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08|回复: 0

印光大师劝念佛兼念观世音菩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续)历朝观音像序
吾人之心,与菩萨之心,同一体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业,受诸苦恼。若知即此起贪嗔痴之心,即是菩萨圆证戒定慧之心,则起心动念,何一非菩萨显神通、说妙法乎?(三)复卓智立书
念观音名号,大则大应,小则小应,绝无不应之理。只管放开大胆对人说。彼不见感应者,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见正编石印普陀山志序亦未尝无感应也。(三)复蔡锡鼎书
良以菩萨之心,犹如虚空,无所不遍;但众生在迷,不生信向。譬如虚空,以物障之,便成隔碍;若穿一小孔,即得一小孔之空;穿一大孔,即得一大孔之空;若完全撤去障碍之物,则与普含万象之虚空,浑合无间矣。是以众生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正)观世音感应颂重刻木板序
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正)复邓伯诚书一
编者敬按:华严会上大士告善财云,我住此大悲行门,普现一切众生之前。然则吾人一言一动,何时何地而不在大士慈悲身中?特历劫昏迷,如生盲人,日对阳光而不自觉。猝遇危难,一切尘劳妄想,顿伏不起,惟求救之一念,如烈火迅发,如急流宾士,不觉与大士立时相应,而巍巍神力,遂具足当前,受用无尽。以上云云,系许止净居士于普门品后,阐扬大士救苦之灵感,最为形容尽致者。特撷要附志于此,用增信向。
沪战时,闸北房舍,多成灰烬。独余皈依弟子夏馨培之寓所,未曾波及。盖当战事剧烈时,彼全家同念观世音圣号。且最奇异者,战事起后第七日,渠一家人,始由十九路军救出。及战停归家,室中诸物,一无所失。非菩萨之佑护,何能如此?渠供职新闻报馆已数十年,夫妻均茹素,念佛甚虔。是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遇有灾难,一称圣号,定蒙救护也。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三)息灾法会法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9 2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