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04|回复: 5

[实修交流]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0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斌宗法师
序文
自序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总科目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正解经题
译人
正文—序分
正文—正宗分
正文—流通分
序文
白圣
吾人自无始以至今生,迷真认妄,背觉合尘,起诸烦恼,造作恶业,沉沦生死,枉入诸趣,轮回六道,无有了期,所幸大觉释尊,垂无缘慈,示同体悲,应现世间,成无上觉,五十说法,化导迷情,从迷向悟,返妄归真,超出生死,解脱轮回,契悟无生,永证真常,唯因众生,根性非一,受度因缘而有差别,如来施教,八万四千,法门虽多,均可入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时丁末世,受化更难,选契机者,莫若净宗,三根普被,贤愚咸宜,具信愿行,即得往生。此宗虽崇三经一论,唯弥陀经,简便易行,专持名号,系念一境,心不散乱,决定往生,横超三界,莫此为胜。此经文简,义理弥深,非有智者难究底蕴,古德注述,已达数百余种之多,各阐深奥,无不善美,凡有受持咸皆蒙益。
今有本省尊宿斌宗法师,出生佛化家庭,幼年披剃,求法国内,留学海外,教契天台,行归净土,一生行化,几无暂息,掩关著述,不遗余力。其间所著弥陀要释文辞显畅,论理清彻,净土教义,阐发无遗,诚为今时难得佳作,惜未印行,致稽利世。自师去岁撒手西归,检点遗著,发现此释,为欲法宝不绝,慧命有继,发行流通,索序于余,聊作简介,尚希修净业者,各备一册,玩索有得,必如饥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满矣。
自序
观乎释迦如来,悯念一切众生之沉迷,故四十九年之说法,然皆随机施化,应病与药,无非欲令一切众生,了脱生死,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而后已!
然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于一代教中,求其最方便、最简捷、最要妙、最圆顿者,莫过净土一法,诚如来一代时教中,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乃圣凡齐摄,利钝兼收,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机亦可登其域。上至等觉菩萨无不发愿求生,下至逆恶众生若肯悔悟发心念佛,亦可带业往生,正如阿伽陀药普疗百病也。
古人谓:‘八万法门中念佛第一。’乃一针见血之言,良由佛智鉴机,知末法众生根性钝劣,智慧浅薄,寿命短促,一息不来便成后世。其余法门,或太高深,不易修证,复须三惑断尽、圆悟自性、方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故特开此念佛一门,以普度十方一切有情,同归安养。欲速出迷津,顿超三界,永离生死苦者,舍此谁依,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惟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观斯可知矣!
净土三经,最普被者,唯此弥陀一经。四种念佛中,收机最广者,即此持名一法,行简效速,契机契理,无有再过于右,固知一句弥陀,乃苦海慈航,昏衢宝炬,末世导师也!
嗟乎!世有好高骛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轻视此门为他力之教,斥为愚夫愚妇所行者,鄙而不屑修持,自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非仗他力,然而不以为耻,反以仗佛力度脱生死为耻,何颠倒之极耶!
若确以赖自力为贵者,奚不一一自为之,则渡水不可乘船,远路不可乘车,衣须自织,食当自耕,住应自造,乃至一切生活事宜当自为之,如是方可夸言不赖他力,不然,则自欺自狂,而出乎尔者反乎尔矣!日常生活咸赖众力,而不自鄙,何独于了生死成佛道一大事,屏佛力而不依,藐斯门而弗修,何丧心病狂一至于此耶!可叹!可悯!灵峰云:‘以话头为奇特,佛号为平常,弃如意珠玉,竞取瓦砾可哀矣!’又大集经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良以一句佛号乃统百行以具备;摄万法而无余,倘能真念佛者何遗参禅乎!
奈何!聪明之人,不肯死心念佛,必以参究为最上,不知违背经言,终至弄巧成拙,愿好高务奇,不量自力者警诫之!
当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正觉,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直指云:‘念佛法门,统法界群机而无外。’是以西域东土,历代祖师莫不奉为自行化他之无上要诀,故得九界同依,十方共赞,于是千经百论,处处指归,古圣先贤比比求生。如智者、远公、永明、莲池、蕅益等诸大师,亦皆依此门求生净土。吾辈末学,既无彼等之大智慧,乌可好奇立异,以取自误误人,愿深思之!
