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09|回复: 4

[佛教经藏] 大般涅槃经略释------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1-11-29 19:55 编辑

大般涅槃经略释--净慧法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ost By:2008-10-31 15:27:37 [只看该作者]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缘起,这部经是我自愿为诸位略释,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定中出现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围有无数僧人围绕,坐而不语。但我感知令我承担一项重任,然后不现,恢复寂静。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当我拜佛时,突然看见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经》,又回想定中见大德高僧时,也看到一部经,虽不知经名,但外形一模一样。这个因缘,我才发心为诸位略释此经。本不愿讲这个缘起,怕有些人心起疑惑。但此经不可思议,缘起也很微妙,不得不讲。我还知道,讲完此经后,在一段时间里,我不再讲经。有幸与诸位共同读诵受持佛说《大般涅槃经》,加以略释。为什么略释,因经文内容很长,诸位来此道场听法时间有限;加之,有些经文内容诸位又知道一些。所以,每卷中选择重要的地方或不易理解的地方,简单的讲一讲,与诸位共同获益。
首先,讲一讲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说的最后一部经。佛从兜率内院示现降生至十八岁,为太子阶段,主要是感悟人生、老、病、死苦。十九岁出家,六年参访,六年雪山打坐为修行阶段,主要是证悟佛理和示现成佛。三十岁至八十岁讲法49年300余会,主要是阐扬佛理与广度众生阶段。在第三阶段里,讲《阿含经》等类似动员,讲《楞严经》类似发展,讲这部经类似总结。所以,这部经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效。对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难得之法。这部经为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忏翻译。佛入涅槃后,佛教在古印度兴盛几百年后,于西汉时期流入中国。一位古印度僧人从民间把一部分佛经传入中国。佛教也在中国兴盛。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为《四十二章经》等。达摩西来后,佛教在南北朝至随,掀天揭地,智果于真。唐三藏法师去天竺参验周流17年,回国后翻译经典为官本流传。对民间流传的佛经是讲有译音不准确或错别字之处,而没有伪经之说。现代一些学者却把民间僧人翻译的佛经解说为伪经,实无凭据。
这部经有北本,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为三十六卷。二版本内容相同,分卷目录不一。我们今天略释的是南本。南本是以《般泥洹经》为版本,经唐朝荆溪尊者堪验为《大般涅槃经》。
然后,讲一讲经名。“大般”是“大般若”的简说,是大智慧。是说这部经里有佛的大智慧。“涅槃”是超脱生死的境界。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时间限制的涅槃。佛的涅槃是无限时间的涅槃。涅槃可分为有余和无余,一是对四圣道之人所专用。其他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外道与六道众生皆喜生惧死。生则苦中有乐,死则无乐皆苦。二是佛是化身涅槃,声闻缘觉是报身涅槃。三是示现涅槃,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的示现,成就示现的化身入涅槃,而真正的化身可化无量亿佛,而没有涅槃。即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涅槃不是死亡的代名词。四是涅槃之乐,佛之肉身可法喜充满。享受报身佛的常乐我净。肉身入涅槃,而真实的化身,还同样享受这种快乐。人间净土是圣人的肉体。能讲三藏十二部而无实证的法师,其肉体不是人间净土。经名可简释为“智慧能超脱生死”或“超脱生死大智慧”经。
最后讲一讲诸位要知道珍惜法缘。“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佛是如语者,实语者。这些法语是真实的,不是吓唬人的。俗语有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胆大”,与此同意。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精人为什么害怕,他相信佛法,证悟佛法真实。现代科学家用科学手段证明。我们的地球寿命已达约45亿年。在这45亿年里有佛三次,即三转法华。我们今天虽未值佛住世,但幸遇佛法。还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在地球上消失,再等约57亿年,再值弥勒佛住世。无佛与无佛法多长时期呀。难道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那我们就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珍惜法缘去修行,去证悟超脱生死的境界。
下面开始说讲一讲经文内容。
这部经是世尊示疾,预知涅槃,弟子请法,入般涅槃,舍利供养的全部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1-11-29 20:06 编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这一品主要是说,佛普告众生,佛在某时、某地将入涅槃。众生所疑悉可问,为最后问。然后十方众生前来供养,表示哀苦。

