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9|回复: 9

[学佛交流] 孔夫子的儒学核心与佛道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之前我写与佛结缘的过程中提过儒学,那个时候就想写个关于儒学的文章来和各位一起学习探讨下,后来一直拖拉,直到在论坛里有师兄提起大学的词句才让我更加坚定的要尽快写出来,个人感觉这样也可以让更多学佛的弟子,或者想做事业的人们得到自己需要的智慧。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记得小时候看三字经,感觉这样的经典怎么会如此精辟呢?在成年后看大学和中庸的时候,就更加的佩服古人,先贤的智慧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就拿大学来说,一部大学不但是人间高级的哲学,更加是人类的精神文明的明灯和指引方向的舵手!
    咱们先了解下夫子,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孔子为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开创儒家之风,仁学派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那他是如何被大家喜爱并称谓圣人的呢?那就要看他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是什么啦。夫子走小立志求学,参拜无数明师,其中包括老子。后为新民救世,游说,游学诸国。最后专注教育,修订六经,开创儒学使中国与诸国人民明礼,知义,生智慧。夫子所作典籍直到现世仍然是不朽的经典,仍然是人生指导坐标,仍然是世间智慧集大乘者,仍然是我们世人所依托的明灯。
   夫子的著作到底有没有这么神奇,这么伟大呢?三字经,千字文什么的咱都不说啦,先说下大家耳熟能详,又感觉比较高深点的吧。先看下礼经中的大学前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在世间学习智慧要干什么呢?就是要明白做人终极的目标,那目标是什么,就是让善,变的最大化,直至不能在大,并且教导世间的人们也这样行,这样做,这才是做学问和学知识的目标。若不这样做,你就不配称为是做学问的,就不配称为是有智慧的。这个其实就是我们世间做人和学习世间智慧的最高目标和最高指导。那我们应该为有这样智慧的先贤和老师感到骄傲吗?就短短几个字就可以让我们明白啦世间做人的目标和学习方向在那里啦哦!真的是太伟大,太经典,太不可思议啦吧!
    若只明白目标还不行,因为孔老师还要教我们如何去拥有完成目标的智慧,如何去一步步的实习我们的总目标,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知道啦明白啦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内心就不会迷茫,就会安静的思考,若思考的得法,就会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具体情况与步骤。如,我们知道想收获粮食,要先有种子与耕地,在耕作,播种,施肥,除草,成熟,收获,储存等步骤。世间的一切都如这个道理一样,都会有这样的步骤。你若都看得懂看的透就接近道啦,什么是道呢?这里的道就是道教的道,也就是老子讲的道,因为孔子也是老子的弟子,所以他才会明白道,才会知道道。这里的道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以后有空在具体说下。好像我前面与佛结缘的文章里也有说过,有人着急也可以去看下。
    那我们这个时候思考,参悟的越多我们就越有智慧,对吧!一定是的。孔夫子厉害吗?后面的看完你会更加的佩服!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孔夫子厉害吗?不但详细的举例还具体的分析啦如何成就。最后在做个总结,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正确的目标,什么是正确的目标呢?文章开篇讲的。然后细致的分析去一步步完成,如果只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没有第一步的付出就不会得到最后想要的结果。无论是你做君主还是贫民百姓,想做成任何的事情都是要一步步的来。想不劳而获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哦!
   那联系到我们这个时代,无论你是做科教,做政治,做事业等等,又有那个可以脱离实际而成就的呢?就是学佛道等正法不也是一样的吗?
    儒学是我在没有与佛结缘的时候就看过的,当时很高兴看到如此经典的文章,尤其是大学,其实大学第一段应该是夫子的思想,下面的就是夫子引用前人的智慧来完善第一段的内容啦!但就前段的那短短数言就已经是最高深,最先进的实用哲学,最科学,最完善的教育理念,最终极的世间修学目标之一啦哦!但后来看到中庸的时候就迷糊啦,因为我不解中庸真实的含义,感觉中庸里道啊道的太难懂,其中第一段的最后又言中讲和,感觉这个中庸真的太俗气,后来干脆不读了,直到与佛结缘,明白啦佛理,明白啦道义,在回过头来看中庸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以前的思想多么的幼稚,多么的无知哦!