余自民二十九年春,由天台归来,力弘此经,计十余次,于此获益而受度者颇多。胜利前四年,赴台北新北投净莲院,演说此经时,中坜张云呋居士,曾来听讲,颇获法益,即面邀到元化院,重宣斯典,并约定期日。后因本人弘法过劳,心脏衰弱,诚不堪再事演讲,遂与之延期,不久战事紧张,敝寺又处要塞之区,即俦开于狮山金刚寺避乱。迨至台湾光复,为偿前约,于民三十四年十一月初,到元化院开讲斯经,于中受圆明师、张居士等之要求著述讲义。初不敢应承,继受其虔诚坚恳,情不可却,遂信口诺之。
本拟半个月间即能脱稿,不意为俦开狮山时,因石洞寒湿,染成疟疾,不时发作,幻躯作不得主,精神疲倦,懒于执笔。后更为宣讲楞严地藏经等之忙,又无暇及之。诚常抱负约之感!系怀不释。直至三十六年端阳节前数日,谢绝一切应酬,摆脱弘法事务,毅然遁入狮山,最远偏之水濂洞,专事著作,约一周间,述成玄义一卷,不幸复被疟魔侵扰,抵敌不过,遂败兴归来。是年秋八月十日,应达真和尚等之请,于狮山劝化堂再演斯经,法会圆满,复受达师等之雅意挽留于海印楼,继续編著未完之稿,计十日间再述成序分及正宗分毕。又赴台中宝善寺及大雅龙善寺,开演地藏经及本经,于经期中乘隙再述流通一文,完成此部要释。
窃以,古来注释斯经者甚多,如幽溪之圆中钞、云栖之疏钞、灵峰之要解等,皆极广大幽微,高深洪博,特以文富义丰,或言简理玄,初学浅识,不易入门。余为导引初机,弗忘愚陋,重述释要,诚不敢与古人争奇竞异,是为修净业者之一助而已!
民国三十七年冬弥陀圣诞日斌宗序于南天台法源讲寺三摩室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总科目
甲初、经题 佛说阿弥陀经六字
二、译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十一字
三、正文 从如是我闻起至作礼而去止共一千八百五十八字
甲初、经题分三 乙初、明五重玄义。二、正解经题。三、重约教理行果明之。
乙初、明五重又分二 丙初、述意。二、正明。
丙二、正明分五 丁初、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乙二、正解经题又分二 丙初、分释。二、合释。
甲二、译人分二 乙初、分释。二、合释。
甲三、正文分三
乙初、序分 从如是我闻起……至今现在说法止为序分共二百零二字
二、正宗分 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起……至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止为正宗分共七百九十一字
三、流通分 从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起……至作礼而去止为流通分共八百六十五字
乙初、序分分二 丙初、通序亦名证信序。二、别序亦名发起序。
丙初、通序分二
丁初、举五事证信亦名五成就并下大众同闻则成六成就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二、引大众同闻分三 戊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人天众。
戊初、又分四
己初、明类标数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起……至阿□楼驮
四、总结 如是等诸大弟子
戊二、菩萨众又分三
己初、明数 并诸菩萨摩诃萨
二、列名 文殊师利法王子……常精进菩萨
三、总结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戊三、人天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丙二、别序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今现在说法
乙二、正宗分分三
丙初、详陈依正庄严以启信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起至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止
二、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起至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止
三、正示执持名号以立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起至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
发愿生彼国土止
丙初、又分二 丁初、总释极乐名义。二、别示依正庄严。
丁初、分二
戊初、先约众生正报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二、次约国土依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丁二、别示依正庄严分二 戊初、释依报庄严。二、释正报庄严。
戊初、分四己初、池阁莲华。二、华乐金地。三、化禽演法。四、风树什韵。
己初、又分二
庚初、正陈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至微妙香洁
二、结成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己二、华乐金地分三
庚初、正示妙境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二、持华伸供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至饭食经行
三、结成庄严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己三、化禽演法分五
庚初、先出鸟名 复次舍利弗彼佛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至共命之鸟
二、正示法音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至如是等法
三、闻法获益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四、释无恶道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至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五、佛力所成 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己四、风树什韵分三
庚初、正出妙音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二、闻声进道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三、总结二庄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戊二、释正报庄严分三 己初、教主。二、化伴。三、总结。
