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39|回复: 5

[六道轮回] 每个人死的时候,都还有一个三年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劝君早发菩提心:


两千多年前,释迦摩尼佛祖在“佛说譬喻经”中,为当时古印度摩揭陀国国王胜光王做了一个譬喻:


有一个族人独自在旷野中跋涉,忽然前方传来野兽的咆哮声,随后一只老虎出现眼前。族人惊慌失措地逃到一口空井前,只见井口垂下一条树根。情急之下,他便沿着这条树根爬了下去,希望籍此躲避恶虎的追逐。


谁知爬到一半,来了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开始啃噬他所抓的树根。旅人绝望地环顾四周,希望找到其他依靠,却发现井壁上盘踞着四条毒蛇。再往下看,情况更糟,一条毒龙正张着血盘大口在井底等待。


几近魂飞魄散之际,忽然从树根上流下许多晶莹诱人的蜂蜜,旅人被眼前的美味所吸引,顿时忘掉了所处的困境,舔了五滴……顷刻,风吹树摇,蜜蜂倾巢而出欲螫旅人,又有野火开始燃烧树根……


胜光王问佛:“这个人为什么身处险境,还要贪图眼前那一点美味?”


佛说:“旷野象征六道轮回的无明长夜,旅人就是众生,恶虎象征无常,空井象征生死,黑白二鼠啃噬树根象征昼夜时刻缩短着生命,四条毒蛇指色身四大,五滴蜂蜜即指五欲,蜜蜂象征邪思,野火象征老病,毒龙象征死亡。生老病死原本都是痛苦的事,世人应该早做打算,不要被五欲所迷惑。”


世人终日只见眼前五欲的蜂蜜,不知老病的野火已经开始焚烧身躯,死亡的毒龙早已张开血盘大口
当生命已成往事,我们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无论这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幸福或是痛苦,圆满还是遗憾,
时辰一到,我们只得退场。
名利、爱恨,一切我们执着的东西,不过一场灿烂绚丽的烟花,
任你幻化出多么出人意料的图案,仍在眨眼间灰飞烟灭。
其实我们什么都留不住,我们只能留住内心的祈祷和对光明的向往。
当生命已成往事,只有微风吹过。
戏剧还是一样继续,舞台上换了新的演员。
孩子睁开懵懂的双眼,啊!又一场轮回开始了。
我怜悯他,因为我知道,等待他的,又是一场痛苦的挣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d644930102uxvm.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4-7-28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劝发出离心:

一个修行人的身、语、意,都必须对现世有觉知的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染着世间,就不能够成爲一个真实的修行人。



另外,我们应当明白,一个修行人是来帮助众生解脱的。如果一个人心中无法産生法喜,偏偏又多添烦恼(贪嗔痴),这样的修行师父是错谬无知的,应当远离。



佛法是以实践爲要旨,并不是用来增加我们无用的知识。所以,不能够帮助我们如实修证的书籍,应该将它抛弃,而专注于修证之中。



修行人要蠲弃贡高我慢,而不应该贪恋境界。如果修行人互相比较境界的高低,相互诤竞,那么弟子与随从的眷属们,都应当摒斥远离他们,因爲他们不能够使我们在佛法上得到任何的利益。



对于眼前与长远的世间琐事,都应当厌舍,应常离群索居,安住在清淨的处所。即使是对于一针一线,也都不应生出贪着的心。真正的修行者要将所有外在的财宝供给三宝;将心内所具有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清淨的佛土;而现前的中围身相,则作爲曼荼罗来供养。



我们要常行无相布施,使一切众生无有匮乏,而对于世间的苦迫要多加思维,不能够让心中的魔王得逞。不要随着欲望而行,要厌弃一切世间贪恋,专心修持佛法。



世间一切的众相虽然如幻,但却是因果不昧的,所以修行成佛,乃至下地狱,也都是自己决断的。只有依止自身才能够得到成就,若是贪婪、执着,最终只是使自己孤零零地到无间地狱中受苦。



世间的外相是毫不可靠的,对世间要産生远离的心,不要想拥有富裕的资财,能过着一般的生活就可以了。


(节选:“修行成佛,乃至下地狱,都是自己决断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d644930102uxt5.html
发表于 2014-7-2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师兄法布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人在屋檐下躲雨,这时一位禅师正好撑着伞从檐下走过。这人对禅师说:“禅师,请您普渡一下众生,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打量一下那人,说:“我在雨里,你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所以你不需要我度。”

那人有意要为难一下禅师,立刻从檐下走了出来,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您可以度我了吧?”