如是我闻。一时。是佛经与其他典籍的区别,为释疑,息争论。

佛住世在八十岁的时候,一时来到拘尸那伽城外婆罗双树林间。这是佛将入涅槃的地点。这地方四面各有这样的树。这种树的特点是枝枝相对,叶叶相映;中间绿草如茵,野花似锦,香气四溢,清馨宜人,环境优美。如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的庄严净土。这里讲两个问题,一是佛入涅槃为什么选择双树林。二是双数林有什么说法。首先,佛出生于岚毗尼国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双林树下。第一,初世时童贞无忧,修行破烦恼能证菩提,入世与出世对称如双林。第二,体现诸佛与诸菩萨的体性,空道。佛教认为,宇宙的体性为六界观,即地、水、火、风、空、识。地水火风为物质特性;空是虚性,遍一切处;识是十法界之灵性。人是小宇宙,具有六大,与宇宙对应;内有六根,外有六尘。空道是诸佛诸菩萨不依于业的不生不灭的真实体性。六大为性之六德,六德妙用为佛神通原理。所以,佛生、成道、涅槃没有在王宫、寺庙和殿堂,而示现于空间树下。其次,双树林释为真俗二谛,在真谛为世间与出世,枝枝相对,离开世间无从谈出世间,无出世间也无从谈十法界。在俗谛为出家僧人与在家俗人,叶叶相映,僧为在家俗人中出,俗人为僧所教化度。

佛将于二月十五入涅槃的消息普告众生。范围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之内,十方分身释迦牟尼佛所教化众生国土,即娑婆世界众生。佛以神力所发音声,各法界众生都听到明白。现代自喻聪明,讲科学的普遍,所发音声不能十法界众生都听到明白。连地震都不能准确测知,而动物能提前有征兆,有逃生反应。

罗睺罗为佛住世唯一之子。佛把九法界众生平等的看待如同一子想。佛住世时,佛为一切众生皈依处。佛自有法,佛是真僧。佛可为众生遮风挡雨,宿住安稳,即消除烦恼,修成道果。

佛入涅槃后,我们地球人再不能用音声向佛问疑,所以为最后问。

佛从面门,放种种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其中六道众生,有机缘被一佛光照触者,罪业和污垢烦恼即刻消除,可成圣道。这里难懂的是“遇”字。现在,十方诸佛慈光也遍照六道众生,可众生遇到了吗?一是有缘之人;二是禅行之人。其他众生虽佛光遍照三千界可耀眼,而众生如盲如喑不觉有分毫。当时,九法界众生都请佛住世,为什么佛还要入般涅槃,就是众生垢重,难逃魔纲。垢重表现为一部分人认为来得及修行,另一部分人不信佛法或遇不到佛法,长期受魔王掌控。

“佛之真子”。这是对十方来此双树林供养佛的阿罗汉所言。佛在《法华经》中讲,阿罗汉是名誉佛子,不是佛之真子。而这里怎么又说是佛之真子呢?一是因为这些阿罗汉是十地菩萨示现的,是随佛示现声闻化度众生的菩萨。佛因地时名善慧,亦名忍辱仙人。佛生到兜率内院时,名圣善菩萨,亦名护明菩萨。说这几句是告诉大家,轻视周围的修行人或讲法者,就有可能轻视未来佛,所以诸位要慎之又慎。我这个人不是自夸,自懂事起,心里就没有“轻视”或“欺狂”等字,在身边常有座右铭,为“心不轻仁”。

“观察法,对治之门”。这是佛对来双树林供养佛的优婆塞的评价。内观业习感因果,然后我们在行做上找到去掉恶业习的对治方法,培养修行善业习,找到修行善业习之佛法。

“八功德水”、“六种味”、“三德”。这里的八功德水是八戒所生成,三德为轻软、净杰、如法,是戒定慧所成。这是十方优婆塞来双林树下供养的水与供养味。

“如来出世甚难”。贤劫千佛出世,而一佛出世对地球人而言,五十多亿年才有三次值佛住世。这一次佛说法才四十九年,佛法住世才一万二千年,即便三次,与五十多亿年比也是太短暂。所以,“如来出世甚难”,佛法难值难遇。我平时一句闲话都不说,是没时间说,不能拿有限的生命开玩笑,开不起玩笑,只是默默静修,行住坐卧无非是禅。

