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5|回复: 6

[其它]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九0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0集)  2012/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9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五百一十九页,第五行从批注看起:
「第四十七闻名得忍愿。清净者,无染无着之本然。欢喜者,适悦在心,寂灭为乐也。平等者,浅言之,则为离诸高下、深浅、大小、亲疏、智愚、迷悟种种差别,曰平等。进言之,则真如周遍,万法一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可是还有几句话必须要补充的。平等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应当学,但是我们现在是博地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生活在这个世间,与大众在一起相处,如果依照佛经上的平等,我们这个世界就乱了,这个要知道。对十法界众生来说,他不平等就得要随顺他的不平等,不能用平等的概念跟他们在一起,那个麻烦就大了,那就没上没下、没大没小,这个社会就会一片混乱。所以世间法大小尊卑一定要遵守,社会才有秩序,才不至于动乱,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别学了平等乱用,其实你有没有平等?你还是不平等,因为你心目当中有平等、有不平等,就是不平等,必须二边都放下,所以二边不立,中道不存,那是真平等。
我们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入境随俗」,这是菩萨所说的随缘妙用。菩萨有随缘,随缘就是恒顺众生,你不平等,我就跟着你一样不平等,你说大,我就不能说小,你说小,我就不能说大,一定要恒顺众生。恒顺众生里头不着相,这就高了,相上随顺你,性上你不知道,菩萨知道。从性上看平等的,从相上看不平等,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叫中道。所以菩萨住中道、行中道,这是不能不知道的,这是菩萨的权智。权智就是善巧方便,无所不知,没有任何障碍,于理没有障碍,于事没有障碍,事能随缘就没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华严境界。进言之,则真如周遍,真如就是真性,真如就是真相,佛经的名词叫实相,真实相,都是周遍法界。万法一如,法身菩萨的境界,对于一切万法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但没有分别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样的境界在大乘佛法里头常常说八地以上。那是什么?接近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四十一品无明习气差不多快要断尽了,只差一点了,他们境界。我们对这些事理,都要礼敬、都要称赞,这是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究竟圆满。
往生论注》,昙鸾法师的批注说,「平等,是诸法体相」。真平等,诸法之体就是法性,就是本性,本性没有一切现象就平等,有相就不平等,为什么?相不一样,相千变万化;有念就不平等,念念不一样,它怎么会平等!但是念头的体是平等的,现象的体也是平等的,体什么都没有。今天科学家提倡的这个,用的这些名词零点能量场,在零点能量场里头什么都没有,这当然是平等的;有念就不是零,有相也不是零。所以佛告诉我们,性有相无,相是假相,性是真的,相是妄的,为什么是妄的?就是生灭,性没有生灭,相有生灭。相生灭的那个样子我们不知道,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它的生灭现象,是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我们看不到,我们所看到的是相似相续相,因为相绝对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相似的。科学说这种相似相续相纠缠在一起,我们看到、发觉到或是精神现象,或是物质现象,乃至于自然现象,才能发现。所以平等了不起,佛与法身大士以平等心对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这是我们应当学的。
修平等心头一个条件,把「我」放下,特别是身见,只要执着这个身是我,就跟任何法不平等。为什么?我总是优越的,我总是第一的,这是没法子避免的。这是佛在经上所谓的,「四大烦恼常相随」,头一个是我见,比身见还要微细,知道身不是我,他还执着有个我,身不是我,执着身的那个执着是我,所以他有我执。从我执就会产生出来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是傲慢,就是瞋恚。所以贪瞋痴叫根本烦恼,加上一个我见,那是根本的根本,这四大烦恼合起来叫末那识,末那识就是这四大烦恼。这四大烦恼在物质现象之先,物质是从它们变出来的,先有这个再有物质现象。这连现在科学家都发现了,这是宇宙的奥秘,佛说这些事情叫揭秘,把奥秘揭穿了,现在科学家也把它揭穿了,让我们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了。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全是生灭法,一定要知道平等是真的。我们就要记住,平等的反面是不平,不平是假的,平等是真的,这个要认识清楚,我们慢慢会把不平放下,慢慢会回归平等。回归平等就是明心见性,念佛人回归平等就是理一心不乱,你看这多重要!所以这个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真平等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没有心佛众生的相?有,心是自然现象,佛是觉悟的现象,众生是迷惑的现象,是一不是二。迷悟也不是真的,有一个觉悟的念头,那是迷,不是悟;真正觉悟,没有迷悟的念头,他真觉悟了。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真的才会现前。
