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7|回复: 0

[净宗法师] 《无量寿经》要点:站在第十八愿的立场解释四十八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相关链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十念必生

《无量寿经》要点1-1:站在第十八愿的立场解释四十八愿
    善导大师是依据净土三部经来建立净土宗,特别是依据《观经》来展开净土宗的教义。不过,善导大师对《观经》的解释,是站在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立场上,也就是以《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做为根本,来解释《观经》、来看待《阿弥陀经》。在善导大师的思想当中,这三部经都是一味的。这一点,在《观经疏》里边有几处提到。

    就《无量寿经》来说,也有人讲:“这四十八愿是一个整体,突出第十八愿,这样会不会觉得不完整,会不会有所偏颇?是不是四十八愿就割裂了?”

    不会这样的。因为四十八愿有个核心,有个宗旨。善导大师的思想就是以第十八愿为宗旨。四十八愿,在佛教当中有“本愿”这个名词。“本愿”的“本”有两种解释方法:一个就是“因本”,一个就是“根本”。

    所谓“因本”,因果相对,果上成就的果地功德,探究祂因中所发的誓愿,这叫“因本”——以因为本。这样,四十八愿都叫“本愿”。比如,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为什么没有三恶道呢?是因为当初法藏比丘因地发了第一“国无三恶道”这条本愿,因此现在的果报没有三恶道。

    第二种解释,四十八愿并不是平铺罗列(像一个盘子里装了四十八颗珠子一样),它们有一个贯穿不变的宗旨。这个宗旨、这个核心、这个根本、这个目的,就是第十八愿——这是根本中的根本。

    所谓“根本”,就像一棵树,因为有根,才有枝,才有叶,才有花,才有果。

    第十八愿是整个四十八愿的核心,所以称为“本愿中的本愿”。

    《无量寿经》言:
       其佛本愿力,
       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也是以这条愿作为本愿。本愿虽说是四十八愿的通名,而特别给予第十八愿。

    善导大师多处所提到的,就是以第十八愿做为本愿,因为四十八愿大致来讲分成三个类型:摄法身、摄国土、摄众生。

    摄法身就是说:“我要成为怎样的一尊佛?”阿弥陀佛有关于佛身——祂本身的誓愿,就有第十二愿、第十三愿和第十七愿。第十二愿说:“我要成为光明无量的佛。”第十三愿说:“我要成为寿命无量的佛。”第十七愿说:“我要成为十方诸佛称扬赞叹名号的佛。”这是就佛本身所发的誓愿。

    摄国土:“我成佛之后,成就的极乐世界是怎样的极乐世界”?这里也有很多愿,比如说:“我所成就的国土没有三恶道”“往生我国土的人不再堕落三恶道”“到我国土的众生身皆金色、无有好丑……”这方面,四十八愿里也有很多愿。

    极乐国土是如此地微妙,佛身是如此地高贵,而成就国土和成就佛身是为了什么目的呢?是为了让我们众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没有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为这样的佛毫无意义,成就这样的国土也毫无意义。所以,祂的目标是在这个地方。

    由此说来,其他四十七条愿都是从第十八愿生发出来的,所以第十八愿称为“本愿”。

    第十八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成为什么样的佛呢?成为第十二愿、第十三愿乃至第十七愿所誓愿的佛,“我是要成为这样一尊佛”。