己初、分二
庚初、征释名号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至故名阿弥陀
二、成道时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己二、化伴分二
庚初、声闻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二、菩萨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己三、总结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丙二、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分三
丁初、往生皆得不退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二、补处算数莫测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至阿僧祇说
三、正劝发愿往生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至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丙三、正示执持名号以立行分三
丁初、出胜因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二、示正修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至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三、重结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乙三、流通分分四 丙初、劝信流通。二、劝愿流通。三、劝行流通。四、法众礼退。
丙初、分四
丁初、本师称叹功德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二、诸佛赞劝标题
三、征释经名意义
四、正劝大众信受
丁二、诸佛赞劝标题分六
戊初、东方佛赞 东方亦有阿鞞佛……至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二、南方佛赞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至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三、西方佛赞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至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四、北方佛赞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至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五、下方佛赞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至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六、上方佛赞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至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丁三、征释经名意义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至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四、正劝大众信受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丙二、劝愿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至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三、劝行流通分二
丁初、诸佛转赞劝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至
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二、本师结叹劝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至是为甚难
丙四、法众礼退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至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斌宗
学佛的要旨在实行,然诸实行中,求其最方便、最简捷、最要妙、最圆顿的无不是念佛法门,所以在西域的诸大善知识们,都是以净土法门,奉为自行化他的无上要诀。
在我国自净土经典传入以来,实行奉持首倡念佛法门,则始于东晋慧远大师,继之有昙鸾、道绰、善导等诸大师力宏此宗,遂成为专宗—净土宗,或云莲宗,又称念佛宗。
在四种念佛中,三根普被收机最广,则持名一法,所以我极力弘扬持名念佛法门,在过去数年间,于各地不断的宣讲了十数次的阿弥陀经。须知本经是净土三经之一,在大藏教海中则世尊大畅本怀无问自说的一部,其内容是说:‘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种种的庄严。佛陀及众生的寿命悉皆无量。持名念佛的行者,若能念到一心不乱,即得生彼国土。六方诸佛皆异口同音的称赞,以及世尊特劝当时及未来的有情当发愿求生的劝词……’,由斯观之,这法门最适宜现代众生的修持,故略述之。
讲解之先当须分科: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续-《●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初—经题分三 ┌初—明五重玄义分二───┐ ┌初—述意
甲┼二—译人 乙┼二—正解经题 └丙┤
└三—正文 └三—重约教理行果 └二—正明
现在就从经题中的五重玄义的第一段述意讲起:
1述意
佛说阿弥陀经这六字的题目,为本经文义之总纲;经文的内容是经题之别目。所以经题的意义若研究详细明白,则经文的内容就容易了解,故须先解释经题的意思在于斯。
我祖天台大师,深证如来的妙心,洞彻明达一切的经旨,在于解释经文之前,先用五重玄义,阐明经题,提示全经的大纲要,于经中幽微难见深有所以的奥妙真理,分析阐显,使研究教理的学者们,一见经题,就知道经中的大意,至于教乘、及宗要、功用等,莫不一目了然!这犹如:‘鱼网提其纲,则众目自张;若衣挈其领,则群缕必直。’以用五重释题,其理由亦复如是(述意竟)。