《往生论注》「又曰: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一到极乐世界你就见到阿弥陀佛,「花开见佛悟无生」,花没开?没开也见佛。花没开是见应化身佛,阿弥陀佛的应化身,每个莲花里头都有;花开的时候见阿弥陀佛的报身,见报身佛。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应化身跟报身,一样的相好、一样的高大。因为极乐世界没有大小,在花里面,你也在花里头,你还没有离开莲胎,你在花里头见的阿弥陀佛身那么大,花开之后见阿弥陀佛也是那么大,不增不减,那个里头是华严境界,事事无碍的境界。不是说花里面佛小,花外面佛大,没有大小,它平等,没有大小、没有高下、没有亲疏。不能说报身佛亲,应化身疏,没有,这个境界是很难想象的。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殊胜,极乐世界确实所有一切现象,都能帮助我们断烦恼、消业障。这段文字就是理论的根据,这见阿弥陀佛身相,身一切的业系缚皆得解脱,就是身业清净,身业消了。「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你看见佛就得平等身业。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0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听到佛的名号,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我们无量劫的口业,造的口业清净了,这不可思议。「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下面,「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平等意业,是等众生,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昙鸾法师在《往生论》批注里头,这段话告诉我们,见佛、闻佛名号、听佛说法、被佛光注照三业都清净,我们常讲的是破烦恼、消业障,这个地方全清除了;换句话说,有烦恼的人、有业障的人不可能见佛。见佛他的烦恼业障决定就消掉,这是《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你才能到极乐世界见佛,见佛业障全消了。我们现前没有到极乐世界,我们天天念佛肯定断烦恼、消业障,它有这个功德在,得佛力加持,阿弥陀佛加持。问题在哪里?问题是我们自己制造障碍,不接受佛的加持,这麻烦在此地。
这障碍佛力加持的,最大的一个障碍是什么?是怀疑。虽然讲信佛,虽然念佛求往生,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依旧是半信半疑,没有真的相信。这是佛加持你,佛是真加持,我们没有接收到,加持到自己身心上,自己身心没有感觉,没有觉察到,原因就是疑。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菩萨成正果为什么那么艰难?就是疑。所以菩萨要听佛讲经目的在哪里?破疑生信,破迷开悟,目的在此地。连等觉菩萨还要听佛讲经,为什么?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没断,离不开教学。这就说明了教育多重要!为什么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天天讲经教学?我们看他就这么一门功课,我们没有看着阿弥陀佛带着大家坐禅,没有看到经上说阿弥陀佛带着大家一起念佛,没有看到。理上现在我们晓得,不能成佛就是迷,讲经说法是帮助你破迷。由此可知,经教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决定不能疏忽,世出世间法同一个道理,怎么可以不学!学要从小,好教,长大了就不好教。中国人教学着重什么年龄是最好教的?三岁之前,也就是从他出生那天开始一千天,这是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候把他教好了,一辈子都没有问题,父母可以说不操一点心。这个学习的时节因缘疏忽掉,以后要教不容易,为什么?他已经养成习惯,谚语所谓「习惯成自然」。如何把他养成一个好习惯?愈是有天分的人教学愈重要,有天分的人没有接受到圣贤教诲,他将来做事,做出的坏事比别人大,比别人影响深远,那个罪业就很重,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接着说,「盖谓十方大士,若于阿弥陀如来,睹相」,见到阿弥陀佛;「闻名」,听到阿弥陀佛的德号;「见光」,弥陀的身光、放光你接触到;「知意」,心知意明,阿弥陀佛的心意,你很清楚、很明白,这些都是佛力加持。「皆入如来之室」,我们讲登堂入室。「以闻名故,得毕竟平等之业」,三业都平等,得平等业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性成佛。「与此愿之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全然一味」。《往生论注》上昙鸾法师说的,跟这个地方经文完全相应。「以闻名故,得住平等法中」,这个得住平等法中,我们常常提醒同学,希望同学常作如是观,见一切法、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就是平等法。没有一个人不是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动物不是阿弥陀佛,不但动物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能变化有情众生身相,有能力变化无情众生的相,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他都能现,一切现象统统都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观念要与这个相应,我们生活当中,与一切众生世俗之见也相应,这里头没有矛盾。上面跟诸佛菩萨的真应,下面跟一切众生的俗应,真俗二边不着,着什么?我们没有法身大士的本事,我们要着就着阿弥陀佛,就着这个相,别的相都不要着,你决定得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就像这个经上讲的,你见阿弥陀佛的身相,你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三业就清净。真的烦恼断、业障消尽,入同阿弥陀佛的平等三业,这个难得!
