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演程居士

虚云老和尚楞严经开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8-22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十八日在广州中山会馆各界欢迎大会上开示  李缵铮记
  此次省会四众,暨各大护法,促请虚云来省弘扬佛法。虚云知识浅薄,愧不敢当。经与诸代表订明三点:第一敬辞欢迎,第二敬谢请斋,第三不能久留,均由诸代表承诺,虚云始敢下山。到达后,蒙各界诸多优待,六榕寺地方窄狭,光临者每不及应接,于是大众请虚云到此讲几句话。有人以为虚云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其实我是一个老朽木偶,无用无能,无话可说,无法可说。现在各界拟发起追悼□□□□暨死难同胞水陆法会,我今日且讲水陆道场之缘起。何谓水陆?水者江海湖沼;陆者高低丘陵。水陆包含虚空,凡有色相,均不能离此三者。我佛如来发大慈悲,赈济有情,故有此法门。此法门,缘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阿难尊者在林间习定,见一鬼王,求佛普渡,释迦牟尼佛因说水陆之法。此鬼王乃观世音菩萨化身,怜诸众苦,设法超度,使幽冥地狱众生,均能超生极乐。中国则始于梁武帝,梁武帝请志公和尚初起水陆大斋,发菩提心,制定水陆仪轨,极为真诚,利益昭著。蜡烛熄后,梁武帝一礼,灯烛尽明,再礼宫殿震动,三礼空中雨花。水陆之功德,有如此者。唐朝法海寺英公禅师启建水陆,超度秦庄襄王,范睢穰侯、白起王龙羽、张仪、轸昧等沉沦千余年,均藉此超升,幽魂超升天界。宋苏东坡居士,明莲池大师等历代圣贤,均加补充,仪轨益臻完备。万法由心所造,大家有诚心,必有感应。虚云承各大护法虔邀主法,当勉为其难。抗战□□之阵亡将士,以身殉国,忠魂无依,崇德报功,自须超荐。其次不屈义民,流离道路,家破人亡,不降于敌,仍是为国,无主孤魂,罔有得所。再有炸弹、疫病、覆车、堕水一应枉死等众,均须一体普渡,以慰幽灵。死者得安,生民获益,所谓普利冥阳是也,此即因果循环之理。挽回人心之道,不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间种种苦楚,无非种下恶因。如果昧尽良心,丧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妄作妄为,则歹人牵累好人,世界仍有祸乱。值兹国土重光之际,亟应兴利除弊,改恶从善,以免再受敌人欺凌。如果不顾大局,再起内乱,人民不知死于何地?在此时期,凡属有良心者,应当觉悟团结,解除劫运。溯思过去中国战争,肇自黄帝大战蚩尤,以后战争不止。一部二十四史,有人说是相斫书,如要永久和平,大家应当发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觉者,心地光明也。诸佛与众生之差,只是觉与不觉而已。觉悟世间一切诸法缘生如幻,当体定实法不为所染,谓之圣贤。不觉则无明,无明起则事理为之糊涂。各人就自心的缘起,生十法界,十法界皆是一心所造。何为十法界?即四圣六凡是也。四圣者,声闻、缘觉、菩萨、佛、谓之四圣,超出三界,不受轮回。四圣之分别,在发心之高下,最上者为佛,次菩萨,再次缘觉,又次声闻,其余天道、人道、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法界为六凡,均在苦海之中。天道为二十八层诸天,享尽福报,仍须轮回;人道由帝王将相以至农工士庶,受尽生老病死之苦;阿修罗道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终归覆灭;畜生道亦有高下苦乐,由龙凤狮子麒麟以至湿生、化生之虫蚁;鬼道苦乐不同,阎王城隍均为鬼王,以至一切无主孤魂千百年不能超脱者;最苦者为饿鬼,地狱道有苦无乐,名目繁多而最苦。十法界不出一心,觉与不觉之所由作也。