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89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11-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2-28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藏第116册No.1490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第4卷-第40卷)
续-《乾隆藏第 116 册 No. 1490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第4卷-第40卷)》
摘自《乾隆藏第 116 册 No. 1490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第4卷-第40卷)》
即是一乘因果之法妙也。
○次今古下破中三先举难例易次因体下正破三彼作下结成难势。
今古诸释世以光宅为长观南方释大乘多承肇什肇什多附通意光宅释妙宁得远乎今先难光宅余者望风(云云)。
初文中南方者南朝即江东是旧总云南朝后分两道故云江东承肇什者取语便耳关中四子即生肇融睿后人承用四子之义故时人语曰生肇发天真若以今意望之多附于通不必全是故云多附附谓附近光宅亦附近肇什故云宁远时人以为光宅得旨故抑云不远先破得旨之难余易自启。
○次正破中二先因次果因中三重谓体位用一一各以四一难之初破因体中先通责光宅昔言通漫复泛许之故云可然。
因体广狭四难者若谓昔因体狭为粗指何为昔若指三藏等可然若指法华已前皆称为昔此不应尔。
○何者下正破中三初举昔有四一次举今无四一三结难初昔中二先列次结。
何者般若说一切法皆摩诃衍靡不运载思益明解诸法相是菩萨遍行华严入法界不动祇洹净名一念知一切法是为坐道场。
初文者般若举乘乘即是教故云运载既言一切靡不遍行及法界等当知体广般若有教一思益有行一华严有人一净名有理一。
○昔因如此下结。
昔因如此无所不[(冰-水+〡)*ㄆ]若为是狭。
○若言下责今经无四一又二先列次释。
若言今因体广那忽言法华明一乘是了不明佛性是不了那复言法华明缘因是满不明了因是不满那复言前过恒沙后倍上数犹是无常因既以无常因那得常果因果俱无常此无常人那见佛性。
列中并是光宅?意下去例知。
(△次释)。
非了义故体不[(冰-水+〡)*ㄆ]行一非满字故体不[(冰-水+〡)*ㄆ]教一非常住故体不[(冰-水+〡)*ㄆ]人一不见佛性故体不[(冰-水+〡)*ㄆ]理一。
○当知下难势。
(△三结难)。
当知今因狭中之狭狭则是粗昔体既广昔还是妙。
还以彼义而难于彼。
○次难位中四先来意次标三释四结。
此一难已知粗妙薳复具作后难耳。
因位高下四难者。
初二可知。
○释中亦二先昔次今昔中亦先释次结。
般若是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上人应求上法因教则不下大论云菩萨出三界外受法性身行菩萨行因位则不下净名叹菩萨德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方作魔王者皆是住不可思议解脱则因人不下净名云虽成佛道转法轮而行菩萨道又云诸佛秘藏无不得入则见理不下。
释中初文云无上是法举法取人言般若是无上明咒者大论问释提桓因何故以般若为无上明咒答诸外道圣人有种种咒术利益人民诵是咒者能随意所欲使诸鬼神诸仙有咒得大名声人民归伏贵是咒故故名般若以之为咒帝释白佛是般若咒常与众生道德乐故余诸咒术能增长恶般若神咒能灭诸禅涅槃之着何况贪等是故名为大明咒也无上明者大或有上故次名无上无等等者等此无等名无等等皆破无明故并云明又外道有咒能知他心有咒能飞变有咒能住寿于诸咒中般若出过无量无边故云无等又诸佛于一切众生中无等故般若名无等又无等等者妙觉位也无能等此无等之位故云无等等故净名中所叹菩萨皆是等觉位邻妙觉故云近无等等佛自在慧此咒无上义同妙觉故云无等等是为咒义无等等故也次引大论中应云因行而言位者恐误受法性身行菩萨行如前释引净名中近无等等者佛名无等无等中最故云等等等觉近之举彼所近故云佛自在慧十方魔王者不思议品文入地菩萨能作魔王魔王不尽是彼入地菩萨故但云多以实行者不能恼于深位菩萨故云非驴所堪所以今云皆是等也次净名文者初住八相未是极位故名为虽是故仍须行菩萨道自行化他以进后位此由初住见理故也故举理以显德秘藏正当所见之理。
○如是下结。
如是因位四一皆高云何言粗。
(△次今)。
若言今因位高者教那忽是第四时位那忽住无碍道伏无明人那忽是生死身非法性身理那忽无常不见佛性。
次若言下明今经中亦应云行亦但云位者应是以位显行前文亦然。
○当知下结。
当知今因皆无四一其位下而粗昔因具四一高而妙。
○次明用中三谓标释结。
因用长短四难者。
○释中二先昔次今先昔者又二释结初教。
释论云处处说破无明三昧是教用长。
是事不知名为无明佛一切种智知一切法明无明无二若知无明不可得亦无无明是为入不二法门是则行长。
次明行长中初云无明举失显得一切种智正明能知之行一切法即兼举所观以显能观明无明下出观相若知下释观相是为下结观相者并是中道观故亦应合有用字但是文略。
又一日行般若如日照世胜萤火虫若人入薝卜林不嗅余香谁复乐二乘功德座不须礼华不着身皆是阿惟越类则人用长。
次明人一中云一日等者并是斥夺之辞举能夺所以明人胜初云一日行般若如日照世等者大品习应品云菩萨行般若一日出过二乘之上二乘如萤火虫不作是念我力能照阎浮提普令大明二乘亦尔不作是念我行六度乃至菩提菩萨照世洞照法界如照三千故云如日照世故胜二乘一切智光拙度菩萨尚未见空故如萤火若入薝卜等者若入净名常寂光土之室故唯闻诸佛法界万德之香尚不嗅地前教道之香岂乐拙度小行功德故法身菩萨立种智之身如实相之座不假灯王之威见思尘沙诸习先尽故分段方便二土五尘不能染于实报法身故知此等皆是法身念不退类故云阿越。
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般若亦无边是则理长。
理一中云色无边故等者五阴是理故即阴是实相般若故皆无边以由理故令法无边。
○当知下结。
当知昔教行人理俱长长故是妙。
○次若谓下破今教无四一故粗。
若谓今因用长那复言法华是覆相教教则短行覆相行则短覆相不明佛性理则短。
文阙人一以行兼之行必有人故也言覆相者覆却常住真实之相而用于权亦略用字如前可知。
(△三结)。
四一既阙今短而粗昔用既长长则是妙。
○次果体广狭四难者亦标释结。
果体广狭四难者。
○释中二先昔次今初又二初难次结。
若昔果体是有余无余不备众德为狭为粗者此岂然乎般若是佛母十方佛皆护净名云未曾闻此实相深经。
初难中全具四一文且引般若净名但是理一教一余二比于上下诸文类之可知故略不说。
(△三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