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63|回复: 5

[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同于日本净土真宗(分五部分详细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0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关键词:善导大师印光大师祖师净土念佛往生真宗大藏经弥陀要解极乐世界十八愿净土宗净土三经

1、 依止的人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以中国善导大师为宗祖。净宗行者,唯依善导大师及相承祖师释义为准。于他善知识所释,若与相承释义有所不同,知为各自摄化方便,不妄加评说,不强作合会,只置而不用,唯用善导即可

  印光大师称赞:「善导和尚,弥陀化身。」「莲宗二祖,万代景仰。」「善导大师之大圣人,神妙不测者。」「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善导乃弥陀化身,其所示专修,最吃紧。」「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善导和尚专以平实事相法门,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观心约教等玄妙法门,其慈悲可谓至极无加矣。」「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善导在长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声,盈于道路,其往生者,当不止百千万亿。」善导大师又叫“光明和尚”,二十几岁的时候已经深证三昧,每念一句佛号就口出一道光明,才华高迈、自行精严,利生广大,临终往生瑞相昭著。若依止善导大师,专持弥陀名号,则简易平常、殊胜圆满、千稳万当、万修万去。

  日本净土真宗以日本亲鸾大师为开祖。亲鸾大师(1173——1262)四岁失父,八岁亡母,九岁出家,十岁上天台宗道场比叡山。二十九岁依止源空法然上人执弟子礼,但并非所倚重弟子,也非住在道场之内。三十五岁流罪以后,被斥还俗,并在越后之地结了婚,才自以为「非僧非俗」而自名亲鸾。五十八岁时生病发高烧昏迷三天,在昏迷中发现到自己长久以来的自力心仍在。亲鸾大师于九十岁去世,亲鸾断气之后,从小提携于膝下,临终亲侍于身旁的么女竟然怀疑其父是否真有往生,因而写信禀告遥在北国之地的母亲,其母于回信中力劝其女要对其父有信心,不要怀疑父亲之往生,后人推断亲鸾临终前后的情况或许不是很好。亲鸾的著作中从未谈到他自己的身世,目前有关亲鸾一生的事迹,大多仅凭后人的传说,而伪造之多,令人惊奇。亲鸾大师一生非僧非俗,备受争议,是凡或圣,吾人障深慧浅,无法知晓

2、 依止的教典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是以善导大师《观经疏》为宗典。善导和尚在《观经疏》中说:「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印光大师开示:「善导和尚《四帖疏》,净业行者之指南针也。」「四帖疏三根普被,利钝均益」。

  日本净土真宗是以亲鸾大师的《教行信证文类》六卷为开创真宗的根本教典。《教行信证》可说是亲鸾的笔记,当亲鸾被流放到越后时,正值当地有将军刚从宋朝请来两部《大藏经》,并招聘几位僧侣校对,知道亲鸾也曾是出家人,因此顺便请其校对,亲鸾乃藉此亲近《大藏经》之缘,将藏经中有关净土要文笔录成册,并加按语,之后修修改改,直到七十几岁才成定本

  一个是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一个是修修改改。再如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凡九日告成,为印光大师赞「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一个是凡九日告成,一个是七十几岁才成定本。这就是不同。

3、 思想的核心不同

  善导大师思想的核心是专称必生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由机深信(信知自身是烦恼具足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至法深信(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由就人立信(专称必生是弥陀本愿、世尊本怀、诸佛证诚),至就行立信(以一向专称之正定业,立必定往生的信心),最后结论是:「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讲信,讲愿,都是前方便:信是信专称弥陀名号,必定往生愿就是厌离娑婆世界,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解释第十八愿的时候,往往会略掉「至心信乐」,就直接解释说:「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那么,信在哪里呢?信就在——信称念名号必定往生当中,此是以信导行、就行立信、以行摄信

  「信愿持名」与「专称佛名」,大同小异。三而一,一摄三。信愿对不信愿,专对虽愿而杂。信愿极必专,专自摄信愿。顺彼佛愿故。其实无论是中国净土宗的十三祖,还是日本净土宗所传承的三国七祖,其最后的归结处都是称名,都在此念佛往生。所谓心心相印,祖祖同心,又犹如春兰秋菊,各擅其美。

