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8|回复: 1

[善导大师]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七五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五集)  2012/6/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7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一十六页,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会疏》曰:专求者,是誓愿义。如四十八愿」,专求,心有所求,这就是愿,如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如是刹,指极乐,劝希求也」,这是劝勉的话,应当要希求极乐世界。在释迦四十九年教学当中,善导大师所说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句话不仅仅是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都是为度众生。而度众生确实有把握,快速,一生能成就的,只有这个法门。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确实不可思议。所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常常劝勉大家,这个法门也真正是难信之法。
「《净影疏》谓此一偈是:举彼智愿」,「记」是授记,「必得土」,你必定得生净土,就这个意思。「通达法性,一切空无」,这是说智慧,通达法性,一切空无。法性因为它没有任何现象,所以说空,所以说无。空不等于无,无也不等于空,它遇缘它能现相、它起作用。所以,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前面所说「觉一切如梦幻等(指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这前面的经文,「是世谛智」,这是了解世间法的真相。这个地方是「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是真谛智」。一个是对十法界来说的,十法界是世谛;一个是对法身菩萨来说的,法身菩萨所证的是真谛,与法性完全相应。「专求净土,是举愿。必成是刹,记得土」。我们要有愿,要专求净土,这句话非常重要,你只要专求你一定得生,所以必成是刹,这是决定得生。
「盖谓由于智愿」,智是了解事实真相,世出世法真相完全都通达明了,所以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像惠能大师见性所说五句话,那就是他实际的状态,当时他就是这种心态,而这种心态永远不会失去,所以五祖把衣钵就传给他了。一得永远得,不会失掉的,这个里头最重要的,智慧,就是看破。世间看破了,梦幻泡影;出世法也看破了,空无。看破才真正能放下,放下就契入境界,这一放下,跟空无融成一体,就契入境界,融成一体。融成一体是什么样子?我们能够想象到的,跟法性融成一体,跟空融成一体,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身与土都没有现象,所以我们的六根缘不到,六根缘到一定是有境界相,没有境界相我们对它无能为力。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念头,也不是自然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契入这个境界,就融成一体。所以成佛,佛在哪里?佛无处不在,佛没有形相,我们求他他就现相。
这个现相有现报身、有现应身、有现化身。虚云老和尚朝山,两次生病,遇到那个乞丐,那个乞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如来的应身。应身示现跟我们人一样,你也看不出来,他也不会说。真正不一样的,这个应身在世间,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说明他确确实实是住在常寂光,住在空无里头。这个应身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问题,而且他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间。释迦示现住世八十年,八十年都是教学。我们只知道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是教学,其实他住世种种示现都是教学,都是给我们做个好样子,示现一个佛在六道、在十法界他示现教化众生的样子。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善于体会,活活泼泼,真的是圆满自在。佛的法身、般若、解脱,在应身里头统统显示出来,我们细心去观察能体会得到。这是两种智都说到了,教导我们专求净土,决定得生。
「盖谓由于智愿,受记得净国土也」,智是自性本具的,愿是从智里面生的,没有这个智他怎么会发愿?所谓难信之法,有智才信,没有智,他愿发不起来。凡夫的智一般要通过学习,所以世尊讲学四十九年,就是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个地方说得很好,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世出世间真相都了解,这个智跟愿都不可思议。
「又《望西疏》谓:二智(俗谛真谛二智)虽殊」,这两种智不一样,「性空是同」,它的自性是相同的,自性都是空寂。「虽知性空,而愿净土」,为什么?虽知性空是解悟,没证得。什么人证得?妙觉如来证得。等觉还没证得,等觉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生相无明的习气,它的作用就是障碍你证得常寂光。净土里四土常寂光土,一定到妙觉,他才真正回到常寂光,这就究竟圆满了。回常寂光,常寂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有,能生万物。回常寂光,实报庄严土也不见了,所以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过渡时间。这些人全是正等正觉,只是等待无明习气断尽,就回常寂光。「又曰:佛法不着有,不着无,有无(亦有亦无)亦不着,非有非无亦不着,不着亦不着」。如果还有个不着,还是着了相,不着也没有。在我们现前,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些大乘里面最微妙的、最高深的,我们听到了,我们承认,我们不反对,这是解悟,不是证悟,你没证得,你不得受用。所以,愿生净土,生净土干什么?到极乐世界再向上推进一步,证得。证得了它管用,没有证得,这个里头真实的作用得不到。
「要之,不住二边,远离四句,妙契中道,平等一相」。这段文很重要,这是断烦恼、消业障最上乘的妙法。真的知道是假的,什么都是假的,所以一切法里头都不要执著,都不要分别,最好都不要起心动念。生活怎么过?跟普贤菩萨一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一切人事物一片慈悲,这个一片就是平等,平等的慈悲。随喜功德,随喜当中就成就了功德;换句话说,随喜就是功德。这功德从哪来的?从度众生来的。随喜就是度众生,自己表演这个德行,让众生体会、觉悟。所以,生活也是离空有,不着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都不着,这心多清净!真正清净心现前,一尘不染。心里头全都放下了,我们只要一个阿弥陀佛,念念不舍阿弥陀佛,这是从解悟,往生到极乐世界提升为证悟,这种心态求往生,全是生实报庄严土。因为这个智慧、这种认知是法身菩萨的,不是小乘,不是凡夫。凡夫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种认知,凡夫着有,二乘着空。菩萨空有二边都放下了,连放下也放下,这是法身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七五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金刚经》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看,四相空了,四见空了,还修一切善法。如果一切都空了,算了,我什么都不要修了,这是二乘,为什么?着空了。凡夫执著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坚固的执著,这是六道轮回。不执著是四圣法界,再修一切善法,那就超越了,这是菩萨行,这是菩萨道,所以他一定得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是妙觉如来所证得的,等觉菩萨他还是三藐三菩提,为什么?他还有上。阿耨多罗是无上的意思,到妙觉那就是无上,这是最高的。「是故十方正士」,这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人,十方来的这些菩萨。「深达法空」,他们通达明了,世出世法都不执著,「专求净土,是即远离四相,修一切善」。《般若经》上所说的,《金刚经》上讲的,极乐世界菩萨做到了!专修净土就是修一切善法,同时也就是远离四相,「故必成如是刹也」。