   在看懂中庸后,查啦下中庸的来历,原来中庸非孔夫子所作,而是其孙子子思所写。子思在孔夫子六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学习,直到孔夫子命终,又跟孔夫子的四大弟子中的曾子 学习,也就是得啦孔夫子的真传了。因为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在老子六十岁前都在游学,六十岁后才真的开始静下来做学问,所以这个时候孔子的思想应该是最接近道的。如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看到没,六十和七十的时候孔子的思想是不是近道啦呢?那道追求的什么呢?看过道德经的都知道,所谓修道也就是修心,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不是心已经极度的清静啦呢?已经不在为任何事情烦心和愤怒了呢?当然是的哦。所以说子思这个时候学的就是最终极的孔子思想。
    在看子思的才智,《圣门十六子书》中记载:孔子晚年闲居,有一次喟然叹息,子思问他是不是担心子孙不学无术辱没家门。孔子很惊讶,问他如何知道的。他回答说:“父亲劈了柴而儿子不背就是不孝。我要继承父业,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十分努力地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孔子听后欣慰地说:“我不用再担心了。”
   子思的才智过人,可以走孔子一个叹息中觉察到孔子的担忧和思想哦!这样智慧在加上孔子最成熟的思想,那他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学出最好的知识,作出做完美的作品呢?当然是,那就是中庸,这个是我在与佛结缘的时候才明白的哦!那到底什么是中庸呢?若是不学佛,不通道恐怕一生都不会真正明白中庸真实的意思哦!中庸,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他说的对吗?走表面好像也可以说的过去。
    那我怎么解中庸的呢?那咱们看文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实这句话就是中庸的详细解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这个中是不是很像是佛教的定呢?对,我看就是佛教的定,佛教不是也讲中道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里的中虽然没有佛教的中意义那么广大,但也算是佛教中的范围,所以也就算是定。
     那中明白了,什么是庸呢?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有人说这里没有讲庸啊,明明讲啦和哦!对这里的和就是庸,因为是发而皆中节,那这句是什么意思呢?有很多人说是不要过度的追求,要适可而止。这样解释对吗?我认为也对,但不完全的对!我感觉是满足我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过度索取,这样才符合天道。也就是和,也就是庸。和者和天道,庸者不贪婪,庸者也就是和者。和者也就是行天道者。那现在是不是已经明白啦中庸什么意思啦呢?对中庸者就是行天道者。什么是天道,道教讲无为而为,佛教讲无念行。也就是无私心的利他之行,这就是天道,这就是中庸。
    中庸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在往下看,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这里有俩个意义,一个意思是道教的天地为一的意义,也是佛教万法为一的意思。也就是说,这句是说天地万物一体是最根本的。你问我怎么知道这个意思的呢?因为我们可以推理啊,孔子是老子的弟子,当然也就知道天地为一的道理了。那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又是弟子也是徒孙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啦。
     另外的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天下万物,如动物,植物等只需要最根本的生存需求,这个就是天下之本。
   在往下看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万物都只休要最根本的需求,然后去利益他人,才是天下兴旺发达之道哦!如果都只是索取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后去利益他人,那么天地万物都会兴旺发达的。那是不是这个道理呢?那我们看看大自然就明白啦,如动物吃草,然后拉出粪便利益植物,植物又茂盛利益动物。动物吸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利益植物,植物吸二氧化碳吐氧气利益动物。以此类推这样的事物是不是很多呢?应该是很多的。所以说这样也就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也就是第二个意思。
    看到这里是不是明白啦中庸的具体含义呢?中庸就是行天道,中庸就是取最根本的需求而去利益他人。这就是中庸之道的核心。这就是大道,这就是天道。这也基本算是神佛道之道!唯有和神佛道区别的是,不能脱离轮回,但也算是行道的范围之内。这里的神非是神鬼的神,而是如真主,耶稣的神。是取正觉的,脱轮回的神。
     若能明白中庸二字的真正含义,那下面的中庸其实也不用看啦,因为下面的文章都是对中庸的分解说明。当然要在看下也不是坏事。有人问我,我是不是太自以为是啦,那咱看看中庸的作者是怎么说的。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此书,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则也。
    是不是我前面说的意思呢?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什么理呢?就是中庸,就是行天道,就是无为而为,就是无念行,就是化欲望为智慧,就是化贪婪为利他。这就是中庸,解得其中道理是不是可以终身受用呢?
