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61|回复: 0

净空法师: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就是系念不乱,就是一向专念,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系念不乱”与“一心不乱”皆能往生

  要这一生成就,必须要一心称念,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标准很高,所以用这个标准,有一些人就担忧,我这一生念不到一心不乱,那恐怕就不能往生,他就怀疑了。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将《弥陀经》两种译本把它会集成一个本子。这二种译本,就是罗什大师的译本跟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译本就不是一心不乱,而是“系念不乱】”。系念不乱,我们可以办得到,一心不乱办不到。【《无量寿经》也没有讲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跟一心系念是差不多的意思。这个想一想,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
    所谓功夫成片实在讲就是一心系念,功夫就成片。我心里什么牵挂都没有,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这功夫就成片了,这就叫一心系念。你有了这个功夫,在临终的时候,先见到佛光,阿弥陀佛还没有来,先看到光,光来了;光一照你,你的罪业就灭了,你就得一心不乱。罗什译的没错,是要等佛光一照,这是灭罪得一心,这个时候佛来接引,跟著佛去。

大安法师: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门槛是最低的,是无条件的,这个在第十八愿是告诉我们:设我做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既得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你只要具足信愿,哪怕你念十声,这个十声包括你平时念十声,也包括你临终念十声你一定都能往生。你除非愿里边,你想阿弥陀佛设了什么条件呐!

    这一愿没有告诉你,你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你一定要念到清净心,乃至于你一定要念到多少佛号,他就最低限度念十声,实际上就是一声。你说,有什么门槛啊?可以说是没有门槛的。现在你认为门槛很高,这是你搞错了。有哪个法师如果说往生净土门槛很高,这个法师也绝对讲错了。

    阿弥陀佛那种大慈大悲,大智慧,大平等的心是要拯救一切众生,一个都不漏的要去的。不仅是人道的众生,蜎飞蠕动的众生都能去呀。《净土圣贤录》列了那么多鹦鹉、八哥、猫啊、老鼠都能往生呐,你说对这些八哥、鹦鹉设了什么条件?如果设了条件它能去得了吗?他都能把阿鼻地狱的众生都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呀,所以没有门槛。只要你愿去,就是具足信愿,然后你就是念十声,你都能去,这有什么门槛。

    我们绝对不敢说一定要【伏烦恼(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伏烦恼才能往生’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个话是不正确的。】

净宗法师:
    净宗法师《阿弥陀经大意》:我们领纳名号于心中,而执持名号,这种心理状态是一辈子都不会消失的。因此《阿弥陀经》就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四、五、六、七日,后面应该是若一年、若七年、若七十年,尽一辈子,这一种心不会再动乱、再改变了,所以叫「一心不乱」。

    领纳阿弥陀佛的慈悲在心中,即使人家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高妙,当下有某种灵验」,你不会稀奇了,因为你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慈悲,宇宙当中诸佛虽多,法门虽不少,唯有阿弥陀佛这一法,才是真正能救度自己的,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所最需要的。你不会因为人家外面说什么,你就乱了、有二心了,就想去学了。所以,【一心不乱就是信心不动乱的意思。】

    自己烦恼来了,不应该想的想了,不应该说的说了,不应该做的也做了,烦恼来了,「糟糕了,我这种心怎么会往生呢?阿弥陀佛怎么会救我?」不会有这种念头,所以,不受内心烦恼之动乱。晓得:「阿弥陀佛之存在,本来就是要救度我这种众生,这种众生有这种念头,阿弥陀佛本来是知道的,也因为知道才要救度,我有这种心也是凡夫的无奈。」所以,不会因为有这种心而对阿弥陀佛的救度产生怀疑,有怀疑就不是「一心不乱」了,就乱了,就有二心了。

净宗法师:再看什么又是“一向专念”?

  净宗法师 :一向专念即是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是《阿弥陀经》的经文。事一心不乱是阿罗汉(断烦恼)的境界,理一心不乱是登地菩萨的境界。

  净土宗集大成者、实际意义上的创始人--善导大师就解释为“专复专”——专修念佛就是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专心,专一不杂之心。“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行杂修就叫“不乱”。如果东修西修,东扯西扯,三心二意,那就是杂乱了。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一心不乱,不是按照禅宗教理解释为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禅定一心不乱。那样就是自力修行的解释了。

