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86|回复: 36

法华经讲演录信解品第四之一-----太虚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法华经讲演录
信解品第四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信解品第四
中根、指须菩提、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目犍连等。领悟者、以如来既说三车,仍归一乘,中根等众闻之领受信悟也。以是之故,譬喻品后有信解品。
上根舍利弗闻佛说法,亦曾信受了解,而未立有信解品者,以舍利弗陈悟之经文颇短故。此次须菩提等领解,文辞特长,故专立信解一品。佛前以譬喻为说,而中根须菩提等即能因譬喻而了解,故现更说穷子之譬喻以陈其悟。小乘果证,如穷子甫得一地,堪谋生活,暂足衣食而已。此品实可名为穷子喻品,如法华论以七譬喻说此诸品,其义亦通。特以穷子喻实因信受了解之后始能说之,故此品以信受了解之心为本,不名为穷子喻品而名为信解品。又、譬喻品为对治求胜妙境界果报之增上慢,故说火宅喻。今为对治执声闻乘与如来乘无别之增上慢,故当为说此品之穷子喻也。
信以信从为义,解须如实了解,必先信从方能了解,若不了解即非真信。故知增上慢之千五百比丘闻法即退,为不信不解;人天会众,对佛恭敬赞叹,似极尊信,仍为不能了解;又须菩提等于说方便品时,亦信而未解;又人天众中之大心凡夫,闻法虽多领解而或不能深信:凡此种种,均不能称为信解。必能先信佛法,由信法故起正思惟,由是了解;信受此一乘之法,即了解此一乘之法,斯为亦信亦解,信解并彰,此则本品须菩提等之信解也。
戊二  中根领悟
己一  叙四人之喜敬
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从佛所闻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发希有心,欢喜踊跃。
此明欢喜。尔时、指佛说火宅喻已毕之时。慧命者、比丘从佛出家,乞食以资生命,乞法以资慧命。须菩提等已证生空之慧,且久在般若法会中演说空理,已得法性常住大乘慧命之少分,即可由空以成就一切不空之功德,故四人者均称慧命。慧命、亦译具寿,不仅色身之寿,兼有智慧之寿也。未曾有法,即佛说二乘法悉是趋入大乘之方便,此说为未曾有也。须菩提等闻授记不奇,闻为小乘人授记则奇;闻授菩萨成佛记或授声闻人阿罗汉记不奇,闻授声闻人佛记则奇。由是知二乘即是一乘,故身心并悦。
即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颜而白佛言:
此明敬仰,具足身口意三业恭敬。从座起,喻不滞著于小乘涅槃之地。整衣、喻将以大乘为庄严。右肩、右膝,喻降伏小乘也。
己二  申四人之领述
庚一  长行
辛一  法领
壬一  彰昔不悕
“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下四人陈述其领受信解之义也。
彰昔不悕中,先略释。既为憎之上首,年复长老,又已证阿罗汉果,自谓与佛同得涅槃,复自信不能更作何事。以此种种,故更无进求妙觉之心。盖此四人证阿罗汉果颇早,在佛成道后之数年,当时佛印可已证涅槃,而彼等不察,遂即以此为究竟也。
“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证,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
此彰昔不悕中之广释也。空、即空观,观一切法为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等。无相、即涅槃,即灭、尽、妙、离,无相可得。无作、即无愿,言所作已办,观诸有为一切无愿。菩萨法、即三十七菩提分法。游戏神通,即八相成道之法,为初地以上菩萨所共有之神通。净佛国土,如维摩诘经所说,即以净众生之心者为能净佛国土。盖土为依报,即众生之共业所成,而众生之业,实依众生之心而住。若众生之心净,则众生之共业净,共业净则其依报之国土亦因之而净矣。然净众生之心,必依佛法,故所净之国土即为佛国土也。成就众生,即佛以法化度众生,如未种善根者令种,已种善根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度脱也。须菩提等于佛说大乘之法,久已熟闻,而在座之时反生疲懈,但滞著于其所证生空之法,而于一切大乘事业概不好乐。何以故?以观此菩萨法种种悉皆空故,以自证涅槃与佛无异别无堪作故,以朽迈故,以佛所说大乘法为教化菩萨与己无与故,此所以不起悕求也。
壬二  显今获得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忽闻此三乘唯是一乘之希有法,所获实堪深幸,如不求而得无量珍宝也。
辛二  喻领
壬一  总谈法喻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
此下说譬喻以生领解也。
壬二  正陈喻辞
癸一  喻昔不悕
子一  最初发心喻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
此下喻昔不悕,复分为六,此最初发心喻也。有人、喻发大乘心,幼稚、喻发大心不久。
子二  退流生死喻
“舍父逃逝,久住他国,或十、二十至五十岁。
