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6|回复: 2

[弘法探讨]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八(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0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八 (1)
《瑜伽师地论》卷八.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
己五、杂染施设建立(分二科) 庚一、征 
复次云何杂染施设建立?
前面在(第四卷)初就是〈意地〉这一科,第一地〈五识相应地〉,第二就是〈意地〉,这两个地,一共有十七个地,这两地说完了,就说「云何有寻有伺地?」「云何无寻唯伺地?」「云何无寻无伺地?」这三个地是「略以五门施设建立」,就是从五个部分来安立这三地,五个部分是那五个呢?第一个是「界施设建立」,第二「相施设建立」,第三个是「如理作意施设建立」,第四是「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这四个施设建立都讲完了,现在就是第五个「杂染施设建立」,解释这个建立。
「杂染施设建立」这一科里面分两科,第一科是「征」。「复次云何杂染施设建立」,除掉了前面那四种,又怎么叫做「杂染施设建立?」这是提出这个问题。这个「杂染施设建立」,就是我们众生在生死里面流转全面的情况,是这样意思。这先提出这个问题,然后第二科加以解释。
解释的第一科「显杂染」,分四科,第一是「标」。「谓由三种杂染应知」,这底下先是「标」,然后一共分四科。标完了就是「征」,征完了就是「列」,列完了就解「释」,这是先是「标」。

庚二、释(分二科) 辛一、显杂染(分四科) 壬一、标 
谓由三种杂染应知。
「谓由三种杂染应知」,就是由于我们的众生有这三种杂染的事情,所以叫做「杂染施设建立」。这个「杂染」是怎么回事呢?「杂染」就是染污。
我们这个凡夫也有一些人有智慧,像孟子道性善,说是人的心是善的;荀子道性恶,还有是谁?墨子是性也不是善、也不是恶,也会说出几句话来表示那件事。
但是在我们的佛法里面,唯识学者的解释要比他们说得更明白。这个唯识学者的说法,他把它一样、一样事都单独的立起来,单独的立出来。说是心我们这个心,还有心所,有心王、有心所。我们一般人是说心王和心所统起来说,说这人很坏,说这人很好,我们就统起来这么说,但是唯识学者不是,他把它分析出来。心本身、这心王本身的体性是无记的,也不是善、也不是恶,但是心所法里面有的是善,有的是恶。
现在说「杂染」就是这个恶心所,贪瞋痴慢疑这都是恶法。这恶法它本身是恶、是染污的,它又能染污心。它自己是染污的,它又能染污这个心,使令心也是污染的,这个就叫做杂染。「杂」者「和」也,同他在一起叫做「杂」。我们无记的心也不是善、也不是恶的这个心,同这个染污的心所在一起呢?所以叫做「杂」,染污心所在一起的时候也染污了,叫做「杂染」,这个杂染有这个味道。或者说杂染就是染污,就是染污本身。杂染,这底下说这种情形不只一种杂染,有三种杂染,三种杂染是什么呢?

壬二、征 
何等为三?

壬三、列
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
「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这三种杂染。
这个「烦恼」它本身就是污秽的东西,就是杂染、染污。
这「业杂染」是什么东西呢?「业」呢?有罪业、有福业、不动业,在世间上的业就分这么三种。这个罪业,我们若造了罪业的时候也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杀盗淫妄也害了自己,也害别人,所以这是染污。说是我没有造罪,我修善法,又去修禅定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得这个禅定,这不是罪业,但是这种业是取相、分别执着,执着心还是在的,还是不清净,还是染污。我们就是造善,作善法,还是执着的,还是不清净,还是不是那么理想,所以也是染污,还是杂染。
这第三个「生杂染」是什么呢?就是由烦恼杂染发动出来的业杂染,由业杂染就招感了很多的果报。「生」,就是果报,或者是人间的果报,天上的果报,三恶道的果报,这都叫做「生杂染」。为什么也是生杂染呢?也是不理想,三恶道的苦恼太苦了,叫做「苦苦」,就是它生出来这种苦恼的境界,一现出来就是苦。现出来以后它没有灭,没有消失,还继续存在,还是令你苦,所以两个苦。
若是我得到人间、天上的果报呢?是快乐嘛,那不苦。不苦,但是坏了的时候就苦了,你若失掉了那种快乐的果报就苦,所以叫「坏苦」。所以还不是圆满,还终究有一天是无常了,无常了的时候令你苦恼。所以诸天死亡的时候都是苦;三恶道的众生,要离开三恶道的时候心情好一点;但是天上的人或是人间富贵的人,死的时候苦,因为同可爱的境界分离了,不得了,所以叫「坏苦」。
另外有一种众生就是「行苦」,就是他也不苦不乐叫「行苦」。行苦也是苦,因为「行」这个字就是向前进,走路叫行,行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我们众生说现在也不感觉苦,也不感觉乐,但是时间不是停留在那里,它向前进,向前进终究是遇见苦了,不是坏苦,就是苦苦,所以还是苦。
这个「生」,在三界五趣里面流转生死,也是杂染,也是不理想的东西。所以由烦恼发动出来种种的业,由种种杂染的业又得到种种果报的苦。
「烦恼」也是杂染,「业」也是杂染,「生」还是杂染,所以人在生死里流转就是相续的杂染,只此而已,没有什么好东西,没有这个理想的事情,所以称之为「杂染」。「三种杂染应知,何等为三?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
从这上面看, 这苦集灭道,苦集二谛:苦谛、集谛这二谛,就是三杂染。这几句话就是评定了在三界生死的流转都是可厌离的,不是可爱的地方。这是壬三,这以下是解释。