  为什么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呢?那是因为立场、观念不一样。

  按圣道门的观念,“如果不能够降伏烦恼,进而断除烦恼,要出离生死轮回是不可能的”,以这样的观点,对“一心不乱”的解释,必然会说“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清净,降伏烦恼”等等。如果这样的话,净土法门就不是“易行道”,也就不能叫做“特别法门”,跟一般法门就没有区别了。印光大师说:这是以通途的教理、一般的自力修行、以戒定慧的修行方法来衡量净土法门,这个叫“以横超法做竖出之用”,净土法门本来是以佛的愿力横超三界,结果变成自力修行,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像圣道法门修行一样,这个就大错特错了,这是受一般自力修行法门观念的影响。

  来到净土法门之内,应该放下原来修行的观念,按照净土门的规矩,按照净土宗祖师的传承来解释、来理解才正确。

  阿弥陀佛说:“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可以往生!”释迦牟尼佛怎么可能在中间拦腰切一刀,说:“这不行!阿弥陀佛讲的话,在我娑婆世界,天高皇帝远。阿弥陀佛虽然讲‘乃至十念’很简单,但是我释迦牟尼佛给你加几个字,要禅定一心不乱!”——会这样吗?不会!

  那么,“一心不乱”四个字,一定要纳入第十八愿才有意义。如果【对“一心不乱”四个字的解释,违背了阿弥陀佛发的第十八愿】,那么这个解释肯定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

  而善导大师的解释,就跟阿弥陀佛的誓愿一致,他说“一心不乱”就是“专心不杂”。“专心”就是信愿;“不杂”就是“乃至十念”,就是“一向专称”。

  第十八愿说众生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必得往生。

  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说持名要“一心不乱”,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说称名要“至心、信乐、欲生”。两个一对比,就知道“一心”就是“至心、信乐、欲生”的心,是【信愿之心】,并不是要怎样禅定的心,所以善导大师有时说“一心信乐”,有时说:“一心愿生”。也就是说,你一心一意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怀疑,不退转,这样就是“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观经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
   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这一段善导大师的解释,很明显地看出来,【“一心不乱”就是“一心愿生”】,你一心一意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就是“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观经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即应执持名号,
   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迎接往生。

  这一段善导大师的解释,很明显地看出来,【“一心不乱”就是“一心愿生”】,你一心一意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就是“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

   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
   即应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
   一心称佛不乱;
   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此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国。

  善导大师在经文“一心不乱”中间,加了两个字——“称佛”,“一心称佛不乱”,这样就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意义非常明显。一心做什么?一心称佛。称佛怎么样?称佛不乱。就是:一心一意称念佛的名号,不杂乱。这不是非常清楚,非常明了吗?哪里有那么艰深复杂呢!

   一个字——专

  我们看上面善导大师对“一心不乱”的解释,都非常简单,毫不复杂,任何人都看得懂,做得到,没有一处说到要怎样的禅定息心、不起妄念,处处都说的很恳切:“你要一心专念,专啊!专啊!”总之,善导大师解释“一心不乱”就是突出一个“专”字。“专”就是“一心”,“专”就是“不乱”,这个就符合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所说的“一向专念”。


西方净土不嫌乱

  不仅如此,善导大师还特别说明,释迦牟尼佛之所以在《阿弥陀经》里特别指示西方极乐世界,劝我们往生,就是因为极乐世界不嫌“凡夫乱想”,在《法事赞》(《善导大师全集》420页)里说:

   一切佛土皆严净
   凡夫乱想恐难生
   如来别指西方国
   从是超过十万亿

  一切诸佛国土都非常庄严清净,但凡夫乱想纷飞,不能往生。要想往生诸佛国土,必须澄心凝虑,悟入圣者之境,这对于末法五浊恶世凡夫来说,不可能做到。所以释迦牟尼佛才特别指示十万亿国土之外的西方极乐世界,劝我们往生,正是因为极乐世界不嫌凡夫乱想,不要求息心除妄,只要专称弥陀名号就可以了。

  善导大师不愧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的解释,我们能安心!其他的,千解万释,越说越复杂,越说越玄妙高深,既不符合弥陀本愿,也不符合我们的根机,搞到最后,往生无份。

三经宗旨一致

  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念佛完全一致,都是持名,都很容易,都是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念佛往生愿”作为核心
  不然的话,我们会觉得:“哎?《无量寿经》里边讲往生很容易,《观经》里边讲得就很难,要观想,而《阿弥陀经》讲得也难,要达到禅定息妄……”这样,就不一致了。

