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演程居士

[戒律] 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演培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声闻律仪戒,不但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受的,特别是出家者的受戒,其资质更受严格的限制:如身有白癞,痈疽,癫狂等病的人,或是六根不全,残疾陋劣的人,或是黄门二性的人,或是为人奴仆的人,或是非人及畜生等,不但没有资格受比丘戒,就连受沙弥戒的资格也没有。菩萨戒的求受可就没有这样的严格。璎珞经说:‘六道众生得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本经颂说:‘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长行更清楚的说:‘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得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照大乘戒经中说,六道中的任何一类众生,不管他是怎样的一种资质,只要理解得法师所说的语言,都可有资格受佛戒,不拣别任何机宜的。这与声闻者受比丘戒的规定,的确是宽容得多。受声闻的律仪戒,不但南洲人中的黄门及二形人,不可能成就律仪,就是北俱卢州的正常人,由于他们的环境美满,亦不能受别解脱戒。受菩萨戒的资格,虽说是放宽很多,但解法师语的各类众生,要是菩萨种姓,发菩提愿,有胜行心,方能感到菩萨净戒。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梵王戒经的传来我国  **
|字号 [url=]订阅[/url]





大乘佛教流行的区域,佛弟子们受戒,除各所应受的律仪戒外,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一定还要受菩萨戒。其他的五众行者,如发心受菩萨戒的,同样的可受此戒。而且一向以来,都本梵网经以受菩萨戒的。直到最近,太虚大师提倡讲解优婆塞戒经,受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众仍依梵网经受十重,四十八轻戒。所以,梵网经在中国流行甚广,历代大德极为重视。但因梵网经的传译文字以及它的事迹,在传译史上不怎么详细,所以,后来有不少学者疑这是伪经。致对梵网经的弘通,不免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现来谈谈本经是怎样的传来我国。在未说明本经的传译前,不妨先明菩萨律藏的传译。据古诸德相传:梁真谛三藏将来我国弘法时,曾拟携带菩萨律藏同来。可是刚刚将菩萨律藏放到船上,船就要沉没海中。不论取出什么东西,船总不肯浮起,及后取出律本,船就鼓浪前进,再无沉没现象。真谛亲见这个样子,不禁慨叹的说:菩萨戒律,原来是这样的与汉土无缘。如这传说是事实,非特真谛三藏感到深为可悲。就是我们今日,亦觉无限悲痛,从而亦知菩萨戒的流传不易。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所传说的,就是昙无懺三藏来中国,在西凉州弘法时,有沙门法进等,曾求昙无忏传受菩萨戒,并祈翻译菩萨戒本以供遵守。可是昙无忏三藏,不但不接受法进等的请求,反而语含轻蔑地说:“此国人等,性多狡猾,又无刚节岂有堪为菩萨道器”?所以,不论法进等怎样苦苦相求,始终不允为他们传授。法进等没有办法,乃以最极至诚恳切的心,在佛像前立誓邀期苦节求戒。由于他们精诚所至,刚刚满了七日,就梦见弥勒菩萨亲为他们受戒,并传授给他们戒本,而他们也清楚的记得诵出。到了醒来后,特去见昙无懺。昙无懺看到他们的相貌,迥与过去不同,知是大乘法器,乃欢欣的说:“汉土亦有人矣”。到这时候,不待法进等的请求,自动译出戒本一卷。说来不可思议,昙无忏所译戒本,竟与法进等在梦中所诵出的文义相同。这就是现在别行的地持戒本。藏经中名为菩萨地持经。实际这是瑜伽论菩萨地的异译。只是戒相与奘公所译的瑜伽菩萨戒本,详略少有差别。
不过一向所说,有关大乘戒本,在印度原有菩萨广律,但因没有传来我国,所以我国大乘菩萨律仪不如小乘声闻律仪那样完备。因声闻的五律四部,老早就传来我国。关于这些不想多谈。现来说明梵网经的译来东土。
梵网经菩萨戒本,向说什公所译。这在诸家经录,同有这个记载,似乎无可疑惑,大有深信必要。可是,隋朝开皇十四年【五九四】法经所编撰的众经目录,却将梵网经列入“众律疑惑”中,且说,“诸家旧录多入疑品”。正因法经有此一说,于是后来有些学者,就疑梵网经不是什公所译。因疑译者没有译这经,进而疑梵网经是伪经。对于这个问题,说来实在话多。究竟怎么回事,有待学者考证。不想在此多说,以免问题愈为复杂。
由于历代大德依梵网经传授菩萨戒,所以我们本于一向所说,仍暂认此是什公所译。什公译梵网经的经过是这样的:相传本经在印度有十万颂,如果依文全译过来,有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什公译此经时,只译出经中专明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译出以后,且专写八十一部流通于世。