2正明
五重是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玄义是什么?幽微难见谓之玄;深含妙理谓之义。
(一)释名:释是解释;名是经名,是说解释此经的立名。如来的一切经典不出以七种立题。一、单人:如维摩经等(维摩是人,题中无法无喻)。二、单法:如般若经等(般若是法,题中无人无喻)。三、单喻:如梵网经等(梵网是喻,题中无法无人)。四、人法:如文殊问般若经等(文殊是人,般若是法,题中无喻)。五、人喻:即如来狮子吼经等(如来是人,狮子吼是喻,题中无法)。六、法喻:如妙法莲华经等(妙法是法,莲华是喻,题中无人)。七、人法喻:如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题中人法喻具足)。佛经虽然如是广繁,以此七种立名,可以说赅括殆尽。那末,本经在七种中是属那种?本经题中的佛,即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阿弥陀,是西方极乐的导师,前后二者,皆是究竟极果的人,题中无法无喻,故本经是属第一的单人立名。
(二)显体:显是显明,体是性体,亦名理体。离一切诸相曰性,众义之所归曰理,为诸法之主曰体,总之显明本经的要旨,统摄众义的所归趣谓之显体。前科的释名,是假立之名,属宾,乃能诠文字,如人的氏名。今显体,是实质义,为主,乃所诠之真理,如人的身体,盖一切经典若无体,则成邪倒无印,等于魔说,犹如人之但有其名,而无其身,则生张熟魏,莫知所指,必似等于龟毛兔角一样。须知经中文字无非名言,竟欲令人循名得体,犹如因筌得鱼,由指见月,如果逐名迷体,则徒费工夫,毫无实益!故释名之后,必须显体。然一经之体,岂是容易言说!法华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于此经句就知显体之难!虽是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然细论之,各另有其体。如华严经:‘则以一真法界为体’;楞严经:‘以如来藏妙真如性为体’;涅槃经:‘以常住佛心为体’。
然,本经当以何为体?古人多以实相为体,这亦是善,唯本经,无实相的明文,不足标示其特体,在愚意,以‘常、乐、我、净’四德为体,最为恰当!四德是什么?无生无灭,恒而不变,曰常;寂灭永安,长离诸苦,曰乐;自在解脱,真实无碍,曰我;离一切尘,绝诸垢染,曰净。极乐世界,无论依报、正报,悉皆具足四德,所以我才指之。
先约,依报明四德:彼土无成住坏空,四相的迁变,即常义;有七宝楼阁,罗网行树,池鸟天乐等,无量庄严,一一称心适意,即乐义;极乐世界,殊胜庄严,般般如意,种种现成,无违逆之境,有随顺之乐,即我义;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七宝为池,所有一切,悉皆清净庄严,有五清之乐,无五浊之苦,即净义。
次约,正报明四德:彼土的佛陀及往生的众生,寿命皆是无量,经穷劫而不尽,即常义;一切有情生彼国土,即得身心寂照,永无烦恼,即乐义;一生彼土,即得断灭五住,永离二死,得大自在(我即自在义),即我义;极乐世界,念佛得到往生的众生,皆是莲华化身,殊胜清妙,相好庄严,这岂是娑婆的众生,四大污秽假合之身,可能比拟,即净义。
复次:当知四德是自性弥陀,亦即我们各各本具之佛性,亦名法身。迷之而为众生,悟之即成诸佛,若人发心念佛,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华开见佛,得悟无生,亲证法身,此法身是不生不灭,无去无来,即常德;法身究竟寂灭,永离生死,即乐德;法身自在无碍,究竟解脱,即我德;法身绝诸垢染,清净本然,即净德。又法身随缘不变,照而常寂,即常德;不变随缘,寂而常照,即乐德;即照即寂,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即我德;非寂非照,非照非寂,非随缘非不变,非不变非随缘,即净德。由此推之,以常乐我净,定为本经不可思议功德的本体,最好没有!如本经所云:‘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常义;又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即乐义;又云:‘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我义;又云:‘一心不乱。’即净义。
(三)明宗:明是明白,宗是宗要。含有义理之所诠曰宗;统摄宗旨之所归曰要。明宗正是阐明修行旨要,会纳本体之枢机。前显体、是显于性,属性德。现在明宗、是明于修,属修德。从性起修,全修在性,而性德是秉承之于先天,这每一个人都是所俱有,唯修德则不然,必须以人力进修,才能得到成就其德。如果修学佛法者,不识宗趣,犹如道路多分歧的亡羊是一样,怎能会得到,领纳不思议之妙体!这欲更使明白浅现,特取一个喻说之:以梁柱喻宗,虚空喻体,谁都知道虚空是随处皆遍,但必须施设建架以作栋宇,方能遮蔽风雨。如果唯有体而无宗,则如虽有广大之虚空,终不能得以一日的安住!故显体之后,必须明宗。本来一切诸经的宗趣各有所诠,如法华经‘以一乘因果为宗’;金刚经‘以发菩提心为宗’。然,本经以何为宗?则以信、愿、持名,为本经修行的宗要。信:即相信,愿:即发愿,持名:即修行念佛。经中的文义是先说陈明依正庄严以起信;次则特劝求生以发愿;再而详示念佛以立行。如本经中云:‘尔等皆当信受我语,当信是称赞(劝信);应当发愿(劝愿);执持名号(劝行)。’在本经中处处常有明示。这微妙的法门,若非深信断不能够启愿,非愿无由导行,非行不能满所愿,所欲思证必须深信。当知,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缺一不可的。但是信、要深信,愿、要切愿,行、要力行。今不厌烦,略略述之:先、明信,次、明愿,三、明持名。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续-《●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一、明信:信是断除一切疑,由智生解的意思,所谓:‘佛法如大海,信为能入。’如果不具信心,则如是胜妙的极乐世界,终久是不能到的。兹分七种来讲:(1)信佛言。(2)信佛愿。(3)信佛土。(4)信法门。(5)信自心。(6)信事理。(7)信因果。
(1)信佛言:信此念佛法门,非是一切邪魔外道所能得知,更不是鬼神等无稽之谈,这是释迦如来金口所亲说的。佛陀是大圣人,三界的大导师,四生的大慈父,可信之!决无妄语欺人,如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不异语。’以现代之有道君子,尚不妄语,况佛是出世之大圣人,岂有妄语之为!故当深信,受佛真实教诲,勿生疑惑为善,古德云:‘佛言不信,谁言可信。’可惜!有一班未深达佛法者,尝疑此经是佛寓言,认为佛陀欲引诱众生入道,假设方便之谈,既如此则弥陀极乐终成想像,佛口金言亦属虚妄了。更有教宗门下之辈,自恃聪明,藐视此经,甚至排斥,例如日本僧日莲,毁谤此经是伪造,真是罪过也!似此,实令人可惊可叹!
