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5|回复: 0

[因果案例] 又一次见证爱和感恩的奇迹(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又一次见证爱和感恩的奇迹(6)
《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展转无有穷尽。
孝顺父母,不但今世常为人天之所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报恩经》说:“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一个人供养一百位高僧仙人大德百千万亿年得到的福德,不如一念孝顺用一丁点小东西供养父母的千万分之一,而一个人抵触顶撞父母,他会立刻堕落三恶道(生活中会有各种不顺)。
作为每一位子女,趁父母还健在时,请珍惜每一次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多陪陪父母。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等到那时再去遗憾后悔也没有用了。
最后我跟有缘人再谈谈福报方面的知识,福报就是我们的享受。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们有车有房,他拥有一千万,这些都叫福报。《易经》里面有谈到“厚德载物” ;这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
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
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福报,能量快速消耗了。
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厚德才能承载万物。“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人的福报皆有定数,俗语说:“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发现很多人的命,“运”坏的时候躲也不躲过。“运”坏的时候,就会遇上灾难。如重病、意外灾祸、生意不顺、被人冤枉、甚至死亡……,谁也躲不过。但命书也告诉我们:“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也就是说,极善之人,命运约束不了他。明明“运”很坏,都能够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原来,他平常已把“运坏的时候,所该花的钱,全部作善事了。”所以,我们要改“命”或“补运”(求福)的话,唯一的办法是“行善”。而“百善孝为先”,如果我们能孝顺父母、公婆、必能趋吉避凶,获得不可思议的福报。事实上,命越坏的人,越须发心帮助人。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一切的不顺就会显现。另外消耗福报最多报应最迅速的是“杀生和邪淫”,所谓“万恶淫为首”就是这个道理。
为人刻薄阴损,是一种很缺德的事,更因为这种行为属于心胸狭窄,没有肚量容人所不能忍,您想,能增福吗?相对的,如果您们有雅量,将自己所得一份,来助益他人,虽然眼前失去一些物质或精力或时间,可却是您增长福份的原动力。此即如,平时修功立德善行,可以为己身求福的道理一样。奉劝他人,除了想增福外,一定要谨慎于会损福的言行。我们要学会惜福、积福,比如吃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不然会折损福报;即使是自己本该有的福报,如果享用太过,都容易招灾,何况是不义之财?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是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要是怨恨不平,则又造了业。
释迦牟尼佛讲过,物质享受就像是喝盐水,只会越喝越口渴。有一百万,就想一千万,有一千万就想一亿,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知足,珍惜拥有,懂得惜福。抑郁症、精神病人的与日递增,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精神的不满足,爱慕虚荣、相互攀比,一旦觉得自不如人,便陷入忧虑、自卑、焦虑的漩涡,慢慢地,就变成了抑郁症。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四十岁之前,用命去买钱;四十岁以后,用钱去买命。四十岁之前,就要不断地加班、熬夜,为了节约时间,经常吃垃圾食品,结果把身体搞垮了,心情也变得郁闷、焦虑了,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异常冷漠。哪怕四十岁以后赚到了一点钱,又有什么用呢?可悲的人生啊!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护,就导致了孤独症。因为害怕没有人帮助,害怕老的时候没有人管,害怕生病的时候没有人关心,这些对未来的焦虑,就导致了抑郁症。
  我们想想: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什么时候我们得到了幸福?难道辛辛苦苦操劳一生,就是为了从进入养老院的那一天起,直到生命死亡之间的那一段日子吗? 
释迦牟尼佛就提出了佛教徒的生活原则:少欲知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也有“知足常乐”的说法。这说明,祖先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少欲,不是要放下所有的欲望,这个普通人做不到,而只是减少欲望。知足,就是对现在拥有的东西有满足感,最好能有感恩心。
人生苦短,我们万万不能在走完人生之路,躺在病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是抱着对世间、对社会、对各种人的不满、抱怨、仇恨离开这个世界的。当身体变成尘土,心灵回归自然的时候,拥有的财富物质、权势身份、地位名利、等外在的发展究竟有什么用?  