我们要知道,成佛这是快捷方式,这种功夫真正是八地以上,我们要修无量劫才能成功,不知道受多少辛苦,十法界里头进进退退。现在遇到这个法门,告诉我们,一生当中就能成就,只要你真信、真愿、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功的。修行在生活当中修,生活当中特别是人事环境,能把这个环境处好,菩提道上一帆风顺。那怎么修?《华严经》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个榜样,现身说法,所有一切众生全是善知识、全是佛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善财童子是这么个心态修的,学生、凡夫就他一个,没有同学。这个里头含义很深,如果有个同学就有障碍,为什么?他跟我同学,他跟我差不多,我跟他两个尊敬心就没有了,我尊敬别人,别人是菩萨,他不是,他是我同学,就不行,一个都没有。圣学没别的都在诚敬,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万分诚敬,你得万分利益。不在教的人,全在自己,真的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在外面。老师修证有欠缺,毛病很多,但是他说的没说错,我们依教奉行,我们用十分真诚恳切的心,我们的成就自然超过老师,这中国古人常讲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看到欢喜;老师看到学生不能超过自己,摇头,教学没成功。教学成功的,学生个个都比我强,都在我上面,这就教学成功,老师这个德行就显出来了,为什么?他没有嫉妒心,这个很难!如果老师嫉妒学生超过我,嫉妒心生起来,那老师真的有问题。老师只要没有嫉妒心,有欢喜心,那就是菩萨,那就不得了。老师有嫉妒心的真有,在历史上都看到,那不是菩萨,菩萨不会。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九0集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0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即住于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我们就把它解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诸法实相,我们的心住在阿弥陀佛上,就是住在诸法实相上,对于这个世间一切法一定随缘,随缘不变。不变什么?不变诸法实相,我住于诸法实相,这是决定不变的。不变能随缘,随缘当中去学不变。随缘不变,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讲经就提出四句,我把它讲成四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随变,不变不随缘」,我讲四句。不变随缘的是法身菩萨,他不变,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现身说法,教化众生随缘,是佛。随缘不变是我们做学生的,我们在随缘里学不变,不变是什么?清净平等觉,这个不变,我在随缘当中学清净心、学平等心、学觉悟,觉而不迷,真学佛。不变不随缘是小乘,声闻、缘觉,他们不变,他不随缘,也就是他着重自利,利他也做,他是放在第二;随缘随变是凡夫,那就造业了。所以我们去走的路子,是随缘当中学不变,随缘不变,这个很重要。我们今天修净土可以随一切缘,心里阿弥陀佛,专注阿弥陀佛,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不能让别的东西掺杂进来,这就是不变,可以随一切缘。那是什么?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就是念阿弥陀佛。真的不变,假的随缘,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人生很快乐、很自在、很幸福。我们要懂得求,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我们要会,又真正得到。
「又《汉译》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平等觉」,所以我们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也是阿弥陀佛的别名。那我们学清净平等觉,不就是在学阿弥陀佛,我们念清净平等觉也是在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如来都是清净平等觉,一切众生的自性也是清净平等觉。这个众生不但是有情,无情的众生,无情众生叫法性,有情众生叫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全是清净平等觉。惠能大师说得好,第一句话他说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一切万法皆清净,没有一法不清净;第二句话他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无生灭就是平等的;第三句话他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就是觉。