  善导大师如一清流,纯而不染,专倡净宗心要,明往生正定业,唯在念佛。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则圆摄诸宗义理,突显名号功德独胜,别彰净土不共宗旨

  印度龙树菩萨《易行品》:「阿弥陀佛本愿如是: 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莲宗三祖承远大师在衡山万缘放下,精进念佛,发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法照大师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在佛侧,询知是尚在人间的承远大师。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释迦普劝念弥陀,意在众生出爱河,上品华台见慈主,到者皆因念佛多。西方进道胜娑婆,缘无五欲及邪魔,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五浊修行多退转,不如念佛往西方,到彼自然成正觉,还来苦海作津梁。宝池宝岸甚宽平,宝地瑠璃千忉明,普劝众生勤念佛,弥陀决定自来迎。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念佛一声,即随口出一尊佛,连唱十声,则十佛连珠而出。

  莲宗六祖弥陀化身永明延寿禅师每日必行一百八件佛事,念弥陀名号十万声。永明禅师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正冥符善导大师所言「专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之旨。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平生所务,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将「三藏十二部,让与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今但持名,即得往生。既往生已,即得不退。临终之际,告诸弟子言:「老实念佛,莫捏怪」、「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莲宗十二祖彻悟禅师: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生所倡「敦伦尽分,老实念佛」,临终时起立说:「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

    日本源信大师言:「得其便宜,无如念佛。」「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号。」

    日本法然上人:「往生之业,念佛为本」「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闻名不信如不闻,虽信不称如不信,唯应常称弥陀名。」「弥陀劝念佛必来迎,释迦劝念佛必往生。唯信此一事,余事皆不知也。」「以上尽一形、念念不舍为正意。不可立无行之一念义而舍弃念佛。」「我心望弥陀,如葵花向阳,称念弥陀佛,日日无间断。」「念佛行者,弥陀如来、观音、势至等,常来守护,如影随形,不暂舍离,余行不然。又,念佛行者,舍命以后,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余行不定。运念于帷帐之内,决证于尘剎之外,其不如念佛。」

  日本净土真宗的核心是他力信心。「此信心既是真实心,则非凡夫之迷心,完全是佛心;此佛心授与凡夫之时,谓之信心。」此信从「闻」而生由善听闻故,获得往生之「信心」;而正当获此信心之时刻,即得往生,即入必定;信后之称名,乃为报谢阿弥陀佛救度之恩德。

  真宗认为,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是在圣道门盛行时期,相对其它圣道门,而宣扬净土门念佛一行。而真宗则是在净土门盛行时期,相对净土他流,别开净土真宗,故在「诸行」、「念佛」相对之上,更依信心作「真」、「假」之区别、「自力」、「他力」之细判。真宗并认为,善导大师、法然上人提倡的念佛往生是权假的观经、小经法门,而真宗提倡的信心正因,才是真实的大经法门。

  真宗讲信心正因、信心为本当然也没有错,净土法门本来就要讲信心。真宗认为信从「闻」而生,可是如果重听闻轻称名,忽略「称名往生」这一信心内涵,就是说食不饱了。同时,也有人在信的方面过分渲染,说:“我信了,我就往生了,即使不念佛,即使不来迎,也可以往生。”很懈怠,荒废称名,不求来迎,这样就是以信废行,误入歧途了。

4、 关于三经三愿的异同

  善导大师思想: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中直接称《阿弥陀经》为「舍卫国所说《无量寿经》」。善导大师说:「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因此三经一致,三经唯明专念弥陀名得生。三经皆是净土宗正依经典,皆以四十八愿为根源,皆以弥陀佛名为经体,皆以专称佛名为宗旨,皆以凡夫入报为力用,皆是顿教一乘为教相。三经有二别:一、侧重别。《大经》重在四十八愿,法门原理。《观经》重在定散二善,法门摄机。《小经》重在诸佛证诚,法门胜益。二、次第别。《大经》为根源,《观经》为展开,《小经》专明十八愿,为世尊称性无遮而说,获六方恒河沙诸佛齐声证诚,最极真实,是三经结归。

  四十八愿一致,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为本愿王,为本宗归结之处,其行最易,其利最胜,摄机最广,故善导有二说为要:一、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二、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阐本愿宗旨在念佛往生,诸愿悉归于此。