    “十方众生”,在其他愿里边或许讲到,或许没讲到,第十八愿所说的众生就是“十方众生”。

    “你若不往生的话,我就不取正觉”。第十八愿当愿的意义,就是令我们十方众生去往生。

    “欲生我国”的国土,是往生到什么样的境界呢?就是包括第一愿、第二愿、第三愿等等,就是没有三恶道、不堕三恶道……是往生到这样的国土。

    所以,第十八愿包含了整个四十八愿的内涵。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有几处说到:
       四十八愿,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四十八愿只是说明这一件事情。比如第一愿,它是为第十八愿服务的,为了让我们众生能够往生到这样好的净土,永远不受三恶道的苦恼,而发第一“国无三恶道愿”。为了让我们能往生到如此高妙的报土而发“不更三恶道愿”等等。也是为了达成让我们十方众生能够往生,而发祂自己“无量光明”的愿。“我这无量的光明,就是摄取念佛的众生”,所谓“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无量光明所起的作用,就来自于第十八愿,“因为要让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回归我的净土,所以,我发愿成为无量光明的佛”。因为发誓要尽未来际度脱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所以发愿成为无量寿命的佛。因为要发愿以祂的名号最简单易行、最殊胜无比地来救度众生,所以发愿“让十方诸佛来称扬赞叹我的名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第十八愿而服务的,以第十八愿作为根本的目的。

    说起来道理很简单。我们在世间兴办任何事业,都有总体的目标,也有局部的目标。打一个比喻说,像三峡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工程主要的目的是要移民。为了移民,需要建设新的村庄、新的城镇,要规划道路,要有住房,要有自来水,要有公园,要有商店,要有幼儿园……把这一切做好了,目的是干什么呢?是要把人移到这里来住。如果这一切都做好了,却不能把移民移到这里来住,这就是一座空城,没有意义。如果你问他在做什么,他不用回答“我是为了建房、建道路、建自来水、建花园……”,虽然具体就某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讲,但是,只要说“为了移民”就可以了。为什么建这个村庄?是为了移民,移民才是根本的目标。办这种种局部的事情,都是围绕移民这一根本目标。

    阿弥陀佛建极乐世界,“我的极乐世界怎样地庄严,怎样地殊胜安乐,目的就是要把十方众生移民到这里来——速生我刹受安乐”,这才是四十八愿的核心。

    “十方众生,欲生我国”,这是阿弥陀佛成佛的根本,所谓上求佛道,是为了下化众生,为此目标而展开其他四十七愿。

    就像树一样,一棵树,你掌握根本了,整个的枝叶花果通通都有了。

    四十八愿当中,如果你了解第十八愿的精神、专修念佛的话,其他四十七愿即使一个字也不知道,到达极乐世界也是一点点都不少,完全兑现出来。

    “一个整体”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整体”就是说:第十八愿就好像一串念珠中间的那条线一样。念珠,比如说有一百多粒,如果没有线把它们串起来,那就是分散的。有一条线串起来,才成为一个整体。

    又像一张网一样,它有千孔万孔,但是,如果把网的大纲抓住,所有的千孔万孔都能收起来。

    四十八愿内容非常广泛,如果展开来讲的话,还不止四十八愿,很多;但是,一提第十八愿“六字名号,念佛往生”这个纲要,通通都有了。

    如果说四十八愿必须任何时候都要每一条愿来讲解才叫完整的话,那四十八愿本身就不完整了,就不是一个整体了。如果是一个整体,只要抓住它的核心,就全部都有了。

    像我们提衣服一样,一件衣服有领子,有袖子,有衣襟,有其他部分,只要一提领子,整件衣服就提起来了,是不是?

    如果这件衣服一定要抓领子、又要抓袖子、又要抓后襟……全部抓才能提起来,说明这件衣服还没做好,分成几大片了。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天然的一个整体。只要称念六字名号,全部都有了,这才叫一个整体——这是贯穿不变的宗旨。

    修学净土法门,最迫切解决的,是如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把第十八愿突出出来。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还有这么一段话——
       《无量寿经》云:
       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
       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
       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每一条愿都是这个宗旨。这样的解答,也只有善导大师解释得出来,其他人解释不出来。如果我们从四十八愿表面的文字来看,第一条愿就不是这样,第一条愿是说“不堕三恶道”。而善导大师在这里是讲它的本质,因为第一条愿是结合第十八愿才有意义的。如果说没有第十八愿的话,第一条愿就没有意义了,对不对?“国无三恶道”,那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众生往生,国无三恶道没有意义。没有第十八愿众生往生的话,第二愿也没有意义,乃至第十二愿“无量光明愿”也没有意义,没有众生往生,无量光明干什么呢?“一一光明相续照,照觅念佛往生人”,令我们十方众生往生才是根本意义所在。(不虚作住持功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4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