「又《会疏》曰:所以菩萨虽洞达三空,智无所着,而能大悲薰心,发愿净土。虽净佛土,而常寂静。是则即一法句」,这一法句就是《往生论》上所说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而二十九种」,《往生论》谓极乐共二十九种庄严,「即二十九种而一法句之义也」。「疏说精妙」,这个下面的话是黄念老说的,「盖一切法无不从此一法界流出,亦莫不还归此一法界,一法界正是一法句」。这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为大家所说的。《会疏》里头说得好,菩萨虽然洞达三空,三空是人空、法空、空亦空,这是讲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也不着相,不着相是智慧。虽然不着相,他又有大悲心。自己成就了,还有许许多多众生还在迷惑、还在造业、还在受报。正因为这些菩萨们洞达三空,他的大悲薰心,再给大众做个示现,发愿求生净土。表法!做出样子给人看,人家才会相信。
哪些样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净土,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净土,这就是做榜样给大家看。其实文殊、普贤早就成佛了,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菩萨的身分。三十二应里头说的,「应以菩萨身而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度脱之」。他是来表演的,让我们看到他的表演,觉悟、明白了。你看,虽净佛土,而常寂静,常寂静就是住常寂光。他的真身在哪里?真身在常寂光。他在极乐世界,在实报土里头是他的报身,在下面两土是他的应身。极乐世界应身跟报身是相同的,是分不出来的。
这个底下说到《往生论》上说的话,《往生论》说即一法句,一法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往生论》里头,将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说出二十九种庄严,国土,生活环境,十七种庄严;老师,阿弥陀佛,说了八种庄严;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人,菩萨是学生,四种庄严,总共二十九种庄严。这二十九种庄严就是一法句,归纳一法句,展开来二十九种。《会疏》说得好,疏说精妙,念老给我们总结了,把这个精妙说出来。精妙在哪里?一切法无不从此一法界流出。怎么流出的?我们想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流出,我们都是从这里流出的。到最后?最后莫不还归此一法界。你看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修成妙觉如来,又回去了,又回归到自性,自性就是个原点。现在科学家好像也有这个意思,他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他没有办法证实。他们说一个宇宙的原点,这个原点,从这个原点里面出生宇宙,最后宇宙还回归到这个原点,跟佛法说的非常接近。
所以这一法界,一法界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无为没有相,有为就有相。弥勒菩萨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造的。天亲菩萨为教初学方便起见,将六百六十法归纳成一百法,《百法明门》是这么来的。百法里面分两大类,有为跟无为,有为里面有四大类,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色法,色法是物质,后面有一法,就是无为法。相宗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两句话把整个相宗全包括,那么复杂的一种学术,两句话就讲清楚了。法相宗说的什么?就说的这个。在这个地方我们所读到的,《往生论》里面讲的一法界,一法界就是一法句,一法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弥陀晓谕十方正士之慈示」,上面所说的,都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有到极乐世界去参学的十方菩萨,他们不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听完之后他们还回去。这什么地位?全是法身菩萨。《华严经》上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像这样的人在极乐世界随时可以看得到。「释尊」,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已毕」,到这里告一个段落,前面全是阿弥陀佛所说的。
我们接着看下面经文,「本师叹二利无尽」,释迦牟尼佛赞叹,二利是自利利他,无有穷尽。这分两段,第一段「自利利他」,自利利他分为两段,第一段「叹得受记」,这是自利。
【闻法乐受行。得至清净处。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看念老注解,以下为释迦牟尼佛继续对此土会众的开示。经文『闻法乐受行』,「乐」是喜欢、爱好,不能读作乐,乐是快乐,这个念去声,念要。「经文闻法乐受行前,《魏译》尚有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今本删节」,把这两句删掉了。「因闻法乐受行之人,指十方正士。十方诸佛劝谕其国正士,参礼阿弥陀佛。是诸正士,遵佛开示,往诣极乐世界,得见无量寿佛闻受妙法。闻后若能信乐受行,一心志求净刹,则必蒙受记,得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魏译》本里头有这两句,夏老会集的时候把这两句删掉了。为什么删掉?因为「闻法乐受行」,把这两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其中。念老注解里头说得好,十方正士,正士就是法身菩萨。我们中国佛法里头常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样的菩萨,这个地位的菩萨是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华严经》上所说初住以上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法身大士,都称为,它里头有四十一个等级,这个里头所说的统统都有。十方诸佛对这些菩萨们,普遍的劝导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参学,去礼拜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7: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