我佛大慈大悲,说法令大众发菩提心。菩提心参差不同,大者成佛,中者成菩萨,小者成缘觉、声闻。诸天亦有发菩提心者,依其大小深浅,成就不同。我们是在人道,应大发菩提心,救度众生,代众生受苦,愿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间自然无苦。有人问我神通变化,世界何时太平?国运好不好?其实我是凡夫,一无所知。所谓老朽,朽木不可雕也。不过比各位多吃几年饭,痴长几年,多听了几句古人语,多看几本经书,知道为人之苦,故讲这些话。各人不必问国家能否平静?只问自己心地,无论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实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励,不昧良心,忠于国家,教养儿女,和顺夫妻,礼睦乡党,与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间自然太平。否则知过不改,苦楚必在后头,比从前更不得了。不管人心如何复杂,我自己守住本分,不妄为干求。即以敌侵我作比,自前清道咸以来,外人进来,不全是要土地,最大目的为通商。通商是为财为利,如果我们守本分,抱着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忧道不忧贫,不贪亨乐境界,几千年均过得,现在如何过不得?如果大家一条心,守本分,用土货,外人无利可图,自然不生侵凌之想。金钱不外流,自然民富国强,不必一定要飞机、炸弹。目前人欲横流,大家蔑视旧道德,有心人引为隐忧,恐无法教诲后人,不免刀兵之劫。我们要不为世风所转,明因果,知报应。知道种恶因得恶果,提倡道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自然龙天拥护,子孙昌盛,个人安分守己,国家也得太平。虚云知识浅薄,今天只能将大斋胜会缘起,略述梗概,
  辛苦各位。
 楼主| 发表于 2014-8-24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民国三十六年在香港东莲觉苑开示
  “机缘难得,开示有愧。”各位善知识,本人此次来广州之因缘,是□□□将军及□□□主席,为超荐大战及内战之□□□□、殉难同胞,故本人来广州作一水陆法会,承香港佛教同人之约,本人亦欲与港地之护法旧弟子相见,故来港一行。今日得与诸位共处一堂,机缘颇为难得。若说到开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惭愧,原因:一为言语不通,彼此隔阂。二为自己尚不能开示自己,何敢开示他人?故只能说与诸位随便谈谈。“佛法常闻,港人之福。”吾辈佛教徙当知佛法难闻。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师在各佛教场所讲解经论,是诚不可谓非香港人之福。讲经法师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不可着于外相,如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而不能成佛,全由尘劳烦恼之所迷惑。佛陀福德智慧圆满,是不迷,常住真心。常即不变,住即不动,真即不假。此不变、不动、不假,能觉悟了知一切法者,名常住真心。“起惑作业,无量痛苦。”众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业,纷纷扰扰,此纷扰中,即有无量痛苦在。如大乘起信论云:“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粗即可见诸事实之粗相。目前世间之现象,是贪、瞋、痴及杀、盗、淫种种恶业充满。由此恶业,引起流转受报,致有众生相续,世间相续(轮回)。推此轮回之因,为心对外境迷执(无明)而起。如能觉悟,返妄归真,即能息除流转轮回之苦。何以有贪瞋痴,即能起杀、盗、淫种种恶业?
