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9|回复: 0

[其它相关] 网络游戏中杀人、偷菜等行为严重果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化身为海 于 2014-6-7 20:47 编辑

 近几年来,网上流行偷菜、打仗等各种网络游戏,人们就“虚拟网络游戏中杀人、偷窃等行为是否存在罪业和果报”这个问题掀起了一番争论,吸引大众的关注,我觉得有必要来讨论一下。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人们充分地享受着网络带给大众在生活、工作 娱乐等诸多方面的便利。俗话说:有利必有弊。便利的网络既成就人们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也成就某些人不断的犯罪,例如:网上盗窃、病毒入侵、毁谤他人等犯罪行为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网络上,虚拟世界中的犯罪行为是不是造业?是否存在罪业和果报?如果存在是否和现实生活中的相同?针对虚拟犯罪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我们可以挖掘虚拟犯罪的根源——意识问题,从人们的意根下手,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显而易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为什么有的人在内心喜欢偷盗、杀人的游戏?这是源于人内心种种的不净和恶习。依佛法说:我们的身心是由身、口、意三业组成,互相依存。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先经过意识——大脑思考后,才说出口,发为行动,这就是人的身心结构。当我们在意识里不断熏习,种下杀人、偷盗的坏种子,并且不断地在虚拟世界中上演这种损害自己身心健康的游戏,那么,这种恶劣的心灵污染日积月累迟早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恶习推动力。当某一天,在现实中遇到不顺利、不如意时,这种杀人的怨恨心态就马上现行。
  第二,虚拟犯罪中的偷盗、杀人或者自杀等游戏都是模拟现实生活情景的犯罪,是人们贪、瞋、痴的表现,也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心理不健康、充满污垢、心地邪恶、不清净的具体呈现。
  所谓熏陶,就是近香者香,近臭者臭。同样的人生,为什么我们不亲近心灵芳香之人、做心灵芳香之事,而选择造恶,让自己的意业不净而损伤自己呢?这种虚拟杀人、偷盗的游戏于现实的人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又何必为之啊?
  不错,虚拟犯罪与现实生活是存在着差异,但是,从人们心灵健康清净方面来说,虚拟杀人是意业不净,已经造成人们内心的染污。只要人们在内心存着诸多恶习种子,在强大恶习心理的推动下,迟早遇到外缘,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那时,后悔已经来不及。《大般涅槃经》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如盲龟值浮孔。”珍惜人生的时光,善用人生,自利利他岂不是更好?何必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虚拟“积恶习、造恶意”持续染污自心的游戏中,毁掉自己的光明前途呢?
  第三,对于电子游戏一类,本人从来没有兴趣,更没有时间。我们应该活在当下的现实中,作自己的本份事,既能自利又能利他。当然,俗世中人都有选择娱乐的自由。不过,从人们身心健康出发,倘若是比较注重心灵健康的人,即使是玩乐,也会作一些道德道义的抉择,至少不会选择专门模拟杀人、偷盗的恶游戏。 佛教的七佛通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就告诉我们,自己内心的清净至为重要,一切行动源于内心,只有自己的心灵清净了,才能自利利他,利于社会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心灵需要小心的呵护,常常与善友相聚,与善法相应,并“从善如流”,这样的人生才是善业善报。正如《维摩诘经》中说:“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那么,如何才能自净其意?依佛法说:亲近善知识,受持三归、五戒,以戒、定、慧三增上学次第如法修行,就能趋向善行,离苦得乐。而且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诸多善知识,因缘际会遇到善知识指点迷津,任何一个法门都极其殊胜,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这些法门带给我们身心的喜悦殊胜于世间的一切娱乐,也就是说:佛弟子修学以自净其意为重心,没有必要沉溺于与生死解脱无关的网络虚拟游戏中
  对网络游戏的罪业、果报,其他高僧大德也有类似的陈述。
  如净空法师认为,现在小孩玩的游戏机中,有很多杀人的内容,这些果报和罪业是否和杀真人相同。而且,制造游戏机的人、贩卖游戏机的人、引导小孩去玩这些游戏机的人,统统都要负因果的责任,所以,这个行业,比做屠宰的生意还严重。
  净空法师认为,你一生做屠户,杀猪、杀牛、杀羊的,罪业很重,来生都堕畜生道,先堕地狱,然后再堕畜生还债。这是杀人这不是杀畜生,那你就想想,果报肯定在阿鼻地狱,出来之后,你要还多少命债?你想到这桩事情,你就晓得太可怕了。所以,这个事情能够劝导应该要劝导,尤其对于小朋友要劝他远离这些游戏,这些游戏对於自己身心的伤害太大。
  净空法师认为,其它游戏,只要是有杀生的,都是一样的。还有,看电影和小说时,里面有杀生情节,都应当做发生在生活中那样思维才行,不然就是没有慈悲心。那看这类电影娱乐,就会很不妙了,还是不看为妙。可畏!