壬四、释(分三科) 癸一、烦恼杂染(分二科) 子一、征
烦恼杂染云何?
这一科先解释「烦恼杂染」,分二科,第一科是「征」。「烦恼杂染云何?」烦恼是杂染的,内容是怎么个情形呢?这是问。
第二科是解「释」,解释分二科,第一科是「标列」,分二科,第一科是「嗢柁南」。
「嗢柁南」我们在前面有解释过,翻个「集施」,「集所说义,施有情故」,把所要说的意思,用简单的文句把它表达出来,布施给有情,叫他开悟。这嗢柁南怎么说的呢?

子二、释(分二科) 丑一、标列(分二科) 寅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自性若分别,因位及与门,上品颠倒摄,差别诸过患。
「自性若分别,因位及与门,上品颠倒摄,差别诸过患」,这四句话就把这烦恼杂染说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八 (1)》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底下第二科是「长行」,长行是什么呢?就是「长」比前面那个颂是长,所以叫「长行」,这个就是解释这个颂的。

寅二、长行
当知烦恼杂染,由自性故,分别故,因故,位故,门故,上品故,颠倒摄故,差别故,过患故,解释应知。
「当知烦恼杂染,由自性故」,那「颂」上第一头两个字是「自性」、「分别故」。烦恼的自性是什么?「自性故」。「分别故」,有差别。「因故」,烦恼的因。「位故」,就是前后的次第,深浅的次第。「门」一个门、一个门的。「上品故」这个烦恼是属于上品的?是中品的?软品的?还有属于「颠倒摄故,差别故,过患故」,一共是九段,也就是九个门,分九部分「解释应知」,解释这个烦恼杂染。这烦恼杂染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分这么九个部分来解释它。
看这个《瑜伽师地论》作者的智慧不得了,这么样解释这个烦恼。我们普通说是烦恼贪瞋痴就算了,但是这上面可不是,可是详详细细的解释出来。

丑二、随释(分九科) 寅一、烦恼自性
烦恼自性者,谓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是名略说烦恼自性。
这底下「随解释」。前面是「标」,标出来九个门,九大科,分九科来解释。第一科是解释「烦恼自性」。
「烦恼自性者,谓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是名略说烦恼自性」。就是「略说」,简略的说烦恼的相貌,是这么意思。
「自性」,就是它本身的情况。说是这个灯的情况,灯的相貌,说那个人的相貌,那朵花的相貌,就是它每一法本身的情况都叫做「自」,它自己本身的情况叫做「自」,不是通于其他法,所以叫做「自」。这个烦恼的相貌和非烦恼相貌就不一样。人有人的相貌,天有天的相貌,每一法有每一法的相貌,所以叫做「自性」。烦恼的自性是什么样子的呢?
「谓若法生时」,就是说若那个烦恼那一法它现起的时候,「其相自然不寂静起」,它的相貌自然的不须要其他的因缘来帮助他,他就是不寂静,他现出来的就是不寂静的相貌。这个贪心来了,你的心就不寂静;这个瞋心来了,也不寂静;疑惑心来了心里也不寂静;高慢心来了也不寂静,反正是不管是那一个烦恼,它总是有个不寂静的相貌。不寂静是一切烦恼的通相,一切烦恼的相貌都是「不寂静」,就是不安定,不安,是这样子。这一句话就是这样说了。
「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由彼不寂静的相貌一生起来以后,生起来以后它并不一下子就能灭了。它「不寂静行,相续而转」,使令你的身体、使令你的心境、使令你的身心也随着烦恼那样子,也是不寂静行相续而转。身也不安,心也不安,相续的在那活动。而「转」就是活动,相续的活动。「是名略说,烦恼自性」,简单的说烦恼的自性是什么样子?就是不寂静。
「由彼起故」,烦恼原来是有种子的,由彼烦恼的种子生出现行来,就是这么意思。生出现行,烦恼本身是不寂静的,但是它不是孤独的,它是和你的思想在一起的。所以在你的身心上,你的身心要受它影响,也是不寂静。自己不寂静,令身心也不寂静,共同的就是不寂静,这就是烦恼的自性。你看这烦恼是什么相貌?不寂静是它的相貌。就是乱,动乱起来了,所以叫做「不寂静」。