本自具足,世尊在《华严经》上说出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就是觉。所以,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他见到什么?他真的见到清净平等觉,见佛就成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见初住菩萨他就证得初住,见初地菩萨他就证得初地,他要没有证得他见不到。五十三参最后见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五十三参里面是第七回向菩萨。能大师能见到的,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真见性了,自性就是清净平等觉。
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一心专念阿弥陀这个方法,把我们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这叫理一心不乱,这种功夫往生到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无量清净平等觉,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我们用一句名号更简单、更具体,法法皆如阿弥陀佛,法法皆是阿弥陀佛,我们用这个方法好,这简单。问题持之有恒,天天锻炼,为什么?我们有习气,念到习气都没有了,我们的功夫就成就了。不是我们把一切法当作阿弥陀佛来看,那个还有很大的距离,不可以这样子,这个心念不好。要真的,一点都不假,万法就是阿弥陀佛,认定了,这个力量就大,这才真正能帮助你断烦恼消业障;我只把它当作、比拟,这个不行,这功夫不到家。所以同样作如是观,同样是这样的念佛,心态决定功夫的浅深,我们要有好的心态,真心诚意没有一丝毫的虚伪。
「故知十方大士,闻佛名号,至心信乐,以平等心,念平等觉」,平等心念平等觉。「如是安住,亦是得平等住之义」。下面说得好,「此一句佛号即是实相,即是法界全体」,这讲得好。「即是诸法平等体性。但能念念相继,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故曰得平等住。如是心行,是菩萨行,辗转教授,同归极乐。普惠众生真实之利,故曰修菩萨行」。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菩提道,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问题,我们真的懂得、真的明白,这个很重要。真懂得、真明白,这经教就非常重要,听经、读经为什么?就为这桩事情,不能着急,不必求解,我们只要听、只要读,听久了不明白的地方都明白,念久了不懂的地方也都全懂了,这是什么道理?这是自性本具的功德法尔如是。从事上给你讲,因为你的心是定的,你不分心,你没有杂念。我读这部还想想这怎么讲法、那怎么讲法,那是杂念;一直读下去没有想法、没有看法,这就是用真心念。真心跟一切诸佛如来感应道交,这真心,感应道交就得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你不懂的突然懂了,不会的突然会了。
你会懂得,你会了,那是什么?那是你自性的本能是在没有障碍之下出现。为什么平常不现?你有杂念、你有疑虑,这些东西都是属于障碍,所以虽有不能表现。当你一心专注念佛、念经、听讲,一心专注的时候自然出来,这是我们讲小悟,小悟要天天有才好;大悟,一、二个月有一次不错,全是诚敬。为什么会开悟?就在诚敬,真诚恭敬、老实听话,听佛的话,真干,我们这个真干就是我真信,我真愿意到极乐世界,我真念阿弥陀佛。就像这段文里所说的,知道这句佛号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全体,就是诸法平等的体性。所以一切法真的是阿弥陀佛,我们见到一切人统统都是阿弥陀佛,然后再扩大一切法也都是阿弥陀佛,我们就入阿弥陀佛境界。所以这样的心行就是真的菩萨行,这是什么菩萨?法藏菩萨,法藏菩萨成佛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自己这样修,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帮助别人、教导别人,同归极乐,真能帮助众生,普惠众生真实之利。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九0集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0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如是修行,自然具足一切佛果之功德根本,故云具足德本」。一切佛果的功德根本,根本是什么?信、愿、持名就是根本,这个根本能令一切众生一生圆满成就,我们得认识。真正认识了就少打妄想,自己一定要知道,打一个妄想造一次六道轮回业,念念是妄想念念在造轮回业,错了。为什么不把它换过来去念佛?古大德教导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有道理,真有道理。为什么不念佛?念佛功德的殊胜无与伦比,都在这一部经上,在这一部集注里头。所以这集注太好了,经论,祖师大德的心血、精华,我们得感谢黄念老居士给我们挑出来、选出来供养大家,这功德还得了!知道才会感恩、才会真干,你知道得愈深,你干得愈起劲,为什么?要不然不能报恩。我们的成就就是他的功德圆满,我们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他注这个注子功德圆满,为什么?把我们送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不能到极乐世界,他功德没有圆满,所以认真的学习。
