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1|回复: 0

[其它] 反求诸已,接通佛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转自 扎西郎加活佛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ebaab0102fa88.html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切众生都活在当下中。


什么是当下呢?毫无疑问,在领悟到胜义谛前,当下的概念只能够用世俗谛的语言去解释,当下只存在于眼前的世界中。


我们能离开当下吗?当然不能。在进入中阴前的每一刻都不能。当我们试图离开当下,但又不能真正离开当下时,即是所谓的没有专注于当下。然后我们就会陷入想象,被思虑盘踞,瞻前顾后、计划将来、回忆过去,充满恐惧、悔恨与遗憾。懊悔过去错失的机会,担心未来可能的损失。


然而,让心始终保持平静、不再心猿意马并不容易。但如果不能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一直饱受期望、担忧与恐惧的煎熬。


由此可见,能够专注于当下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保持平心静气,便能专注当下。时刻意识到自己活着,感受自己与佛菩萨之间的联系。


当我们心猿意马,便失去了这种联系。佛性在内心,而我们感受不到内在的声音了,因而失去与佛菩萨的联系,佛菩萨也就无法再指引我们。或者说,指引了我们却不能接收到。


因此,我们必须收敛纷沓的思绪和狂乱的情绪。


我们总是用自我的狭隘意识去衡量事物,我们习惯于自我投射下事物的面貌,却不习惯接受它们真实的样子。我们不习惯真实而清醒地活着,每每感到困惑即求助头脑,求助依循习气和自我做出的判断,之后更加烦躁不安、焦虑、悔恨和欲望,更加远离实相。


我们无法全然地活在当下,只一味沉溺于成就、名位,膨胀我执。然而,这些终将退色、消失,向外寻求依靠的结果只能是不断缺失。


是时候面对自性了!反求诸已才能够平心静气,把握机会过圆满而清醒的人生。


一旦我们及时醒悟,便可以把握当下,进而把握和诸佛菩萨的联系。此时我们将清静自在,心是清明、完整的。过去无数世我们虽曾无明地虚度了许多时光,如今终于听闻佛法,并接通了无限的佛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