佛将入涅槃都有哪些众生前来哀告供养。佛的弟子及八十亿大比丘,六十亿比丘尼。一恒河沙十地方便现身菩萨,二恒河沙优婆塞,三恒河沙优婆夷,四恒河沙阎浮提诸王眷属男女等,五恒河沙阎浮提大臣长者,六恒河沙阎浮提内诸王车兵,七恒河沙诸王夫人,八恒河沙天女,九恒河沙诸龙,十恒河沙诸鬼神王,二十恒河沙金翅鸟王,三十恒河沙乾达婆王,四十恒河沙紧那罗王,五十恒河沙摩睺罗伽王,六十恒河沙阿修罗王,七十恒河沙陀那婆王,八十恒河沙罗刹王,九十恒河沙树林神王,千恒河沙持咒王,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天诸彩女,千亿恒河沙地诸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子及四天王,十万亿恒河沙四方风神,十万亿恒河沙云雨神,二十恒河沙大香象王,二十恒河沙师兽王,二十恒河沙诸飞鸟王,二十恒河沙等水牛、牛羊,二十恒河沙诸神仙人。阎浮提中一切蜂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所有诸山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四大海神及诸河神、魔王波旬及眷属、非人等。十方诸佛国土各遣大弟子和无量阿僧祇大菩萨前来闻讯供养。

什么人没来双树林下呢,迦叶、阿难两弟子,后文有交代。还有一阐提。即不相信佛与佛法,作断灭想的众生。

在来此双树林下哀告供养的众生,除阎浮提的少部分众生外,不管现什么身,包括外道仙人,飞鸟,兽王,罗刹王,鬼魅王,魔王等,都是有化身成就的菩萨化生到各道众生的示现。都是娑婆世界范围的化身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有缘救度的化身菩萨。

对各法界众生所持美妙上味供养,佛默然不受。因为佛是化身示现,化现肉身,佛要怜悯人这道众生。这道众生修的是生灭法,而化身菩萨修的是苦乐法。所以,要入般涅槃必然示现无常的生灭法。如宣化法师圆寂时偈曰,“吾从空中来,吾回空中去。”有人问我怎么想,我说,“无所谓来,无所谓去。我曾来过,我曾去过。”这都是一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1-12-2 20:05 编辑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纯陀品第二】

这一品主要是说,佛接受了纯陀的最后供养,而拒绝了纯陀请佛久住,莫入般涅槃的请求。为此各自阐述理由。

纯陀与其同行共十五人,为优婆塞。大胆的站出来,顶礼佛足,悲感流泪,欲从佛这里为众生求得功德资粮,恳请佛接受最后供养。

最后供养。这里是指佛住世入涅槃的饮食供养。与以后的舍利、佛像、塔等供养一样。区别在于佛用有形之体受有形于供。而后者供养是无形无相之体,受有形于供,所得功德不一样。可比喻为父母在世尽孝和逝世尽孝,虽都是孝,但有区别。“施食有二,果无差别,具足无极限供养。”佛为让众生断除贫穷,常得富贵安乐,长寿和有智慧,接受了纯陀等十五位优婆塞的最后供养。我们这个世界一切福报从供养得。离开供养,无福可求,无福之慧也是空慧,不能成就功德。佛告纯陀说,世间最具足的供养,也可称最大的供养是,一者受已成佛,二者受已入般涅槃。而且,这二者供养所生功德一样。

