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09|回复: 0

[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五正行与五种杂行(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8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佛光普照6 于 2014-10-9 10:56 编辑

「是名正定之业」是显示专称佛名正是往生决定之业。    「顺彼佛愿故」是显示专称名号是相应于阿弥陀佛之第十八愿
    以这几点来看,大师之意不在就前三后一之行立信,是就第四之称名一行立信,故名就行立信。
    此段文之初有「就行立信者」之句,这是标目,标目在于指出本文的旨归,而其旨归正是在于顺彼佛愿之正定业的称名一行,因此就行立信的「行」是指「称名一行」,并非指五正行。
    然而,既然说不问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则很明显地不论何时何地何缘,都可念佛,都应念佛,也都必往生,故大师于《往生礼赞》说: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既然乃至临终之机,一声一念亦得往生,可知并非以称名累积功夫,以自己称名之力往生,是本愿名号之力使信愿念佛之人往生。
    以此顺彼佛愿的称名为正定业,则往生之业因具足,前三后一的助业自然也融化于称名之中;当然尚未具足信心,未成为正定业的称名之前,助业即是方便行,助成信心的方便;一旦具足信心,蒙佛救度,则任运称名,称不认称功,助不执助相。
    「正助」亦有君臣、主伴之义,以称名为主位,礼诵等随顺之,因而分为正助,恰如龙动云随、君来臣侍的风貌。然倘若以为一心专念不足以往生,须助业补足之,因而五种正行兼修,以求往生,这很明显地带有自力,古德谓之「助正兼行之杂修」,亦谓之「助正间杂之杂心」。这是由于未通达助正有方便与真实的关系而将两者并重的兼修之,故说「虽无修杂行的专修,却有修正行的杂修」。
    以上大师分辨「杂行、正行、助业、定业」,而劝导不问行住坐卧的称名,有舍杂归正、舍助专定的废立之意。
    前面曾谈到「五种杂行」都是佛教中的修行;只是既然要了脱生死、往生极乐,却不一心信顺弥陀的救度,而去依靠阿弥陀佛以外的诸佛菩萨、其它法门,不知此等对往生来讲都是无力的,不能往生的,力量全在弥陀一佛。由于迷而不知,其心其行皆杂,故言「杂行」,劝应舍弃。
    当然读诵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等净土五祖正确解释净土三经的论释,不算是读诵杂行;又阅览有关因果的经论,有助于机的深信,也不算读诵杂行。
    至于「诸善万行」,以勤修此等诸善,以为但有此善必能救度自己,必能往生极乐,仰仗修善之力,这种心态便是自力之心;以这种自力心所作的诸善便是杂行。当然行为是善的,应该众善奉行,但自力心是不好的,大师贬之,嫌为杂行,要人舍弃。这绝非舍弃行善。善不可舍,所应舍的乃是自力之心。当自力心舍掉之时,则一切所谓的杂行之诸善便完全转变为报谢广大佛恩之行。
    至于「杂修」,即是助正兼修,这当然是心向阿弥陀佛一佛的行业;然而以为勤修此五正行之故才能往生,不知助业是方便,唯有正定业才是真实,才是往生因种,因而依靠自己所修五正行之力,这便是自力心;以这自力心所修的五正行名为「杂修」。当然所修的是正行,行此正行方知本愿之旨,然而仍存自力,大师贬为杂修,劝人舍弃;这绝非舍弃五正行,而是舍弃自力心。当自力心舍掉之时,则从来被贬为杂修的助正兼行便完全转变为报谢广大佛恩之行。
    此「就行立信」之「行」既是顺佛愿的正定业之称名,而此称名不是行者累积自己称名之功,不是以称名之力祈求往生;往生资粮在弥陀之名号功德,而此称名乃是名号功德的全现,信受称念即得往生;因此「就行立信」不外是「机法二种深信」中的「法深信」的内容。大师于「法深信」说:「决定深信(立信),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就行,念佛即是乘彼愿力)。」又〈玄义分〉说:「南无者即是归命(立信),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就行,名号即行)。」愿力名号,一体异名,信愿力即是信名号,信名号即是信念佛。就弥陀而言,即是本愿名号使人往生,故言「本愿名号正定业」;就众生而言,即是信心念佛得往生,故言「信心念佛正定业」。名号、信心、念佛,一体异名;名号即信心,信心即念佛。既然心中信受本愿之名号,自然口中亦流露本愿之名号,此亦即是大师于《往生礼赞》所说: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在此可知「名号正定业」、「信心正定业」、「称名正定业」亦是一体异名。
    阿弥陀佛往昔广发四十八大愿,成就本愿名号救度众生,唯有信者得生;大师于「三心释」之始说「辨定三心以为正因」,三心即是一信心,故亦可说「信心以为正因」。往生之正因在此信心,有一因无二因,此信心正是「就行立信」之信,唯此一信一行,更无二信二行,唯以信弥陀本愿的称名念佛作为正因,故言正定业。
        兹将五正行之大判门与细判门,图示如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信」字由「人」与「言」合成,意谓「人之言」为「信」;然而若其人无人格,所言虚妄不实,则不能成为「信」,而不可信。故善导大师解释「深心」谓之「深信之心」,而从「就人立信」及「就行立信」说明之。所谓就人、就行立信,目的在于就可信之人、就可信之行,建立凡夫得生之信心。
    「就人立信」,此人不但非凡夫,亦非二乘三乘之圣者,而是满足大悲、觉行圆满之佛,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是故佛说最可深信,此是就「佛」建立信心。而佛说什么?「就行立信」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此正是佛说之「言」,自然成「信」,故最可「深信」;是就「佛言」建立信心。故「深心释」之大纲有二:一就大悲满足之人所言建立信心(就人立信);二就称名正定业之行建立信心(就行立信)。
    故知:「深心释」中最初之「两种深信」中之「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如何「乘」彼愿力,尚未明言,直到「就行立信」时才点出「一心专念」之正定业。盖所谓「愿力」即是「第十八愿」之力,第十八愿言「乃至十念」,凡「乃至十念」之人,即是乘彼愿力,而「乃至十念」正是「一心专念,念念不舍弥陀佛名」,故言「顺彼佛愿故」。是以「一心专念」即是「乘彼愿力」;若非「一心专念」,即非乘彼愿力,因「不顺彼佛愿」故。这是二种深信、五种正行的眼目,也是整部《观经》的心要,所以《观经》虽然广说定善十三观与散善三福九品,可是到了〈流通分〉时,释尊舍定舍散,独举「持无量寿佛名」流通于现世及未来久远之世;善导大师亦解释为「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故知:即此两种深信、五种正行,释尊之意,在于导归「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是故应信「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定得往生,正定之业故,顺彼佛愿故,乘彼愿力故。
《观经四帖疏》纲要  慧净法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2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