我看苏居士听经听得很认真,今天听说她去买菜去了,其实买菜不重要,听经重要,一餐饭吃不吃没关系。她教我们初学拜佛,拜佛消业障,拜佛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依照规矩去礼拜,这是修戒;一心专注,拜佛里头只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这是修定;拜久了会开悟,你再听经、再读经不一样,里面很多的奥妙意思都出来了,你都看见了,很好。一天拜一千拜不难,我初学佛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那时候在埔里,那是名符其实的茅蓬,不大,只有五个房间,那个房间比我六和园的房间还小,五个房间。墙是用竹篱笆编的涂上水泥,上面盖的是茅草,这真正名符其实的茅蓬。地下是土地,每天扫地都扫得很多尘土,只有一间铺了地板就是佛堂。佛堂的长大概只有这么长,宽还没有,没有这个宽,我们这一间房子是它的三间屋,三间。茅蓬只住五个人,忏云法师、达宗、菩妙,还有朱镜宙老居士,五个人,在山上的功课就是拜佛。忏云法师没有定功课,他所定的就是拜佛,他自己每天三百拜,他拜得很慢。我们年轻拜的速度比他快,我那个时候在山上,一天拜八百拜。因为要工作,在山上我是唯一的一个义工,要烧饭、要去捡柴火,每个星期到埔里去买一次菜,自己也种了菜。埔里去一趟交通非常不方便,走的是山上小路,挑一个担子往返就要一天。从茅蓬走到埔里小镇要两个小时,回来要两个小时,生活很艰苦,那是磨炼人。我们在山上,只有达宗法师他每天拜一千二百拜,拜佛确实好,我在那里拜了半年,拜十几万拜,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真是消业障,增福慧。
「如《会疏》曰,菩萨六度,一切功德之本,故名德本」,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选择摄取果号」,这句话就是教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佛的果号。「能流出六度万行,为众德本原」,里头括号说得很好,此乃以持佛号为德本,「故名德本」。这不是我说的,古来祖师大德就有这个讲法。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肯定弥陀佛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佛号能解决一切问题,就是人不信,所以看不到效果。如果真正相信,真正一心专注,那就是佛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诸位要知道,往生极乐世界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难事,还有比这更难的吗?第一等的大事,没有比这更大的都能够办到,何况鸡毛蒜皮的小事。今天地球上这些灾难,这叫鸡毛蒜皮小事,哪有不能解决的道理!现在科学家也证实了,念力的秘密,念力不可思议,它这个能量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能够改变太空当中星球运行的轨道,这科学家说的。我们的意念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身体有什么毛病,只要是阿弥陀佛的念头,阿弥陀佛不生病。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么多经,没有说过阿弥陀佛哪一天生病的,没有,那念佛的人怎么可能有病,哪有这种道理!念佛的人怎么可能有灾难,都不可能的。
所以今天问题是信心是第一,我们还是对他没信心,虽然念阿弥陀佛,还是要找这些医生,找什么治疗的方法,到处去找。这就把我们的心散乱掉,我们的心没有集中在一点,常常分散,为什么分散?对这个不相信。证明这真的是难信之法。绝大多数念佛的人,把名号真实功德这个意思都没搞清楚,都不懂,他也来念,他也来学,所以他带的许许多多的毛病在里头,不是一心专念,不是的。经典上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个一向重要,一个方向极乐世界,一个目标阿弥陀佛。我念佛一无所求,只求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身体不要了,这身体一不要,什么毛病都没有了。身体我要它,要它我好多业障,它全都出毛病了;身体一不要,什么事没有,妙极了。我只要阿弥陀佛不要身体,诸位可以试试看,看看有没有效果?但是要真干,不能干假的,干假的你那个毛病去不掉,干真的就去掉了。一定要相信,佛经上所说的,我觉得那是第一句话,最重要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相信这句话,你就知道,我们生生世世无论搞什么,都是自作自受,为什么?自己心里想的,与任何人都不相干。我们老祖宗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都是不得了的话,都是真言,都是大彻大悟,真正是法身菩萨以上的境界。一般人怎么能说得出来!我们今天唯有真正相信,我们就得受用,真正接受老祖宗的教诲。