当知佛为一大事因缘,所以才出现于世,如法华云:‘欲令众生,开佛之知见,示佛之知见,悟佛之知见,入佛之知见。’总而言之,是欲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的妙道。奈何!众生业重垢深,迷昧不觉,一时不能深入大法,成佛之道,直下不敢承当,故使如来四十九年不休息的说法,或权、或实、或渐、或顿、或偏、或圆,无不是对病与药,鉴机施教的。唯此弥陀一经来说,这岂不是如来慈悲至极之谈,特为怜愍末法的众生,根性钝劣,智慧浅薄,寿命短促,其余的法门难能深入,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极为投机,故如来无问而自说。
复次当知,世尊说此最简便、最直捷、最妥当、最要妙的念佛法门,这是三根普被,万法圆收,诚如来一代普度众生之绝上无比的胜妙法门,同时又不是阿含权渐之说可能比拟!在当时说阿含,这即是权巧方便的法门,故法华有化城之喻,及至方等般若会上,佛陀则开始种种的弹斥,使令一切有情弃小向大,废权就实,及至法华会上,根机已纯熟,世尊就直接开示入佛之知见,凡有缘者,皆同成佛,咸能得著印可的授记别。所谓阿含权渐之教,终是必受弃斥的,唯此念佛殊胜的法门,不见他经余典,佛陀有所弹斥之语,这可证明此经非是权渐、引诱、假设之说!
盖佛说此经时,曾感动六方诸佛,异口同音,称扬赞叹。更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的专门倡导此法的奥妙,至于妙冠群经,世称经王的法华,亦倡往生之说,彼云:‘诵斯经者,命终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更说是王于三藏,世称经母的华严,末后的普贤菩萨也以十大愿王,导引善财及华藏海众诸大菩萨,同归净土。胜于诸部,世称经宝的楞严,在势至念佛章,亦极致提倡念佛法门;彼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又鼓音王经云:‘若有四众受持阿弥陀名号,临命终时,佛与圣众接引往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门而得度脱生死。’般舟三昧经云:‘菩萨入是三昧,即见阿弥陀佛国。’目连所问经云:‘我说无量寿国易往易生,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种外道,我说是人无眼无耳。’大云经云:‘西方世界,有国名安养,佛号无量寿,现在说法。’其余如悲华经、观佛三昧经、十住断结经、文殊般若经、宝积经、坐禅三昧经等也都提倡念佛法门。至于诸大乘论部,如龙树菩萨所造的大智度论说:‘念佛能除种种烦恼及灭先世罪业,乃至念佛有大福德,能度众生……诸三昧中无如念佛三昧福德。’又婆娑论、示念佛为易行道,速出生死,彼云:‘佛有无量法门,如世间行路有难有易,徒步则难,乘船则易,欲易生,疾当念阿弥陀佛。’至于马鸣,会宗百部的大乘经,而造大乘起信论,末后也示人专念弥陀,即可往生西方,彼云:‘生彼国者,常见佛故,终得不退。’乃至天亲菩萨所造的‘往生净土论’,亦极力发挥净土庄严的利益,天台智者大师之‘十疑论’更专志西方。摄大乘论、念佛三昧宝王论等,都是极力提倡念佛法门,其他劝修念佛法门的经论甚多,散见大藏,现在不便一一引证。又如诸菩萨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他也向往西方,求生极乐,曾谓:‘诸修行门,无过念佛’,其求生偈说:‘愿我命终时,尽除诸烦恼,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又云:‘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亲前授我记。’普贤菩萨发愿求生偈云:‘愿我临命欲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云:‘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出华严行愿品)其余如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亦莫不发大愿求生西方,亲近弥陀。至于西天东土历代的祖师,如龙树、马鸣,已如上说。其他,如庐山远公大师创立莲社专志弘扬净土。禅宗著名的百丈禅师,谓: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宋永明禅师,著四料简,终身念佛。慈恩宗的窥基大师、贤首之清凉国师、律宗之灵芝律师、紫柏老人(见紫柏老人集)、憨山大师(见示念佛切要),他们都是弘扬本宗之列,极力赞扬净土。至于幽溪大师著圆中钞,智旭大师著要解,莲池大师著疏钞,这也不出是为专志弘扬净土。