  “人各净心,世安民乐。”如一家庭,父母养有子女数人,父母对之必加爱护,有爱即有贪,贪其所爱者常得快乐及美好之享受。如贪求而不得,则瞋心随起,瞋心炽盛,则起争斗。小者则家与家争,大者则国与国争,战事爆发矣。故欲世界安宁,人民和乐,必须各净其心。贪、瞋、痴犹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须良医开示妙药。佛即一切众生心病的良医,一切佛法是妙药之单方,众生心病有多种,故治心病之法门亦多。
  “学佛必须注意实行。”如能信医服药,自必药到病除。但信医之药方而不依方服药,故虽良医妙药,以不服故,病亦依然。故学佛而欲修净自心者,必须注重于实行。复有不得不注意者,佛为治各种不同心病,故设有多种法门,如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观;治散乱心重者,教修止观;治业障重者,教修念佛观;一切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不可思议,不得于此中有所偏轻偏重。
  “不离本宗,专心信赖。”只能选择何法门与本人最相应,即以此一法为正,余法为副,专门修学,行住坐卧,不离本宗。如念佛,则随时随地不忘念佛。试观经中有“受持六十二忆恒河沙菩萨名号,与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其功德正等无异。”皆为勉励众生专心信赖所宗,作如是说。设学佛者,无有主宰,不专心修学,结果必一无所得。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学佛修行,本非向外寻求目的,只为除去自己业障,使不致流转生死。若了生死。无须行持,故经云:“佛说一切法,对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此心即指妄想,其经中意,如无病即不须药。又学佛者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谓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当来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尘妄想。
  “有如演戏,人生若梦。”自信自身本来是佛故,一切烦恼,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颠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执着,应当放下。所谓万法皆空,一无所得。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以一切世间有为法是如幻无实?此以喻明之。犹如演剧,台上鼓乐奏时,戏子则扮演男、女、老、少种种角色,演出喜、怒、哀、乐等情节。台上之天子,威风凛凛,及至台后问之,则彼必答曰“戏也。”台上之杀人凶犯,惊怖忧愁,及至台后问之,彼亦曰“戏也。”
  “设能觉了,何有苦乐?”演戏时情节逼真,下台后则一无所得。众生亦复如是,烦恼未了时,荣华富贵,喜怒哀乐,般般出现。人人本来是佛,犹如戏子本身,烦恼流转时,犹如扮演剧中人,设能觉了世间原是剧场,则处天堂亦不为乐,在地狱亦不为苦。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来清净,佛性一如。世人不觉,常在梦中分别,是我、是他、是亲、是怨,迷惑不息。其有出家者,虽离亲戚眷属,但又分别,此是我居之寺院、是师、是徒、是同窗、是法友,亦属执迷。
  “返妄归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觉。如能脱离一切迷惑,返妄归真,方可成佛。故六祖大师听人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处,顿然有所觉悟。此八字,如从言语上解,当不可得,必须心内领会。佛教真理,虽不可以言说论表,但若全废言说,则又有所不能。理必依文字,方能引见义故。今之学佛者,应研习一切教理,而以行持为根本,宣扬佛法,使佛法灯灯相续。“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希望一切学佛者,皆以此二语,以为自利、利他之标准可也。
七、丁亥年--民国三十六年--八月一日在澳门平安戏院开示归戒  弟子宽荣译语并记  今蒙佛教同寅相邀,假座平安戏院与诸仁者说法。
  “法”者,即众生心。众生心与佛心本无二心,是心具足一切法。即法即心,即心即法,如起信论云:“所言法者,即众生心,具足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所谓“世间法”者,即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一切有情无情,依正因果等法,又名六凡法界。“出世间法”者,即声闻、缘觉、菩萨、佛法是也,又名四圣法界。斯则四圣六凡,合名为十法界法也。此十法界法,不出一心之所造成,若随颠倒迷染之缘,则有六凡法界生;若随不颠倒悟净之缘,则有四圣法界生。由是观之,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凡愚昏暗,未了唯心自造之旨,妄起疑惑。若遇逆境,则怨天尤人;遇顺境,则骄矜自恃。或有终身作善而得恶报,作恶而得善报,则谤无因果。那知因果理微,如种果子,先熟先脱。假我今生虽作善业,反招恶报者,皆由过去恶业熟故。今生虽善,而过去之恶业已熟,不得不先受恶报,以今生善业未熟故,不得现受善报。信此理者,必无疑惑。然无始障深,久在迷途,备受辛酸,脱苦无由,当如之何?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夫欲不受轮转者,当净诸妄想,妄想净,则轮回自息。故迷心名为众生,觉心名为诸佛,佛与众生,一迷一悟而已。当知此灵明觉知之心,即天然佛性,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凡夫虽具佛性,如矿中真金,为烦恼沙石之所包含,故大用不彰。如来历劫修行,已淘去惑业沙石,如出矿精金,其金一纯,更不重杂沙石,大用全彰,故称为出障圆明,大觉世尊。
