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2|回复: 0

【經】佛說阿彌陀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8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续-《【經】佛說阿彌陀經》

摘自《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
  【演】又初句明無下。配三大也。用大者。謂眾生心具有無邊妙用。論云。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今此靈明無所不照。即是能生一切世出世善因果也。相大者。謂眾生心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論云。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今此湛寂無所不含。即是具足無量性功德也。體大者。謂眾生心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論云。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今此靈心絕待。迥絕二邊。即是不增不減一味平等也。 即三即一。雙泯雙存者。體非相用。乃至用非體相即三也。而又離體無相用。離相無體用等即一也。一即三則一泯。三即一則三泯雙泯也。而又一即三則三存。三即一則一存雙存也。存時即泯。泯時即存。非泯非存。不可思議。
  【疏】又初句言照。即般若德。二句言寂。即解脫德。三四句言寂照不二。即法身德。五句總讚。末句結歸。例上可知。
  【演】又初句言照下配三德。智慧光明遍照法界名為般若。離一切染得大自在名為解脫。心體離念法界一相名為法身。是三種皆具常樂我淨四德。故皆云德。然有果上修成三德。因中性具三德。今指因中性具而言也。
  【疏】又以四法界會之。則清濁向背。是事法界。靈明湛寂。是理法界。靈明湛寂而不變隨緣。清濁向背而隨緣不變。是理事無礙法界。不可思議。是事事無礙法界。以此經分攝於圓。亦得少分事事無礙故。末言自性。亦是結屬四法界歸一心也。
  【演】又以四法界下配四法界。 法者。軌則也。界有性分二義。事法界界字是分義。以眾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別各有分劑故。理法界界字是性義。以眾生色心等法。雖有差別同一體性故。事理無礙法界者。理由事顯。事得理成。理事互融。性分交徹故。事事無礙法界者。一切分齊事法稱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無盡故。 不可思議。配事事無礙者。以前三法界。同教一乘。猶可思議。後一唯華嚴別教一乘。不可思議也。 分攝於圓者。或曰。事事無礙。唯屬華嚴。今經何得有此。故曰。一代時教。唯華嚴為圓。圓為能攝一切。故諸經無不攝歸華嚴。今此經有少分事事無礙。故得分攝於圓也。
  然通序大意先明性者。一切法門全歸自性。千經所演無有餘因。今此念佛往生。必先明自性彌陀為本。然後一心稱名求願往生。必於寶剎速證無生。直入聖階度生亦廣。所謂先悟昆盧法界。後修普賢行門也。設使不明性體。罔意造脩。縱得往生。祗成末品。先明自性意在斯乎。
  二讚經二試經     初總讚。二別讚。
  初總讚
  澄濁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惟佛說阿彌陀經歟。
  【演】澄濁二句。先敘工夫。三祇二句。次贊超勝。 澄濁而清者。以佛名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淨。如水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也。返背而向者。一向流落他鄉。不思故國。今則迴神寶剎將覲慈尊也。一念是智。片言是境。越僧祇謂智超勝。齊諸聖是境妙圓。僧祇者。無數劫也。
  問。三祇行滿。即坐道場成正覺。今念佛者。縱得往生尚未得佛。何乃便越三祇耶。 答。今三祇是約信解。以三昧功成之人。雖功行未滿。而法身已明。三祇極果已解了故。亦可言超也。此約解言。不論功行。 又越僧祇是實語。不必但約解說。以三祇行滿。方得成佛。此是藏教果頭佛。今經是圓頓教。但得上生即登初地。而果頭佛上與圓教七信齊。豈不是越僧祇于一念。
  妙用有二。在如來說經。是利生之妙用。以四字遍引眾生出於苦海。豈非至妙。在眾生持名。是自利之妙用。以四字直使初心登乎智地。又豈非至妙。
  【疏】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謂約生滅門。以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則無明所覆。失本流末。渾亂真體。故名曰濁。
  【演】畢竟平等者。論云。一切諸法。從本以來離諸名相。畢竟平等。唯是一心。今寂照之體。無有清濁向背。正是等同一味。唯一真如。故云畢竟平等。唯是一心也。
  約生滅門者。上明性一科。是約真如門說。今讚經。是約生滅門說也。論云。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黎耶識云云。此即生滅門也。
  以不如實知。不覺有其念者。論云。阿黎耶識有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所言覺義者。謂心體離念。即是如來平等法身。所言不覺義者。謂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不覺心起而有其念。今釋不知真如法一。謂不了如理一味也。得見心性。心即常住。名如實知。即此不知。即是根本無明。心起有念。即是業相。論云。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也。然此雖動念而極微細。緣起一相能所不分。即當黎耶自體分也。
  無明所覆。失本流末者。無明。即根本無明。即不如實如也。覆。謂覆蓋真性。本即真性。末謂三細六麤。既失本自流末。 渾亂真體者。如楞嚴云。譬如清水。清潔本然。有諸世人。取彼土塵。投於清水。水亡清潔。容貌汨然。名之曰濁。
  【疏】如澄泥沙。復使淨潔。斯之謂清。即指轉五濁而成清泰也。
  【演】復使淨潔者。楞嚴云。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
  【疏】無明所引。棄覺逐塵。違遠真體。故名曰背。
  【演】無明所引等。此無明。亦即根本無明。覺即本覺。塵即三細六麤。由無明生業相。乃至造業受報。是漸遠真如之覺。隨逐境界之塵。如窮子捨父逃逝。故名曰背。
  【疏】返其去路。復使歸還。斯之謂向。即指背娑婆而向極樂也。
  【演】返其去路者。謂不須別尋歸路。即就路還家。便得返身見父。先破執取計名。空其人執。次破相續智相。蕩其法執。次破三細賴耶。歸於覺體。斯之謂向也。
  【疏】然此且就眾生一期從迷得悟而言。似有澄之返之之跡。而於自性。實無得失。亦無增損。是故時濁時清。水非易性。忽背忽向。人無二身。所謂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6 2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