老祖宗惠予我们真实智慧、真实之利,他今天送给我们,我们不接受。这个送东西不接受,尤其是长辈,佛菩萨送给我们不接受,这是什么?大不孝。中国《礼记》里面讲的,「长者赐,不敢辞」,佛菩萨是长者,他送给我们的,我们不敢推辞,要接受,欢欢喜喜接受,谢谢就好了。推辞是什么?推辞是同辈,同辈客气、谦虚;他高我一辈就不可以,那就是什么?那无礼,失礼了。地位高的人、德行高的人、年岁大的人,长辈,给你东西你要推辞,这成什么话?在从前皇帝赐给你东西,推辞要杀头的,他不饶你。所以这个世出世间法都要懂得。你看这第二个意思说得非常好,就是以佛号为德本,我们念这句佛号就是诸佛德本,我们在这里修,修成佛的德本。这一段讲得确实是好!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九0集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0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下面一段这是得忍,「闻名得忍」,『一二三忍』,「忍者,安忍。《魏译》云,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什么是法忍?「法为所证之理」。这一切法的道理,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安于法为忍」,也就是心住在法的理上,理明白了。《大乘义章》第九卷说,「慧心安法,名之为忍」,这个心是智慧,智慧就是明了的意思,对于这一切法的真相,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心安在这个道理上。一切法,佛告诉我们「相有理无」,事相我们看到是有,这个有叫幻有,它有现象,不能说它没有;可是体它没有,它没有自体。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不离缘,缘生缘聚法就有、就生了,缘散了,法就灭了,相就灭了,所有现象全离不开缘。缘我们今天讲条件,很多条件聚合的现象才成就。我们住的房子,房子本来没有,设计画图,收集这些建筑材料,再由人工按照图像统统搞好,房子成了,缘生的。我们身体也是,父母是缘,自己是个灵体,父母跟你有缘,你找到了,依靠父精母血慢慢在子宫里头就长成了,缘生就有。缘灭了?灭了就没有了。你看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缘生缘灭。
所以佛讲了一句总结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说明一切现象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控制,你不能执着,你不能占有。如果有这个念头,错了,那叫什么?那造业。造业也是缘,又会感到一个结果,不善的果。一个人能在这个世间一生当中随缘,随缘得真自在,对于一切缘不执着、不分别、没有占有、没有控制,也用不着自己去分配,一切随其自然,这是最殊胜的,与大自然完全相应,这种生活就是菩萨的生活,菩萨随缘而不攀缘。攀缘里头就是控制它、占有它、支配它,这都是攀缘,菩萨不干攀缘的事情。菩萨在世间选择的行业都是教学,非常自在,自行化他,教学相长,提升自己的灵性,帮助别人开悟。这个工作无量功德,菩萨完全了解,心就定在这上,这叫忍。
「此上法忍,诸家之说不一,有深浅之别」。佛经上说的很多法忍,可是历代祖师在讲解、在批注里面,说法不完全相同,意思有浅深、广狭。「例如《仁王经》明五忍」,《仁王经》讲五种忍,第一个是「伏忍」,地前三贤但能伏惑,地前菩萨。这个地方有一点参考数据,从《三藏法数》来的,「《仁王经》所说五忍之第一」,就是伏忍,「地前三贤之人」,地是十地,十地之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叫三贤。三贤之人「未得无漏智」,这个地前我们就晓得,它是别教,它不是圆教,圆教初住菩萨就得无漏智,它这里没有得,这是别教。所以别教初地断证的功夫等于圆教初住。「不能断烦恼」,他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但以有漏之胜智」,他有智慧,这个智慧是什么?我们常讲的悟有证悟、有解悟,证悟那是地上菩萨,三贤是解悟,像我们现在学经教很多,搞了这几十年,很多东西我们都懂,我们也能够讲得出来,解悟不是证悟。证悟烦恼断了,解悟烦恼没断,它说得没错,所以这三贤菩萨没有说错,没有证得。有漏胜智「制伏烦恼,而不使起之位」,就是这个地位,所以这功夫并不深。
我们知道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无明烦恼都没断,但是他们是圣人。为什么?他们所修、所学的,你从外表来看跟诸佛如来几乎没有两样,我们看到以为是真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称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那相似,很像不是真的。真佛跟相似佛差别在哪里?差别在用心。因为四圣法界里面的佛他还是用阿赖耶,跟我们一样,我们也用阿赖耶,他也用阿赖耶,但是人家用得正,我们用偏、用邪了。他为什么能正?他完全依照佛所教的去做,这就正了,所以你看他很像佛,佛知佛见很像,他不是真的。他那一品无明要断了就是真的,无明烦恼掉了他就不住十法界,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十法界还是一场梦,无明一断,十法界就梦醒了。