禅师不为所动:“你我同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你没有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死后能否把握明光,获得解脱,关键也是在于我们自己。就像一个熟习武术技法的人,当遇到高人指点,或得到剑谱秘籍,一看便能领悟其中的玄妙迅速提升自己的武功层次。

相反地,对于一个从未有过习武经验的门外汉来说,要想听懂高人或秘籍所讲的内容,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佛祖虽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但是如果众生迷误,自己不修得一把“伞”,无法领悟佛陀的智慧,则谁也无法度其解脱。



多少人在生时为名、为利、为达到某个不良目的,没少烧香拜佛,对佛可算“虔诚”。可是,这些人到了临终中阴时,能即身成佛吗?

佛法要求人们彻悟万物皆空的道理,告诉我们贪婪的一切到头来终归无常,因此要求我们放下执着,体悟自身的本性。

为名利而烧香拜佛的人,恰恰将生时修行的时间用在对虚幻的追求上,他们本身尚未将欲望看破、将心性彻悟,到了临终中阴,即使光明显现,机会再临,也难具清明之慧眼、纯净之心灵,只有白白耽误解脱的良机。

外力虽然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然而对于亡者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自伞自度”。

只要我们能够透过生前的修行,将心牢牢掌控自己手中,到了临终中阴自然能够水到渠成,即生成佛。


“正法念处经”中说:“众生堕地狱,因其大嗔恨。”

到了投胎中阴,心存宽容的善念,便能助我们往生佛国净土。而心生嗔恨的念头则要进入万劫不覆的地狱。何去何从只在一念之间了!



(节选 - “往生或成佛,除了依靠上师,还需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d644930102uxy5.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业力的作用,亡灵在胎门将看到种种诱惑,引其入胎门。这些景象也是虚幻不实的。只有做到无念无想,才是最好的办法。

无念无想不是要做到大脑一片空白,而是视眼前之景如海市蜃楼,除了一片水气之外,别无他物。

修行较高的佛教弟子往往能够做到将眼前的诱惑当作飞鸟,鸟儿虽然飞过了,但却没给天空留下任何痕迹。

“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是修道之人所推崇的最高境界。如果具备这种清净超脱的心态,还有什么幻景我们不能识破,还有什么关隘我们不能度过?



我们在世俗中已经接受了太多考验。面对贿赂,能否坚持原则,保持气节,是操守对我们的考验;面对挫折,能否爬起来继续上路,是目标对我们的考验。在各种考验面前,如果我们选择失误,将会使我们得不偿失:贪财的名誉扫地,甚至赔上性命;脆弱的从此错失了成功的良机。

然而,浮世的功名利禄原本如过眼烟云,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可是中阴世界的考验却容不下半点失误。我们在此刻的选择,将影响我们以后的生生世世。

天下没有回头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生而为人,谁都在情感上有亲有疏。很多时候,对某事的爱憎情绪,经常左右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作出不大明智的选择。

当年有人请教南泉普愿禅师“什么是道”,禅师回答:“平常心是道”。

所谓平常心就是一切平等之心,就是要无爱无憎无取无舍无贪无嗔无拣无择。


在业障蒙蔽的胎门面前,只有那些修行较深的人才能做到舍离爱憎,不偏不倚,而一般人则很容易受到直觉的误导。

如果亡灵不能做到舍离好恶感情,同时生前又多行不善的话,那么此刻将感应畜生道的吸引,投生堕落为畜生。


(节选:“虔诚精进修高深大法的,临终时常因什么失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d644930102uy00.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4-7-3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达真堪布---闯过三关才能到达彼岸
http://www.shixiu.org/thread-68657-1-3.html

能不能解脱,看你有没有出离心;能不能成佛,看你有没有菩提心。

  有人说念佛法门方便,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生起菩提心,也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只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用?曾经有位老居士说:“念佛多方便啊,边念佛边干活儿,还是念佛好。”我问她,你干活儿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佛还是活儿?如果心里没有想活儿,连念头都没有还能干活儿,那就太神奇了。如果你嘴上念的是佛,心里想的却是活儿,那你念的不是佛,也就是说你还是没有念佛。

    求观音菩萨,保佑全家健康长寿,求孩子学习有好成绩,能考上大学,求事业能成功……求的都是世间法。求这些世间的福报,说明出离心还没有生起来。有的知道人间苦,轮回苦,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好,想要快点解脱,想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也不回来了,于是就特别执着地念佛号。这样也是自私的,说明菩提心还没有生起来。

  有了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的基础,达到这个层次了,才是真正念佛。你能做到清净平等自在随缘,这时念不念“阿弥陀佛”四个字都无所谓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吃饭是念佛,睡觉打呼噜也是念佛。但是这个境界是很高的。

  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的智慧是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再修其他的法,一定能成就。念佛求往生也行,打坐修禅也行。

感谢光明大圆满坛城师兄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5 15: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