父、喻佛,舍父、喻违佛乘之教义。逃逝久住他国,喻退转以流浪于生死之三界,而不安住于大乘心之本国也。十、喻天道,二十、喻人道,五十、喻五趣也。
子三  中还见佛喻
“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出入息利乃遍他国,商估、贾客亦甚众多。时贫穷子游诸聚落,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年长大、喻原有之大乘心发动。穷困求衣食,喻为生死烦恼所逼迫,知求解脱。渐渐游行,喻熏习既久。遇者、不期而有之谓。遇向本国,喻忽又回向佛道也。其父求子中止一城,喻佛本教子以大乘,故于大乘中求之;求之不得,乃示现应化于三界也。其家财富无量等,喻佛功德教化之盛。金、银等财宝,喻法财也。仓库,喻有为、无为功德之藏。僮仆、喻八万四千功德。臣佐、喻佛之方便法以佐正智。象马、喻神通教化。车乘、喻三乘。牛羊、喻万行庄严。出入息利遍于他国,喻成就自利、利他功德,遍于九法界之国也。商贾、喻宣扬佛法之三乘圣众。穷子游行经历遂至父城,喻熏习既久,重复值佛应身于三界也。
子四  不肯修大喻
“父每念子,与子离别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说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怀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财物,金、银、珍宝仓库盈溢,无有子息,一旦终没,财物散失,无所委付,是以殷勤每忆其子。复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财物,坦然快乐,无复忧虑。
此明父恒念子也。父曾教子发大心,今已退转,故曰离别。未向人说者,未向菩萨说也。老朽多财物等,喻佛自身功德成熟。子息者,佛以一切众生具出世大乘心者为子息,今已发大乘心者既已退转,故如无子息,以小乘人不能担荷佛法也。
“世尊!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诸婆罗门、刹利、居士皆恭敬围绕,以真珠、璎珞、价直千万庄严其身,吏民、僮仆、手执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宝帐,垂诸华旛,香水洒地,散众名华,罗列宝物,出内取与,有如是等种种严饰,威德特尊。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佣力得物之处,不如往至贫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见逼迫强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此明子见惊走也。佣赁、佣工取赁,喻乐小法。门侧、喻大乘教门之侧。遥见其父者,喻佛之大化身与他受用身,为十地之菩萨所可见,而声闻众不能见之,故曰遥见。佛以一切法空为床,以万行为足,婆罗门、刹利、居士,喻大乘、独觉、声闻三乘之圣众。吏民、僮仆等,如前已释。散众名华,喻施教化。罗列宝物、出内取与,亦喻自利、利他之功德。见父力势怖悔走去者,喻此退失大乘心之人,现在苦中虽求法食,而因已自忘其原有之大乘心,遂反怯怖大乘,以为与己不类,非我所堪,转不如小法之与己方便也。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无由见之而忽自来,甚适我愿。我虽年朽,犹故贪惜。即遣傍人急追将还,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转更惶怖,闷绝躄地。
此明父令急捉及子遂忧惶也。见子便识,喻佛唯一乘而以大乘为心,故见曾发大心者,即能识为佛子。傍人、喻佛之大乘教义。以佛自证于大乘之理,故理即大乘之主,而教即为大乘之傍人也。我不相犯,喻我本不求大乘,即须菩提前所谓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是也。惶怖闷绝躄地,喻大乘教义强为教化,不但不能使之信受以引起其原有之大乘心,乃并其原有之善根亦遭伤断,而将永沦于生死海矣。
子五  化以二乘喻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莫复与语’。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贵为子所难。审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语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穷子欢喜,得未曾有,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此明启发权心。豪贵、喻大乘。不语他人云是我子者,喻佛本知其曾发大心,今因时机未熟,教之不利,爰随顺其意,听用小法修行,是即方便权说,而佛初不预言其曾发大心、原为佛子也。往至贫里求食,即用小法修行之谓。
“尔时、长者将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直。穷子若许,将来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时二使人即求穷子,既已得之,具陈上事。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