由此可知,四圣法界是无明成就的,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成就的,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无始无明习气成就的,自性清净心里这些东西全没有。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诸佛实报庄严土除外,没讲,那就都包括在里头,诸佛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我们把这个现象的根源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不是我们证得的,这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我们是记问之学,不是自己开悟的。如果是地上菩萨就不一样,那是他自己证得的,那个完全不同,他得受用。我们这个虽然知道,殊胜的受用没得到,小受用得到一点,小受用看得淡一点、看得轻一点,不那么计较、不那么执着。但是执着没有断,只是轻了,执着轻了,执着轻烦恼就轻,换句话说,智慧就多了一点,烦恼轻,智慧就增长。这是第一个伏忍,所以能够把烦恼伏住没断,这是五忍第一个。
第二个「信忍」,五忍向上提升,他真正相信。换句话说,伏忍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相信,还有百分之二、三十怀疑,拖泥带水,清净心没现出来。比我们一般凡夫清净,比六道众生清净,比那些证果的法身大士就差很远,那就不清净。信心是初、二、三地,它这个地方是讲地,在圆教就是初、二、三住,真的见性了,虽然见性,无明破了,无明的习气很重,所以他得的信是真信,不是假信。为什么?无明破了,这个信是真的,他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他已经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八识成四智。所以这个信叫信忍,忍有定的意思,心定在这个信上,他真相信,他真不会改变。
再向上提升「顺忍」,顺,他能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我们今天不能随顺,这是平常事,正常现象,为什么?真能恒顺众生,你已经是四、五、六地的菩萨,不是凡人,你超过十法界,十法界里的人还做不到。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能够顺菩提道。菩提道我们今天所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顺着这个,不会违背,这是大菩萨。第四「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什么是无生法?知道一切法不生,知道一切法不灭,知道一切法空寂,他真知道。所以在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心定在这个地方。它也有三品,七地是下品,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把菩萨的阶位分成五忍,最后最高的「寂灭忍」,清净寂灭,这个地位十地是下品,法云地,等觉是中品,妙觉是上品,妙觉就是究竟圆满成佛。《仁王经》上讲的五忍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九0集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0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不忍就不能成就,世出世间法所谓小忍就小成就,大忍就大成就,不忍就没成就。古人常说的「大器晚成」,为什么?他能忍,忍到自己真正成就再出来,那就是大成。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七十岁之前没人知道他,默默无闻,他在普陀山藏经楼,他是楼主就是管藏经的,这个工作他做了三十年。三十年待在藏经楼里头,现在讲图书管理员,他有机会读经,他这个文言文的基础好,道行也很高,那个经他读了没有障碍,他能读得懂。所以三十年当中,他就变成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会归净土,这真实的功力。所以不发则已,这一发就惊人,七十岁被人家发现了。发现也是偶然的机会,当代有几位学者到普陀山去游玩,观光旅游,无意当中碰到。碰到,看这个老和尚的举止稳重有德行,跟他谈话有学问,愈谈愈欢喜,就把这个老和尚的行谊写出文章,在报纸杂志里头发表,大家就知道了。
印祖一生没有讲经说法,主要是他陕西的口音太重,没人听得懂,所以一生用文字弘法。十方的学者向他老人家请教问题,用书信来解答,编成一套《文钞》,《印光大师文钞》。这里头内容包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在其中,主张一门深入老实念佛,给我们后人做了榜样。提出建小道场,同修人数不要超过二十人,这个主张正符合现在国家政策。你在中国建小道场,二十个人同修,国家喜欢,欢迎你;你建个大道场,里头有几百人、几千人,它怕你造反,它怕你聚众。印祖一百年前就看到了,他所说的符合现实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你依照他的方法来学,这是现代佛学。我前天收到一个请帖,香港佛教会发给我的,他们要举办一个第三届佛教会议,里面有七个议题,有一个议题讲,现代佛教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印光大师讲的一点没错!那个建大道场,富丽堂皇的,那是什么?那是观光旅游的,那不是修行的,真正修行的道场小茅蓬,不超过二十人。观光旅游是地方政府的事情,与我们学佛的人不相干,那也是给国家带来一笔收入。