  如理净法师认为,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大不同,在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可以说是不受道德和现实生活的约束,是一种个人自由的空间,也是一种人们心理释放的空间,本不存在道德和罪业的问题。但如果从佛教理论和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网络游戏杀人仍然有一定的业因,但不一定会有业报。因为业因是从心生,既然你游戏中有杀人的心念,那就有杀业因;   而业报是由因缘聚集形成的结果,虽然有杀业之心念,但条件不具备没有形成杀人结果,所以不存在业报。
  如《梵网经》云: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四分律》云:自手断人命,持刀与人,叹誉死、快劝死,用此恶话为宁死不生,作如是心,是比丘不共住。
  从以上佛教两部律,大乘律和小乘律都明确说明无论是自己亲手杀,还是赞叹杀,甚至心里生起的杀念,都是违犯佛教的戒律,都同样要受到因果的报应。当然从佛教教理而言,虽然有犯戒但不一定就有果报,只有犯戒没有结戒,是可以忏悔。因为只有杀因或杀念,条件没有具足,并没形杀生之结果,所以是不受果报。但必须要忏悔,是因为此杀念不除,若条件具备就成杀业。
  佛教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是净化人们心灵的工具,是人们行为道德的规范。不仅要在行为上时刻管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且在心理和思想上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起心动念。儒家讲君子慎独,
  慈悲心者,不仅不能在行为上伤害众生,同时也不能起伤害众生的心念。如《梵网经》云: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心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无论是小乘戒不共住,还是大乘波罗夷都是犯根本戒,在佛教戒律中都是最重的戒。
  今天的网络游戏杀人虽然没形成杀人的条件,但已经促使玩游戏者产生了杀人的心念,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某些因素的促使,那在网络游戏中杀人的心念就会付诸于行动,变成真正的杀人行为。我们应当知道杀人者,在杀人之前必须要人周密的计划,这种计划就来源于小说、电视、网络等虚拟的世界。
  所以,网络游戏杀人同样可以说是杀业的动因,是不应当推行和鼓励使用,从事与这种职业的人或常玩这种游戏的佛教徒应当忏悔。网络游戏容易使玩者迷失自性,失去自控力和上精心,使人容易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之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是一件害人害己的行为,开发和提供这种游戏服务的人,也同样是犯罪的动因,以迷惑他人的心志来获得暴利,这本身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作为一个佛弟子,更不能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之中。再说如果要玩游戏来释放或休闲,可以开发一些具有佛教文化的净化道德的游戏,如成佛或行菩萨道等积极向上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说明人的意志力非常软弱,非常容易受到周违环境的诱惑,如果一个人常期沉迷于玩杀人游戏,那他很容易在心理上变的越来越不平衡,形成一种严重的心理缺陷,在现实生活就有可能形成杀人的动机,这时候就不是虚拟游戏的杀人了。政府已经明确对一些不良网络进行取缔和关闭,就是因为这种虚拟的网络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这种不良影响会对社会安定和道德伦理造成破坏。
  我在这里借此呼吁社会关注网络游戏的不健康性和对青少年的伤害性,劝导和引导青少年远离游戏,更多在现实生活中去做一些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动和事宜。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伤害不亚于毒品对人们的伤害,应当尽早引起人们对网络游戏的合法管理和使用。
  所以,网络游戏杀人虽然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杀人,但对一个人心理上的伤害和心灵上的诱惑同样不可忽略。网络作为一种信息的传播和语言的交流工具,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使玩游戏者不知不觉将游戏与生活混合为一体。如果就游戏本身而言,并不存在犯罪的问题,当然网络游戏杀人也不存罪业。但如果因为游戏杀人使人迷失理智,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杀人如同游戏者,那就变成犯罪因素。如佛教戒律饮酒并不存在犯罪,可因为饮酒能使人迷失理智去犯戒,所以也就成为五戒之一。 又如古人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在法律上虽然不成立杀人罪, 但在道德上去永远受到谴责。
  因此,网络游戏杀人无论从佛教教理,还是伦理道德都能使人成为犯罪的前因,我们不应当因为“网络是虚拟世界”而忽略了其隐藏的危害性。他认为阻止人们沉迷于游戏,不是因为游戏杀人同样有罪,或者与现实生活中国罪的理由,而是要正确认识到游戏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的破坏性,以正确的理念来引导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得社会和家庭更加和谐!
