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79|回复: 0

生命要有智慧,佛陀给我们露出智慧的启示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1、学佛后,首先从根本上入手,改掉自己的习气,了解自己,改造自己,成就自己,看破、放下。不自私自利。不搞名闻利养。不贪五欲六尘。去掉贪嗔痴慢。这样才会尝到佛法的甘露。

          2、我们的心要常常保持清净无杂,以一颗真诚、慈悲、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永远不跟众生对立,化解矛盾,这叫佛法。常存一颗爱心,关心一切人,爱护一切物,爱世人,做社会大众的表率,别人对我们不善忘记掉,不放在心里,转变观念,把不善的事转成最善的事。

          3、未开悟之前,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成见。用智慧去化解矛盾、冲突,不能用情绪对待。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有感恩众生的心。

          4、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在磨练着我们不圆融的心。顺境、善缘不生贪爱、逆境、恶缘不起嗔恚,深信因果,随缘了业。学着自己承担痛苦,把快乐布施给别人。攀缘就不自在。

          5、生命要有智慧,佛陀给我们露出智慧的启示,人的一生是什么?修行。修正念头,然后转念,转念就会开发智慧,我们为何痛苦?是不懂得转念,被卡在念头里。生命的目的是什么?觉悟。要天天觉悟,不再追求错误的东西,往内心世界去探讨,就有办法发现人生跟宇宙的永恒真理。

          6、佛陀说:我们来到世间,没拥有过任何东西,也不曾失去过任何东西。因为我们拥有的东西是短暂的,来时是空空的,走时也是空空的.佛陀讲:依靠钱,钱会让你很痛苦。依靠名,名就会带来灾难。那依靠什么呢?这个世间无所依靠,佛教讲独行道,单独的来出生,也孤独的离开,万法都不足以依靠,要依靠自己清净的本性、智慧,转变错误的念头,依正知正见行持。所以,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成见,入佛知见。把内心的贪、嗔、痴、妄想、分别、执着这些毒药倒掉,才有办法装甘露。

          7、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万法都是让我们短暂的用一下,如,房子短暂的住一下,家是旅店,它是主人,我是客人,不能执著占有。冷静思维世间的真相,才能过超越的日子。既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又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8、感恩给我们逆境的众生,他们造了无边的罪业来成就我们的道业,没有他们示现逆境,我们怎能动心忍性,有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的功夫。

          9、首先训练自己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开关,把正知正见的开关打开,觉悟打开,慈悲打开。如磕头时,要缓慢的进行,生起感恩的心,恭敬的心,把情爱转成智慧,转成大爱,爱一切众生,念佛、忆佛,深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念念为众生的心。

          10、调整心态,做个自然人,在父母面前做个孝子,在丈夫面前做个好妻子,在孩子面亲做个好母亲。

   
      11、人是怎么修来的?是持五戒十善来的,一定要珍惜人身。人为何苦苦乐乐?是不知随缘了业。所以我们佛弟子要深信因果,丈夫的过失都是自己前世的因感召的,起心动念要觉悟,学习佛的大慈悲、大觉悟、以一颗平等心、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帮助一切众生。无论众生对我如何,我们都要以佛心去生活。

          12、学佛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要学习佛的正知正见,有求之心不可得,无求之心才是道。

          13、吃饭时不贪,想到还有许多饥饿的众生,于是把剩余的布施给他们。

          14、遇到事情,先觉悟,然后转化,一定要离相,事情过后不落印象。

          15、我们不能把念佛堂当作避风港,佛堂是使我们觉悟的地方,佛像是表法的,看到佛像马上想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要学习佛的精神品质。磕头时、念佛时,如果为了完成任务,定数量,那是给数字磕头给数字念佛。要生出感恩的心,生出慈悲心,觉悟心,带着愿力磕头,愿所有迷惑颠倒的众生,都早日觉醒,破迷开悟,皈依三宝,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磕头。是为了去掉贡高我慢的心。烧香的道理也是一样,并不是点上香后佛菩萨一刹那就来了,那是迷信,每点燃一支香时,表示平时做事一心不乱,表示自己一心一意跟着阿弥陀佛走,通过烧香培养自己的愿力。

          16、读经时要离相,如果有人来了,不去分别,不起烦恼,来的人是佛,是未来佛,以恭敬心手捧莲花请佛坐上,从心里发出好信息,愿他们早日明心见性,接着读经一样,这叫一心不乱。信息一通,妙在其中,信息不通,无动于衷,这是离相修善。外在上佛弟子对众生发好的信息;内在里保持住清净心,慈悲心,从心地上下功夫。

