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2|回复: 3

[般若] 佛中观根本典籍内容提要3----《入中论》提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入中论》内容提要
    《入中论》者,证入般若中观之论也,本论以《十地经》菩萨十地为次第,而述十波罗密,因第六地为般若波罗蜜,故详说,是本论重点,因唯识学误解佛般若,故本论兼破唯识,为明般若本义,非为诤论,故论曰“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本论宗旨既归于不住二边的无差别的中道,必非诤论,论中对唯识的评破,也是为显示第一义而行的世谛方便,故以本论为诤论者,即不明宗旨,亦不解菩萨二谛义,以差别心来测无差别法。
1,极喜地:说施,以三轮空为出世法。
论曰:“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密,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密多”(先赞布施功德(世谛),后以三轮空摄归第一义)
论曰:尔时施性最尊胜,为彼菩提第一因,彼等所求诸受用,灭苦之因皆施生(世谛),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密“(第一义)
经证:“诸善男子,诸法相中无所施,无施者,无受者,是三法性皆空”(大品般若经,具足品81)
2,离垢地:说戒,先以世谛说持戒功德,再摄归第一义,空义。
持戒功德,论曰:“彼戒圆满净德故,梦中亦离犯戒垢,身语意行成清净,十善业道皆成集”
摄归空义,论曰:“由谁与谁断何事,若彼三轮有可得,名世间波罗密多,三者皆空乃出世”
3,发光地:说忍,先以世谛说嗔恚过失及安忍功德
论曰:(嗔恚之过),“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倾能顿坏,故无他罪胜不忍”
      (忍之功德),“忍招违前诸功德,忍感妙色善士喜,善巧是理非理事,殁后转生入天中,所造众罪皆当尽”(“忍招违前诸功德”指忍能招回前嗔恚而失去的功德)
   次摄归第一义而破执:
论曰:“永断不忍常修习,可得三轮仍世间,佛说若彼无所得,即是出世波罗密”
4,焰慧地:说精进,先以世谛说精进功德,而后再摄归第一义空。
论曰: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
摄归第一义
论曰:较前赤光尤超胜,自见所属皆遍尽。(赤光:指第三地如赤金光。自见:我见我执)
5,难胜地:说禅,先说静虑功德,次说此地通达二谛微义。
论曰:(禅定功德)大士住于难胜地,一切诸魔莫能胜。
      (通达二谛)静虑增胜极善知,善慧诸谛微妙性。
6,现前地:说般若
因为般若波罗蜜是佛法的核心根本和主体,所以此地是本论的重心,详细说明中观道的教理和行相,并兼破诸外道和唯识,因而后文单独对第六地提要解说。
7,远行地:说方便法门
此地既能证入第一义空,刹那超入灭定,又能方便安立善巧。
论曰:此远行地于灭定,刹那刹那能超入,亦善炽然方便度。(入灭定:宗喀巴大师云“入灭定者,谓入实际,此说真如名为灭定)
8,不动地:说愿波罗密,此地即证无生法忍,得不退转之行。
论曰:数求胜前善根故,大士当得不退转,入于第八不动地,此地大愿极清净。
   此地当得十自在
论曰:灭生当得十自在,能于三有普现身。(十自在:1寿2心3财4业5生,6愿7胜解8神通9法10智。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
9,善慧地:说力
论曰:第九圆净一切力,亦得净德无碍解。
  菩萨住于第九地得十种力
一,善住意力远离一切烦恼。二,善住增上意乐力,不离于道。三,善住大悲力,不舍利乐有情。四,善住大慈力。五,善住总持力。六,善住辩才力。七,善住神通力。八善住大愿力。九,善住到彼岸力。十,善住如来加持力。
10,法云地,佛地,说智(第十地第十一地皆佛境界)
  法云地即同佛地(经云:“须菩提,十地菩萨当知如佛”《大品般若经,发趣品20》。论云:“佛地即是第十地”《大智度论,卷49》
佛地境界入于诸法实相第一义中,无差别故,涅槃不离世间。
A,(第一义无差别)论曰:如器有异空无别,诸法虽别性无差。诸法真实性,无变异差别。
B,(诸法实性无生灭)论曰:不生是实慧离生,此缘彼相证实义。
C,以世谛名言成就十力功德,如幻的说法度众。
论曰:如心有相慧离生,依名言谛说为知,安住世间说正法,救济苦恼众生者,由知诸法同幻性,于一毛孔能顿现。
D,佛十力(可参考大品广乘品)
论曰:1,处非处智力。2,如是业报智。3,知种种胜解。4,种种界智力。5,知根胜劣智。6,及知遍趣,7,静虑解脱定。8,宿住随念智9,如是生死智。9,诸漏尽智

