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0|回复: 0

内观禅修 接纳之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内观禅修是以正念和正知来面对身心现象,要自然完整地做到这种观照,需要一些心理品质的支持。正念就是第一个需要培养起来的品质。正念在现实中的表现是,面对目标,不迎不拒,只是保持清楚地认知。多数人在生活中开成的心理特征往往不能适应这种观照,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训练“接纳之心”,以便增强正念。
对于内观禅者而言,养成一个接纳一切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原有的心态基本上是在排斥和贪爱之间徘徊,无法做到自然平静地接纳,这让正确的观照很难进行,也是禅修的一个巨大障碍。许多人通过学习和能力训练,进而进入禅修,希望获得智慧,但修习了很久无法做到正确的观照,这其中的原因基本上都是没有形成接纳的心理习惯;在紧促而局限的心态下,任何的观察都无法凑效。
想从禅修获得智慧的人,首先需要培养接纳的习惯。一个不喜欢自己,只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要求,对当下的自己永不满意的人,这种心理方式很难形成开放的心态。在任何团体中,这类修行者都会迷失自已,不断地要成为另一类人,而无法安住在当下。在良好的环境中,他会不承认、不接纳自己的错误缺点。这样的禅修者,其行为往往会让自己更加背离自己,从而增加了痛苦和郁闷,缺少胆量的人也会给内心增加恐惧。所以,一个有意识地步入智慧行列的人,首先应该练习接纳自己,从中找回观照本位。
接纳就是无条件地接受,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尊重并接受,这不仅包括优点,也包括自身的缺点与错误,以及自身表现出来的所有现象。这是禅修的基础,若没有这个基础,禅修中花费的大量心力将又会成为一次塑造自己,制造更多的不满和业流。其实不断塑造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接纳自己或无意识的习惯过程;你越是不容易接受自己,你就越无法开展智慧的观照。在这方面,欠缺接纳之心,结果会越来越坏,你积累的知识越多,学问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则会给心理上带来更多的不满足与痛苦。
改变这一切其实很简单,轻松地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人们容易把自己内心的紧张、遗憾、悲伤、内疚、急躁、愤怒、恐惧、憎恨、耻辱、孤独等都深深地掩盖起来;一般来说,掩盖之心透露出接纳之心的欠缺。你若对自己真诚,就越要敢于面对内心。人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也很少进行这方面的观照训练。
情感是最难忘掉的一种记忆,对情感的态度也决定了人的心灵品质。修行需要的是在情感上接纳自已,不论内心是哭是笑,是难受或喜悦,要确定并接纳它们。这种接纳会增强心的力量,增加胆量,会磨合你与万物的贴近关系。知识在这里起不了太大作用。只要真诚,能面对自己, 面对内心的情绪和感受, 面对自己身心各层面的真实现状, 敏感地知道它们的状态,完全地接纳这一切,于是观照就在这种情形下形成了。
这需要胆量,需要克服一些顽固的心理习惯,也需要大量地练习。意识层面的思维很难克服内在的抗拒之心,在形成心的接纳倾向方面,意识只能起到如理作意的作用。读书与交流只能形成知识,对修习起一个指导,但真正地解决问题,还需要训练。
接纳之心的训练原则比较单纯,也很简单,唯一的是需要付出时间,在这方面磨练心。当情绪出现时,你意识到它的到来,并完全地接纳它,这个练习比阅读文字和思维要有效。对于这个练习,你若进行的深入持久,可以触动潜意识,使内心深处开成一个平等接纳的能力。人们遇事总会想不开,想不通,不理解;或有人从道理上明白,现实中则做不到。还有人的言谈举止总是由情绪操控着,不能受控于自己的理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先行接纳下来,然后才能在更为宽广的条件下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这就是说,先要让心接受这一切,这比较困难,但它是修行的基础。有些禅修导师教导接受疼痛的训练,在训练接纳之心这一点上,这是正确而有效的。人们对疼痛往往很敏感,也不易接受;如果能意识到疼痛,认可疼痛,也就容易接受负面的情绪。若能接受负面情绪,你才能实现观察,所以接纳之心是禅修观察的一个关键步骤。
人们一直在抗拒各种感受和情绪,所以很难看清楚它们的本质。你对抗它们让观察无法实现,无论你要努力摆脱痛苦烦恼,还是在寻求幸福成功,心理上的接纳是必须的功夫。
过度追求和向往高兴与舒适感受的人,往往深陷负面情绪的困扰中。对正面感受的努力追求,使人失去对负面情绪的忍耐度,稍有不适,就容易使情绪失控。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人的生活中各种情绪层出不穷,只追求舒适感受的人,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这让负面状态成为一个心理负担。