尽管许多现代人天天应酬交际,日日呼朋唤友,但人心与人心之间,却越来越冷漠。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时候,人人都说着甜言蜜语,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杯盘狼藉、曲终人散之后,很多人却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
许多人以为只要拥有财富权势名利就万事大吉了,但真正拥有这些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高估了它们的能力。它们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幸福,甚至不能驱散我们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人啊,万般带不走,惟有业随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比如有当父母的,当爷爷奶奶的,你要经常把珍惜福报这句话跟自己的孩子讲,对他非常有好处。惜食,惜衣,就是我们穿的衣服,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记得陈大惠先生说过一些话---“我用便宜的手机,穿便宜的布鞋,普通的衣物......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认为我没有那么厚的德行,所以我拥这些简朴的东西,我心里很塌实。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您敢用啊?” 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家不要忘了,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我们不会爱孩子,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常理知识的。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所以吃的简朴,用的简朴,真有好处。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你才敢消受。再说一句《周易》里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喜欢付出助人布施放生,感恩惜福的人,福报就越来越多;喜欢抱怨生气怨恨,烦恼疾病就越来越多;喜欢占便宜,就会贫穷;喜欢布施财,就会富贵;所以修学佛法的人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平时积德行善修福,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现在的家长有时真是糊涂,家长都鼓励“妈妈明天给你买个更好的压倒他。”你看看,完全错误。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么样?我们老祖宗讲的,这会折他们的福报。
有的人以为只要是有很多的钱财,人生很顺利就是福报,这也是片面的错误的想法,当然世间一切所享到的好处,都是福报,但真正的福报就是环境利于修行,能够听经闻法,心地清净,勇猛精进,并最终能够获得解脱;其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逆境,能使人感受无常,反而利于修行。太多的钱财只会让人耽于享受,容易使人腐化堕落,造更多的罪业,虚度美好时光,将来继续在六道轮回。佛陀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迷灭本性的诱因,所以佛提倡布施,要求将钱财施舍给他人,对于有钱人这是最明智的做法。
有的人老是喜欢用心机算计别人,喜欢做表面文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认为聪明,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其实只要我们心里动个细微念头,在佛菩萨看来像打雷一样的感觉。我们骗得了普通人,但绝对骗不了鬼神,何况佛菩萨呢?一个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精于算计、怨恨奸诈、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人,他(她)的人生注定会处处碰壁,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有的人说话经常尖酸刻薄,喜欢挖苦人,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有的人喜欢争强好胜、爱慕虚荣,经常拐弯抹角的说话讽刺人,自以为是,自认为自己聪明。有的人经常讲我不做亏心事,也不做缺德事,不用学什么佛。实际上你所谓的缺德事、善与恶只是你个人的判断,你有接触阅读过经典吗?你真的知道善与恶的标准吗?就像《地藏经》上面所说的“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世间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呢?我接触佛法那么久,有时候都对善恶的区分还是把握拿捏不准,经常就以下面这一段话来参考判断善与恶的标准------1.是否对一切人、事、物,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时刻充满着爱和感恩的心?2.是否无条件的只给众生带去欢喜,没有带给对方烦恼忧愁、惹人生气?3.是否把自己认为人生中最宝贵的、最美好的东西,毫无保留,毫不吝啬的给予对方;比如介绍佛法给对方,希望众生都能脱离轮回,早成佛道?4.是否只有利益众生的念头,而不是自私自利之心?”大家请记住一句话:“凡是怨恨、生气,给人带去烦恼都是恶。”
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可以参考一下《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一位进士袁了凡先生写给子孙们的家训,这可是一本改变命运的奇书,很多人从这本书得到启发从而改变了命运;《了凡四训》也是中国一本风靡全世界的书,翻译了很多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流行,日本天皇就经常在读这本书。这本书还拍成了电视连续剧,希望大家都来看一下《了凡四训》!
有的人自己不学佛还喜欢阻挠别人去学佛向善,佛在经典上说罪过非常大,这叫断人法身慧命。让人远离佛法,不知道要沉沦六道轮回多长时间,这造的罪孽真是无量无边,希望大众能够警醒自律,不学佛不要紧,但千万不要诽谤佛法而造罪业!我奉劝各位:“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对于足以伤害到他人的评语,尤其尊长,千万不可批评。特别是不要诽谤法师
我现在也来跟有缘人分享一下个人修行方面的缺点,一个人学佛越久,有的反而越是贡高我慢,看这个不顺眼,评论那个会有因果报应,是地狱种子,某人的行为又违背了戒律;眼里净是一些是是非非,没有一点慈悲之念,不懂忏悔,不会忍辱,不忌讳口业之患,那证明修行出了偏差,这样下去自己本身就会堕落的。
一个人站的越高,摔得越惨重,不要高高在上,一个人有太多的财富,太大的权势,太多的名利,太高的身份地位,在太好的顺境里对他本人修行反而不利,看不到无常,只会沉迷于欲望享受中, 假如一个人遇到困难、挫折、逆境反而对修行有利,会勤于追求解脱轮回之苦。请记住:我们要懂得节制欲望。
有的朋友经常问我,诸佛菩萨有求必应,是真的吗?确实是真的,我记得一位大德曾经说过:“诸佛菩萨皆以大悲心时时观照着众生,若有众生心中对佛生起一念净信,而希求于佛陀加被,佛即会令此人所求如愿。经云:“法界中一微尘之变化,佛陀皆悉知悉见。”法界内所有有情众生心中所生之念亦是悉知悉见,佛陀能于须臾顷应诸所求,满其心愿。但是若欲与佛菩萨相应者,必须具足以下条件:第一当具足百分之百的虔诚心;第二当具足善心;若具足了此二条件,则所求皆应也。今见世人求佛者,皆不具足此二条件,故难得佛菩萨之加被也。非是佛菩萨不慈悲不灵验,而是自己没有具足相应的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0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