此明随顺诱引。二人、喻二乘之教义。理通一乘,此未明言,故云密遣。憔悴无威德,喻小乘功德缺乏庄严之相。除粪、喻修断见、思等惑。二乘教义本通大乘,二乘所作亦趋一乘,而教法之力亦能助断烦恼,故曰我等二人亦共汝作。先取价后除粪者,喻先得闻思之慧,后起修慧也。
“其父见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遥见子身,羸瘦憔悴,粪土尘坌,污秽不净,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复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须盆器、米、面、盐、醋之属,莫自疑难,亦有老弊使人,须者相给,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复忧虑。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壮,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
此明引入二乘。羸瘦污秽等,喻虽修三慧,仍不免烦恼不净之相。脱庄严之具、著粗弊之衣、执除粪之器、近与子言等,喻佛审观众生根器,随顺诱引之相。常作加价,喻令恒常修习,惑业可断,则果位自增。盆器、米盐等,喻三昧功德之法。老弊使人,喻四神足解脱所修之法,言此诸功德皆可获得也。无有欺怠等,喻已能折伏三业之恶,复已堪为佛子也。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此明便登果位。名为儿者、喻预圣流,已断初果见惑也。再二十年常令除粪,喻已断思惑,证二果、三果也。心相体信,喻识达生空,得证解脱,成四果阿罗汉也。入出无难,喻自他俱利。仍止本处,喻虽已证涅槃,而心仍著小未能向大也。
子六  示大不悕喻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我心如是,当体此意。所以者何?今我与汝便为不异,宜加用心,无令漏失’。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藏,而无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有疾、喻佛念根性已熟之四人尚未度脱,惧其不得度而示现忧疾也。已证罗汉者,已不疑于大乘法,且知小乘所证之空性与大乘功德之第一义空,本自无二无别,故此云我有金银珍宝等汝悉知之也。体此意,喻当体此领受各功德之意。今我与汝便为不异者,喻小乘、大乘终唯一乘。盖小乘专取生空之门,大乘则等取生空、法空之门,然小乘所证之真如法性,则与大乘所证之第一义空及所免之分段生死,初无所异,此不异之义也。故所有自利利他之功德,当勿漏失。领知、即领取一切佛功德,且知为佛宣说此功德以教化菩萨,然自不希求,仍止于小乘之地。犹穷子虽已被长者认为己子,而仍心甘下劣,常自安止于佣工之本处也。
癸二  喻今获得
子一  父付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竮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怀忧推觅,忽于此间遇会得之,此实我子,我实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少时、喻说大法之因缘已熟。子意通泰等,喻小乘人之意,渐通入于大乘,而心已泰然向大也。临欲终时,就法华会言之,喻应说之大法已说,应度之众生已度,应化将毕也。以下各句,喻佛复于菩萨大众中说:彼本佛子,我于昔曾教以菩萨法,彼忽退转失大乘心,堕于生死,流浪五趣。我久教化,今复成就,一切大乘法财自利利他功德,彼悉有之,与佛无异也。
子二  子获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喻本不知好乐大乘,而不料大乘之法即由小乘权法获之。今一开示,立知真为佛子,从佛口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3: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9-3 16: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2-12 23: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6-16 19: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08: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11-4 03: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子不知母,母却恋子,归期何至?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11-4 04: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法华终无所说,何故?子贪父财,不识真宝故!于相上自缚尔。此相之过乎?相本空,皆为妄见矣。嗟乎!

