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77|回复: 1

[净土经典]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六天【上】----文珠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第六天
选择字号
  道源法师讲述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虽将正宗分讲完,但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解释,以除疑惑,而生正信。
  (释疑)问:若一日到若七日中,分成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人若一日就能念到一心不乱,下根的人若七日才能念到一心不乱,中根人从若二日至若六日,就能念到一心不乱。那么我们参加打佛七的人,有的已经参加过很多次的佛七,也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这样连个下根的众生也够不上,那么往生西方不是没有希望了吗?解答这个疑惑,有四种解释:
  答一:全部阿弥陀经,以信、愿、行为三大纲要。听佛说极乐世界依正二报之妙,即生深信之心,由此深信以引发切愿,愿生彼国。合此深信、切愿谓之发菩提心,亦谓之‘慧行’(音恨)。由此‘慧行’以导生‘执持’名号,求得‘一心不乱’,谓之‘正行’,亦谓之‘行行’(上一行字音‘形’,是动词,即是修行。下一行字音‘恨’,是名词,即是功行)。你未曾听过阿弥陀经,或是听过此经,而未注意念佛是以‘求得一心不乱’为目的。你来参加念佛七,即不知以求得一心不乱为目的,如何能证得一心不乱?
  答二:只要你了解念佛是以求得一心不乱为目的,不管时间的长短,你精进用功,一定会念到一心不乱的。如果你一个佛七里不能得到一心不乱,你应该两个佛七、三个佛七、乃至一百个佛七,接著念下去,以念到一心不乱为目的。我们知道,众生的根性不同,如中根的人,也没规定说若二曰,经中只说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这就知道中根众生不止一种了,那下根众生也不止是一种的。九品往生中,下品有三种,即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若七日能念到一心不乱,是个下上品的人。我们打了一个佛七,没有得到一心不乱,可能是个下中品的人。若是已经参加过好几次佛七,仍然没有得到一心不乱的,可能是个下下品的众生了。但是你不能就因此退了道心,要相信佛是不打妄语的,只要往前精进,把阿弥陀佛念下去,决定可以达到一心不乱的目的。
  答三:若一日至若七日,得到一心不乱,都是一心精进的人。前面讲过理持和事持,理持的人根机很高,所以不用说了。事持的人不能了达‘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只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发愿恳切的念下去,这就是一心精进,而且精进得‘如子忆母’;儿子想念母亲,能够如母亲想念儿子一样。就是说,我们想念阿弥陀佛的心,要好像阿弥陀佛想念我们众生一样,无时暂忘的。所以不要退心,要回光返照,照照我们念佛的心,是否一心精进。若没有,就应当大生惭愧!至于经上说的若七日,千万不要怀疑,你虽然打了一个念佛七,其实只是‘混’过去的,一方面念佛号,一方面打妄想,怎么能得到一心不乱?
  答四:我们打佛七时,为什么不能精进?为什么不能降伏妄想和散乱昏沉呢?这都是我们了生死的心不够恳切,也就是愿力不恳切。古人说:‘生死心不切,云何能令念佛成片呢’?‘念佛成片’就是念念不间断的意思,念到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我能念的心。佛与心、心与佛打成一片,不就很快证得一心不乱,很快可以开悟了吗?‘尽此一报身,得生极乐国’,这是愿力,愿力不恳切就是信心不坚固。已经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但信心不坚固,所以想的不是西方极乐世界,而是打五欲六尘的妄想。所以要回想一下,自己念佛的心,是不是恳切的念,千万别被魔境魔倒了。若是你一方面念佛,一方面打妄想,这样怎能求得一心不乱?念佛不在于贪多念,在于是否能念到一心不乱,有很多人在那里天天念佛,没有间断,实际上是在那里数念珠,心想我只要念一万声阿弥陀佛,把功德做完就算了,这样只是种了一个飘渺的善根,并不是实在的善根。所以古人警策我们:‘念佛切莫贪多念,且念一百心不乱,九十九声一念差,捋转数珠从头念’。即是捋转数珠念佛的时候,就算念了九十九声,有一念之差,打妄想了,那这一百声的佛号都不算,就要从头再算起!若能依照这样去念一百声阿弥陀佛,就是念一串珠子,观照到不打妄想,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没有妄想就是如来,这就是‘有令是众生,无念即如来’。这个‘念’就是妄念,即是妄想,若不打妄想,我们不就成佛了吗?其实我们本来就是佛,所以释迦世尊成佛后三叹:‘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都是佛,不但皆有如来智慧,还皆有如来的功德相好,为什么我们还是当一个苦恼的众生呢?‘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就是打妄想起了执著,把如来的智慧、功德、相好统统隐蔽起来,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楞严经上讲的‘狂心’,‘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一歇下来,当下就是菩提现前,当下就成佛了。若歇不下来,净土法门有方法,念阿弥陀佛对治妄想。对治妄想要拿出功夫认真念佛,因为妄想与众生同时俱来的,无始劫来打妄想已成习惯,而念佛还没念成习惯,所以要了生死,就要靠这一句阿弥陀佛。换句话说,离开念佛的法门,没有再更好的法门了。即是说要想渡过生死大海,就看你能不能好好的把持著这一句阿弥陀佛救命的大船。所以念阿弥陀佛要下功夫去念,牢牢的观照这一声阿弥陀佛的名号来念,不要让这个‘心’走掉,决定可以得到一心不乱。以上把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得到一心不乱的疑惑解释好了。
  问:正宗分三大科,一信,二愿,三行。第三科为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又分二科,一、正示无上因果,一、重劝。应当再劝持名,何故重劝发愿?
