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81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10-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浅释**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五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妙法莲华经分为七卷,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序品第一至安乐行品第十四)是说一乘之因。后十四品(从地涌出品第十五至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是说一乘之果。也可说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 **本品叙述无量无边大菩萨,住在下方世界虚空中,他们从地下涌出。为什么?因为要供养妙法莲华经,要护持妙法莲华经的缘故。这些法身大士在往昔时,曾经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现在他们都来弘扬妙法莲华经。**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 **当尔之时。也就是说完安乐行品之后,正要说从地涌出品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从十方其他国土来了很多大菩萨,其数量已经超过八个恒河沙数之多(恒河沙子细如面粉)。他们来见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这些大菩萨,在大众之中一起站起来,大家恭恭敬敬合掌,而向佛言:世尊!请您听我们发愿,等待我佛灭度之后,我们决定在此娑婆(堪忍)世界修行,勤奋精进,护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书写法华经、供养法华经。我们在这国土中,应当广为一切众生宣说妙法莲华经的真实道理,令一切众生种善根,早日成就佛果。**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须汝等护持此经。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 **当尔之时,佛告诉从他方来的八恒河沙数诸大菩萨说:‘止!不需要。善男子!你们不要发愿来护持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释迦牟尼佛欲令自己的弟子,多种善根,多得功德的缘故。接著又说:‘为什么不需要你们诸大菩萨护持此经?因为我娑婆世界已经有六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大菩萨。每位菩萨皆有六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眷属(弟子)。这些人等,早已发愿,能在我灭度之后,他们护持、读诵、书写、广说这部妙法莲华经。’**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振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 **释迦牟尼佛说这话的时候,在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大地,皆已震裂了。而在地裂之中,有无量千万亿那样多的大菩萨,同时涌出。这些大菩萨,皆是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所教化的弟子。** **从地涌出这些大菩萨,他们的身上都是紫檀金色,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又有无量的光明。他们皆已住在娑婆世界的下边,此界虚空的地方。** **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 **这些大菩萨所住之处,虽然离我们所住的世界很远,可是释迦牟尼佛演说妙法莲华经的法音,他们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从下方而来到灵山法会。他们都是教化众生的导师,为众生的师表。皆是大众唱导的首领。(讲经说法为唱,指示正路为导),作为众生的眼目。** **每位菩萨皆率领持法眷属(跟著菩萨学习佛法的弟子)来到法会。有的菩萨领著六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眷属。有的领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眷属。** **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 **或者有的菩萨只率领著一恒河沙数的眷属,半恒河沙数的眷属,四分之一恒河沙数的眷属,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恒河沙数的眷属。有种种不同数目的眷属。** **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 **况且又有菩萨率领千万亿那由他那样多的眷属,或者率领亿万眷属,或者率领千万眷属,或者率领百万眷属,乃至一万眷属,或者又有带领一千眷属,或者又有带领一百眷属,乃至十个眷属,或者带著五个弟子,或者带著四个弟子,或者带著三个弟子,或者带著二个弟子,或者带著一个弟子。这些数目没有一定。** **按表法来讲,五代表五蕴(色受想行识),四代表四谛(苦集灭道),三代表三学(戒定慧),二代表二德(智悲),一代表一真之道(真如,绝待之真理)。** **况复单已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有的菩萨发愿不收弟子,自己单独到深山穹谷中修行,离开喧闹之世间。这是‘乐远离行’,也就是修头陀(苦行)的行为。** **像这样来比较,其数量没有边际。就是用算数来计算,或者用譬喻来比方,也不能说出确实的数目,也不能知道准确的数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