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06|回复: 0

世事不能等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来源:般若精舍佛学网

 
      在这个尘世上,我们每个人都会为未来作种种打算。有的人有了计划之后会及时认真地去实行,从而很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但有很多人有了某种想法,不是马上去实施,总想着等到以后再做,结果往往由于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导致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给自己造成了追悔莫及的后果。其实,世上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等待的,需要我们及时去做,才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

  宋代日本著名高僧道元二十四岁时到中国留学,他曾在宁波天童寺求学于如净禅师门下。在天童寺求学期间,一次道元禅师看到七十多岁的典座在烈日下晒香菇,便忍不住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我可以找个人为您代劳!”
  典座毫不客气地道:“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禅师说:“话虽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典座说道:“晴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道元禅师一时语塞。
  人们常说“今日事今日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话虽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人们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但结果是不会欺骗人的,到头来欺骗的还是自己。
  人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一是“等”,不能等明天;二是“靠”,不能靠别人,否则你这一生就算白活了。
日本净土宗的创始人亲鸾上人自小父母双亡。九岁时,他就立下出家的决心,于是跑去找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小亲鸾答道:”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都不在了,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要和父母分离,所以,为了探索这个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为你剃度吧!”
  小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答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您都那么老了,您也不能保证您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啊。”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说得好啊!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
  不仅晒香菇和剃度不能等,世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能等待的。
  证严法师在《静思语》中有一句话:“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这两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能引发我们很多人生思考。
  首先说孝顺。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的大思想家和文人墨客都十分讲究孝道,有的还在诗词中讴歌父母博大无私的爱。如唐代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赞颂母爱时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人的身体发肤受生于父母,每个人从小到大,父母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他们年老之后,理应得到来自子女的孝顺和赡养,使他们能够开开心心地安享晚年生活。
  但人生是无常的,子女对父母尽孝心也是有时限的。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限,再想孝养父母已经不可能了,这一错过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到以后再后悔也晚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子女想对父母尽孝心是不能等的,一定要抓住机会,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恭敬奉养,不要等到过世后再去追悔莫及。
  有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勤奋苦读,成绩优异。毕业后,他在城里有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不久后又娶妻生子,有了一个新家。
  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将自己年迈的母亲接到城里来养老。大学刚毕业时,他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所,无力将母亲接到城里来。结婚后,他虽有了自己的房子,但他又嫌住房狭小,担心母亲来受委屈。他打算等自己买了宽敞的房子后,再将母亲接来奉养。
  怀着美好的梦想,他省吃俭用,起早摸黑地工作挣钱。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有了明亮宽敞的房子,他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下终于可以将母亲接过来了。
  可是,他的新房还没装修好,远在乡下的妹妹给他打来电话,告诉他年迈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得到这个噩耗,他如五雷轰顶,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竟是如此不公。
  他匆匆赶回老家,跪在母亲的遗体前痛哭流涕。他十分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将母亲接到城里,哪怕是住上一段时间也好。可是,时光不能倒流,母亲的去世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世上另一个不能等的事是行善。“人之初,性本善”,希望行善积德是人的本性。我们每个人不管贫富贵贱,也不论职位高低都有能力做善事,只不过是做善事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有钱有地位的,可以轻松地拿钱去做善事;贫穷卑微的,以体力或其它的方式去做善事,同样可以达到行善的目的。
做善事,并不在于你布施的多少,关键是你要有一颗行善的真心。就像《菜根谭》所说的:“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虽斗粟可当万钟之惠……”佛教中著名的“贫女一灯”的故事就是一个范例: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个贫穷而孤独的女人名叫难陀,以乞讨为生。难陀经常看到国王、臣民不论大小都供养佛和僧众,心想:“因我前世罪业深重,今生才这样贫贱,虽然遇到了福田,却没有资财可供养。”想到这些,难陀不觉悲上心头, 自责悔恨,感伤不已。难陀希望能得到少许的钱物供养佛,结果乞讨了一整天,只得到了一个钱。她就拿着钱到油店,想用来买油。店主问她:“拿一个钱买油,只能买到一点点,你作什么用呢?”难陀把心中的想法都告诉了他。店主心生怜悯,给了她双倍的油,足够作一盏灯。
难陀非常高兴,来到精舍,将灯供养给世尊。她把灯放在佛前的众灯之中,并发愿:“我今贫穷,除了这盏小灯,我没有什么可供养佛的,但我希望以此供养的功德,将来能够得到智慧之灯,灭除众生的无明黑暗,引导他们觉悟。”
  一夜过去了,其它的灯都熄灭了,只有贫女所供养的灯还在燃烧。第二天, 正是目犍连尊者值日,他看天色已经拂晓,便来到殿中收拾灯盏,看见难陀供养的这盏灯明亮地燃着,而且灯油和灯芯都没有丝毫减损,同新点燃的灯一样。心想:“白天点灯没什么用,不如先把灯熄灭,到晚上再点。”他就举手扇灯,灯依旧燃烧,没有熄灭。又用衣扇,还是明亮如故。这时, 佛陀看到目犍连的举动,便对他说道:“这盏油灯不是你能熄灭的,就算用四大海的水灌注或是强风狂吹,也无法熄灭,因为这是发大菩提心之人所布施。”
  佛陀说完此话,正好难陀再次来礼拜佛陀,佛陀便对她说:“你将于来世二阿僧祗劫,得以成佛,佛号为灯光。”难陀得到佛陀的授记后,内心非常欢喜,并且立刻向佛陀请求出家,佛陀也允许她的请求,让她成为僧团的一员。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也许你现在生活贫穷, 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帮助那些急需救助的人。但是你却能以自己的善言善行来帮助那些心情沮丧、悲观失望的人,从精神方面给人以鼓舞和信心,从而达到物质财富所起不到的作用。
  对于那些极度悲观厌世的人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别人的理解与开导。有时候,你的一句温馨的话语或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使人燃起生活的希望。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平日的生活中尽己所能地做善事,不要等到错过了做善事的机会而再后悔。在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伸出你的手,帮人一把。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在关键的时候也能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对你来说,这只是举手之劳,而对于受助的人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恩德。
  时光流逝很快,人生短暂无常,世事不能等待。我们只有把握好当下时光,及时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才不会给生命留下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16: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