  答:信、愿、行,三法本来平等。但平等之中,不碍差别。前面讲过,信、愿为‘慧行’,行为‘行行’。现在再将这三法的关系,详细讲讲。有信者未必有愿,而有愿者必定有信。设若无信,何能发愿?既有信、愿以为前导引发持名,方为‘正行’。只要信心坚固,愿力恳切,无论持名多少,皆得往生。十六观经之十念往生,无量寿经之一念往生,皆由信愿之力以为前导之故。设无信愿,纵令念至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何以故?不信不愿故。这就是‘以愿引行,以行填愿’。所以蕅益大师说:‘生西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以有愿必有行之故,所以重劝发愿。
  问:有人对于‘执持名号’生起疑惑,佛法最忌讳就是‘执著’,古人说:‘著即不是’,你执著就不是佛法了。那么阿弥陀经上开示我们要‘执持名号’,这不是叫我们生执著心吗?
  答:开经的时候讲过,八万四千法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空门,一类是有门。从空门入手定要一切皆空,切勿执著。所以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你若执著有个佛的色身可见,有个佛说法的声音可求,那你已走上邪道,怎么能成佛呢?所以从空门入手,要一切皆空,连空也空,空得干干净净,这样才能以明心见性。从有门入手则相反,相信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不怕执著,为什么不怕执著呢?因为执著的是阿弥陀佛,不是执著五欲六尘。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万德洪名,西方极乐世界是依报,阿弥陀佛是正报,依正二报都是‘妙有’。你执著的是妙有的有,执著到一心不乱的时候,生到西方,就悟到无生法忍,则生即无生,这就是‘殊途同归’,目的是一个。‘妙有不有,即是真空’,真空的空不是顽空,也不是断灭空,‘真空不空,即是妙有’。所以只要执著阿弥陀佛,执著西方,不怕执著,只怕你执著得不专一!因为五欲六尘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假如你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执著的不专一,娑婆世界这一边放不下,又怎么生到西方去呢?这就是以‘净执’对治‘妄执’的方法,等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有是妙有,当下即空。所以对于‘执持名号’不必怀疑。
  问:前面所说,若无信、愿,但持名号,纵令持至一心不乱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不信不愿故。这个人即不相信极乐,又不发愿往生,他怎么肯念佛呢?
  答:这就是因为‘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的缘故。他听到有人告诉他,念佛的利益很多,不但来生可以转为富贵人,而且可以升到天上享受天福。他听到念佛有这样好的利益,所以就恳切的念起佛来。他竟将万德洪名换取一些人天福报,实在可惜!又有一种人,听说现在念一声佛,死后可当一圆钱用。设若一天能念三万声佛,在‘阴间银行’就可以存三万元。这个人听了就努力念佛。念佛是想著死后做一个有钱的鬼,这种人不但可笑,而且很可怜!
  问:念佛七日,证得一心不乱,是平时,或是临命终时?
  答:是平时。因为平时证得一心不乱之后,决定不会再造业,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决定接引往生极乐。
  问:十念往生,一念往生是平时?或是临命终时?
  答:是临命终时。
  问:既然临命终时,十念、一念皆得往生,何必平时忙著念佛呢?