再来谈谈近代禅宗的高僧,虚云和尚、台宗泰斗的谛闲法师(见开示念佛紧要)、唯识宗的太虚大师(见净土法门集)、律宗的弘一律师(人生最后)、毕生专弘净土的印光大师等,除印老外,他们虽各有专宗,然皆极力劝修念佛,赞颂弥陀的功德,称扬净土的胜妙。并且古今的贤哲,依之修持而得往生极乐的明验者,亦不可胜计(见往生净土圣贤录),由是观之,大藏经论中既处处称颂指归,又得历代贤圣,相继弘扬而修证,这怎能可以妄拟弥陀是理想?极乐是想像?释迦是寓言?这岂不自获罪戾,误人误己的一大不利!当知大觉世尊的妙言,句句是从慈悲心的底奥流出来的,无非为利益人天,使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祈敬重之!深信之!切勿轻生疑惑,而失去不可思议的利益!愿诸行者学者们,慎之思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续-《●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7)信因、果:能生为因如种子,其所成就曰果—收获。有因必有果,而果必是由因而来。又作事之初为因,感受后报是果。如种麻因收麻实果。斯因感斯果,这是自然的定理,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犹如我们自幼读书,则成士人;学稼、则成农夫;习艺、则成工匠;习贾、则成商人,世间的一切随人所为,从心所作,无不一一依因而成果。我们能发一念真心,念佛为‘因’,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究竟成佛为‘果’这是无疑的。须知散乱称名,犹为成就如来种子,便是念得一心不乱,何怕不生净土耶!是名信因、信果。(初明信竟)。
二、明愿:虽是说,已俱信心,如果不发愿,这也是为难成就,不能得到实益。如病人虽有良医告以妙药,只信药之妙,置之不服,想欲得却病健康,这是绝无其事的。窃以娑婆是苦、是秽,而苦须舍,秽须厌;西方极乐,乐当求,净当欣,所以我说应当发愿,愿厌离娑婆五浊之苦,愿欣求西方五清之乐,才是我们的目的。
兹更约六义明之:一、愿舍一切贪嗔痴等诸烦恼,一心求生极乐。二、愿从现时起永不作诸恶业,得免坠三恶道苦,求生极乐。三、愿所作善业,不求生神道,更不求再生人道受富贵,专心一意,愿求生极乐。四、愿任何的逆境灾难病苦等,终不改念佛之心。五、愿持戒、布施、诵经、礼佛等所得功德,悉皆回向净土,为往生之助。六、愿法界一切众生,秉发念佛之心,同生极乐。总之愿心确切,则往生无难矣!如果不发愿,或愿不切,则如斯殊胜庄严的极乐世界,终是不能得到的。虽然有信,亦属虚信,不能领纳实益,所以应当发愿。(明愿竟)
三、明持名:持,是执持;名,是名号。为什么要持名?即持念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就是众德具备,百行齐收,这是弥陀如来的功德不可思议故。若只具信愿,而无真实修行,亦不能得到往生。犹如画饼不能充饥,更似终生为人数宝,而自己不能得富一样,何益于事!要须自己脚踏实地真诚修行,一心念佛方能得到往生。
盖念佛,有实相、观像、观想、持名,四种不同,然而一一功行成就即皆生净土。其中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极为容易,实方便中的第一方便!了义中的无上了义!圆顿中的最极圆顿!本经所明持名之行,我们能实行放下一切,发心念佛,无分昼夜,不论闲忙,只以六字洪名执持不忘,自然而然能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得蒙佛接引,决定往生。如果念心不真切,泛尔称名,则不得往生,虽是不得生,亦可能种植未来成佛的善根,故云:‘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讲到这里,只求行者信念要坚固,不为一切外道邪魔所诱惑,或毁谤而失道心;所发大愿要牢强,莫为逆境所动而退愿;不可为困苦而退愿;莫为名利而退愿;所持念佛要专切,不以艰难而不念;不以事牵而不念;不以灾患而不念。由此则知信愿行为往生的要素、更是本经之宗要,愿学者研讨之!(明宗竟)
(四)论用:精说曰论,用、是功用、力用,修成效果曰功,充足应用曰力。一切经典若无胜用,则是徒劳修行,谁肯苦心而为!所以在明宗之后,必须论用。一切诸经有各各的功用不同,如楞严:以‘离爱得脱’为用,般若心经:以‘度苦破妄’为用。然本经,以何为用?是以‘往生不退’为用。本经文云:‘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云:‘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先来说明往生,次说明不退。因为念佛的行人,有勤惰、定散、事理、迷悟、带业、不带业的差异,故往生分有四土之殊,莲位有九品之设,现在略略来说明。先明四土,次明九品。
