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们是根据第十八愿修学。如果你很喜欢杂修,你认为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的修行太单调,很想要修很多法门、很多诸行,那么你可以根据第十九愿修学。众生的心性不同,很多人听了我讲专修的观念,很能接受。但也有人认为,光念南无阿弥陀佛太单调、太索然无味了。这种话是佛教徒说的,而且在佛门上修学佛法也好几年了。各人乐法不同,你很喜欢杂修,摄生三愿,你必须根据第十九愿修学。如果你觉得靠自己修行的功德力不能往生,有所顾虑,有的人就会这样想:我一半靠佛力,一半靠自力,那这样就必须根据第二十愿修学。 所以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因愿文,我们互相佐看,我们来比较一下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因愿文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那这样我们就了解真实与方便的意义。首先我把摄生三愿的因愿文读一遍,让大家来对照。 第十八愿的因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的因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第二十愿因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也叫十念必生愿。一般净业行人很喜欢把第十八愿立名为十念必生愿。善导大师非常高明,立第十八愿的愿名叫念佛往生愿。这个道理很深奥,以后有空再跟大家叙说,时间很有限,没办法讲到这一方面的道理。第十九愿叫做临终接引愿,也叫做修诸功德愿。第二十愿叫做系念定生愿,也叫做植诸德本愿。 好!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虽然都是法藏菩萨的慈悲愿心流露而出,但是,为什么法藏菩萨要发三愿救度众生?大家冷静的想一想,如果你是法藏菩萨,你已经是证悟佛果了,你已经具足佛的智慧了,你发愿要救度众生,十方的众生根器,你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为什么你要发三愿救度众生?如果只有发一愿,就能够把众生度尽,要不要发三愿?不要。法藏菩萨发四十八愿,是经过五劫的思惟。五劫是五大劫,时间是非常的长远,千千万万亿亿年,是电子计算机都算不出来的时间。如果四十八愿有任何一愿,是赘愿、是虚愿、是空愿、是多余的愿,法藏菩萨的智慧一定不圆满。可是法藏菩萨发愿的智慧是佛的智慧发愿,怎么可能不圆满?只有我们众生智慧有限,不能圆满体会佛的用心。 所以众生一定有三类,所以法藏菩萨才必须发三愿来契合这三类的众生,对不对?一定这样子嘛。众生如果只有一类,法藏菩萨一定发一愿来救度众生就好;众生如果只有二类,法藏菩萨发二愿来救度众生就好。就是因为众生有三类,所以法藏菩萨发三愿来救度众生。众生分为哪三类呢?自力修行,二力修行,他力修行;正定聚之机,不定聚之机,邪定聚之机。众生有这三类,所以法藏菩萨发三愿来救度众生。 好!首先我们来看这摄生三愿相同的因愿文。大家请三愿一起看,互相对照。相同的都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有没有?这三愿因愿文的前二句,都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再来相同的就是“欲生我国”这一句。第十八愿因愿文有一句“欲生我国”,第十九愿因愿文也有一句“欲生我国”,第二十愿因愿文也有一句“欲生我国”,对不对?就是相同的。 好!再来讲这摄生三愿不同的因愿文。第十八愿因愿文,欲生我国前面“至心信乐”;第十九愿的因愿文,欲生我国前面“至心发愿”;第二十愿因愿文,欲生我国前面“至心回向”。 好!第十八愿“至心信乐”,第十九愿“至心发愿”,第二十愿“至心回向”,同样是一句四个字,有二个字是相同,有二个字是不同。相同是“至心”这二个字,对不对?不同的是第十八愿是“信乐”,第十九愿是“发愿”,第二十愿是“回向”。那请问:这三愿,众生在修学的方法跟心态,有没有一样?不一样啊。如果一样,第十八愿因愿文不会叫做至心信乐,第十九愿的因愿文不会叫至心发愿,第二十愿因愿文不会叫至心回向。因愿文是法藏菩萨用五劫长时间,从智慧思惟流露而发愿的。所以第十八愿信乐,第十九愿发愿,第二十愿回向,这是我们众生在修因的方法与心态不同。信乐就是信心欢喜,所以第十八愿讲信心,对的;第十九愿讲发愿,对的;第二十愿讲回向,对的。那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前面就是“十方众生”,前面没有再修任何的造作行;第十九愿“至心发愿”到“十方众生”,中间还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二句的修行,对不对?第二十愿“至心回向”到“十方众生”中间还有“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三句的修行。所以第十八愿、第十九愿、第二十愿,在修因有没有一样?不一样啊。十八愿的众生修因、十九愿的众生修因、二十愿的众生修因不一样。不一样! 第十八愿信心欢喜之后,流露出乃至十念的修行,所以至心信乐在前面,乃至十念在后面——信心在前,念佛在后,什么意思?闻法在前,念佛在后;信前行后,次序不同。 第十九愿就不一样了。第十九愿“至心发愿,欲生我国”,想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之后,对不对?是不是修行在前?修行在前,才把所修的行回向发愿,往生极乐。所以第十九愿的众生,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之行,然后至心发愿,求生极乐。 第二十愿“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之前有“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之行。所以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修学之后,念佛回向,求生极乐。 第十八愿、第二十愿,都有相同念佛的修行。但是第十八愿的修行心境,与第二十愿的修行心境,虽然同样念佛,一不一样?不一样。第十八愿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后的“乃至十念”念佛,第二十愿是闻到名号之后,念佛回向往生西方,心境、修行,一不一样?不一样。 所以你因愿文,根据哪一愿修学,你要了解法藏菩萨发愿的用心。所以第十八愿的因愿文,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后的“乃至十念”念佛,这样的造作修因,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呢?阿弥陀佛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力救度。 可是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发愿往生西方之后,有没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誓言的救度?没有。是“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的救度,这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当你“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因消失了,临命终就没有佛现前迎接的果报。 第二十愿是闻了佛的名号之后,“植诸德本”就是念佛的名号,求生回向净土。因为植诸德本的念佛,是把佛号当作是自己往生西方的资粮,所以必须回向。第二十愿的修行,如果没有念佛功德回向,不成为往生因,因为行在前面、回向在后面。不是先回向才念佛,是先念佛才回向。你在念佛的时候,刚开始是先回向还是念佛完才回向?当然念佛完才回向。所以这是第二十愿的修行。第十八愿的修行是,你至心信乐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流露出念佛靠他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救度。所以心境不同、心情不同、心态不同。 因为只有第十八愿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绝对的救度,所以第十八愿真实没有错。第十九愿、第二十愿,虽然修诸行、修念佛,但是没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力绝对的救度,所以方便也没有错。法霖大师的判教判的很好。 这个道理,因为时间很有限,没办法跟大家细说。我在香港讲了专题,叫摄生三愿,讲了二十多节课,讲的非常的详尽。这边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多说,我们有时间的话,再继续详尽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