  答:设若平时不念佛,临命终时,谁能保证你能念佛。古人为证明十念得能往生,特举出一则公案(故事):‘唐朝有一杀牛为业的人,名为张善和。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被杀之牛皆来讨命,张善和惊恐万状!正在危急之时,恰好来一位僧人,劝导他赶快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张善和听了即念南无阿弥陀佛...刚念十声,张善和说:群牛不见了!阿弥陀佛来接我了!含笑而逝。’这个故事,只是证明十念得能往生而已,他人不得仿效。如张善和这个人,前世必定有大善根。若无善根,临终危急之时,何能得遇善知识,开示念佛法门。而且一闻便信,立即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此人者,万中无一,生死事大,岂可存侥幸之心?
  问:依据阿弥陀经的开示,必须执持弥陀名号,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佛及圣众现在其前,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则必须得到一心不乱,方能往生极乐!但是有人念佛数年,甚至数十年,因为未能得到一心不乱,竟不能往生极乐,岂非大大的遗憾?
  答:往生极乐,唯一的条件在于‘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如杀牛的张善和,平时一句佛亦未念过,何从证得一心不乱?而他临终十念,竟得往生;这固然是他的善根所招感,亦是弥陀愿力所摄持。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当知十念往生,乃弥陀本愿之力!虽未证得一心不乱,只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决定往生极乐,不必怀疑。然而这样说来,何必打念佛七,求证一心不乱呢?因为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决定心不颠倒。倘若未能得到一心不乱,则不敢保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因此需要‘助念’。应当约会志同道合之莲友(最好组织一助念团,人数越多越好,因须轮流换班)。以莲友助念之力,加持临命终人,心不颠倒,一心念佛,方能蒙佛接引,决定往生。
  问:临命终时,佛及圣众现在其前,焉知非魔?
  答:参禅之人,不求见佛,佛来现前,决定是魔。修净土者,求佛佛现,因果相应,决定非魔。
  以上将正宗分之疑惑,解释完了,下面就接讲流通分。
  甲三、流通分分二 乙一、普劝 乙二结劝
  乙一、分三 丙一、劝信流通 丙二、劝愿流通 丙三、劝行流通
  丙一、分二 丁一、略引标题 丁二、征释经题
  丁一、分六 戊一、东方 戊二、南方 戊三、西方 戊四、北方 戊五、下方 戊六、上方
  全经分为三大分,已把第一序分,第二正宗分讲完,现在讲的是第三流通分。流通者,流传万世,通达十方。这次阿弥陀经所分的科,是根据蕅益大师著的‘弥陀要解’而分的。它里面的科文以信、愿、行为依据,无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都依信、愿、行三法为纲要。还有一点要注意,我们讲的这一部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这里边只有六方佛,实际上梵文的原本是有十方佛。玄奘法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亦保留了十方佛。鸠摩罗什法师为什么要略去四方呢?因为诸佛的赞叹,都是要令我们相信的。这十方佛的文太长,故把它略去四方,况且说了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实际已包括了‘四维’。四维就是四个角,即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方都已包含在六方里面,只是经文上没有翻译出来,简略而已。现在先讲东方。
  戊一、东方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东方是方位之首,故先讲东方。大家请注意听,先将东方详细解说,下面五方佛,只是简略的讲,不再重复。‘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如我今者,‘我’是释迦佛自称。如我释迦佛现今在这弥陀法会上,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在前面正宗分,揭示无上因缘中,略举六种:第一、带业往生。第二、横出三界。第三、同居横具四土。第四、开显四教法錀。第五、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第六、人民皆一生成佛。这六种利益,都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所成就的。‘东方亦有阿閦(音同触chù)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东方世界也有无量诸佛,像我释迦佛一样的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阿閦(音同触chù)鞞佛’略译为阿閦(音同触chù)佛,梵语‘阿閦(音同触chù)’,华言不动。不为无明烦恼所动;故号为阿閦(音同触chù)鞞佛。‘须弥相佛’,梵语‘须弥’,华言妙高。佛的相好不可思议称‘妙’,其相九界瞻仰,最尊贵最高胜称‘高’;故号为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为众山之王,世界诸山所不能及。佛为大法之王,超九界以独尊,‘妙高’上再加个‘大’,是赞叹之意,故号为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光’是表智慧,佛的智慧最妙最高,故号为须弥光佛。‘妙音佛’,佛说的法不可思议,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其解,故号为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印度有一条大河,名为恒河,其沙甚细,每一粒沙,算一尊佛;前面只是列举几尊东方世界之佛,在东方还有恒河沙数那么多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东方世界像阿閦(音同触chù)鞞佛等,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每一尊佛皆有其教化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每尊佛在各个的三千大千世界国土之中,‘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其广长舌相多宽广呢?能以遍覆到他所教化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的广长。‘说诚实言’,佛度众生是不打妄语的,说的都是最诚实的话。
发表于 2011-1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4 12: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