以上是《入中论》十一地内容提要,下面对《入中论》第六地现前地内容提要

 楼主| 发表于 2014-6-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中论》第六地“现前地”内容提要
1,总明般若波罗密,诸法缘起性空义。
论曰:“现见缘起真实性,由住般若得灭定”(缘起的真实性即诸法毕竟空,由住般若中观之道而入寂灭空性)
2,破“四边生”(破数论,小乘,有部,尼干子,順世外道等)
“四边生”是外道见,不同于佛说缘起如幻,诸法实相毕竟空无生无灭,所以破四边生,以显明佛说,故《中论》破四边生,《入中论》又详细论破。
A,破自生。论曰:“因灭犹见彼果故,世亦不许彼是一,若计自生能所生,业与作者皆应一。
世间道理认为,因灭而果犹在,因果岂能是一,若法能自生,则业与作者是一体,此不合道理,故不合世谛,而第一义中诸法无生灭,故也不合第一义,而数论外道执此,故破之。
B,破他生。论曰:”若谓依他有他生,火焰亦应生黑暗,又应一切生一切,诸非能生他性同。
若法能他生,则无关的事物能互生,火焰亦生黑暗,鸟能生鱼,一切能生一切,此说既不合世间道理,亦不合第一义,而小乘有部,唯识宗乃至清辩等执此见,以不合理故,又违于二谛,故破之。
C,破共生。论曰:“计从共生亦非理,俱犯已说众过故,此非世间非真实,各生未生况共生。
诸法既不自生,也必不共生,共生说既违于缘起世谛,又违于无生无灭第一义,故曰“此非世间非真实”,而尼干子外道执此,故破之。
D,破无因生。论曰:若计无因而有生,一切恒从一切生,世间为求果实故,不应多门收集种。
若诸法无因而有果,则一切能生一切,不必求异种而能得异果,此不合世间理,也不合第一义,而古印度断见外道执此,順世外道也主张一切法唯由四大生,不许有因生。
3,明菩萨二谛
论曰:“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能仁说名世俗谛,所有假法唯世俗,如眩翳力所遍计,见毛发等颠倒性,净眼所见彼体性,乃是实体此亦尔。
由于诸法有真妄二种,所以佛说二谛,真境名真谛,虚妄名俗谛,所有假法都名俗谛,如病眼见毛发等幻像,若无眼病,幻象消失,无幻象的毕竟空,才是诸法实相。
论曰:“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如是一切法本空,从空性中亦得生,二谛俱无自性故,彼等非断亦非常”
诸法缘生如幻,其性本毕竟空,毕竟空故,实无生灭断常。因毕竟空故,有如幻之生灭,因毕竟空故,二谛皆无自性。若以为俗谛是有,有其自性,则违于第一义(毕竟空义)。
论曰:“如汝所计依他事,我不许有彼世俗,如石女儿不生故,彼所计我皆非有,此亦非是我执依,不许世俗中有此。
如唯识宗的俗谛依他起自性(依自种子他所生故《摄论卷二》),不假缘成的“自种子”及外道所计之“我”,佛般若中观不许此类俗谛,违于第一义(毕竟空义)故。
4,评破唯识
先列出唯识家的观点
论曰:“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无外所取而生起,实有及非戏论境。
唯识家(楞伽,解深密经等)认为:一切法如风吹海,而生波涛,外境依阿赖耶识及所含种子而生,外境二取是假是空,依他起性(唯识性)是真实而非戏论,一切法因阿赖耶所含种子而显现生起,一切法又后熏成种,由此延绵不绝,此所谓阿赖耶缘起.所以唯识家云:“识有非空,境无非有,以为宗也”(窥基《唯识述记》)
先破阿赖耶识:
破梦喻
唯识家认为,比如梦境,实无其事而有意识,所以可证境无心有(唯识家认为心即内识,“阿赖耶识亦名为心”《解深密经》)
论曰:“若时我说梦无心,尔时汝喻即非有,若以觉时忆念梦,证有意者境亦尔,如汝忆念是我见,如是外境亦应有”
若梦境是空,则梦中之心亦空,若说醒时忆念梦可证梦中境无心有,则梦亦应是实有,梦境与梦心同为醒后忆念故,若无梦境亦无梦中之心意,故云梦境是空则梦中之心亦空,如下文所释
论曰:“如汝外境梦不生,如是意识亦不生,眼与眼境生眼识,三法一切皆虚妄,余耳等三亦不生,如是梦中觉亦尔,诸法皆妄心非有,行境无故根亦无。”
如汝(唯识者)所说识外之境梦中不生,因空无其境,梦中意识亦应不生,梦中根境识三者皆是虚妄,待所见境,说有能见识,亦待能见识,说所见境,梦中如是,醒时亦如是,所缘境无故,根亦无,识亦无,根境无故,识亦无,根境识皆缘生如幻,相对立名故。
破翳喻
唯识家认为,如翳眼见毛发等是幻,而意识是有,可证境无识有。
论曰:“若无所知而有心,则于发处眼相随,无翳亦应发起心,然不如是故非有”
若无外境而有心识,则于病眼所见毛发处,以无病之眼视之,也当有毛发幻象,然事实非如此,故无外境之心识非有。
论曰:“若谓净见识功能,未成熟故识不生,已生功能则非有,未生体中亦无能”
如果说净眼不见幻象是因识之种子未成熟,汝所谓功能生识,若识已有,何需功能?若识未生,亦无生识之功能,何来生识?(功能即种子,识指眼识,唯识家说七识与种子互生)
论曰:“若灭功能成熟生,从他功能亦生他”
若前识灭后,有熏成之种子,此种子成熟能生后识,则是从他生他,眼识灭后能生耳识,张三识灭能生李四识。
论曰:“诸有相续互异故,一切应从一切生”
若云眼识种子不变,故能生眼识,张三识与李四识种子异故,不能互生。破云:纵然同是眼识,而前识后识互异,仍是从他生他,同于一切生一切之过也。
论曰:“若诸刹那虽互异,相续无异故无过,此待成立仍不成,相续不异非理故”
若云刹那生灭相续无异,仍不能成立,以相续故,则各有体各有体,则必互异,故相续不异不合理。
破执
论曰:"如于梦中无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无眼唯由自种熟,此间盲人何不生.
唯识家认为,比如梦中无眼根,而有青黄等意识而生,此可证境无心有,可是生来无眼根的盲人,何不生青黄等意识,可见意识是依托于肉体而有,若无眼根亦无眼识,不存在没有肉体(境)的意识(心识).
总结
论曰:"总如所知非有故,应知内识亦非有"
"所知"指外境一切有为法,外境若空,则内识亦空,意识亦缘生(依托于肉体)如幻,所以"境无识有"不能成立.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4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