点评

印广法师弟子早上好。不空如来藏一切皆真。石头瓦块泥巴都是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4 10:11
发表于 2017-11-4 04: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足指一点,净化佛国庄严!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宝冰莲 发表于 2017-11-4 04:04
实法华终无所说,何故?子贪父财,不识真宝故!于相上自缚尔。此相之过乎?相本空,皆为妄见矣。嗟乎!

印广法师弟子早上好。不空如来藏一切皆真。石头瓦块泥巴都是佛。

点评

石头瓦块泥巴与佛法何干?师父念佛时把他们常挂心头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9 13:06
这啊要看师父如何去理解?佛陀大能!魔种弟子是破不了正法的,只会添砖加瓦。因此佛是非常欢迎他们光临佛国的,纵是十恶之徒亦必皈依如来!魔也是佛种,是由佛幻化而来的。南无阿弥陀佛!前几日繁忙,没空上网,回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9 06:07
发表于 2017-11-9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7-11-4 10:11
印广法师弟子早上好。不空如来藏一切皆真。石头瓦块泥巴都是佛。

这啊要看师父如何去理解?佛陀大能!魔种弟子是破不了正法的,只会添砖加瓦。因此佛是非常欢迎他们光临佛国的,纵是十恶之徒亦必皈依如来!魔也是佛种,是由佛幻化而来的。南无阿弥陀佛!前几日繁忙,没空上网,回复迟了,见谅!

点评

佛幻化佛国世界,大菩萨众岂不是更好,幻化魔做什么?为了祸乱众生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9 09:5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宝冰莲 发表于 2017-11-9 06:07
这啊要看师父如何去理解?佛陀大能!魔种弟子是破不了正法的,只会添砖加瓦。因此佛是非常欢迎他们光临佛 ...

佛幻化佛国世界,大菩萨众岂不是更好,幻化魔做什么?为了祸乱众生吗?
发表于 2017-11-9 10: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广渡众生!只不过方法有欠考虑,莽撞了,不如法。

点评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阿难!你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特别明白,如是十种禅那:像这十种静虑的法门、十种静虑的境界、十种静虑的功夫所显现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9 11:09
印广法师的讲法扩散开来对佛法的真修实证破坏是致命的,整个佛法修证体系被破坏掉了。真正的进入末法了。破坏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佛法,只有印广法师一人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9 10:4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宝冰莲 发表于 2017-11-9 10:44
为了广渡众生!只不过方法有欠考虑,莽撞了,不如法。

印广法师的讲法扩散开来对佛法的真修实证破坏是致命的,整个佛法修证体系被破坏掉了。真正的进入末法了。破坏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佛法,只有印广法师一人了。
发表于 2017-11-9 11: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印广法师一人的错!是大家不能够坚信正法导致的!这才是根源!这才是力挽狂澜的入手处。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宝冰莲 发表于 2017-11-9 10:44
为了广渡众生!只不过方法有欠考虑,莽撞了,不如法。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阿难!你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特别明白,如是十种禅那:像这十种静虑的法门、十种静虑的境界、十种静虑的功夫所显现的魔境,你都应该认识。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他在半路上,成了一种狂解,因为他所依据的事,他迷惑了。于未足中,生满足证:在未满足的这个时候,未证言证;就是没有得道,没有证果,他说:“噢,我证果了!”
没有证初果,他说证初果;没有证二果,他说证二果;没有证三果,他说证三果;没有证四果,他说证四果。那么没有成佛,他说他是佛了。你问他怎么样成的,他也不知道。你说成佛都不知道怎么成的,这真是一个糊涂佛了!可是佛都是明白的,没有糊涂的。这若是糊涂,就是妖魔鬼怪,他不明白真理。
皆是识阴用心交互:这都是色、受、想、行、识中的识阴作怪呀!你用功夫的时候,这识阴就和你的功夫来作战。如果你稍微生出一种贪心、一种欲念、一种妄想,这就会入魔的境界。前几天我不是讲走火入魔吗?你着到这个境界上,这就叫走火入魔了,生出一种狂解。这种狂解,你很不容易把它破了。就是旁人指破他说:“你这个不对!”他都不相信的。他说:“嘿,你懂什么?我现在就成佛了嘛!你讲那个都不对的。”你告诉他,他也不相信。故生斯位:所以生出这种境界。

