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0|回复: 0

什么是真正的开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9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悟者,不迷也。《佛学次第统编》称:“凡夫处处著者,为迷于彼而不明故,圣者悟明而无所迷,故无所著也。”《汾阳无德禅师语录》中说:“一悟大乘空,万境自然通。圆融三界外,包含六趣中。失旨终无物,得用有神功。真个无心道,不是小人宗。”
开悟后你就会看见光明的本相,就会看到本元心,就会认知到朗然空寂的空性之境。而我们所说的“迷”,就是你的心被各种欲望,被六根六识六尘等污染了,你变得越来越愚痴,是为迷。
当你迷的时候,你是看不透事物的本质的。比如,有个人骂了你一句,你就生气了一辈子。别人骂你的时候,仅仅是因为那时候的一点情绪作怪。过一阵之后,人家的心里早就不骂你了,但你仍然是生气,仍然执著于别人骂了你什么,便感到无比烦恼。再比如,你的女朋友给你写了封情书,也仅仅是一会儿的心情决定信的内容。等那种感觉过了之后,人家也就忘了信的内容,早已不再是当初给你写情书时的心情了。但你还是捧着情书,如痴如醉,疯癫了一辈子。你应该明白:这世上,一切都在瞬息万变着,你不要被那些假象所迷惑。
当你把心中的污垢清理干净后,心性的光明才会显发出来。清理之法,不过三种,曰戒,曰定,曰慧。所谓戒,就是诸恶莫做。戒好像给你打了一堵墙,不要让外面的邪风把你心中智慧之烛吹熄了。因戒得定,再由定发慧,让那智慧的光明充满你的整个心灵,驱散你心中的黑暗。这黑暗,就是愚痴、愚昧,贪婪和仇恨等等。光明出现的时候,黑暗就消散了。所以说,心体去垢污,染尽光明生。
空,就是我讲的万物没有自性,明就是显现。但是,“明空”之心的这个“明”,是指觉悟、觉醒的意思。我们所说的证悟空性,空中必须要包括一种明明朗朗的觉性智慧。所谓“明不灭而生”。如果没有这个“明”,只有单纯的“空”,就容易流于顽空。单纯有“明”而没有“空”,就容易流于变成妄念。所以,真正的“明空”,是空中有明,明中有空,觉性不离空性。守住本元心,还要有种明明朗朗的觉醒,空而明,明而空,明空不二。
下面,我们重点解释“明”。
在唯识学中,“明”是智慧的别名。《佛地论》中说:“有义明者以慧为性,慧能破闇故说为明。有义无碍善根为性,翻无明故。”《大乘义章》中说:“知法显了故名为明。”
《瑜伽》中对明有多种解释:“明者,悟入尽所有事。”“明者,谓习所得慧。”“明者,谓无明相违解。”“明者,谓由加行习所成慧。”
《杂集论》十一卷说:“明者:谓能取所取无所得智。由此智,见道所摄现观转故。云何菩萨依瑜伽地,方便修学,证无所得?谓诸菩萨,已善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已过第一无数大劫;已闻随顺通达真如契经等法。如理作意,发三摩地。依止定心,思维定中所知影像。观此影像,不异定心,依此影像,舍外境想,唯定观察自想影像。尔时菩萨,了知诸法唯自心故;内住其心,知一切种所取境界,皆无所有。所取无故;一切能取亦非真实。故次了知能取非有。次复于内,舍离所得二种自性;证无所得。依此道理,佛薄伽梵,妙善宣说:菩萨依静定,观心所现影。舍离外尘想,唯定观自想。如是内安心,知所取非有。次观能取空,后触无所得。”
《大毗婆沙论》二十五卷云:“问:何故名明?明是何义?答:能达,能解,能了,是明义。问:若尔;有漏慧,亦能达,能解,能了,何故不名明?答:若达、解、了、能于四谛,真实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真实通达;故不名明。如暖等四顺抉择分,虽能猛利推求四谛;而未真实通达四谛;不名为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究竟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究竟通达;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决定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决定通达;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于四谛,见已,非复不见,知已,非复不知,现观已,非复为无知犹豫邪智所伏;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如是;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