   中庸大学就好比道教的道德经,就好比佛教的大乘经典。其中包罗万象,智慧高深,能利益一切行业,能利益一切众生,儒家和道家,佛家的唯一区别,我现在觉得就是不能修得正觉,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当然他们中的如法者,死后是否能升天修道修佛这就不知道啦,若可以那一样是修正觉。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有人也许会说,那孔子为什么没写中庸呢?其实中庸就是大学的升级版本,大学也算是中庸,只是中庸更加细致浓缩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如大学的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不就是中庸之道吗?中庸不就是在追求至善吗?所以俩者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那又有人说,儒家的思想这么好,怎么会衰败呢?那咱们要看看他们后面的弟子是怎么做的,衰败不衰败不在于前人的思想不好,而在于后来的学子是否能弘扬他们的思想,能不能让世人在他们思想中得到利益。
   走孔子后,出四大弟子,和七十二大贤,在有子思,这些都是大家,都是真正的如法者。但到孟子和荀子的时候就发生啦变化,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已经违反啦先贤的本善的道理。那孟子和荀子说的对吗?走世间法看好像都有道理也不差,但是走道家和佛家思想看就不对啦,因为道家和佛家说的人之初,非人之刚出生,而是说人喜怒哀乐未发的时候,孔子和子思的思想也是走那里讲的,但有孟子的,人之出性本善的时候,就会让人联系到人出生的时候或小的时候,但刚出生或者小的时候一样会有喜怒哀乐,所以这样一说就已经退化啦,已经不在符合孔子,子思等大德的思想了,所以才会有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这样就更加的偏远啦中庸之道。也就更加的偏远啦孔子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孟子是给儒家文化掘墓的第一人,第二人就荀子。
    在到后来的弟子就完全的把墓穴挖好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朱熹,因为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得很清楚朱熹主张缠足,走这里开始儒家弟子就真的抛弃啦中庸之道,彻底的读不懂中庸啦。走这里开始儒家核心思想已经被完全的扭曲,所以儒家文化到最后的大萧条已经是必然的啦。
    话说墓穴已经挖好那又是那个把儒家文化下葬的呢?这个下葬之人就是明,清两代的弟子。最最典型的就是清朝的康熙皇帝,看资料知道康熙是学习儒家文化的,但在中庸之道被遗弃之后,康熙又把三人行比有我师的谦虚心给去掉啦,那康熙做啦什么呢?就是封关锁国,感觉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行。以至于后来的儒家文化形成啦呆板,落后,腐朽,愚昧,有自以为是的局面。直到最后国破家亡都还没有真正的反思,没有真正的去弘扬中庸之道的核心理念。。就是在现在,在新世纪的中国,台湾,香港,海外,好像也是比较喜欢弟子规,与什么贤良淑德,但很少听说有弘扬中庸之道的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庸,大学好比佛教,道教的大乘,你不去想着如何弘扬学习大乘,只是学表面的文章,表面的东西有什么用,无非自欺欺人,自娱自乐而已。
    现在的国人也一样有很多人不喜欢儒家文化,这都是那些没用的弟子们给大家造成的阴影。有很多地方让大家反感的,在这里只例举一,二。如忠君,孝顺,很多人以为儒家文化是奴隶文化。但很少有人知道,儒家文化是开放式。如孔子讲天下为公,如大学,如中庸都是讲要利益苍生的,那忠君文化,就是要忠于利益苍生的君主,非是奴役祸害众生的庸主。在有孝顺,很多人都错误的理解为孝就是顺,很少人知道,孔子对孝道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你父母让你做坏事,你做还是不做,不做难道是不孝,因为你不顺啊!那咱们看下孔子对学生问孝的答复。
   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那这里孔子怎么没有简单的回答孝就是顺呢?因为孔子知道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那走这两点是不是说明孔子的思想被完全歪曲啦呢?所以我们要真实的认识孔子,真实的认识儒家文化,真实的了解中庸的道理哦!只有这样儒家教育才能真正的做到教育的目的,才能真的培养起栋梁之材,也才能真的弘扬发展,才真的可以利益社会,利益苍生!
