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7|回复: 2

[弘法探讨] [佛教与管理]佛教对企业创新的原动力(道然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教与管理]佛教对企业创新的原动力(道然法师)
佛教对企业创新的原动力
嘉宾:释道然
各位代表请落座,下面我们有请我国青年佛学家,北京怀柔区佛教协会会长,北京朝阳禅寺主持释道然先生为大家开场布道。
释道然:各位,菩萨,各位大德阿弥陀佛。首先,非常感谢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年会给我们提供今天如此殊胜的因缘,能够使我在一年一度全国中小企业家代表大会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上和大家共同分享佛陀的教理,以及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启迪。
可能大家看我穿这身衣服比较特殊,有些神秘感。其实,我是一个出家人,出家后我明白,出家不是染衣剃发,而是出生死之家,烦恼之家。在座的都是企业家,都是社会注意建设的主流力量,可以说都是会赚钱的人,有些是非常想赚钱的人,大家都是成功人士,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平民百姓都从佛陀教理中获得智慧和圆满。
在今天释迦牟尼的传播,佛陀弟子们都传承着2500年的品牌,也传承者古老不变的产品。有时间到寺庙到自己的委屈,喜悦等因素在佛前倾诉,同时也把自己钱财物捐赠给寺庙,在往功德箱放钱的时候,他们同时祈愿自己获得神灵保护,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更加幸福快乐。
那么,整个活动不存在消费者协会的监督,也没有质量投诉。那么,释迦牟尼佛到底提供什么样一个产品?能够使大家都这样参与呢?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有没有一个公司受过这样的礼遇,你的顾客走进你的公司,买的门票进来,把他口袋里的钱捐赠给你,还说在给你顶礼的时候还反复说对不起惭愧,我供养太少了,希望下次赚的钱在多多供养给你,有吗?一个都没有。
释迦牟尼佛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和理念,他的精髓到底在哪里?这同样也包容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我想从三个方面解读一下,佛教对我们企业创新的原动力。第一个方面无我利他,首先人有三种需求,物质、精神、灵魂解脱。释迦牟尼佛他在寺庙中提供了我们人类生活一切物质、精神,包括灵魂解脱的产品,像求身体健康,像升官,想求子,想子女考上大学的,甚至死后到极乐世界的我都提供给你们,这就是服务意识,和我们企业家提供的顾客至上,和我党提供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内容。
那么,在这个服务意识中我们要侧重的是什么?就是说,要把终生大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也就是我们传统在社会上听到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今天,能够有如此殊胜的因缘,首先还是得中国企业家年会的福分不开,也是前几天我们和协会的任秘书长交流的时候,他对中小企业,协会企业如数家珍,企业所难,企业之难当做协会自己的任务和工作,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我相信今天在座中国中小企业百强必将成为中国500强。
第二是自信心和包容心。释迦牟尼佛在开悟后,讲的第一句话,何为妄想,何为执着?通俗的语言妄想就是我们大脑的思想,想法,意见。执着就是我们在与生俱来学习知识中积累的框架,条框,概念。因为我们在面临当下独特,特殊的行业阶段和经营中每一个决定都是独特的背景,变动的,所以道是变化的。我们怎么样偏开事物假象,那就是每个企业家面临的方法论。
有了认识道的能力,是洞察力,释迦牟尼佛经常讲的就是如是,如是就你你就是佛。我们每个终生都是圆满的佛,佛只是一个名词。按照六祖的话,五祖给五祖传法之后,大悟之后连续讲的话,人生万法本不动摇。用现在的语言洞悉,不管我们明白不明白这个真理,真理永远与我们同行,只要我们有探索精神,学习精神的实践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包容心,我们走进庙门之后,首先看到是一个弥勒佛,里面装着我们人间需求所有物资,包含了金钱,需求,房产等等。右手拿着一个如意,祝愿大家吉祥幸福健康。弥勒生活教言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从历史发展环境来看,释迦牟尼佛入悟之后,在2500年独特背景下,当时社会物质极端贫乏,所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佛陀主要宣扬是舍弃物质,追求精神的佛教理论和产品。在佛陀圆寂后,500,600年印度同样物质,精神双丰收的佛法,要求我们,也是提倡大家手上物质一天一天丰富,精神还要幸福安康。
弥勒佛他有一个对联,大肚难容难容之事,笑口常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这就是说,我们要有空其净之心,第二笑口常笑可笑之人,我们要在精神层面要有愉快,喜悦,包容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因为精神层面,也包含我们的思想对事物判断的结果,因为同一件事发生,我们每个人的知识,认知,体验不同对判断的结果是截然不同。如果我们提前知道,我们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绝对的真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战胜自我。古人常说一句话,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我是最难的。希望我们能够从佛陀的教理中,能够体会到,也能够尝试到战胜自我的乐趣和快乐。
下面我还想从佛教善恶学三个方面,层面展示一下包容心。善和恶有三个层面,第一至善学说,一定要做善事不能做恶事。其实善恶标准很难确定,这个至善学说,真是对善恶学说一个初级理解。作为普通智慧还不够的信众,他可以通过至善学说,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捷径,至少50%不犯错误,但是他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也不能创新。
第二个阶段是非善非恶。这个层面是在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动态,运动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环境中找到隐藏背后的真理。举个例子,小孩不听话偷了别人的东西,只有他的父母才会去打他,打人是一个不对的现象,但是他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改变他的恶习,第二把这个传承延续下去,第三将来不危害社会,这就是置只有止恶从善。相信在我们企业必须有奖惩制度,通过奖罚拉动一个趋势,使企业文化和发展动力得到一个提升。
 楼主| 发表于 2015-3-7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5 01: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