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07|回复: 3

[般若] 佛般若中观根本典籍内容提要2-----中论提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中论》内容提要
  佛说《般若经》,皆是应机而谈,虽然以诸法实相为宗旨和根本,但是对诸法实相的论述,散见于经文中,缺乏条理,龙树菩萨作《中论》,将般若经中诸法实相的义理归纳整理,集中说明。
   龙树菩萨的著作以《智论》《中论》《十二门论》为最要,《智论》是佛法大全,解行具备,事理全彰,《中论》是义理纲要,《十二门论》是法义旨归,《智论》中义理的提要浓缩,即《中论》《中论》的精华,即《十二门论》皆以佛般若中观之道即诸法实相,诸法毕竟空为主旨,即佛说的第一义,而以世谛发明行相。
   内容提要:
1,前者第一章已说明,诸法实相若用世谛来讲,有无差别无变异,遍一切处,当体即空,无始终先后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基础是一切法毕竟空,龙树则用“八不”来说明诸法实相,一切法毕竟空。
论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破因缘品第一》
因为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毕竟空,故无生灭断常,一异来出等差别。一切法空故,则无差别,若有空有不空者,则有差别,则有生灭断常等变化。
经证:“诸法实性者,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大品般若经,奉钵品第二》
    “菩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无垢无净”《大品般若经三假品第七》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大品般若经习应品第三》
    “一切法,一切法相空,无法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空故,亦无法可增,无法可减”《大品般若经大如品五十四》
2,破“四边生”
诸法实相毕竟空,无生无灭,所以,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皆是邪见,异于佛说“缘生如幻而性空”所以名四边生。
论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破因缘品第一》
3,破自性他性
  佛说诸法缘生而无自性,更无他性,故《般若经》18空中有“法性空”
论曰:“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破因缘品第一》
经证:“佛言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大品般若经,道树品》
4,既然诸法无自性,则因果因缘亦无自性,皆因缘和合,其性本空
论曰:“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
经证:“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非第一义,第一义不可说因缘果报,何以故,是第一义,实无有相,无有分别”《大品般若经,四摄品》
5,以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毕竟空故,所以论中依次说明诸法无来去(破来去品明此义),无六情(破六情品明此义 ),无五蕴(破五蕴品明此义),无六种(先破断灭空再明四大及识不可实得),无染法(破染染品亦破三毒及一切法),无三相(破生住灭)
  以上皆从第一义的角度明一切法缘生如幻,本质是空。
6,既然诸法实相是诸法毕竟空,则必无造作及作者,这是佛法与其他宗教神创论最大不同处,即无造物主及所造的实有之物乃至事业,破作作者品第八先破作者,既无作者亦无作业,故因果亦随破,罪福亦破,乃至涅槃及一切法亦破。
7,诸法实相是一切法毕竟空,则无“本住”(“本住”同于“灵魂,主宰”)
有人言:眼耳诸根皆有本住。若离眼耳等有本住,则离本住亦应有眼耳,若不离眼耳有本住,则眼耳无本住亦无。
论曰:“若离眼耳等,而有本住者,亦应离本住,而有眼耳等”(以眼耳等皆缘生如幻,故本住亦无)
论曰:“若眼耳等根,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者,眼等亦应无”(以眼耳等四大和合,若有本住,则四大和合亦有本住,以眼等无本住,故四大亦无本住)
论曰:“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所从生诸大,彼大亦无神”(四大和合而生眼耳苦乐等诸法,并无神灵主宰)
8,世间万物皆相因相待立名,皆缘成无我,如“燃,可燃”,佛说毕竟空无差别,若说差别法中各自有我,则必非佛说。
论曰:“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燃可燃品》
9,诸法实相一切法毕竟空,无始终先后《破本际品》,以生死推及一切法本际不可得,这是佛法明显不同于其他宗教处(强说世界始终万物始末者)。
论曰:“非但于生死,本际不可得,如是一切法,本际皆亦无”(破本际品)
经证:“佛告须菩提,诸法自相空中,无有前际,何况有后际。《大品般若经,三慧品》
这就否定了某些宗教世界开始及末日的假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10,关于断灭见
论中说明著于“有无,生灭,断常,先有后无”为断灭见,佛说一切法毕竟空故,无生灭断常,凡以为诸法有空有不空者,则为著于有无二边,皆为断灭见。
论曰:实有则著常,定无则住断,是故有智者,不应著有无,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
11,观解缚及业皆虚幻无实,涅槃不离生死。
论曰:“诸行生灭相,不缚亦不解,众生如先说,不缚亦不解,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实相义如是,云和有分别”(观解缚品)。“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与梦,如焰亦如响”(观业品)
经证:“诸法如,法相,实际,法性,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大品般若经,17品》。“众生际,实际,无二无别”《大品般若经实际品80》,“第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大品般若经,无生品》
12,《观法品》说明诸法实相是当体即空,色空不二,色与空无差别,不即不离。
论曰: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不一亦不异,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
经证:“何等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不垢不净,一切法自性空,无众生,无人,无我”《大品般若经,萨陀波仑品》
     “诸法实性无生无灭,无净无垢故”《大品般若经,奉钵品》
     “诸法实性所谓毕竟空”《大品般若经,一念品76》
     “第一义实无有相,无有分别,亦无言说”《大品般若经,四摄品》
     “诸法毕竟空即是涅槃”《实际品80》
破“有神论”
若神是五蕴和合,则神是无常生灭法,因五蕴无常故,而其神也不能成其为神(生灭无常有何神力)。
论曰:“若五蕴是神,则神是无常生灭相,因五蕴无常故”(观法品18)
若神非五蕴和合,则神相不可得,也非虚空,破六种品已先破虚空故。
论曰:“若离五蕴有神,神则无五阴相,也非虚空,破六种品已破虚空故”(观法品18)
诸法实相即是涅槃(观法品18)
经证:诸法实性所谓毕竟空(一念品76)
     诸法毕竟空即是涅槃(实际品80)
13,《观时品》破时间概念,诸法实相一切法毕竟空,故无时空差别。
论曰: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大智度论卷一》释“一时”对诸法实相无时间差别亦有说明。
14,说明诸法如幻而真空
论曰:色声香味触,及法六种体,皆空如焰梦,如乾达婆城,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
经证:“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乾达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品般若经序品第一》
15,说明“二谛义,中道义,一切法空义”(观四谛品)
二谛义:“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依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观四谛品24)
       经证:“菩萨摩诃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一世谛,二第一义谛”《大品般若经,具足品81》
中道义: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观四谛品)
一切法空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观四谛品)。
经证:“须菩提,以一切法实无相,无色无形无碍,一相所谓无相”
    “以空不偏故,一切法,一切法相空”(大品般若经,遍学品,毕定品)
若法实有是定法不变,则无道可修,诸法不可变故,则罪福也不变,修道也无用。
论曰: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不空何所作,以其性空故。
经证:“佛告须菩提,若诸法根本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自利益,亦不能利益他人”《大品般若经,善达品79》
正因诸法缘生如幻,变化无常,无不变实法,诸法皆可改变,有改善的可能,所以,修善道才能得善报,度人度己,才有意义。
16,说明一切诸法的实相是毕竟空,毕竟空即是涅槃,所以涅槃不离一切法,世间即涅槃,不离众生。
论曰:“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与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间,无毫厘分别”(观涅槃品25)
经证:“色即是法性,法性即是色”《大品般若经,善达品79》
     “实际众生际,无二无别”《大品般若经,实际品8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品般若经,习应品3》
    “诸法毕竟空即是涅槃”《大品般若经,实际品》