    那儒家教育,是教什么呢?教中庸,中者定也,中者喜怒哀乐未发也,中者善也,中者智也,中者仁也。庸者行也,庸者利益苍生也,庸者去恶也,庸者少求也。
    在教大学,大学者中庸也,大学者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
     何为儒家教育,在用最简单的中庸里的开篇文说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什么意思呢?天命之谓性是说,我们喜怒哀乐未发的性,这个性称为天命,也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命,最原始的性,是满善的,也就是说天命之谓性的性是善。率性之谓道,这句就是说我们要让善做为引导,心中充满啦善,这个就叫做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我们让心中的善慢慢的变大就是修道,教导我们让心中的善慢慢的变大的教育才称的上为教育!那如何认识喜怒哀乐未发的善呢?这个就需要智慧!也就是说儒家的教育就是教育我们智慧和慈悲都变大变多变强,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儒家思想,才是真真正正的儒家教育!
    现在有不少人都认为儒家教育,是落后保守的教育理念。这些人无非就是不理解中庸的内涵,或者错误的理解啦中庸的内涵,认为中庸思想就是中间化,大众化,无为化。但你们就是不能真的,了解中庸的内涵,你就分析下三人行比有我师的道理,也不应该说儒家文化是保守落后的文化啊!若保守落后,那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那能这样的精进呢?那有这样的谦虚心呢?那有这样的价值观呢?
    同样被认为落后的,也不只是儒家思想一家,还有道家,佛家,都被看做啦落后,保守,甚至愚昧!你
们要是明白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而为精髓,佛家的菩萨行!你还会任何落后保守吗?还会感觉愚昧吗?真正愚昧,落后保守的恰恰是认为落后保守愚昧的人啊!
    希望全体华人,全体与儒家,道教,佛家文化有缘的朋友都多多思考下,多多参悟下,因为那里有最科学,最先进,最智慧,最文明,最仁慈,最博爱的精神和食量!
   愿儒释道都弘扬发展,愿人人都能解其真意,愿人人都能因儒释道而得到幸福与欢乐!
   最后在做个总结,忘了讲孔子都写啦什么著作,《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就是所谓的六经其实中庸,大学,都是礼经里拿出来的。这六经都是在讲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讲的智慧与慈悲。这也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
《念孔子》
孔子心胸通佛道,后代弟子瞎胡闹。
转眼千年新世到,和理内心全忘掉。
读的几篇儒家文,就已自满开骄傲。
夫子神灵要哀嚎,几人识得中学妙。
在有中庸所讲之和,是让我们和天道,和地道,和人道哦!不是乱和,乱闹啊!  
发表于 2017-10-2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末学也很喜欢儒家,并且也写过相关儒家的评论,最近的一篇是在地藏论坛写的,师兄既然对儒家了解很深,并且数十次提及中庸,相信师兄一定知道中庸才是儒家的核心,很好,可以跟师兄在这方面有交集~~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hsh652888 发表于 2017-10-22 20:58
好文,末学也很喜欢儒家,并且也写过相关儒家的评论,最近的一篇是在地藏论坛写的,师兄既然对儒家了解很深 ...

