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3|回复: 0

[实修交流] 卍续藏第22册No.0407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3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07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卍续藏第 22 册 No. 0407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会本卷第二

  日东 沙门 实观 分会

  【钞】二释说字二初牒释。

  【疏】说者悦所怀也。

  【钞】悦是畅悦怀是心怀若就此经即是如来久修久证念佛三昧蕴之在怀今机扣发说之乃畅昔之所怀。

  ○二即十下示相据今之说正在念佛次文委示今不预陈故且通涂明其说相文二初明所说法相。

  【疏】即十二部经八万法藏六度四等一切法门。

  【钞】十二部经总明说相谓或作长行说或作重颂说或作未曾有说或作无问自说说等若八万法藏乃具示所说种种法门合云四千且举大数然应了知有多八万且约四谛示诸八万若言八万法藏即苦谛八万尘劳即集谛八万对法门八万三昧门八万陀罗尼皆道谛八万波罗蜜即灭谛今虽示一义已兼三以法藏名是蕴聚义判属苦谛复由蕴义兼得三谛盖四名言不离阴故如俱舍云牟尼说法蕴数有八十千彼体语或名是色行蕴摄故十二八万俱通小衍或云小乘唯有九部大则十二或云小有十二大唯九部或云大小皆有十二六度四等虽在大乘亦通三藏事度菩萨然其名数四教皆同须就所诠真中二理定其权实复论四种能趣观行用简偏圆使宝渚化城迂直不滥。

  ○二又于下明能说善巧二初于一法一门明四悉。

  【疏】又于一法中作四门分别于一一门巧作四悉檀利益闻者欢喜赞用受行信戒进念而得开发贪恚愚痴豁尔冰消革凡成圣入法流水或三二一益若都无益则乐默然。

  【钞】上之所列八万等法既通四教即是生灭八万无生八万无量八万无作八万如生灭八万趣举一法须开四门四门假人同皆叵得若其实法四义不同约有门说念念无常如灯焰焰约空门说三假浮虚犹如云雾双亦门说二相从容双非门说二相俱舍四中一门机生熟故四悉被之为未种者作世界说令其乐欲赞用受行为已种者用中二悉善根未发作为人说令起宿善信戒进念恶未破者必对治说令其三毒豁尔冰消为已熟者第一义说令得契真革凡成圣佛智鉴机说之必中知不入理令得三益知不破惑令得二益无善可发作世界说但生欢喜若全无益佛则不说。

  ○二若一下例诸法诸门示四悉。

  【疏】若一机扣圣于一门施四益者余三门亦如是为一缘说一法既尔诸缘诸法亦如是。

  【钞】上明一门被机四悉余之三门被机亦尔八万中一四门四悉被机既尔其余诸法四门四悉被机亦然一教八万门悉既然三教亦尔八万法藏例于尘劳及对治门三昧总持波罗蜜等一一八万法法四教教教四门门门四悉其十二部六度四等准此可知以此略明佛说之相。

  ○三释观字即所说也上十二部八万等法岂非所说然是泛举显于能说下无量寿及今观字的是此经所说义也释观分二初牒释双标。

  【疏】观者观也有次第三观一心中三观。

  【钞】牒起观(平声)字以观(去声)释之乃用观法观于胜境若非观法将何观之撮经所诠立兹题目经明十六以为能观今释题名唯论三观经文是别题是总名总总于别别别于总若也立题收文不尽则不能应篇章之式故知今立三观释观乃是经文十六观体若就十六各各示于三观相者其文繁广故于释题总而示之令其修者以兹观法入十六门则境境皆三心心绝妙四依被物言简意周双标次第及以一心二三观者此乃以次显于不次不融别观无以明圆如止观中皆用思议显不思议。

  ○二从假下据教双释二初次第三观二初列名指经。

  【疏】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从空入假观亦名平等观二空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第一义谛观心心寂灭自然流入萨婆若海此名出璎珞经。

  【钞】所列诸名释中自见。

  ○二今释下释相结果依前列名释三观相。

  【疏】今释其意假是虚妄俗谛也空是审实真谛也今欲去俗归真故言从假入空观假是入空之诠先须观假知假虚妄而得会真故言二谛观此观若成即证一切智也。

  【钞】第一空观而有二名假是等者见思取境无而谓有虚假凡俗知虚名谛二空之理是审实法知实名谛不究俗虚莫知真实要须照假方得入空是故名曰从假入空又假是等者迷世俗时谓虚是实则二俱不谛若悟俗虚必知真实则二俱谛故复得名二谛观也此观等者修观名因证智名果释论三智为易解故分属三人故以声闻对一切智即空观果当于别教十住位也。

  【疏】从空入假观者若住于空与二乘何异不成佛法不益众生是故观空不住于空而入于假知病识药应病授药令得服行故名从空入假观而言平等者望前称平等前破假用空今破空用假破用既均故言平等观此观成时证道种智。

  【钞】第二假观亦有二名先斥住空堕二乘地若修假观能成佛法能益众生观空欲作入中方便故于空智证而不住三界惑着须荡令空诸法因缘须究本末见思重数如尘若沙以大悲心遍观遍学名为知病诸法诸门破性破相一一对治无不谙练是名识药随惑浅深知机生熟神通骇动智辩宣扬四悉当宜各令获益如此授药方肯服行皆由证空能入此假故此观名从空入假而言等者前除见爱破假用空今遣尘沙破空用假于空于假各一破用前后相望至今均等故复名为平等观也此观等者若依释论以菩萨人对道种智即假观果位在十行。

  ○二空下第三中观。

  【疏】二空为方便者初观空生死次观空涅槃此之二空为双遮之方便初观用空次观用假此之二用为双照之方便心心归趣入萨婆若海双照二谛也此观成时证一切种智是为次第三观也。

  【钞】初双标初观空生死者别人初心信今知觉本是常住中道佛性从教道故名为但中唯善唯净不具染恶虽无染恶其性灵知强觉忽生境界斯现分别境相执着我人不昧之知邪思邪见现前染恶既非性具皆是随缘变造而有是变造故非性本然是故见思不即中道定须破故即义不成故不得云唯爱唯见唯色唯香设欲修中能所不绝故修空为正中观为傍何者心既著有须别缘空破兹爱见所观之空是二乘法既非性具乃是别修空非毕竟是故空观但空生死次观空涅槃者生死之有虽已破除心又着空须别缘假破此空着假是建立是菩萨法非性具故亦是别修能荡空著名空涅槃此之等者前空生死见思惑忘次空涅槃尘沙惑尽二惑既尽心无偏着是故得为双遮方便初观等者复因次第用于二观观其二谛是故得为双照方便方便立已圆观可修于十向中即以所显中道佛性而为能观中道之观谛观不二惑智一如三观圆融是无作行故得自然入萨婆若此观之果名一切种智位在初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0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