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6|回复: 0

如何去除烦恼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文引用自释圣浩《慈航法炬20110924:【你认识佛教吗?】如何去除烦恼2》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

   

                      第二节  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想要去除违犯性烦恼,必须持戒、培育道德品行。道德品行很重要。道德品行虽然不能防范一个人的心,但能规范人的行为: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就不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做,就应该去做。

   

       道德品行,佛教称为“戒”。许多人将“戒”片面地理解为消极的禁戒,认为有了戒就不自由了,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

       

       然而,“戒”的巴利语为s?la,含有行为、习惯、品质、本性、自然等意思,通常也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好品德、良善的行为等。从“戒”的原意来看,它是主动地培育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善的品德、素养。

      

       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甚至是伤天害理、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有道德、有戒行的人,不会做出对他人会造成伤害、对自己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事情。

     

       戒,也叫做“学处”,即学习规范、训练规则。戒可以分为出家人的学处和在家人的学处。出家人的学处有很多,例如比库最基本的学处就有250条,其他细小的行为规范则不计其数。不过,虽然学处很多,但最终的目的却只有一个——断除烦恼。

   

       相对来说,在家人的学处就少得多了,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不过五条,称为“五戒”(pa¤cas?la)。

   

       这五条学处是通过远离、避免五种不良的行为来达成,即:

       1. 远离杀生;

       2. 远离不与取(偷盗);

       3. 远离欲邪行(邪淫);

       4. 远离虚妄语;

       5. 远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麻醉品)。

   

       这五条学处是做人、做好人、做善人的基本行为规范。

   

       有些人也许不理解遵守这五条学处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认识持守五戒的必要性。例如: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不应该杀生。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爱惜生命、贪生怕死;自己不喜欢被人伤害、被人杀害,为什么要对其他的众生施暴、要杀害别人呢?正是因为自己不希望受伤害、被杀害,所以不应该伤害、杀害其他众生。这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自己不希望所拥有的财物被偷、被抢,所以不应该去偷、去抢、去占有别人的财物。

       自己希望拥有幸福的家庭,希望家庭和谐、夫妻和睦相处,所以不应该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拈花惹草、红杏出墙。

       自己不喜欢受别人欺骗,希望自己所讲的事情被别人相信,所以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不应当说假话、骗人的话。

      人们都知道吸烟、酗酒、吸毒是不好的,既浪费钱财又损害健康,甚至会危害社群。喝酒能使人丧失理智,醉酒后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出来。远离这些消遣性的麻醉品,常保神智清醒。

   

       总之,当一个人想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首先要有德行。有了品德、戒行,就不会在言行上做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会成为违犯性烦恼的奴隶。通过持戒、培育品德,可以去除违犯性的烦恼。

   

   

                       愿以此功德 普及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1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