  善导大师解释这三部经的思想,完全一致。“一心不乱”也就是《无量寿经》里边所说的“一向专念”。

莲花不染污泥喻

  下面几句话尤其让我们觉得安慰、感动:“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我们虽然有妄念,但是我们在妄念当中所发出的念佛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的心虽然是妄念,像污泥一样的染污,但是,所称出来的这一句名号,它却是像清净的莲花一样不染污泥,微妙香洁

  这一点大家有感受吗?我们的心是肮脏的,是染污的,是妄念的,可是,这句名号不被我们的妄念所染污,所以,净土宗就叫“莲宗”,莲花的特点就是“出污泥而不染”,从哪个地方出污泥呢?从我们的心哪!我们的心像污泥一样肮脏,有贪嗔痴的烦恼——谁没有贪嗔痴的烦恼呢?没有的,就是阿罗汉了。

  我们这样贪嗔痴烦恼的心,反而成为念佛的动力。我们为什么念佛?因为有罪业,我们要求解脱,所以要仰靠弥陀的誓愿、称念弥陀的名号。就好像莲花池中的污泥,它反而成为莲花的养分,这样,一支清新的莲花就从污泥当中独立出来,飘散著微妙的香味。我们的心虽然是染污的,可是我们念的名号是清净的。六字名号的功德、香味,可以说遍满法界。所以说“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泥”。

   不要被自己的心骗了

  这朵不染污泥的莲花,这句六字名号,它能救度我们,所以,我们念佛是念佛!我们的眼睛要看著莲花,我们的鼻子要闻著莲花的香味。大家来到莲花池边,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扎到泥土当中,那样闻出来的就全是臭味,对不对?我们的鼻子要闻莲花的香味。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念佛,想到说:“虽然我的心染污、有罪业、不清净,但是我所念出来的这句名号,它却像莲花一样的香,是名号让我往生的。”

  我们干嘛要考虑自己的心呢?这个心是我们要抛弃的东西,这是我们要扔掉的东西呀!我们不是靠这个生灭虚妄心去往生的,我们不是把这个心拿出来擦干净了再来往生,我们是依靠不生不灭、真实不虚的名号。

  有的人,他的方向、观念错误,他老是把自己妄想的心在那里修饰雕琢,就好像不是关注这朵莲花,而是把他的心放在污泥里,然后把这个污泥在那里洗啊淘啊,在那里做成一个莲花的样子——你就是把污泥做成了一朵莲花,它也没有香味。

  心有两种,一个是真,一个是妄,妄心用事,驴年马月也不得解脱。凡夫虽然都有真心佛性,但不到大彻大悟,大悟等佛,真心佛性不能现前,日常用事的都是妄心,这一颗妄心,你怎样地压制它,你怎样地凝定它,它仍然不是解脱之因,除非你已经是大彻大悟,消除了一切烦恼,粉碎了真妄差别,彻证妄本来是真,那才是解脱了。不然的话,仅仅是禅定的功夫,或者是一种比较清净的轻安的状况,那个,差得太远了,与解脱根本毫无关系,不是解脱的因,反而是轮回的业。

   能解脱我们的,能让我们出离生死的,就是我们所念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是两件事情。污泥里面出的莲花,莲花能救我们;妄想心中出的佛号,佛号能救我们。佛号就是来救这个妄想心的。

  因此,大家不用担心,不用害怕。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在口口声声地吐出莲花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多么自在啊!你何必管自己那个心呢?

  所以,在《无量寿经》里边,释迦牟尼佛就用四个字告诉我们念佛的秘诀:

   一向专念。

   “一向”,就是唯一向著佛的方向,不向著自己的方向。我们不要顾及我们的心是妄想还是清净,如果那样想的话,我们的眼光就不是看著佛了,就又回到我们凡夫这一边,念我们的心了。

  大家能够体会吗?如果我们不是在念佛,而是在念我们的心,那个怎么能往生呢?我们的心不管是清净还是染污,我们都不要被它骗了。


  各位,我们之所以这么长的时间都在轮回,就是因为被这个心骗了,我们会觉得说,“你看,现在它比较安定啦!这是一个好心,我要你……现在很烦恼了!动荡啦!这是一个坏心,我不要你!”你这就被它骗了。

  我们不管它是动荡、妄想、杂念,还是比较安定,这个都是妄念,这个都是烦恼心,都是要抛弃的东西,我们唯一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以全副的身心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与本篇相关的内容:
净空法师:第十八愿是“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净空法师:一心不乱就是系念不乱就是一向专念,我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净空法师:功夫成片不是往生的条件,往生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我们宣导的重点要在一向专念
解析净空法师这么多开示中为什么会屡屡有矛盾的地方,原因略有四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8: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