点评

不懂你讲的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7:44
中庸跟佛家是非常相似的,一方面中庸有点像佛家的“定”,另一方面,中庸的核心思想是通权达变,说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所采用的办事方法也一定不同,比如与时俱进,事易时移等等都符合中庸思想,尤其是通权达变跟佛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2 22:14
发表于 2017-10-2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跟佛家是非常相似的,一方面中庸有点像佛家的“定”,另一方面,中庸的核心思想是通权达变,说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所采用的办事方法也一定不同,比如与时俱进,事易时移等等都符合中庸思想,尤其是通权达变跟佛家的善巧方便是不是也有些类似?仔细玩味其中的道理,确实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发表于 2017-10-2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感觉,楼主在儒学上下的功夫,应该比在佛学上下的功夫为深吧。
如果楼主是皈依弟子,我对此不随喜,也不赞叹!但也不批评。如果楼主尚未皈依,我赞叹楼主儒佛并学。随喜用佛学参悟儒学。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实这句话就是中庸的详细解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这个中是不是很像是佛教的定呢?对,我看就是佛教的定,佛教不是也讲中道吗?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里的中虽然没有佛教的中意义那么广大,但也算是佛教中的范围,所以也就算是定。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这个未发是什么?大约是个正念吧。有正定才有正念。但这个喜怒哀乐还是要发的。

那中明白了,什么是庸呢?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那这个节是什么呢?礼节!礼又是什么呢?礼者理也!孔子的周礼是也。这个周礼又是什么理呢?君臣父子之理也。人作为个体的喜怒哀乐要符合这个礼节,就是合乎明德的。而这个礼节的弘扬就是克己复礼!若不克己复礼当然喜怒哀乐发就不会中节了。所以,学礼习礼行礼,复礼是为教。知书达礼才能行于中庸之道。说实在的,还是得闻思周礼,做到克己复礼才能在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合乎于中。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昌也。如果没有克己复礼,如何能有中庸之道?
若没有克己复礼也有中庸之道,则禽兽也有中庸之道。禽兽于人亦有同样的本然天性故。
因此,儒学之中,其天性等,皆是人道后天的社会规范熏陶所成的正念之代名词。与佛教所说的众生皆有的如来德性不是一回事。费那么大的劲探究的中及中庸也只是人道的道德熏陶之学而已。那只是对人类的启蒙。与佛教的博大精深不在一个档次。
其实,儒学对众生的教化之力,从力度广度及传播而言也是远逊色于圣经。但这个基础,这个儒学平台从历史的意义上讲,还是功德无量的。
我们喜怒哀乐未发的性,这个性称为天命,也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命,最原始的性,是满善的,也就是说天命之谓性的性是善。率性之谓道,这句就是说我们要让善做为引导,心中充满啦善,这个就叫做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我们让心中的善慢慢的变大就是修道,教导我们让心中的善慢慢的变大的教育才称的上为教育!那如何认识喜怒哀乐未发的善呢?这个就需要智慧!也就是说儒家的教育就是教育我们智慧和慈悲都变大变多变强,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儒家思想,才是真真正正的儒家教育!
喜怒哀乐未发谓性。这个性不是佛教的佛性之性。称为天命,其实是克服了个体私欲服从社会规范的命令。把国主称为天子。尊敬周天子就是尊敬天命。这个天命,周天子的命令,以周礼的形式颁布,是一个个体社会成员最原始的社会化的人的生命。或者称为人的本质的东西,就是称为性的东西。个体的喜怒哀乐必须服从这个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化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为庸。庸即是和,和即是社会的道德基本要求。一个人只有遵守这个社会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才符合于人的本性。....人作为个体,在发出你的自己的喜怒哀乐之前,你要明白这个道德规范。各自在自己的身份角色上保持这个各自的规范之正念。教学相长,学而时习之,知止而后有定....考虑周详...行不逾矩!...

...........

楼主好文,是肉眼所思境界的好文!人类也许永远需要这样的启发!比如,人类也许永远需要从ABC开始学习。也许永远需要加减乘除的基本启蒙!...