总之,中论之中道,即指诸法实相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空故,则无生灭断常,苦乐净垢等二边差别,寂然于中道,正因有一切法空的第一义,所以才有幻有的俗谛,以二谛来摄万法,说明佛理,本出于佛般若经,可见中论要义皆出于佛般若经,是深得佛般若精髓之作。

      《入中论》内容提要
  前言:
前者已说过,一部印度佛教史,释迦佛,龙树菩萨,月称菩萨是最重要的三位人物,构成三点一线式的般若中观的传承系统,龙树菩萨以后出现的唯识学,把佛及龙树所说的不住二边的毕竟空中道,曲解为相对有法而谈的偏空,而另立唯识中道,幸有月称菩萨出世,以不世的辩才,惊人的智慧,拨乱返正,不但澄清了佛及龙树中道空的本义,而且评破唯识假说,使佛中观义复显于世,所以《入中论》是印度佛教中后期的至要之作,是由藏语佛教保留传世的至宝,不知入中论,就极易被唯识对般若中观的曲解所障目,对入中论的弘扬研读,是汉地佛教最欠缺的,此义只有少数第一流高僧如法尊,印顺等师先知先觉,个别汉地佛徒则抱残守缺,以唯识为究竟。由于受唯识影响,一些人不但不能正确理解佛般若,而且对《入中论》所述的客观真理也不肯接受,凡此种种,皆说明《入中论》在汉地弘扬是很迫切的,是纠正唯识对佛中观道的曲解,弘扬佛般若中观本义所必须,因为佛及龙树生平事迹人们大都熟悉,故仅述月称菩萨事略。
  月称菩萨传略:
1,月称菩萨(公元600---650年)生于南印度萨满多一个婆罗门家,后赴那烂陀寺礼月护阿阇黎受具足戒而得名月称,后悟道而显凡劣之相,故引起寺僧不满,月护为除众惑,遣月称与日称在寺外牧牛,于是月称显示神变,在石板上画牛取乳,供养全寺,众人折服,乃迎回寺院。
2,有一外道果玛日呷,不信月称神通,于是月称使其见帝释现身,使其心服,皈依佛门。
3,土耳其多日噶军队企图摧毁那烂陀寺,月称令寺众造一石狮,咒动石狮,击退敌军,兵不血刃,保护了寺院。
4,有一年少成名的文学青年月官(明月牧主),持护法一系唯识见与月称辩论多年,虽蒙观音加持,但终为月称所服,辩至后来,月官提问月称皆当场作答,而月称提问,月官皆不能当场作答,月官见月称文辞善巧,欲烧己论,观音慰喻乃止。
5,月称在寺外林中禅居,林木起火,人们往救,见一天神现身说:“大家莫慌,月称菩萨已超离四大损害”大众不听,冲入大火,结果见周围林木烧光,唯月称坐处完好无损,月称言道“我上师龙树及月护,用般若之火,烧毁执著之薪,我也用般若智火,烧毁执著之薪,如是证得无生无灭,水火无损”于是大众生起敬信,迎月称回那烂陀寺,作为寺主。
6,月称主要著作《中观根本名句论》《入中论》《四百论广释》等,印度大德们都赞叹月称著作“天上有日月,地上有二显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有从布达拉宫复制的梵文本《入中论》,共97张贝叶,缺第二页,长56厘米,宽5厘米,有两个穿线孔,每面墨书尼泊尔钩体梵文五行。
1913年日人普山博士校订出版了《中观名句论》梵文本。
所以阿底峡尊者说“解释无倒真实义,龙猛直传唯月称”实是深明印地佛教历史情况的真知灼见。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9: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