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61|回复: 1

[佛经摘录] 使你“转物同如来,弹指超无学”的无上妙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2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我们不知守护六根,住于声香味触色法生心,造就种种事业,此诸法皆是生灭无常,非是菩提。欲证菩提,必在六根上下功夫,此阿毗达摩,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本事经》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若有苾刍。为欲矫诳诸众生故。为求名誉远所闻故。为求利养及恭敬故。而出家者。不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若有苾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所以者何。是诸苾刍。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已。便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既能如实。守护六根。不亏禁戒及能速证最上正断。便能如实。断所应断。修所应修。证所应证。既能如实断修证已。便自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若有为律仪故。为正断故。而出家者。是名真实。于如来所。修行梵行。


《禅秘要法经》
   尔时世尊。因此憍慢比丘摩诃迦絺罗难陀。初制系念法。告诸四众。若比丘。若比丘尼。若优婆塞优婆夷。自今以后。欲求无为道者。应当系念专心一处。若使此心驰骋六根。犹如猿猴。无有惭愧。当知此人。是旃陀罗非贤圣种。心不调顺。阿鼻狱卒。常使此人。如是恶人。于多劫中。无由得度。此乱心贼。生三界种。依因此心。堕三恶道。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答言。以摄六根为本。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答言。以正忆念为本。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答言。以正观为本。又问。正观以何为本。答言。以坚念不忘为本。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世尊。谁能恭敬于佛。佛言。善护六根者。
修持以下诸经可以六根清净

《妙法莲华经》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佛说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典深生敬信。以妙香花及诸饮食衣服卧具。咸悉供养说法之师。及写此经读诵之者。此人现世必当获得无量福利。饶益其身离诸病苦。眼等六根清净无患。不遭水火饥馑厄难。亦无恶毒之所中伤。一切有情见者欢喜。命终之时见不动佛来相慰谕。告言善男子汝修善根其福无量。十方净土极乐世界随意受生。



念佛可以六根清净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寻时即得诸佛现前三昧。得是三昧已。见东方阿閦佛及妙喜国。了了分明。如是十方。各见诸佛上妙国土。了了分明。既见十方佛已。梦象头上有一金刚人。以金刚杵遍拟六根。拟六根已。普贤菩萨。为于行者。说六根清净忏悔之法。如是忏悔。一日至七日。以诸佛现前三昧力故。普贤菩萨说法庄严故。耳渐渐闻障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鼻渐渐闻障外香。广说如妙法华经。
得是六根清净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心纯是法。与法相应。复更得百千万亿旋陀罗尼
六根中“意根”最胜

《妙法圣念处经》
  意根乐执着  意根称最胜
  意根能速疾  意根能欢喜
  伽陀演说此  能作亦能说
  抖擞诸烦恼  业果善了知
  了知得失事  能趣妙菩提
  一切诸有情  
六根中第一
  林间乐止住  远离诸冤贼
  了知是六根  正行从此出
  常处等引位  抖擞诸业障
  譬如于虚空  风云不能染

六根是诸阴界,又与尘同源。闭塞六根,就是入“阴界”。

《观佛三昧海经》
从六根中生诸脉根。


《阴持入经》
死时是命六根已闭塞是为死。上本为老。后要为死。是故名为老死。




《阿差末菩萨经》
何谓得佛心定意?不以色相,不以种好,亦复不以本宿行故而致是德,亦不希望作是致是。所以者何?不念过去当来之者,亦复不念今现在世,亦不由从五阴、六衰而致之也。何谓为五?其五阴者,谓思六根。其六根者,谓眼、耳、鼻、口、身、意所别。其六衰者,知色、声、香、味、细滑、法。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虚空孕菩萨经》
      “一切诸法相, 真实无知者;
   
若人住诸阴,六根皆闭塞。
   观一阴不实,所谓色阴是,
   彼疑诸佛法, 迷惑众生等。
   善哉大世尊! 愿为说实法,



《大明度无极经》
 佛言:“云何幻与色异乎?”
  “不也,世尊。”
  “幻与痛、想、行、识为有异乎?”
  “不也,世尊。色犹幻,痛、想、行、识犹为幻。”
  “云何,善业,明是中,想知立,行五阴而为菩萨?”
  对曰:“菩萨学如幻人,是中持如幻者即五阴。所以者何?如佛说识如幻,若此识六根亦然,何者意幻为三界耳?如三界即六根,如六根即五阴。”