但对于皈依的佛弟子们,我劝你们不要再走此路了。化费十分之一的精力,你们当得十倍之智慧及道德的成长。你们化费百分之一的精力,你们当得十倍及百倍的智慧及道德的增长。及至你们少作功力,当得智慧及道德的百倍千倍万倍乃至不可思议倍的增长...

当然,你们一定要于此用功努力。我也祝愿你们迅速通达~!并且很快出离,进入佛法的研究之中...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个人有个人的见解吧!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有四宏愿来讲,人天乘不是也要学的吗?若没有无量法门誓愿学,又如何去度无边众生呢?若四宏愿未发那还真不一定是大乘! 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7:50
个人有个人的见解吧!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有四宏愿来讲,人天乘不是也要学的吗?若没有无量法门誓愿学,又如何去度无边众生呢?若四宏愿未发那还真不一定是大乘! 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3 07:5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头马脸 发表于 2017-10-22 22:47
总体感觉,楼主在儒学上下的功夫,应该比在佛学上下的功夫为深吧。
如果楼主是皈依弟子,我对此不随喜,也 ...

个人有个人的见解吧!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有四宏愿来讲,人天乘不是也要学的吗?若没有无量法门誓愿学,又如何去度无边众生呢?若四宏愿未发那还真不一定是大乘!
我学佛的感悟这般好多发不了,那边能发的地方,现在论坛关啦好像!这里有一部分。
http://www.shixiu.org/thread-66073-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头马脸 发表于 2017-10-22 22:47
总体感觉,楼主在儒学上下的功夫,应该比在佛学上下的功夫为深吧。
如果楼主是皈依弟子,我对此不随喜,也 ...

个人有个人的见解吧!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有四宏愿来讲,人天乘不是也要学的吗?若没有无量法门誓愿学,又如何去度无边众生呢?若四宏愿未发那还真不一定是大乘!
我学佛的感悟这般好多发不了,那边能发的地方,现在论坛关啦好像!这里有一部分。
http://www.shixiu.org/thread-66073-1-1.html
发表于 2017-10-23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懂我讲的,我也不能强逼你懂是吧。但也说明你还有法门需要学习是吧。
另一方面,我看你的帖子,基本算是懂了。但是吧,你无量法门誓愿学,想来您已经学了很多了,你帖子中有些特别的东西也只能向您请教了:
我们喜怒哀乐未发的性,这个性称为天命,也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命,最原始的性,是满善的,也就是说天命之谓性的性是善。率性之谓道,这句就是说我们要让善做为引导,心中充满啦善,这个就叫做道。修道之谓教,就是说我们让心中的善慢慢的变大就是修道,教导我们让心中的善慢慢的变大的教育才称的上为教育
你说最原始的性是满善的。请问:何谓最原始的。是性本身是最原始的。还是性本身有原始的与不原始的?第二个方面:最原始的性是满善的。这个性称为天命。那我们人类的天命是满善的?我想问问,孔子的性满善否?七十二贤之性满善否?
金刚经云,为度众生修一切善法即得无上正觉。你说儒学之性是满善的。那不说别的,就孔子及七十二贤当满善了吧。那就应当成佛了,他们的国土名号是什么呢?
....
无量法门誓愿学。善哉善哉!我想问您:印度有近百种外道,您一一学否?基督教,伊斯兰教,笨教...您一一学否?五明您一一学否?工巧明您一一学否?四大的初相,中相及未相,您一一学否?医方明,地水火风四百四病,病理病机对治,您一一学否?声明学中一一声学,所谓阴声,阳声,平声,轻声重声啭声。您一一学否?南阎浮提洲凡数百种语种,成千上万种方言您一一学否?...
又,四念处您一一学否?五根五力您一一学否?六波罗密您一一学否?般若中108三昧您一一学否?大愿门您学否?大悲门您学否?大智门您学否?大行门您学否?大威门您学否?....
次第禅您学否?超越禅您学否?道次第您学否?竖出您学否?横超您学否?....凡八万四千法门,请问多少名目,且说来听听,看看能不能与您一起同学?
.............
赞叹您大乘行人,无量法门誓愿学!向您请益!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3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