如署名后秦长安释僧肇述而实非僧肇述的梵网经序中说:“故弘始三年,淳风东扇。于是诏天竺法师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余僧,手执梵文,口翻解释,五十余部。唯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心地。是时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萨戒。人各诵此品,以为心首。师徒义合,敬写一品八十一部,流通于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这段序文叙述来看,梵网经是什公所译,可以说是铁证如山,没有哪个推翻得了。殊不知经序不是僧肇述的,致更令人对什公译梵网经的怀疑。不过现在的梵网经有上下两卷。有人以为,上卷梵网经不是什公所译,是无容争论的。而下卷梵网经是什公所译应该予以确信。这不过是调和的一种说法,亦是维持戒法的一种用心。但是历史的考察,此种说法是否恰当?吾人不能不取保留的态度,待有更可靠的资料再为定夺。传为什公所译的梵网经,向来称为“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亦有略去戒字而名“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即此菩萨心地品,分为上下两半品。从经文看:上半品为释迦世尊于第四禅天普接大众,使归连华藏世界之紫金刚光明宫中。台上卢舍那佛先后对百千之释迦及华光王大智明菩萨,广说十住等三十心及十地之法门。因为说者与受者都是圣人,于凡夫之机当然是难以契合的。下半品为世尊受持上说心地法门竟,由莲华藏世界没,于十处示现成佛说法后,在娑婆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转出卢舍那佛所结示的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法。现在我们所讲的,就是下品的经文。古名“梵网经卢舍那佛所说十重,四十八轻戒”,其意也就在此。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是什公译的,向来即是这样传说,对译者的历史,在此应略作介绍。从中国佛教史上去看,什公是于姚秦弘始三年【四0一】冬来到我国长安,而于弘始十五年【四一三】四月迁化。在中国弘化只有十余年。在这短短的十余年中,“敷扬圣教,广出妙典”,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实在是很大的。僧肇的什公誄文中说:“法鼓重振于阎浮,梵轮再转于天北”。当时什公的法筵隆盛,敢说古今少有可与相比的。因什公一来到关中,时国内的佛教俊秀,都云集在他的座下,从事翻译经论及弘化工作。什公所译的,以性空般若学为主。经如大品,小品,法华,维摩,思益等;论如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什公及受其久沐熏陶的门人,宗龙树,提婆论以阐扬般若性空的中道妙理,大乘佛法的真义,始得闻于中国,再也不为三玄【庄,老,周易】所蒙混。中观论讲记中说:“他的译述,影响中国大乘佛教很深,几乎都直接间接的受了他的影响。假使不是什公的传译,中国佛教绝不会是现在这样。。。。。我们对于他的译绩,应该时刻不忘”。
什公父名鸠摩罗炎,是天竺国人。母名耆婆,是龟兹王妹。父因来龟兹,得与王妹结合,诞生什公。公七岁出家,而游学于印度等地。这如常说,不再赘述。
发表于 2016-5-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本经经题品题的略释本经名为“佛说梵网经”。因这是属于心地戒法,以规范行者的身心为主,所以不是诸余天,仙,化人及菩萨所能宣说,唯有大觉圣者方可亲自敷扬,所以题上标为佛说。菩萨戒经,不唯今释迦佛说,过去佛亦有说。如拘留孙佛时所说的戒经叫做甘露鼓,拘那含牟尼佛时所说的戒经叫法镜,迦叶佛时所说的戒经叫做分别空,而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戒经叫做梵网。这么说来,此菩萨戒,乃是七佛所共奉为仪轨的。我们凡流岂可予以忽视?
 楼主| 发表于 2017-4-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4-23 08: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4-8-28 17:46
演培法师是一位讲经大德,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讲解的非常精彩,受益匪浅。共有599页。目前 ...

随喜赞叹师兄
来自: 微社区
发表于 2017-4-23 21: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来自: 微社区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戒为师
发表于 2020-6-9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06: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