【编按】以下节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刚才果地说我们一般人把破五蕴的境界估计太高了,这是很对的。《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观自在”也就是在那儿打坐,这个人在那儿打坐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那个禅的功夫一步一步地进到智慧的阶段,所以他能明了五蕴是空的。这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因为你把这个都看空了,就不被五蕴遮盖住了;不被它遮盖,就是智慧现前了。

这时候还谈不到什么证果、出三界,谈不到的。智慧是有了,所以才能离苦得乐。在离苦而没有离、得乐还没有得的这个阶段上,还有一段的路程,还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不被境界所转。他还是被境界转,被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的境界转,这不单没有证四果,而且连初果也谈不到的。人证了初果阿罗汉就可以走路脚不需要碰到地下,离地下会有半分那么高,脚不沾地了,在任何地方都脚不沾泥了。他怎么能这样的呢?就因为他把这见惑去了,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因为他断见惑就能这样了。

什么叫见惑呢?就是“对境起贪爱”。对着这个境界,就被这个境界所迷了,生出一种贪爱心来,这叫见惑。证果的人,“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什么都空了,无所执着了,那他怎么还会走火入魔呢?根本就没有什么魔可走、可入的;没有什么火可走的,他没有火了。

“迷理起分别”,这是思惑。二果、三果的圣人要断思惑。你想一想,在这五蕴的阶段,他修道若断了思惑,怎么会想东、想西、想南、想北,计度上、计度下的?用种种的分别心来研究道理呢?没有的!什么事情来了,他都迎刃而解,不需要去分别计度它。这些妄想都是一些个识,尤其那个“识”,那分别更细微,细微、细微的地方,它都在那儿分别。不要说他没有证果,他甚至于也不能升到非非想处天,为什么?他这身体根本就没有看破,没有放下呢!还是在这臭皮囊上来用功夫,打转转。

所以你们以为破了五蕴证了果,证了什么果?破五蕴那只是修道一个应行的路子,在那路子上走。所以各位要认识清楚这种境界,不要像那无闻比丘似的,以四禅天就认为四果了。这个破五蕴也就是在这初禅、二禅的境界上。这要是按着修行的步骤来讲,还很早很早呢,这可以说是刚刚入门。你不要对那刚刚开蒙的小学生,就以为他大学毕业了。就是神童,也没有那么多。或者有的小孩子读书读得快,那是神童,但是很少很少的。所以对于法要认识清楚,我早不讲这话,就看你们各位的智慧怎么样?今天我告诉你们,没有断见惑、思惑,这怎么能谈到证果呢?谈不到的。

所以他没有证果,都是虚妄的境界,所有的都不是真实的。就是他色、受、想、行、识都破了,也还没有证果,这不过只是在修道的路上跑着呢。他若是证果,就得到不退转了,怎么会着魔呢!证了初果也不会着魔的。

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破了五蕴,他只是明白这个空理了,谈不到什么了生死和证什么果位,这还是在那个路上走着呢,还没有到家,所以谈不到了生死。他这个落到一个偏空的理上,这时候他也不觉得有什么苦,也不觉得有什么乐,他在这个地方要是停止了,就落入外道去了;若再往前进步,那么他是可以开悟,可以证果,但是要精进。所以修行,无论你到什么程度上,你如果以得少为足,就认为在那儿就可以了,那就叫中道自划了,半途而废,也就是就懂得那么多,就没有再往前进步了。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至此


点评

这种观点全然错了!佛法是性空体用的功夫,证就者无碍自在,何须再说个什么出来?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有个明处,就是有所依,有个入处,这是正觉吗?不就又重蹈摩登伽女之难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9 12:25
发表于 2017-11-9 11: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才是症结所在,何必推过一人?
发表于 2017-11-9 12: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7-11-9 11:09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阿难!你在 ...

这种观点全然错了!佛法是性空体用的功夫,证就者无碍自在,何须再说个什么出来?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有个明处,就是有所依,有个入处,这是正觉吗?不就又重蹈摩登伽女之难了?
发表于 2017-11-9 12: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证果?岂不有所得心了?还是正觉么?虚妄!
发表于 2017-11-9 12:3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通自在那是汝自家事,何关佛果?误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6: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