  现在我等既欲成佛,先当审观因地发心,除去烦恼根本,烦恼苦灭,佛性圆彰。若因地修行不真,则果招邪外之曲。若论修行之方,机有上、中、下之异,法亦有三乘,人、天法门不同。若为上机者,则为说大乘微妙法门;为中机者,为说出世解脱法门;为下机者,则为说解脱地狱、饿鬼、畜生三途之苦。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途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则学佛主义亦尽。故三归五戒,是导世之良津,拔苦与乐之妙法,兹先释三归,次明五戒。
  所谓三归依者,第一归依佛,第二归依法,第三归依僧。何以先当归依佛?佛为大觉世尊,究竟常乐,永离苦恼,导诸众生,出迷笼,就觉道,佛为教化主,故先当归依佛。次当归依法者,是我佛法门,三世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就无量清净功德。今日既欲返本还源,净除心垢,舍佛法无由,故次当归依法。三当归依僧者,以佛法不自弘,须假人弘。人能弘法,方使从闻思修,证果成佛。况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了,难了之法,既藉僧得闻,此恩莫极,故当归依僧。又名归依三宝,三宝之义,分别有三:一者一体,二者别相,三者住持三宝。
  (一)一体三宝者,即一心自体,法尔具足佛法僧三宝故。梵语佛陀,此云觉者。当人一念灵明觉了之心,即自性一体佛宝。法者轨持义,这个心性,能轨持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即自性一体法宝。梵语僧伽耶,此云和合众。即此觉心能持一切法,即心即法,法法唯是一心,即法即心,心法不二。事理和合,即自性一体僧宝。如是一心具足佛法僧三宝,三宝唯是一心,是名一体三宝。众生迷此,向外驰求,流转生死,诸佛悟此,即证菩提,释一体三宝竟。
  (二)别相三宝者,佛法僧三宝名相各别故。梵语佛陀耶,此云觉者。觉彻心源,究尽实相,是名自觉。将自证法门,觉悟一切众生,是名觉他。自觉已圆,觉他亦竟,是名觉满。三觉已圆,万德俱备,究竟成佛。初菩提树下成道,示丈六金身,于华严会上,现卢舍那尊特之身,是为别相佛宝。如来随机设教,五时所说权实诸经,三藏十二部,所诠教理行证,因果智断,各有不同,是名别相法宝。禀教修行,从行契证,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阶次,各各不同,是名别相僧宝。释别相三宝竟。
  (三)住持三宝者,佛灭度后,无论泥塑木雕,五金铸作,纸画布绘,诸佛形象,留世福田,恭敬如佛,功德难思,住持不绝,是名住持佛宝。无论黄卷贝叶,所诠三藏十二部大小乘经,使见闻者,依之修行,皆离苦得乐,乃至成佛,化化不绝,是名住持法宝。剃发染衣,弘宗演教,化度众生,绍隆佛种,是名住持僧宝。释住持三宝竟。
  而住持、别相、一体、悉称宝者,不为世法之所侵凌故,不为烦恼之所染污故。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论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今言归依三宝者,不特归依住持三宝,别相三宝,亦复归依一体自性三宝。落于言说,虽名三种三宝,其实唯是一心,更无别法。举凡一切事物,莫不由心,心摄一切,如如意珠,无不具足。所以教中,但云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等,终不云归依于他。六祖云:“自性不归,无所归处。”夫“归”者,是还原义。众生六根从一心起,既背本源,驰散六尘,今举命根,总摄六情,还归一心之源,故曰归命,故归依亦即归命义。“依”者,是依止义。以诸众生一向随诸色声,逐念流转,苦海漂沉,无依无止,不知何处是归宁之地。今归依三宝,则身有所归,心有所依。从是以后,以三宝为师,三界迷途从此可出,发菩提心,佛果可期,释归依三宝义竟。
  既说三归,次明五戒。归依三宝已,当依法修行,方脱三界苦。若不依法修行,则无由脱粘去缚。欲脱生死粘,去烦恼缚,非五戒不为功,故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绝。”夫“戒”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圣之工具。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觉。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戒为无上菩提本”也。我佛世尊,开方便门,初唱三归,次申五戒,如是乃至大小乘戒等,良由众机心行非一,且由浅以至深,从微而及显,究竟归元,本无二三。

发表于 2014-11-19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5-1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2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