学会接纳自己身心上出现的一切现象是必要的能力,这其实是一个从潜意识中就存在的问题,它很难通过理论学习得到解决,反复地训练可以触及潜意识,这是基本的解决方法。总之,内在的平和宁静是靠接纳一切得来的,从心理上简单地追求而来的内在祥和、宁静与平衡,很容易被打破,只有从接纳一切而来的宁静,才有稳固的基础。最重要的事情是对自己真诚,然后接纳自己的一切,然后才会有观察的行为。一个人若不能真实面对自己的身心行为,不接纳自己的缺点与过失,就无法贴近身心真相。如果智慧的修行者能够训练出对一切感性经验持开放的态度,那就很轻易地能够达到禅修中的观照,并且能逐渐了解到观照身心对个人的非凡意义。假若生活中一旦出现令人不满意的事情并且无法挽回,他也能比较容易地接受结果。
开放的心态是修行中定力的源泉,但训练这种心态则要从接纳自己开始。如果能够对所有身心行为保持接纳的态度,则他也容易形成开放的心态,这就可以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为禅修的深入打下基础。
生活中自己的缺点很多,这成了修行者最头疼的事,这也是最大的干扰。排除这种干扰的方法就是接纳自己,同时接纳自己的缺点,这会形成对自己的经验完全地坦诚,也会带来开放的心理。其实,如果能够正视自己身心上的弱点,这弱点就不再成为弱点。
一般来说,能够对所有经验持开放的态度时,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许你并没有做什么努力,只是开放地看待身心上发生的现象,这是接纳自己的良好结果!接纳形成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让你更客观更真实,在这个心理基础上,许多问题就消失了。你无须解决问题,是问题自己消失。
这种结果会让修行者更加对自己有信心,对接纳和开放的心态有信心;如果再深入一步,他能够不再掩饰自己所有的情感与情绪,对各种复杂的情绪更加开放,他的心胸就会更为宽广而成熟,于是他也会与这些情绪平等相处,把它们看得更清楚。当修行者不再要求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时,他的智慧才真正地展开了。
接纳之心让你转化了心态。做事之先对结果的过度期望,必须要做到怎样的程度,这往往成为你终生难以逾越的障碍。而现在,接纳之心让你放松自己,了解你自己当下正是怎样的情形,而不是一直处在期许之中。需要把期望变成观察——这是态度上的变化。
只是要求是危险的,要求自己,要求他人,要求社会,所有一切都要按自己的欲求来达成,如果稍不如意,内心就会不满或忌恨,这对正念的练习会是一个障碍。对身心现象接纳,会形成客观地看待,完全平等,不作取舍,这是一个很好的了解身心实相的前提。
举个例子,如果在思想的逻辑下不断地讨论和延续,你就在人类的业流中生活,而没有看一眼业流本身。佛陀说,身心现象只是无常的现象,生起即消失了,由此他看到了“无我”的真理,而为什么修行者看不到这一点呢?因为他们一直站在人类的逻辑上看问题,这种逻辑让你不断地要求,不断地控制,不断地延续,而不愿对其本身进行观察。这就是说,人们之前所做的事情都是延续业流,而不是观察它。
禅修的观察,首先要具有开放的心态,而开放的心态建立于接纳的基础上。许多修行者不得要领的观察,主要是接纳之心不够,心的柔软度不够,这使观察的范围变得局限,人们的眼光只在业流中延续它,只是造作,而无法做到佛陀教导的观察身心的本质。
观察是整体的,宽泛的,不受利欲心驱使,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接纳之心下而形成的开放的心态。开放之心形成宽广的眼光,能够观察而不执着于观察,能够看到身心的整体特征。观察是要以身心的整体架构为目标,而非在它们当中取舍,这是佛法修习的关键;但这种广大的心境与眼光,是由接纳之心而形成的;当你不再抗拒时,你才能放开眼光,进行真正地观察。
一旦接纳之心消除了抗拒,不断地要求,紧张的心态就会减弱,于是,本能的冲动和情感也会跟着减弱,这种恰如其分的开放态度带来了良好的禅修空间——心理上的禅定自若。这种禅定可以为修行者带来内明,他会对感受、想法、情绪、行为等细节有更加清晰地觉察。你若能对身心现象的存在不批判,不驱逐,逐渐地,对其观察才能逐渐地开始。
接纳之心让湍急的业流有所缓和,这给你的观察腾出心理空间。你若能有智慧看到这一切只是业流,所谓生命其实只是业流的延续,只是身心能量的流动,是诸多外缘的综合产物时,你对身心的这种能量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于此,你接纳这些现象的深刻度会更好,你深知此刻的身心现象就是所谓的“业”,它从不属于某一个人。而当你的禅定能力和智慧达到相当高度时,你会自然地看到这一点。
本文转自:http://www.chanwenhua.net/newsInfohy.php?id=1003
早期四念处内观禅修营学员心得分享选录:http://www.chanwenhua.net/newsInfohy.php?id=10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