这时纯陀有点不服气说,这二者的供养所生功德不应该一样吧?先供养者即牧羊女供养时,佛还是众生,不具足佛的智慧,不能让众生具足供养功德,不能让施者尽除烦恼。受施者还是杂食身、烦恼身,可能以后会感业而著善恶两边之身,是无常身。只具肉眼,受已得命、色、力、安、才。而后供养者,供养的是佛,是无烦恼之身、金刚之身、法身、常身,不受善恶业感召之身,具足六度和佛眼、慧眼,受施者无命、色、力、安、才。怎么说二者供养一样呢。佛说我无量劫前就已经没有杂食身和烦恼及善恶业感召身了。当初受牧羊女供养后,即见佛性,成佛破魔与今日入般涅槃破魔一样。所以说二者供养功德一样。虽当初没说十二部经,但早已通达,今天说了早已通达的十二部经是一回事。所以,两者供养功德一样。“牧羊女所奉乳糜,我实不食。”“汝最后所供,实亦不食。”

化身佛是报身佛的意生身,可化无量亿。这些化身佛性不食供养,也不入涅槃。而化身佛性成就之肉身佛,要示现受食供养和示现入般涅槃。简单地说,佛性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示现的肉身还要遵循世间法则,也在遵循毗卢遮那佛法性自己的法则,“如来示同众生方便涅槃。”

纯陀和牧羊女一样,都是菩萨化现而来。供养佛入涅槃的功德要大于大梵天王的功德。所以说,生世为人难,佛出于世难,值佛生信闻法难更难;遇佛入般涅槃难上加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

纯陀见佛能接受最后供养后,便向佛请求,请佛住世。请佛住世的功德是人得长寿。我们今天请佛像供养等于请佛住世,种下长寿之因,将来必得长寿之果。

佛说(这里的“佛说”,为方便讲法故,是对讲经的解释说,可理解为按佛或菩萨的原意说,其他类同,特说明一下。)“不应请佛久住于世。”因为在此世界,一切有形相者,包括释迦牟尼佛和今天的佛像及一切行做,都被无常的规律所支配,有为的行做必被破坏掉。无为之佛必示现有为之佛形,来度有为众生去证悟无为境界。佛这么说,是破众生有的执著,依法去修证,去自度慧命。破假有为妙有。这是佛的真慈悲。可以说,真佛寿命无量,真常妙有,但不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贪求万岁的人是道士,只是看尸鬼。如果你是真修行者,你会在定中见到释迦牟尼佛真正化身没入涅槃,法会还没散。当你拜佛真身舍利时,你会感应到佛的真身妙有。当你讲佛经讲出佛的本意时,你会观到佛带领百千菩萨与天王等亲临道场,让讲法者生信心,让听法者生欢喜心。有时道场祥瑞百端,异香不散。让听法者似如虚空。所以,我告诉诸位,哪里有讲大乘经典者,一定要拥护道场,赞叹讲法者。在此世界弘佛正法太难太难了。宁可自己死一千次,都不对讲法的法师说一句不恭的话,何况诋毁。业报太重啊。我鼓励诸位,去证真实法,究竟断诸有。此身苦所集,一切皆空无。

【哀叹品第三】

这一品主要是讲,六趣众生闻佛将入般涅槃,心生愁恼,恳请佛慈悲众生,不入般涅槃,请佛住世。

纯陀去办供养食具之时,地有六种震动。一是震动的范围,地球至大梵天;二是震动的原因,佛降生、成道、转法、入涅槃。三是震动的次数,六种震动就是让六趣众生感应到有大事发生。四是震动的大小,大动带小动。大动是众生普遍感应,小动是让众生普遍欢喜或惊怖。诸天人、龙等八类众生身毛皆栗,同声哀泣,表现既恐怖又痛苦。举例说,您如国王,我们如诸子,心爱我们又教技艺等生存本领。今天又要抛弃我们。我们不愿让您放舍,请您久住不入涅槃。理由一,而于诸法,复生怖畏。不懂佛经的人,不知害怕。学佛懂了佛法的人,害怕学不好堕地狱。理由二,初学佛法,未得安乐,未离诸苦,害怕不能成就。理由三,佛有密藏偏教给文殊等菩萨,没有普度众生。我们想佛不是不教,是没来得及教。理由四,少者无智,老者业重,病苦未脱生死,险道者二十五有:即三界火宅是,四恶趣,四大洲,欲界六天从四王天至他化自在天,色界七有,从初禅天至无想天;无色界四有,从空想天至非想天。