  第十九愿是临终接引愿,以发愿为本,并引导上辈、中辈和下辈诸行根机的人进入一向专念。与普贤行愿对参,此义易明。印光大师的一段开示也有助于理解十九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当处即是,无往无生,此理甚深,非法身大士,不能领会契证。然法身大士亦不废事修。所谓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彼则唯论理体,此则理事双融。故为上圣下凡,同修之道。平生专精一志,则临终蒙佛接引,弹指即生。」第十八愿不说来迎者,说于第十九愿故,非无来迎;《弥陀经》唯说念佛而说来迎,即为证也。第十九愿不说念佛者,说于第十八愿故,非无念佛;成就文三辈皆言一向专念即为证也。

  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此愿是系念果遂愿,以回向为本,不论一生,不论多生,系念我国,至心回向,必然遂其往生心愿,故称果遂。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此佛力不可思议之处,三愿之机皆乘愿得生,此正「大安」之处。第十八愿直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直获安心第十九愿临终来迎,使其安心第二十愿果遂其愿,令其安心

  日本净土真宗:

  从三部经上来看,《大经》为正依,《观》《小》二经为旁依。分《大经》是真实之教,《观》《小》二经是权假之教;而在四十八愿上来看,第十八愿是真实的弘愿,第十九、第二十之二愿是方便的誓愿。

  真宗以三经、三愿、三机、三门、三往生相对应,因此真宗又称为「三三法门」。《大经》彰显第十八愿的旨趣,救度他力信心者,是正定聚,是弘愿门,往生真实报土。《观经》说明第十九愿的旨趣,救度自力诸行者,是邪定聚,此是要门,往生方便化土。《小经》广说第二十愿的旨趣,救度自力称名者,是不定聚,此是真门,生于胎宫疑城。

  真宗立三经三愿的差别,其用意并非不好,也是为了显明往生正因在于信心。可是既然贬十九愿为邪定聚、阿弥陀经为权假,就很容易导致学人的懈怠称名、轻视来迎。十八愿若没有了称名和来迎,则十八愿的至心信乐,也就如成语「买椟还珠」一样,留下了华丽的空盒子,遗失了无价的真正的宝珠

5、关于往生西方净土的临终来迎

  千经万论处处说来迎,无一处说不来迎。无量寿经十九愿是临终接引愿,一向专念无量寿佛的三辈往生者,临寿终时,佛皆现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

  观经九品,品品来迎。如下品上生者,命欲终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阿弥陀经中「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大师思想: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处处讲来迎,略举几处: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毕命为期专念佛,须臾命断佛迎将」

  法然上人:「弥陀劝念佛必来迎,释迦劝念佛必往生。」「唯一向念佛者,即蒙佛之来迎,是法尔之道理,无可疑也。」「念佛人,心所存者:恐惧后世,愿生极乐,称念弥陀,临终佛必来迎。」「平时常念佛故,临终佛必来迎;见佛现前,即住正念。然而,以为平生念佛徒然,唯无理祈求临终正念之人,甚为谬误之事也。」「行业唯称名,所期在来迎。」「念佛往生人,预报佛之来迎;杂行人之往生,必化佛之来迎。念佛而或杂余行,或杂疑心者,见化佛之来迎,而隐报佛也。」「弥陀本愿言:称念名号,必定来迎。」「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乃至十念,必来迎接」(后二句是法然上人对十八愿的解释,很值得我们注意,与真宗的解释截然不同

  普贤菩萨:「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文殊菩萨:「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尚且希望临终见佛往生极乐世界,我这样的愚痴障深的凡夫敢不依从。

  日本净土真宗:
  信心决定之时,往生亦已决定,不待来迎之仪式。(亲鸾大师《末灯钞》)
  凡来迎者,属诸行往生,非阿弥陀之本愿。(《本愿钞》)
  真实信心之行者,在一念发起时,顿蒙摄取不舍之光益,即知已无需来迎。(莲如上人《御文》)
  所以真宗的观点是:不待临终,不赖来迎,不期来迎,无需来迎。并认为第十八愿,往生真实报土,不期来迎;第十九愿,往生方便化土,则有期来迎。