          17、遇到境界要面对现实,不逃避,默默承受,把念佛功德回向给他,随缘了业。接电话时,愿无量光照着对方,愿他早日皈依三宝,早日成佛。

          18、多读经典未必就是精进,把经典所讲的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这叫受持,要真正落实,真干才能真实受益,事实都是佛事,如吐痰,是把众生烦恼吐出来,与读经一样功德。

          19、见而没见,听而没听。如一杯水,它是阿弥陀佛无量光化现的,只见阿弥陀佛无量光,没见到水。学习外面观察,内心觉悟。

   
      20、大乘佛法修的是无漏智慧。如,一杯水,杯子有漏洞,就盛不了水。执著的善是有漏的,这种人天果报微不足道。

          21、学佛要自己当家作主,推翻贪嗔痴三座大山。功德无处不在,拓宽心量以佛心去生活,在吃饭、穿衣、洗脸、刷牙、淘米、做饭、扫地、洗衣中,念念为众生而做,功德最大。念佛、忆佛、深发菩提心,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学佛不能与日常生活脱节,不能盲人摸象,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接触善知识,接触善知识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增加勇气和力量,能够逐渐深信因果。

    淘米时真的将众生烦恼淘净了吗?道理是:在淘米时用这个念头是清净自心的,然后念佛心就清净了。

          22 、当看到有坏习气的人时,观想他在替所有恶习的人了业,愿无量光照着他,愿他早日了完恶业。

          23、放生时把心量拓宽,假使放一条鱼,也想着愿所有的鱼都在无量光照耀下能得到解脱。不以事物的大小衡量善恶,是以无量的心去衡量,佛法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

          24、什么是禅定?是自己心中有主宰,不受外面环境诱惑,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每天不离社会人群,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受诱惑,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禅定。

          25、布施是增加自己的愿力。布施穷苦人时想,他前世积下不善的因,才得如此果报,愿无量光照着他早日了业,这是布施般罗密。

          26、阿弥陀佛接引的是我们的一颗恭敬心,一颗觉悟心,一颗正知正见的心。清净心念佛,阿弥陀佛一定来,迷关一破得大自在。

          27、痛苦从哪里来?从欲望中来。欲望超过能力就痛苦,痛苦是产生不健康的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想不想健康自己说了算。

          28、感谢父母给我们完整的身体,六根俱足。要存报恩心。

          29、吃东西时,不能贪味道,几秒钟的感觉,得用多生多劫的痛苦、病痛来偿还,赶快觉悟。

          30、我们学佛的什么?学习佛的闻、思、修的精神,舍弃一切的精神,忍辱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己先达到清净。明理后,不易犯戒。因果时时跟着我们,要时时觉悟。

   
      31、躺在床上想,愿所有众生都在莲花上,无量光照着他们。愿他们都能听到我念的佛号声,为他们减轻痛苦,帮助他们觉悟。

          32、我们要入佛知见,深信因果,听佛的话。依报围着正报转,以念佛为主是正报,日常生活是依报,极乐是永久的家。

          33、家庭是道场,行好菩萨道,丈夫、孩子是佛,以恭敬心对待他们。

          34、起心动念是开关,把正知正念的开关打开,觉悟打开,慈悲打开,就会觉得任何人都是好人。若真修道人,不见时间过。

          35、淘米时,观想一个米粒就是一个众生,用大慈大悲的甘露水把众生的烦恼洗去,早日露出智慧。这样才能摄住六根。

          36、犯戒就是不觉悟,没有正知正见,做事不住在相上,应无所住而生觉悟心。

          37、不生不灭,妄念不生,觉悟不灭。不来不去,自性没有来去,没有生,没有死。

          38、我们来世间不是来享受的,是来了业的,人生酬业,酬偿业报。天宇之大不育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专度有缘之人。

          39、赶快积功累德,能够转变命运,40岁以前的果报是前生积的因,40岁以后的果报是这生积的因。

   
      40、佛法是心地上的升华,能净化心灵,佛法能纠科学之偏,是哲学之母,只有随缘了业才能露出智慧。

          41、我们的错误之处是发现别人的毛病,拿镜子向外照,不知向内观照,学佛之后,心里有一把尺子是衡量自己的,先转心,转成佛的心,不论是非,不指责人,对错都是因果,逆境时要发菩提心,心时时在佛道上,不会有妄念。

          42、念念为众生,处处是佛法,不要再往头脑中填垃圾了。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43、不论多坎坷,多艰难,对方有多少毛病,要以宽大的胸怀来包容。宇宙就是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自己。

          44、从迷信中走出来,让净念相续,由凡心转成佛心,必须离相修善,深信因果,彻底觉悟是自利,以念佛为主是他利,真正的以觉悟的心去念佛,以愿力心去念佛,这是自他二利,万修万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