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23|回复: 16

[般若] 香港理工大校长以科学观妙解《心经》——很受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8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ziyouren 于 2014-3-11 10:07 编辑

港理大校长以科学观妙解《心经》——很受用
潘宗光教授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内佛堂里打坐.jpg
潘宗光教授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内佛堂里打坐
香港消息:国际知名科学家、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近十多年来潜心研修佛学,他以睿智敏锐和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探求和解说佛教义理,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正引起海内外佛教界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三十日晚潘宗光在理大综艺馆主讲《色即是空》的佛学讲座,以量子力学测不准定理、万有引力、相对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阐述大乘佛教的心要经典《心经》,其深入浅出的精彩妙解,博得满堂上千各界听众的阵阵喝采,一时间在香江掀起《心经》热,人们纷纷争相购买和阅读他的著作《心经与生活智慧》、《心经与现代管理》和《佛教与人生》,以及《十二因缘》讲座录像光碟。
潘宗光表示,现代社会人身处在疾风般变化万千的环境,如何使心灵平静自在不受困扰,从而提高心智的效率,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课题。佛教中有个故事,旗幡在疾风中飘动,幡下的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答案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在动!这故事并非否定风动或幡动的外在环境变化,却是告诉我们佛教不是以外物,而是以心灵作为首要对象。佛教是心灵的智慧结晶,而《心经》是佛教智慧的精华所在。
谈到《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潘宗光解释,佛说的“色”即“物质”,物质不能离开空性而存在,空性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空”作为佛教用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不容易用语言固定它的含义。
他说,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是虚无缥缈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这就像我们对“零”这个数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来它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却是包罗万有、变化多端,任何数字与零结合起来,都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例如:在100的后面加上0,就马上增大变成1000;“零”亦可吞噬一个数目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把一个数目乘上零,它便会消失得只剩下零的答案;但若以“零”除一个数目,也可以将之变为无限大;“零”亦可以对其他数目保持中立而不作干预,因为任何数目加上或减去零也不会改变其本身数值。“空”就好像“零”一样富于包容性。
随后,潘宗光又分别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量子力学物质二重性、测不准定理、相对论、万有引力、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变的原理,深入浅出地阐述“空”的无常性、无独立性和包容性。他指,基于因缘所生法,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表面现象,由好到坏,由爱到憎,看似两边对立,其实是互动依存,佛教称之为“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就是不要执著表面现象的任何一边,要深入认识其中的因缘,从而超越两边的对立,这就是与“空”相应。
积极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的潘宗光,还将《心经》运用在现代管理上,他在《心经与现代管理》的自序中表示:如果我们能按《心经》的指示把心灵管理好的话,要把事业管理好也就不太难。他希望对管理有兴趣的朋友藉此对佛学产生兴趣,同时亦希望对佛学有兴趣的朋友能把佛法应用在管理工作上。
从事科学研究数十年,研修佛学十多年的潘宗光说:佛教和科学的范畴虽然不同,但两者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潘宗光表示很喜欢《金刚经》其中一段经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并把它放在办公室座位后面,提醒自己处事勿太执著。
 
潘宗光曾任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兼理学院院长,自一九九一年一月起出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他还是多家中外大学的名誉教授。潘教授潜心佛学,亦体验过修行的生活,曾到台湾、缅甸等地禅修参学;二OOO年赴中国河北省皈依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潘宗光近年来通过著书和讲座录像光碟等出版物,引导读者正确了解佛教大义,启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体味佛法,实践佛陀倡导的利己利人精神。

发表于 2014-3-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xianhua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3-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3-9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3-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就是在进行,“深般若波罗蜜”这个“深”是深浅的深,也就是说这个只是形容这个修行的专注程度。“般若波罗蜜”,“般若”就是智慧,“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到什么彼岸呢?就是从烦恼到菩提了,从烦恼的这个岸达到菩提的那个岸。如果大家对禅宗有一些理解的就熟悉这样一句话:烦恼即菩提。那么此岸和彼岸其实只是心的意境不同而有所改变了,你被烦恼所束缚那就是凡夫,你化解了烦恼就是圣贤就得到解脱。“般若”其实就是智慧寂照,也就是说用清净的心观照一切,使你达到解脱的彼岸。
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解释上句“行深般若波罗蜜”的内容,当你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你就是到彼岸了,如果五蕴还不空你就在此岸。这句的关键字就是“空”,空是不是没有?不是。是非有非无,要说有,它是不永恒的;要说无,它还是刹那刹那的变化,似乎还是相续存在,这就是空的真实含义,不等于没有。这个空只是说它的不稳定性,不永恒性。
发表于 2014-3-9 22: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空是在自性上讲的,色即是空,一切无自性为空。
发表于 2014-3-9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Y291836568 于 2014-3-9 23:30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3-10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发表于 2014-3-1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3-1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发表于 2014-3-1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3-1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3-1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4-3-1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0-1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5 0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