1四土往生(约四教说明):若执持名号,未能断除见思惑,带业往生者,只能生到同居净土,见化身弥陀,闻生灭三十七道品,悟偏空佛性,此藏教所摄。又随其往生者信心的深浅,愿力的大小,功行之勤怠,其中分为三辈九品,若持名至事一心不乱,见思惑,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见劣应身弥陀,闻无生三十七道品,悟真空佛性,此属通教。若念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能生到实报庄严净土,亦得分证常寂光土,见胜应身弥陀,闻无量三十七道品,悟但中佛性,此别教所摄。若无明俱断尽,则生究竟常寂光净土,见法身弥陀,闻无作三十七道品,悟圆中佛性,此是圆教所摄。(明四土往生竟)
2九品往生:九品即上、中、下三品。每品各再分三:谓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最上三品的往生者,是宏智大悲的菩萨;中三品的往生者,乃断惑证真的圣众;下三品的往生者,则是带业的凡夫。
若细论之:上上品即等觉菩萨;上中品为登地菩萨;上下品为地前权教菩萨;中上品为缘觉圣者;中中品为阿罗汉圣者;中下品为初、二、三果的声闻众;下上品为国王大臣发心出家,俱足众戒,读诵大乘经典,修一切福德者;下中品为一般俱深信愿的念佛者;下下品为造了五逆十恶,应堕三恶道的罪人,忽然听著善知识的开导,顿起信心,发愿念至一心不乱者之往生。(明九品往生竟)
次明不退:不退有三:一、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依莲华托质,永不退堕人间。二、行不退:三界的见思既落,尘沙亦破,得生方便土,进趋极果,永不退堕同居。三、念不退:破无明,显法身,生实报土,分证如来寂光,心心流入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即诸佛究竟圆满极果之智)。
更有究竟不退:谓不论定心、散心、信心、不信心等,但念弥陀一声,或经耳根,虽是不能现世即生,在于千万年劫后,毕竟因斯功德,能得度脱而得往生。这犹如人们腹里贮藏著金刚,决定不能消除,念佛功德,亦复如是!
综上所说,因众生的根机有利钝,业有轻重,行有深浅的殊异,故报亦有优劣位有高下,才有四土之分,莲有九品之异,然既能得往生,不论任何即永久不退转,而成就究竟圆满菩提。虽然是带业的往生,既至同居土,则证位不退,由此可至一生补处的佛位。若能一到同居净土,即可进生于上三土。一证位不退,即可圆证三不退。可知生到安乐刹,则就是无事不办,无行不圆,如斯的胜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这若不是弥陀愿力,焉有如斯不可思议之功德,愿大家依教奉行!发愿念佛才不负如来一片大悲真实的老婆心。(明论用竟)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续-《●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五)判教:判是判别,教是教相。圣人所遗留之言曰教,分别一代圣教的次第曰相。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集为三藏十二部。其中大小乘、权实教,顿、渐、偏、圆之理,各各互陈,如果不一一判别,则怎能知道此经所诠的教理,是顿、是渐、或大、或小,这不免有混滥经旨之虞,所以论用后,必须判教。我祖天台大师,特具手眼,以通别五时,两种四教,判释如来一代教化的大纲,使研究佛理的学者们,方便容易深入法海,是有很多帮助而有益的。五时八教的详细请阅拙著般若心经要释附录。
然,本经在五时中,究竟是属何时?于八教中是属何教所摄?这更需要知道!盖华严时是世尊初成道,为诸法身大士,宣说圆顿的法门,这是单独针对大乘之根机,虽有小乘人在座,如聋若哑不知所以,而本经专为五浊众生念佛求生安养而说,是以一切有情为对象,三根普被的妙法门,非华严时所收摄;若阿含时,则专谈小乘法,而本经是说弥陀依正功德,往生不退,究竟成佛的妙旨,亦不能摄入为阿含时;若说般若时,则独谈菩萨法,而此经不论任何人,更不择何类的有情,能够一心念佛,都可以得到往生,这更非般若时可以收摄;法华时乃开权显实,直下开示佛之知见,而此经专示持名,亦不是法华时所收;又涅槃:即如来欲入般涅槃,中夜寂静中的最后顾嘱,而此经亦非是时说。然非上说四时所收,则就是在方等时所说,这是无疑明显的。
方等是可通初后,因弥陀一经是圆顿的妙理,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前承华严,后通法华,所以应当判为属通方等时摄,最为圆融的。于化仪四教中属顿教,非顿教部摄,是渐时非渐教,虽是摄在方等时说,而所说之理,无渐教相,有秘密咒(往生咒),无秘密相,是决定教(念佛决定往生),而非不定教。于化法四教中是收摄藏、通、别的三根,归入圆教,其中的义理正属圆教。约味:方等则属生酥,但本经所说俱足含有圆教之理,故应以大乘生酥为教相。
