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30|回复: 0

[佛经故事]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三章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印度是一个文化古国,因为群雄拥兵自重,在思想界方面是极其发达,要知三千年前印度的思想界,正如我国春秋战国时代。

三千年前的印度思想界,虽是非常发达,但又陷入十分混乱的状态。因为,婆罗门教把传习赞颂和仪式,认做是一种专有的东西,把文句定得十分详密,义理说得十分幽玄,形成一种繁琐的神秘作风。他们处处称天意做事,任何事件都含着秘密。人民的智识总是要发展的,所以很容易就会脱离神话,走向理智去探索。后来有自然派的哲学兴起,就宇宙物质方面加以说明的,如地论、水论、火论等;另有一派,就宇宙抽象观念方面加以说明的,如时论、方论、虚空论等。从此各种思潮纷纷起来,复杂到极点,一般人民更是给这搞得混淆不清。在这个时候,很需要宇宙的究竟真理指出人生应行的大道;在这个时候,很需要有一种圆满的革新宗教。佛陀生在这个时候,像一粒定水珠一样,把犹如一塘混浊之水的印度思想界澄清,指示徘徊在歧途上的人们一条应行的大道。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印度各地小城镇广泛兴起,城市积聚了巨大的财富,工商业者建立了自己的组织,掌握了城市的经济实权。紧接着刹帝利取代婆罗门成为城市最有权势的阶层,实行了贵族的政治或共和的政治。王族和工商业主势力增长了,旧有的阶级制度发生了变动,婆罗门种姓中也出现了医生、佣人、统治者、樵夫、商人、牧人、屠夫、猎人等;下等种姓中也有靠自己的努力发了财,变成富有的工商业者,从而受到其他种姓的尊敬。

这样一个阶级分化瓦解的社会孕育了一场思想领域中的新革命,同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于是,婆罗门的败落、婆罗门教信仰的动摇以及下等种姓对自由的要求、人们认真探究宇宙终极真理以及善于辩论的风气,造成了印度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宗教界和知识界的竞争与动乱。于是出现了以六位思想家为代表,反对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他们要求对动乱中的社会以及本原的人生以及意义提出合理的解释,并作为以后生活和生存的理论基础,因此他们经过独立的思索和实践,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社会伦理和形而上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几乎是趋向于极端的独特看法和主张。佛教称他们为“六师外道”,因为他们是佛教以外的思想家。这六个思潮的代表是:

一、富兰那•迦叶

二、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三、删阇耶•毗罗梨子

四、婆浮陀•伽旃那

五、末迦黎•拘舍罗

六、尼乾陀•若提子

其中,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是顺世派的先驱,删阇耶•毗罗梨子是不可知论者,其余四位被佛教称为邪命外道,事实上他们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如富兰那•迦叶主张道德否定论,拘舍罗主张命定论,婆浮陀主张七要素说,尼乾陀•若提子主张多元实在论,他们都从某一个方面阐明了所见的某一部分真理。其中有一些是与佛教的教理冲突的,因此在佛教这一方,就变成了被排斥的对象。

因为那时阶级制度的不平,人的思想和生活极端的不自由,意志薄弱的人,在这阶级制度之下,感叹身世的不幸,多倾向消极方面;意志坚强的人,就对古宗教起了疑惑,暗地里发生了反动的思想。加之婆罗门教徒,专横暴戾,处处丧失人心。因此人们大都走上了两个极端的思想,一个是顺世享乐,一个是遁世苦行。顺世享乐的物质乐观主义,偏入于有;遁世苦行的精神厌世主义,倾向于空。这是当时思想界的矛盾,佛陀生在这个时候,眼看着这思想界不正常的发展,他就尽力的排斥这两种偏左偏右的思想。佛陀成道后对人生的说法,不偏于物质,也不偏于精神,而是发自一种缘起中道的思想。这种思想演为教说,救了当时的印度,也救了千万年后的我们。

http://blog.sina.com.cn/u/2823605560


传播真 善 美,传递爱之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