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1|回复: 0

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发心出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二 发心出家
    师在十一岁,其父在闽为他定二门亲事,一田氏,一谭氏,皆同籍官于闽之世交。师十三岁,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湘安葬,是时请僧人至家作佛事,师始见三宝法物,心生欢喜,就此好看佛书,萌有出尘之想。师十四岁,其父早已探知师有出尘意想,恐其远走,便以种种利欲引导,留于家中,后不得已,遂请一位先天大道王先生来家,教其在家修行方法,令其参看道书,但师对此等书籍并不感到兴趣,因迫父命,不敢拒绝,遂读道书三年,是年冬月,父因公至厦门,将师付托叔父管教。师十七岁,叔父督教颇严,一日,乘其叔父不防,潜至南岳出家,但至半途,被其叔父截回,后将师送至福建泉州,交还其父。是年,父将田谭二氏,与彼举行婚礼,以阻师出家念头,一方面,又作深为一层监视,并将彼夫妇三人同关一室,师虽与二氏同居,毫无尘染之念,犹若出泥之莲花,成为闺中之净侣,师与二氏,终日谈论佛法,揭发人生无常,瞬眼之间,便是来生,其乐何有,田谭二氏,乃是官家子女,深明礼义,以三从四德,夫唱妇随,颇亦乐意而听从于师。
    师十九岁,正是开始进入佛门,他出家地方,是福建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和尚为师,出家法名古岩,字德清,(虚云一名,是后再改,)他出家后,父在泉州,心情焦急,曾派人四处寻访,但无所获。因师自幼灵性使然,生下就有一副超尘拔俗之想,出家念头,拳拳服膺不忘,潜蓄数年,时至于今,才偿其愿,由今日起,脱少爷身,就过著他方外寒苦生活,古人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公侯所能为。'以师之志,当亦无愧,决非一般凡俗辈可望其背,且看师有今日之成就,卓然成为一代圣僧,受著千千万万人景仰,这无他,就是靠著他当时一个坚决出家的念头,忘了身躯,励苦修持,而造成今日他在佛教史上一页不可磨灭的辉煌的历史。
    师二十岁,在本山依妙莲老和尚受具戒,隐居后山石洞三年,礼万佛忏,后探其父告老还乡,不必隐匿,安心就在鼓山当各种苦行职事,如挑水,圆头丁,厨房做菜,斋堂和人添饭,做这些苦行职事,如是三年。据师所说,在俗带来五百大龙银,就在这时,在斋堂里当行堂时买小菜供养大众,买得光光。这一点,我们想想,师在家是个少爷,他一出家,却无那种骄生贵养少爷气味,故意选择做些苦行,这在常人绝不能做得到的。
    师二十五岁,父在乡,因频念于师,四探无著,遂感成病,而仙逝于原籍湘乡。
    师二十七岁,闻悉庶母王氏,领田谭二氏,出家为尼,家事概交叔婶料理,从此家讯断绝,无挂无碍,正可一心从学修道。
    师二十八岁,重居山洞潜修,日食松花,渴饮坑水,一衲蔽身,如是苦行三年,一日,似有所悟,顿觉身轻如毛,步履如飞,万念俱息,自在无碍,荡荡然如空中物,如是胜境,一年有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0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