断所断法,令其究竟无力增长;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无此力;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破坏诸有;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增长有;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能断续有续老死法,能令生死,究竟断灭;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无如是力;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趣苦灭行,及趣诸有世间生死老死灭行;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趣苦集行;及趣诸有世间生死老死集行;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非身见事,非随眠事,非颠倒事,非贪嗔痴慢安足处,无垢秽浊,不堕诸有苦集谛摄;故说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与上相违;故不名明。复次若达解了,无无明者;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有无明故;不名为明。复次能疗病咒,说名为明。谓世间人鬼魅所著,明咒能疗。如是圣道,能疗众生诸烦恼病;故说为明。诸有漏慧,不能究竟疗烦恼病;故不名明。复次诸有漏慧,随顺二品;以于二品,俱作三缘;故不名明,亦非无明。如人于他怨家亲友,俱随顺者,彼人于他,非亲非怨。此亦如是。复次有漏慧品,能谤明故,不名为明。有漏善慧,虽顺于明;而能引生谤道邪见,如叛臣故;不名为明。复次诸无漏慧,于四圣谛,照了明净;如昼分眼,见诸色相;故说为明。诸有漏慧,于四圣谛,见不明净;如夜分眼,见诸色相;故不名明。”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卷云:“问:何故名明?答:通达解了,故名为明。问:若尔;诸善有漏慧,亦通达解了,应亦名明?答:若能通达解了,亦于四圣谛决择现观者,乃名为明。诸善有漏慧,虽能通达解了;而于四圣谛,不能决择现观;故不名明。如顺抉择分所摄慧,虽极猛利;而于四圣谛,未能决择现观。未能毕竟真实决择现观谛故。复次若能通达解了,不为无知犹豫邪见之所杂乱;断见疑已,不复令起;不增诸有生老病死;非身见事,非堕苦集,不增无明,永离烦恼魑魅魍魉者;乃名为明。诸善有漏慧,虽能通达解了;而无余德,故不名明。复次诸善有漏慧,俱涉二品;故不名明。谓与明无明,俱作三缘故。如人与己怨亲交涉,非定名亲。复次诸善有漏慧,与谤明者,俱是苦集,世间品摄;故不名明。问:若善有漏慧,不名明者;契经所说,当云何通?如说:有三明。一、宿住随念智证明,二、死生智证明,三、漏尽智证明。后一,可尔;前二,云何?答:前二亦有少分明相,故假名明。谓违烦恼故,不杂烦恼故,顺胜义明故,引无漏明故。是故尊者妙音说曰:于三明中,惟漏尽智,是胜义明。余二,能引胜义明故,假立明名。复次宿住随念智,证明通达解了前际法故,死生智,证明通达解了后际法故,漏尽智,证明通达解了涅槃性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知前际流转法故,第二明,知后际流转法故,第三明,知还灭法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除前际无知故,第二明,除后际无知故,第三明,除涅槃无知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除蕴愚故,第二明,除有情愚故,第三明,除法愚故;皆说为明。复次初明,知诸有情前际,由如是业,死彼生此,因果相续。第二明,知诸有情后际,由如是业,死此生彼,因果相续。第三明,知诸有情,由如是道,能尽诸漏,隔断因果。唯此一种,是胜义明。前之二种,是世俗明。复次如是三明,皆能随顺厌舍生死,皆能引发殊胜功德,皆能趣向毕竟涅槃,故名为明;而实明者,唯无漏慧。”
从上面引文可以看出,真正的“明”,是一种无漏的智慧。
真正的开悟,既要有空分,又要有明分。
                     ——选自《大手印实修心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6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