别。(遍计)是普遍地分别。这个分别是什么分别呢?就是种颠倒分别。这个颠倒分别,这是我们凡夫的特点,我们看到什么我们都会进行(分别),当然只要是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都会分别,都会作一番虚妄分别:哦,这个好呵,这个不好呵;这个有价值呵,这个没价值呵;这个是美呵,那个是丑呵……我们都会进行分别。分别了之后,伴随着是什么呢?执著。所以分别和执著它像一对兄弟一样,有分别,往往就会有执著,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它本身就是具有粘性,因为我们的凡夫心……当然这个不是说圣者的心理了,是说我们凡夫心它是具有粘性的,当我们只要介入分别了之后,它马上就会粘上去,它马上就会对这个境界产生一种粘性,就会产生一种粘的作用。这种粘的作用就是执著。所以,有分别往往伴随就是有执著。所以,有的人干脆说:啊,那你不执著,你就不要分别。不分别是不是就不执著?那么这样一来呢?就不仅仅是把颠倒妄分别给否定了,把如理的分别也给否定了,把正思惟也给否定了。那么这在修行上来说是不可以的。但是,我们凡夫的心,当我们在作分别的时候,我们多半都会产生执著,那么这个执著其实主要就是我执和法执。
因为遍计所执的关系就形成我们的凡夫的世界。本来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应该是依他起的世界,就是一个缘起的世界。比如我们每一个念头的产生,每一个念头的产生它是个什么?它是一个缘起的。比如你看到一个人,或者看到一件事,你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那么这种心理的活动,它纯粹就是一种依他起,这是一种缘起的现象。那么缘起的过程,缘起要揭示的是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我们的每一个人心念的形成,以及我们每一种心念的活动,其实它都是一个缘起的过程。我们大家要记住:都是一个缘起的过程,它是缘生缘灭,缘聚缘散。它是“因缘所说法。我说即是空。”它是空的,也就是它是没有特质的,它是可以改变的,同时它又具备无限的潜力。这是缘起法的特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是很真实的,很客观的。但是,每一种心理产生活动的时候,我们面对着我们自己的心理,包括我们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的喜欢的情绪、讨厌的情绪、爱的情绪、恨的情绪,以及我们情绪上所投射的这种影像,比如每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每一种情绪它都伴随着这个影像,这个影像和这个情绪,这个影像和我们的心念,我们会去认识它。那么这个认识就开始出问题,这个认识就开始出问题。
所以,遍计所执有分为几块,一块叫能遍计,一块叫所遍计。所遍计的是见分和相分,那么能遍计的又是什么呢?就是能够分别的意识、心,主要指的是……在我们这个八个识里边,能够遍计的,能够产生遍计所执的这个识,主要是指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尤其我们能够感觉到的主要也说是第六意识,因为前五识它是没有遍计的能力,它只是现量;第八识呢,也没有。那么,真正能够产生遍计的就是意识和末那识,尤其是第六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续-《●[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04》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那我们这个意识,当我们意识对见分和相分进行认识的时候,要出问题哦,在认识的时候就会产生我执和法执。比如认为:这个是我的,我的想法,我的心情。比如说一种欢喜心生起,这是我的心情,我的心情很好;一种烦恼的心情生起,哎呀,我的心情糟糕透顶了。然后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啊,这个桌子是我的,这个房子是我的;这个人跟我有关系,那个人对我好,那个人对不我不好……这就是一种我执,这就是一种我,一种我执,我,我很重要,以我为中心。但事实上,我是个什么东西呢?我是个什么东西呀?其实,不论从物质和精神的角度,你去分析,你实在没有办法在这个有为法的世间,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这样的一个心理因素和物质的元素。因为物质元素你可以分,比如我们讲这个色身,你说这个身体是“我”吗?有没有一个不可分的东西?啊?有没有一个不可分的东西?没有,这在物理学上也证明了没有不可分的东西。那么,在佛法里边尤其唯识学它也破斥了这个道理,你认为有一个不可分的东西,如果你是作为一种物质的存在,那么它一定还有六个方面,东、西、南、北,还有上、下,如果一定还有六个方面存在,那它一定还是可以分的。只要你是一个物质存在,它就是有方位,如果方位,它就是可以分的,不是不可以分的。那么从我们心念的分析,就是会分析到一刹那一刹那一刹那……你找不到不可分的东西。
所以,找不到一种我,就是我们的每一种心理活动,哪怕是世界每一种事物的产生,它都是一个缘起的,是没有自性的,都是一种因缘的假相。但是一旦进入我们认识之后,这一切全变掉了,一切全变掉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