寅二、烦恼分别(分二科) 卯一、明种别(分十一科) 辰一、一种
烦恼分别者,或立一种,谓由烦恼杂染义故。
「烦恼分别者」,这是第二科「烦恼分别」,就是烦恼分别出来各式各样的烦恼,有差别。这里分成十一科,由十一个部分来解释烦恼的分别。
「或立一种」,或者说烦恼有多少呢?只有一种烦恼,什么呢?「谓由烦恼杂染义故」,就是这个烦恼它就是污染的,它是一切染污法的根本。因为有烦恼的染污,是凡与烦恼沾上边也都受到它染污了。所以总立为就是这么一种烦恼,就是一种,就是「杂染义」,所以叫做染污的。
那么这样说呢?所以这个我们凡夫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受想行识、有各式各样的事情都受到烦恼的污染,都变成不清净了。若是断掉了烦恼的人,就是大菩萨,他在人间度化众生,他也有父亲、也有母亲,他也是有眼耳鼻舌身意,也有色声香味触法,色受想行识,什么都有,但是没有烦恼,他就不染污了,虽然他也和我们凡夫一样,像维摩诘居士,也有妻子、儿女,也有很多的财富,但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都是清净的,这是和凡夫不同!凡夫呢?「由烦恼杂染义故」,所以就是不管怎么的都是不清净。

辰二、二种
或分二种,谓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或分二种」,或者是分成两种,两种烦恼。「谓见道所断,修道所断」,这是两种烦恼。
怎么叫「见道所断」?「见道」是什么?就是你觉悟了诸法实相的智慧,就是般若的光明。由般若的光明见到第一义谛了,这个时候是无障碍的境界,所以叫做「道」。比如这条道路从这能通过去,如果有障碍,障碍就是不通了,不通了就不是道了。是无障碍的境界,这是圣人的境界。所以这个「见道」明白一点讲,什么是「见道」?就是觉悟了诸法实相的智慧成就了,成就了通达第一义谛的大智慧了,那叫做见道。
见道的时候所断除去的烦恼,这是一类,断除什么烦恼呢?就是由分别引起的烦恼,由分别心引起的烦恼。我感觉色受想行识里面有一个我,有一个常恒住、不变异的我,有我,就有我所有的一切,因此要保护我、我所,于是乎贪瞋痴都来了。就是由分别心引起的一切烦恼,在见道的时候都断掉了,是这样子。这是「见道所断」的一切烦恼。见道的烦恼,断了烦恼,也断了烦恼所引起的业,也断了烦恼业所得的果报,三恶道的果报没有了,见道的人不会再到三恶道去了。
其中还有一样事情,比如说女人,不管你是在家居士也好,你出家的法师也好,你是女的。你若是见道了以后,你这个生命体结束了,再不会再作女人的,这经上有说这个话,再不会再作女人。所以见道所断的烦恼还有这件事,「见道所断」。
 楼主| 发表于 2015-3-1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瑜伽师地论讲记卷第八(1)

续-《●[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八 (1)》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修道所断」,修道还是以般若的智慧,能见诸法实相的智慧,但是智慧没有圆满,还要继续的修,继续的努力的修四念处,乃至到佛才圆满的,还有修道。见道以后,还要修。修道的时候,他也有所断的烦恼,那就不是由分别起的,就是由任运而有的。就是不自觉的烦恼就来了,不是因为分别来的,不自觉的就会有烦恼。说高慢心,圣人有高慢心,他不是要分别才有高慢心的,就任运就出来了,高慢心出来了。还有其他的烦恼也是有,这个时候修道的时候就是数数的观诸法实相,观察色受想行识。这个初得圣道的人也修不净观的,他也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也修这种观。当然也是像《般若经》里面,《法华经》、《华严经》里面,说是诸法实相的观他也是修。这样子不断的修,就把那任运而起的烦恼也逐渐的断了,乃至到佛究竟清净。是「见道所断,修道所断」,从这两个部分来分别烦恼的不同,所以名之为「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17: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