我们去年去梵蒂冈访问,我们完全了解,意大利这个国家经济靠什么?就靠观光旅游。罗马是个古城,历史上的古城,古迹完全都还在,保存着。前两次,我去过三次,前两次还没有恢复,很凌乱,第一次去看很凌乱,现在修理得整整齐齐,观光旅游的事业。所以真正修行的道场,不要建宫殿式的,茅蓬就好,为什么?人没有贪心。建筑富丽堂皇的宫殿,来出家,为什么出家?来这享福,为这个出家。如果小茅蓬,你请他来他都不来,真正修行的人来,不是真正修行人,这太苦了我到这干什么?印光大师就叫我们要做苦行僧,这个有道理。
佛教将来在这个社会上走向,我们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卫星电视台,这是佛教里头的道场,有一个电视台就够了。这个电视台里面所有的栏目都是经教,各宗各派都讲经播出去,全世界人都看到,有一个就行了,不要搞很多。我们把佛门里面这些财力集中起来做这桩事情不难,一个电视台就能够把全世界众生教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如法修行,要深入经藏,希望出家人个个都像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身心清净,他就如法。希望在家真正学佛的同修,真正发心出来护持佛法,做道场里面护持的工作。这是个学校,出家人是教员,上课教学,里面的职员是在家居士,同心同德佛法就会兴旺起来,所以这是好事。我们不但希望佛教做,我们希望所有宗教都能做。
上一次我到梵蒂冈,主要是劝教皇,把梵蒂冈建造成天主教的精神文化示范点,让全世界到罗马就能看到天主教的天堂,这个很有意思。它的道场面积不大,只有五十个英亩,合中国三百亩,小城,居民也不多,不到一千人。一千人真正发心,把天主的精神都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就是人间的模范,好事情!罗马城不大,完全是观光旅游的城市,我向他请教罗马城有多少个教堂?他告诉我,四百多,好,那就是四百多个学校,每个学校都开课、都讲学,我估计一年,罗马就变成全世界天主教的文化中心,天主教文化示范城市,能够带动全世界每个宗教都向它学习。
宗教要回归到教育,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不要让人以为宗教都是迷信,宗教都在欺骗人民的,这错了,要把宗教教育做好。现在全世界所有教育,普遍的都缺乏了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这是世界上所有教育找不到的。佛教经典里面全都有,每个宗教经典也都有,把这些教材找出来教导人民伦理、道德、因果,这个对世界贡献就大了,宗教有存在的价值,宗教还会更兴旺。我为这个才去的。因为每次访问我有这个经验,谈话的时间不一定很长,而且什么?谈话听了之后他会忘记,年岁大了。教皇跟我同年,年岁大了,忘记,记不住,所以我都把它写出来了。很难得,他也详细看过了,他回了我的信,也很欢喜、也很赞叹,未必能落实。这个落实不容易,我相信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是什么?这是人民扎根教育断掉了,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扎根教育那不是短时期能够恢复的,我们中国古时候世世代代扎根教育,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从什么时候学?从小孩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把他根扎稳。所以小孩接受这个训练,小孩都像大人一样非常稳重;不像西方小朋友,西方活泼、很可爱。但是中国培训出来的这小孩非常稳重,有定力、有智慧,一举一动他有规矩,这从小养成。所以古人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三岁培养成就的八十岁不变。心定他有智慧,他会有大成就,叫大器晚成,经几十年的磨炼,最后成就了。
所以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成圣、成贤、成君子,这三个学位,圣人好比现在的博士,贤人是硕士,君子是学士,三个学位的名称,叫圣贤教育。现在这个教育没有了,所以社会动乱,动乱到现在这个现象,大家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办好。我遇到的人很多,很关怀,没有办法。只有把老祖宗东西找回来,社会就安定了;不把老祖宗东西找回来,你自己再想一套,太难了,你还没有想好世界已经毁灭。老祖宗东西维系这个世界社会有千万年的历史,都没有出毛病,可见得他那个东西有价值,不能轻视。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0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