复次当知:本经虽是属于方等,但义理实际诠入圆教,非由渐教历进别教的法门,正是融渐归圆的妙理,无妨说是生酥毒发,味同醍醐。于是判以‘生酥毒发有上醍醐诠圆’为教相,最为合理,唯异与法华无上醍醐纯圆独妙而已!(释五重玄义竟)

经│…释名。此经以单人立名。
五│…显体。此经以常乐我净四德为体。
重│…明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宗。
玄│…论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用。
义│…判教。此经以大乘生酥为教相。

乙二:正解经题
经的题目有通题和别题。通是相通,别是各别。佛说阿弥陀这五字是别题,别题所诠之法各有春秋的差异。经一字为通题,乃全藏一切的圣典悉皆称经。现在把经题用分释、合释,二种来讲解:分释—即将经题六字分开讲释。初、佛,二、说,三、阿弥陀,四、经。
1先讲佛字,我们学佛人对此佛字的意义,必须要弄个明白,今略约事、理、因、果四种释之:
约事: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通号,可是现在所说的,非是他方的佛陀,专指我们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约理:佛是梵语,完全应称佛陀,因为我国好略,单称为佛。梵语佛陀,译为觉者,其实当译为大觉者,才算恰当其称的。觉、是觉悟,者就是人,合之称为觉悟的人。何故不译为‘觉人’而译为‘觉者?’因为‘人’的范围比较小,‘者’的范围来得大,‘者’字可以概括人类以外的一切有情,经云:‘凡有心(知觉)者皆能作佛。’如译为觉人,则人类以外的其他一切有知觉的它们,是不是就不能成佛!这与佛说蠢动含灵皆有佛性的理论是会发生矛盾的。如说不妨碍它们的成佛,那末,以龙身成佛的众生—如龙女八岁成佛,就应该称它为觉龙了!或者以×身×身……而成佛的众生亦当一一依其原有的身份而称它为觉×觉×……了吗!?那未免太不成体统了!因此,故译为觉者,而不译为觉人。
佛陀到底觉些什么?即是觉悟宇宙真理和人生实相罢了!它将宇宙人生的内容观察的非常清楚,洞彻的非常明白,但宇宙的真理,人生的实相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老实说:就是缘起性空!此为佛陀观察宇宙人生的一种正确结论。一切有情迷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妄认宇宙万有的现象为实法,四大假合的幻躯为实我,处处迷恋取著,胡闹一场,佛陀觉悟了这些道理,而不被所迷,故称他为觉者。同时也可说是觉悟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众生迷昧不了三界火宅,众苦充满,认苦为乐;不了万有缘生全体是空,认假作真;不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常计常;不了四大皆空,本无有我,无我计我;于中颠倒是非。这些虚妄从无始来,一向为众生迷梦不醒者,竟一旦被佛陀明明白白地看穿了—觉悟宇宙万有,人生一切不过如此!佛陀的觉悟可说是突破人生迷团,揭穿宇宙秘密,这就是被称为觉者的理由。按觉的意义有三:
一、自觉:外而觉悟一切诸法幻化无常等如上所说,内而觉悟人人有个不生不灭的常住佛性。
二、觉他:就是以先觉觉后觉的意思;众生不能解脱,就因为无有觉悟。佛陀不忍自己解脱安乐而坐视著沉沦苦海里受苦的一群痴迷众生而不顾!所以将自己所觉悟的道理一一启示他们,积极展开救济活动,要使大地众生一同觉悟起来!而获到解脱安乐。
三、觉满:在自觉觉他的两种功德都做到究竟圆满—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自觉慧满者,由最初发菩提心依本觉理起始觉智,依智断惑,先断见思,次断尘沙,终断无明,三惑圆断,三智圆证,觉至一心本源,智慧圆满,此为自觉慧满。觉他福满者,从自觉后,惟依最上乘,发菩提心,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经三祇劫,广修六度万行,普遍开觉法界有情,功德圆满,此为觉他福满。自觉,觉他福慧圆满,所谓三觉圆万德具,名之曰佛。现在举释迦世尊为实例来说:从出家至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为自觉;从初转*轮至涅槃前于中四十九年之说法为觉他;直至应缘既毕鹤林示寂为觉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6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