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88|回复: 3

[其他法师居士] 宣化上人開示念佛法门 : 这法门就好像在火里头生出一朵莲华,那么令人难以相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8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自性弥陀 于 2013-11-28 17:59 编辑

念佛勿缓亦勿急 集中精神须菩提
妄想尽时佛自现 火里栽莲切莫疑

我们人在这儿念佛,要心平气和地来念,不要念得很慢,也不要念得很快,所以说「念佛勿缓亦勿急」。你若慢了,就懈怠;若快了,就会有紧张的毛病发生,所以要心平气和地念得很自然。

「集中精神须菩提」,你要把你的精神集中,不要常常打妄想;常打妄想,这精神就不集中。精神不集中,念佛的功夫就会散失了。怎么叫精神集中?也就是专一,只有这念佛的一念,没有其它杂念。怎么说须菩提呢?须菩提尊者是 「解空第一」,着一切相。你能念佛念得阿弥陀佛现身来给你摩顶,这功夫就差不多了。

妄想尽时佛自现」,想要佛现身给你摩顶,你首先要没有妄想。什么是妄想呢?你一边念佛,一边想:「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我能见着您?阿弥陀佛,您什么时候现身?阿弥陀佛,您什么时候手摩我头、衣覆我体?阿弥陀佛,您快放光照一照我吧!」
这都是妄想。

你有这种妄想,本来阿弥陀佛想要放光,因为你这么一个妄想,那个光就暂时不放了。本来阿弥陀佛想要手摩你的头、衣服覆盖你的体,因为你打这个妄想,阿弥陀佛就要等一等了。你就是求佛来加被你,这都是妄想。

想念佛得到「念佛三昧」,就是要一心不乱。所谓「一心不乱」,就是什么妄想都没有,念得心清了、意也定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你这个心要是清了,就好像水中现出月光;你若心是浑的,妄想纷飞,月光就不会照到水里去了。心清就是妄想没有了,好像那个水,一切的尘垢都沉到底下去了。你的心意不散乱,就好像天上没有云彩。所以,有这么两句古语说得很不错:



千潭有水千潭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永嘉大师证道歌》也说得很清楚: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佛法身入我性 我心同共如来合

这种境界都是说心清的境界、意定的境界。可惜呀!我们不会用功的人,越念佛,妄想越多;妄想越多,就越不愿意念佛,就好像那浑水,月亮照不进去是一样的。

念佛法门又有一个譬喻,譬喻什么呢?就像一粒清净的如意宝珠,所以古人这么说:

清珠投于浊水 浊水不得不清
念佛入于乱心 乱心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这个清净的宝珠投到浑水里头,浑水一定要清的。

「念佛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我们用散乱心来念佛,这散乱心里边也有一尊佛了--你念一声佛,这散乱心里头
就多一尊佛;念两句佛,就多两尊佛。所以这个念佛,也就是念心,念心也就是念佛。念心,就要心清;念佛,佛也就
出现了,所以才说:「妄想尽时佛即现」,你那个妄想没有了,佛就现出来了。

「火里栽莲切莫疑」,这念佛法门,本来是人不相信的,「怎么会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一念佛就成佛了?真没有这个道理!」
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费一番的辛苦才能成就;这念佛法门只是念念而已,也不需要什么功夫,也不需要用多少钱就成功了,这是太容易了。因为太容易,所以这个法门是不容易信的法门。所以佛说《阿弥陀经》是不问自说;为什么要不问自说呢?就因为没有人懂这个法门,没有人相信这个法门,这法门就好像在火里头生出一朵莲华,那么令人难以相信

虽然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你不要疑惑,一定能做得到的!一定能成佛的!如果念佛不能成佛的话,那释迦牟尼佛也犯了妄语戒。我相信释迦牟尼佛是真语、实语、如语、不妄语的,这位大觉者不会骗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如果念佛不能成佛,佛说《阿弥陀经》做什么?佛为什么又要没有事情找一个事情来干,说出《阿弥陀经》?由这一点证明,佛说这个不问自说的经,就因为这个法是太重要了,对于末法的时候更重要,所以说「末法众生只有念佛才能得度。」

因为这种关系,我们切记要生出一种信心来念佛;信真了,阿弥陀佛会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你有这种信心以后,要发愿:
我发愿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才能满我这个愿 」如果没有满我愿的时候,我天天要发这个愿--求生极乐世界--那么天天发这个求生极乐世界的愿,我们就要天天老老实实依法修行、依教修行。古人又有两句话说得也不错:



修道之人心莫疑 疑心若起便迷途

我们对这个净土法门要深信、切愿、实行,实实在在去修行,这才容易成功的。



不可说时今又说 语言文字非妙科
各位欲得真受用 心心念念阿弥陀

又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颠颠倒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迷而不觉,所以在没有
事的世界,就要找一个事情来做,乃至于我们打念佛七,也是这样子。

本来不需要打七的,可是我们自己不会用功,在平时不知道用功,所以才举行念佛七,大家集会到一齐共同来念佛,希望
有所成就。你自己如果知道用功,功夫已经得到相应了,那么这打七是多余的;但因为你自己不会用功,所以功夫也不会
相应的,因此大家集到一齐来互相帮助、互相提携。

怎么叫互相帮助?譬如我这儿停止念佛了,你那儿还念呢,我听见你念佛的声音,把我这个间断的念又继续起来,这岂不是得到对方的帮助呢?互相提携,你勉励我,我勉励你,你看我不懒惰,那么我看你也很精进的,这互相一比较,自己就知道应该努力用功,这样就是互相提携。
发表于 2013-11-28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1-28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 2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