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65|回复: 0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22-2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白话


22、《阿弥陀经》说:“从我们这个世界向西,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字叫做极乐。那个世界有一位佛,名字叫做阿弥陀,现在正在说法。”又说:“那个世界为什么名叫极乐呢?因为那个国家的众生,没有一切痛苦,只有各种快乐,所以名叫极乐。”极乐世界没有一切痛苦,之是享受各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成就庄严的。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则是具足三苦、八苦,无法计算的各种苦,没有一点快乐,所以名叫娑婆世界。梵语“娑婆”,翻译成中文就是“堪忍”的意思,说其中的众生,堪能忍受这一切痛苦。然而这个世界,似乎并非没有快乐,但是所有看似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大多都是苦事,只是众生愚昧,反以为乐。例如贪酒好色、打猎赌博等,哪一样是真正的快乐?一班愚夫,执著不舍,乐以忘彼,确实是足以令人怜愍的人。即使是真正快乐的事,也难以长久。例如父母都健在,兄弟也没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可这种事就能长久吗?乐境一过,悲心续起。所以,说娑婆世界其实没有一点快乐,并非是说得过分了。这个世界的痛苦,没法说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就是: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长久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的意思,是说世间何事,能得长久?太阳到了中午就会西斜,月亮过了十五就开始亏缺,天道都是这样,何况人事?快乐之境才刚出现,痛苦之境就已来临,当乐境坏灭的时候,苦不堪言,所以把乐叫做坏苦。“行苦”的意思是,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然而这样的情形也是变化无常,不能长久保持,所以叫做行苦。此三苦就将所有的苦概括无余了。八苦的意思,经书中有详细讲述。若知此界的痛苦,则厌离娑婆的心,油然而生;若知西方的快乐,则欣求极乐的念头,必定欣然而起。因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植往生的基础;再加上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往生极乐,作弥陀的真子,莲池海会的良朋了。


23、肇法师说:“天地之内,宇宙之间,其中有一宝,就隐蔽在我们的肉身之内。”这句话是针对未悟未证的人来说的。实际上此宝包括虚空一切,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没有尽头,横贯古今,时常显露。正所谓:“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这难道不可悲吗?唯我释迦世尊一人,亲得受用。其他一切众生,从这一劫到那一劫,只是依靠此宝威神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没有出来的日子。犹如盲人,亲登宝山,不但不能受用,反而被它伤害。因此世尊,随顺机宜,为之开示,要使大家各各就路回家。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等任一境缘之上,以般若智慧微密观照,这样就有希望亲见此宝。然而,具有般若的智照,当下就五蕴尽空、苦厄尽除的人,虽然也大有其人,可并非末世钝根众生所能做到的。于是佛陀就说了一个特别法门,希望上中下根,同在一生中,得到其中的实际利益。这就是让一切众生以深信切愿,专念阿弥佗佛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使众生业识心,熏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到这时才知此宝,遍满法界。然后就会发大菩提心,再以此宝,广施一切众生。因此自佛开此法门以来,一切菩萨、祖师、善知识,都遵行此法。因为它具足自、他二力,比专靠自力解脱的法门,其中难易有天壤之别。


24、我们果然能够具有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大势至菩萨反念念自性”、“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通达于果海,果涵融于因源。有缘遇到这个法门的人,千万不要忽视。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原文


22.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由阿弥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故。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等,何尝是乐?一班愚夫,耽着不舍,乐以忘疲,诚堪怜愍。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举此三苦,无苦不摄。八苦之义,书中备述。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正)初机净业指南序


23.肇法师云: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此语,且约未悟未证者言;实则此宝包括太虚,竖穷横遍,亙古亙今,时常显露。正所谓: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可不哀哉?唯我释迦世尊一人,亲得受用。余诸众生,经劫至劫,仗此宝威神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犹如盲人,亲登宝山,不但不得受用,反更受彼所伤。由是世尊,随顺机宜,为之开示,俾彼各各就路还家;于彼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中,随于何境,谛审观察,以期亲见此宝。然具般若之智照,直下蕴空戹尽者,虽则大有其人,而非末世钝根众生所能希冀。于是遂开一特别法门,以期上中下根,同于现生,得其实益。令以深信切愿,专念阿弥陀佛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以故自佛开此法门以来,一切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遵行此法。以其具足自他二力,校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续)念佛三昧宝王论疏序


24.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续)楞严经楷书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