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76|回复: 1

[其它] 《菜根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无行 于 2011-11-4 19:37 编辑

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xMjMyNDM2.htm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3cc276d176a20029bd642d43.html





《菜根谭》节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
狂。
【大意】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然很短浅,但是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
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着增加。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
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
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3.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大意】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般光明,没有一点不可告人之事;
一个有高深修养的君子,他的才学像珍珠美玉一般珍藏,绝对不轻易让人知道。
4.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  
【大意】权利和财势,以不接近这些的人为清白,接近而不受污染就更为清白;权谋术数,
以不知道才算高明,知道而不使用就更为高明了。
  
7.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美酒佳肴和大鱼大肉都不是真正的美味,其实真正的美味只是那些精茶淡饭;标
奇立异,超凡绝俗的人,都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其实真正的伟人只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9.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
中得大惭忸。
【大意】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自己独自静静坐着观察自己的内心,才会发现自己的妄心
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觉得精神十分舒畅,应用自在之机油然而生;若这种真
心能常有该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难以全消,于是心灵会感觉惭愧不安,到最后才幡然悔悟而
有改过向善的意念出现。

11.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
【大意】能够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白;而讲
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他们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
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怠尽。

13.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大意】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
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14.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功夫,灭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大意】要想成为一个很会作人的人,并不是要懂得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要能摆脱世俗
的利欲就可跻身名流;要想求到很高深的学问,并不需要特殊的秘诀,只要能排除干扰、宁静
心情的杂念就可超凡入圣。

16.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大意】追求名利时不要抢在他人之前,进修德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当享受物质生活
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份地位;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标准。

18.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过一个悔字。
【大意】即使有世间最伟大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骄矜的“矜”字所起的抵消作用;
即使犯了滔天大罪,只要能作到一个懊悔的“悔”字,就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22.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
体。
【大意】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闪电,霎时就会无影无踪,又像风前的残烛孤灯,摇曳不
定忽明忽暗。一个喜欢清静之人,如熄灭的灰烬,又像丧失了生命的枯木,生命力消失。可见
过分的变幻和清静,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观,只有在缓动的浮云下,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看
到鹞鹰飞舞、鱼儿跳跃的景观,用这两种心情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23.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大意】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接受,不要伤害对方的
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希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做到。

25.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
而后真心现。
【大意】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矜气高傲的无理态度,都是由于受外来血气的影响,只要把这
种外来的血气消除,光明正大刚直无邪的气概才能出现。一个人的所有欲望和想象,都是由于
虚幻无常的妄心所造成的,只要能铲除这种虚幻无常的妄心,善良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
26.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
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大意】酒足饭饱之后再回想美酒佳肴的味道,这时所有的甘美味道已全部消失。房事满
足之后再回味性欲的情趣,那男女之间鱼水之欢的念头已全部消失。因此如常能事后悔悟,来
做另一件事的开端时的参考,那就可消除一切错误而恢复聪明的本性,这样做事就算有原则,
一切行为自然都合乎义理。
28.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大意】人生在世不必勉强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功劳;救助人不必希望对
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知恩图报了。
29.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是无以济人利物。
【大意】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使心力交瘁,就会使
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来是一种高风亮节,但如若过分清心
寡欲,对社会人群也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32.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霭;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
言之为躁。
【大意】先站在低矮处然后才知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先在阴凉处然后才知过分光亮的地方
会刺眼睛,先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性然后才知道话
说多了很烦躁。
33.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大意】一个人能丢开功名富贵的权势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尘世杂念;一个人不
受仁义道德等教条的束缚,就可以进入超凡绝俗的圣贤境界。

35.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大意】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
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作人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把好处让三分给他人的胸襟和美
德。
36.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大意】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不憎恨他们;对待
品德高尚的君子,抱恭谨的态度不难,难的是对待他们有礼。
37.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大意】人宁可保持纯朴、无机诈的本性而屏除后天的聪明才智,以便保留一点浩然正气
还给孕育灵性的大自然;人宁可抛弃俗世的荣华富贵而过着清虚恬静的生活,以便留一个纯洁
高尚的美名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41.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
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不但要求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要讲究丰足,因此他
凡事都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泊的人,不但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就是对待别人也很淡薄,
因此他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所以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既不过分奢侈,也不
过分刻薄吝啬。
42.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
陶铸。
【大意】别人富有我坚守仁德,别人有爵禄我坚守正义,所以一个有守有为的君子决不会
为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收买。人的智慧一定能胜大自然,意念可转变受到蒙蔽的气质,所以一

个有才德的君子决不会向命运低头。

44.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
定不深心。
【大意】求学问一定要除掉杂念,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养品德却又流
于功名利禄,必然不会有什么高境界的真实造诣;如果读书只是在吟咏诗词方面感兴趣,那一
定会显得浮浅而没有什么心得。
263.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
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大意】每当周围环境喧嚣杂乱使心情浮躁时,平日所记忆的事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每当周围环境安宁使心神平和时,以前所遗忘的事物又会忽然浮现眼前。可见心神的浮躁和宁
静只要有一点点区分,那么灵智的昏暗和明朗就会迥然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