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非是常修学,浅深同说法。
自观音耳根圆通之外,其余诸二十四圣,所修方便法门,皆佛之威德神力,令其即遇之
事,而能舍脱尘劳也。非是二字,双贯下句,非是通常可修之法;若通常可修学,不须仗
佛威神加被,但任运进修,自能入圆也。亦非是浅位与深位,同时可以说法,若浅深可同
说,不须即事而舍尘劳,但三根普利,无机不收也。 然就诸门中,明佛威加被者,如那
律失明,佛示乐见照明;盘特阙诵,佛教调息摄心。明即事舍尘者,如乌刍多淫,佛教观
欲火;难陀心散,佛教观鼻端。人不皆然,岂寻常可以通修乎?且此等,唯对于浅位,深
位则不相宜。如普贤之大因,满慈之宿辩,善现之解空,舍利之净见,皆属深心。岂浅智
初心,可得入乎?若观音之耳根法门,则是浅深可以同说,久长可以共修,而最初入门方
便,更无过于此矣!五结答覆命竟。
寅六 求加总结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
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初二句有二解:一敬礼尊法也。以此耳根一门,修证定体;即前佛说,三如来藏自性清净
之理体也。所证定用,乃属无漏无为,不思议之事用也。此正如来,真如法身,全体大用
也;故顶礼求加。二、敬礼三宝也。如来藏,如来即佛宝也。藏,谓藏心法宝也。无漏不
思议,意指圆通诸圣,僧宝也,无漏,指大阿罗汉,已断见思故。不思议,指诸菩萨,神
用莫测故。故我顶礼,愿求加被未来学者。于此一门无惑;无惑当作两解:一、无生疑
惑,加被众生,于此法门,必信从而无疑惑也。
二、无生迷惑,加被众生,于此法门,必
解悟而无迷惑也。此正初心方便,不迟而速,容易成就也。何以故?因未修之先,本来现
具圆通之相,由是加修,一反闻间,弹指可超无学,乃至入住成佛,不劳多劫,岂不容易
成就哉?
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者:自阿难以至末劫群生,俱是当机。以阿难多闻,耳根偏利故
堪教,此即答佛敕选时,嘱云: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娑婆世界,声论得以
宣明,虽至末劫沉沦,亦耳门堪教,此即答前兼我灭后,此界众生,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也。但以此根修二句;明其但以此耳根,一门修习,而所证圆通,便超其余二十四圣,凡
欲修楞严大定者,真实修心要诀,不过如是而已。此文殊奉命拣选,乃至求加总结,唯此
耳根反闻,独当其选矣!二如来教示一门深入竟。
辛三 大众承示开悟证入 分二 壬初 阿难一类开悟 二 登伽一类证入 今初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
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此阿难一类之机,所知障轻;故能顿悟;而烦恼障重,故未能顿证。且圆顿教旨,惟重彻
悟,不愁不证。阿难既是大权示现,虽不证亦复何碍?于是,即指文殊偈选之后,于是时
也;阿难及诸大众,一类之机,各各身心了然。此与五卷偈后,身心皎然不同。彼以身
心,结之次第,与解之次第,皎然明白矣。尚未知所入一门,是何门,当以何修法。此了
然者,豁然贯通义。由闻文殊偈选,分明指出,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及成就涅槃
心,观世音为最,是了知从入之门,独在耳根,而修证唯在旋流。又明得耳根解,而六处
之根齐解,是身了然,以根即身也。明得闻性复,以六处之性齐复,是心了然以性即心
也。得大开示:因前未知,从入之门,冀佛冥授,于是如来敕令诸圣各说本门,再令文
殊,分明拣选,傍敲侧击,借口传言,到此始得豁然贯通,功由得大开示也。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者:解见在前不覆。今得大开示,观佛智断二果,修证之法,了然不
昧,故以喻明之。犹如有人者:喻阿难及诸大众,一念未动以前,安住菩提涅槃家乡;俄
而无明不觉,忽动一念,三细勃兴,六粗竞作。背觉合尘,流而忘返,即同因事远游,六
道往返,日久月深,不唯未得归还,即家乡之道路,亦几忘失。今者幸遇如来,种种开
示,及闻文殊敕选,虽未即得圆通,而相似解发,已知耳根解结次第,旋流即获无妄,即
同明了其家所归道路。虽未俶装锦旋,然已了知归家道路,即无上乘,妙修行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