6、 结论:

  依止善导大师的思想,就很稳健、干脆、明了、全面,可以讲毫无遗漏,不会让你产生彷徨歧见,不论我们有体验、没有体验,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有偏差。就像莲池大师所说的,「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如果光是从理上讲得很高妙,事上废掉的话,那你就豁达空了,得不到利益。

  日本的净土宗是从中国善导大师的法脉流传过去的,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法然上人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偏依善导大师。杨仁山居士曾经评论说,「一切教规,概不更动,但将舍圣道之语,隐而不言,不过少小转移之间,便成契理契机之教。」我国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开示「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此「舍」字,隐而不言,则圆收一切法门;用此「舍」字,则圆超一切法门。阿弥陀经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正是显示此「舍」字吗?

    我们国内一些大德法师或居士对于日本净土真宗,是把亲鸾和其师父法然上人一起反对的。其实亲鸾大师虽然是法然上人的弟子,但其思想与善导大师、法然上人已经有比较大的不同了。这个真宗学人自己也承认,「此大师(亲鸾)独明之教相也。」(《教行信证大意》)真宗认为不同的原因是因时代不同,教化才不同可是依佛本愿,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事此理乃是十方不异,古今不变的究竟成佛大道呀。

    亲鸾大师别开的净土真宗流传时间越久,就分得越细,每个教团都有自己的解释,越来越复杂,甚至有的会走向一种玄妙化,走向一种观念化比如说,有的人就把这个信强调说:「哪有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呀?你信了,当下你就往生了。」他不认为有临终的往生;「你信了,现在就是净土了。」也不认为有西方净土,这样就完全偏离了净土法门。甚至说:「你念再多的佛也不能往生,你要信得好,你才能往生。」这样也就离开了「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以我们来讲,这些也不必要详细地去分辨,我们只要知道「称念名号,必定往生」就很稳当。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止善导大师,专持弥陀名号,则简易平常、殊胜圆满、千稳万当、万修万去。
「信愿持名」与「专称佛名」,大同小异。三而一,一摄三。
信称念名号必定往生当中,此是以信导行、就行立信、以行摄信。
善导大师思想判净土三经皆是净土宗正依经典,净土三经唯明专念弥陀名得生,总的观点一致。


日本净土真宗忽略「称名往生」这一信心内涵,说食不饱。
荒废称名,不求来迎,这样就是以信废行,误入歧途。
净土真宗认为《大经》是真实之教,《观》《阿弥陀经》二经是权假之教。如果《阿弥陀经》是权假之教,十方诸佛又何必共同证诚?反证净土真宗的判经有根本性错误。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这贴顶的好,已添加入专题: 专题辨析: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不同于日本净土真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7 18:18
亲鸾大师于九十岁去世,亲鸾断气之后,从小提携于膝下,临终亲侍于身旁的么女竟然怀疑其父是否真有往生,因而写信禀告遥在北国之地的母亲,其母于回信中力劝其女要对其父有信心,不要怀疑父亲之往生,后人推断亲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7 17:27
发表于 2015-1-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亲鸾大师于九十岁去世,亲鸾断气之后,从小提携于膝下,临终亲侍于身旁的么女竟然怀疑其父是否真有往生,因而写信禀告遥在北国之地的母亲,其母于回信中力劝其女要对其父有信心,不要怀疑父亲之往生,后人推断亲鸾临终前后的情况或许不是很好


呵呵, 师兄你找到这个帖子有功劳啊。 不过, 我的问题是, 净宗, 慧净法师和本yuan 法门思想有什么不同?
发表于 2015-1-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浩瀚无边 发表于 2015-1-7 17:27
亲鸾大师于九十岁去世,亲鸾断气之后,从小提携于膝下,临终亲侍于身旁的么女竟然怀疑其父是否真有往生 ...

净宗, 慧净法师是尊善导大师五部九卷,净土真宗本愿法门是依亲鸾上人的【教行信证】。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师兄前面说的很多有关真宗的法意,我没有接话。因为我也不懂。所以,不参与不评价。
不懂不知道的,我不评价的。对于三宝,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我都尊敬。我也不评价的。
尊敬一切三宝,专净土,一心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6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