   所以,仅仅闭塞六根,而不能令六根清净,不能证得圆通,还是在六道里转圈,没有摆脱三界,最多只引发一些小神通,获得一点小福报,离佛菩提尚在遥远,何况又有入魔之险,堕落之苦,修行者切不可住于诸阴而不自知,妄称觉悟,成大妄语。

佛法中,尤其是大乘佛法,对于六根修行要求不同于外道和小乘,他有超凡脱俗、无与伦比的优势!那就是入世而不迷,处乱而心静,绝不是一味的死禅枯定,而是入世救世的大方便法门!有扭转乾坤的神通自在!这就是圆通法门、般若空慧的菩萨道!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何谓心寂?能御六根故



《大宝积经》
菩萨非以灭六根故名得自在,知诸众生上下根故名为自在。  



《佛说华手经》
 
佛不依六根  亦复非不依
 外道迷此议  世间所不解



《宝星陀罗尼经》
   第一义无体  无实亦无相
  
六根犹如空  此中无作者
  分别相如是  唯分别无法
  六受及六爱  六触为其本
  六触入如是  亦须解知空
  观察无一切  如法自体性
  无起亦无灭  此中见无实
  诸法同法性  三世无一物
  若知无热恼  此道最无上


《妙法圣念处经》

  如是十二处  六境及六根
  识等生灭时  相应成妄想
  智者善修心  不住色等法
  而入寂静门  湛然无一相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为什么最后会是诸根互用?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娑婆众生耳根最利,当学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含类经典中对于六根修行的内容和要求

《佛说长阿含经》
善御六触,护持调伏,令得安隐,犹如平地驾四马车,善调御者,执鞭持控,使不失辙;比丘如是,御六根马,安隐无失。彼有如是圣戒,得圣眼根,食知止足,亦不贪味,趣以养身,令无苦患而不贡高,调和其身,令故苦灭,新苦不生,有力无事,令身安乐。


《中阿含经》
“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守阁人;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护六根为守阁人。舍梨子,若比丘、比丘尼成就护六根为守阁人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

《杂阿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士夫游空宅中,得六种众生:一者、得狗,即执其狗,系著一处;次得其鸟,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罗,次得猕猴,得斯众生,悉缚一处。其狗者,乐欲入村。其鸟者,常欲飞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乐向冢间。失收摩罗者,长欲入海。猕猴者,欲入山林。此六众生悉系一处,所乐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处,各各不相乐于他处,而系缚故,各用其力,向所乐方,而不能脱。
  “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生其厌;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此六种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随觉境界。如彼士夫系六众生于其坚柱,正出用力随意而去,往反疲极,以绳系故,终依于柱。
  “诸比丘,我说此譬,欲为汝等显示其义。六众生者,譬犹六根;坚柱者,譬身念处。若善修习身念处,有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则不生著,不可爱色则不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于可意法则不求欲,不可意法则不生厌。是故,比丘,当勤修习,多住身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何等为六根?眼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修习、不执持,于未来世必受苦报;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执受相,执受随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执受,住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执持律仪,防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于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云何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仪,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如是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即说偈言:
   “于六触入处,住于不律仪,
   是等诸比丘,长夜受大苦。
   斯等于律仪,常当勤修习,
   正信心不二,诸漏不漏心。
   眼见于彼色,可意不可意,
   可意不生欲,不可不憎恶。
   耳闻彼诸声,亦有念不念,
   于念不乐著,不念不起恶。
   鼻根之所嗅,若香若臭物,
   等心于香臭,无欲亦无违。
   所食于众味,彼亦有美恶,
   美味不起贪,恶味亦不择。
   乐触以触身,不生于放逸,
   为苦触所触,不生过恶想。
   平等舍苦乐,不灭者令灭,
   心意所观察,彼种彼种相。
   虚伪而分别,欲贪转增广,
   觉悟彼诸恶,安住离欲心。
   善摄此六根,六境触不动,
   摧伏众魔怨,度生死彼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其他一些佛经对于六根的开示: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于是弥勒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心。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善调六根身口意业皆悉寂静。然其六根百福所生妙相庄严八十种好。三无数劫之所圆满。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日光明相庄严其身。一切有情瞻仰无厌。近无等等佛果菩提。

《占察善恶业报经》
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喜乐圣种住兰若, 于第一义常相应。
   修诸禅者舍六根, 亦舍爱取阴界入,
   三界境界爱尽除, 远离三世及断常,
   于禅损减尽不念, 是人得离黑白尘,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
      关闭一切六情根, 常能远离于诸欲,
   修苦无常空无我,亦善观察于世谛。
   诸苦所因爱欲本,悉能干竭诸烦恼,
   以是义故摄六根,能善断除一切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