  还有一位居士也认为,游戏杀人也是造业,在游戏中,不在于你是否真的杀人,而在于在游戏中你意念的善与恶。游戏中杀的往往都是现实中人的注册身份,杀了他就会有积分,得到他的宝物,就会有杀人的快感,这些会以相应的业力进入你的灵魂深处。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游戏呢?正所谓人生如戏,人生如梦。梦醒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因果报应也是游戏的组成部分,什么时候梦会醒?那就是临死之前回光返照的时候,这时自己的一生历历在目。不知道人死了会去哪里,也不知道是否真有天堂地狱。但杀人游戏恶化了人的本性是不争的事实。  
  杀人造业是一个很相对的东西,因果报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所谓善恶有报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可以计算的。人经历类似的事情多了,就会相信,就会小心,但不一定真懂。做人不必过分小心,只要真诚的去做每一件事就行。游戏是某些聪明人做出来用以赚钱的,他们自己绝对不会玩。就像大毒枭自己不会吸毒一样。对于游戏可以作为消遣,绝对不可痴迷,那样就太傻了。
  人生在世做什么都是业。业分善业和恶业,业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就像缘一样。比如征婚时有人会说找一个有缘人共度一生,他不知道一个与他有恶缘的人会让他度日如年。善业会让人愉悦,平和;恶业会让人暴躁,怨恨。人的气质、相貌都会随之而改变。我们提倡做善事,造善业,必须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好心办坏事。第二,不要好心遭恶报。换句话说就是你是不是真的帮助了这个人,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值得你帮助。
  有人会说我是杞人忧天,放开了让他们玩,又能怎么样,天塌不下来。可是看看那些网瘾学生的家长,真是可怜。我看只要是恶性成瘾,都非常难戒,有的人玩游戏时抽烟喝酒,几种恶习相互作用就显得尤其过瘾,要戒除也就更难。甚至把在网吧喝可乐吃薯片都和这些恶习联系在一起。   叼着烟卷儿,喝着啤酒可乐,吃着薯片,瞪着双眼,浑身哆嗦的打着键盘,就是这些网瘾成性者的写照。
  网游是一个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也可以说是一个鬼的世界。如果说世上真的有鬼,那么鬼就可以定义为纯粹的精神体。网游中的人没有人格、没有责任、没有羞耻、没有畏惧,是理论意义上的鬼。那些网游成瘾的人就是鬼迷心窍。 
  人生路上有很多陷阱,掉进去就很难爬上来。这就需要健全我们的民族精神,全社会共同承担起引导青少年走上正路的责任,不要让他们“妄入诸趣”。大家可以玩点体育类游戏球类游戏
  最后,摘抄印顺导师的《净业颂》供养诸位有缘读到此文的人:
  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戒以净身口,定以净尘欲,慧以净知见,三学次第净。
  贪净三昧火,瞋净悲愿风,痴净般若火,性地本来净。
  无边染业净,一切净行集,即此净心行,庄严极乐国。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清净自在!
  愿一切众生趋向光明,法喜充满!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请大家多多转帖,或给身边的有缘人讲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1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