这时,佛没有直接回答天人、龙等所请所问,而对诸比丘说,你们不要向天人等愁忧啼哭,当勤精进。间接的对诸天人等作了回答。

佛接着说,诸比丘有什么疑惑,当皆当问。“汝等遇我,不应空过。”无量劫中,我为汝等比丘舍身命财,你们应珍惜这个机缘,不应放逸。不应取此虚伪之物。这里的“虚伪之物”是指诸比丘贪著小乘法,不得究竟,以下心得少为足。

佛接着说,你们诸比丘,虽身披袈裟,乞食,去除须发,却不知求大乘法,如进宝山而取石头,取真金才是大乘法。

佛接着说,解脱之法,如来之身,佛的大智慧,没有涅槃。为众生故,是肉身示现入涅槃。就我们这个世界而言,佛传给弟子的修行身心、解脱生死的方法,在一万两千年里佛法住世,谁依法而行,谁得解脱。佛的化身即如来之身,在佛法住世的时间内自然住世,只是不以肉身住世。佛的大智慧法藏,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为了众生不贪诸有,知空、苦无常,而求出离世间,而肉身示现入涅槃。

诸比丘闻佛意当涅槃,表现忧悲痛苦。向佛提出几个请求:第一,请佛快给我们讲无常苦,空无我。第二,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第三,我等今者还为烦恼所缚,不知如何解脱,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第四,我等久病未得安稳,佛怎么放舍我们而入于涅槃。第五,佛当为我们施法药,让我等得醒悟,而入于涅槃。第六,佛让我等修行除慢知空无我等,我等也这么做了,但不得究竟。几个请求的目的是请佛住世。

佛对诸比丘说,你等善能修行诸法,但有三种修未达实义。第一,但知文字。第二,颠倒生心。第三,有我修行。今当告诉诸比丘达实义的三修法。因为世间有苦者计乐,乐者计乐;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无我计我,我计无我;不净计净,净计不净思颠倒法。众生必然产生想、心、见三颠倒。所以,众生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净见不净,但知文字而不知义;颠倒生心,有我修行。即执著有无两边修行。第一,知文字意修行。第二,远离四颠倒修行。第三,依无为法修行。这样修行可化作世间的常乐我净和出世间的常乐我净。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无义,出世间的常乐我净有字有义。即世间圣人的肉体要入灭,是诸法空相;出世间的法身无入灭,是诸法实相。

诸比丘说,佛您永离四颠倒,了知常乐我净,为什么不住世一劫或半劫,令我等也离四颠倒。我等如何止住身毒,修于梵行。我等也应当随佛入涅槃。

佛对诸比丘说,我今所有无上正法,悉已付嘱摩诃迦叶,如国王出巡,将国事付嘱大臣。迦叶是有智慧的人,能以方便力,巧取水中宝珠,可为你等依止处。入涅槃是证得,不是说得或随佛而入。

诸比丘说,佛您以前教我等诸法无我,如此修行以后,可以成就,得入涅槃。今天佛您入于涅槃,我们却不能,这是什么意思?

佛用一个例子回答诸比丘,即用国王、旧医、客医、乳药治病加以说明。国王者,我等心是;旧医者,我们的思维是;客医者,佛法是;乳药者,世间诸法是。国王之心愚迷无智,旧医之思维顽愚骄慢,客医之佛法方便技艺,旧医之思维只知世间诸法之乳药。客医之佛法既知世间又知出世间乳药。乳药之世间诸法,既可善人又可毒人。即众生种性不同,根基不同,度脱的方法也不同,适应学净土的不能用禅密法,反之亦然。但总归其一,出世间法不离世间法,不管修什么法,殊途同归,诸法无我时,一定得入涅槃。可现在你等比丘还未得诸法无我之实。




http://iask.sina.com.cn/user/my_ishare.php?uid=1431756470 净慧法师佛经开示网络共享中心 欢迎下载流通 功德无量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0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