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4|回复: 5

[其它] 末学建立了一个简易佛法论坛,欢迎大德同修光临指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楞严经学习讨论实修论坛(孕育】

末学建立了一个简易论坛
恭请大德同修捧场,发表佛学修学体会。挑战,无遮辩论。
演程恭候
http://q.163.com/lengyanjingxuex/

楞严经学习讨论实修论坛

以大佛顶首楞严经学习讨论实修为核心,以明心,开悟,实修为宗旨,引导广大同修学习,护持如来正法。 进一步修学妙法莲华经,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归宿。

末学以净土五经为主修,兼及楞严,法华,华严,涅槃,般若为助行。欢迎广大同修光临指导,开示,教诲。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10-28 19:04 编辑

读诵楞严咒的好处
[楞严咒]发表时间:2012-03-30 09:55点击:29439 大字体正常字体小字体 关闭当前窗口  读诵楞严咒的好处  我们能诵《楞严咒》的人,都是在无量劫以来培植大善根的人,才能把《楞严咒》读得熟,背出来,永远也不忘记,这就是善根的表现。若你没有善根,不但不能念,就连《楞严咒》的名字也遇不着;就算遇着了也不懂,不会念。所以我们现在能念能背,都是有大善根。 

 《楞严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门,我们学得一句,明白一句的力量,便要照着去实行。但也不是听说法有大灵感妙用及力量,就去用它。你用法,但不持戒,好像一般人什么都不懂,随便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而在紧要关头时念五大心咒,这是污蔑法;没有功德,却要支配鬼神及护法,那只有增加自己的罪业,自己会遭受飞灾横祸之事。所以修法的人所先要首持戒律,要注重德行,首先要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你道德不够,就像假传圣旨,冒充国王,这是行不通的。现在人只注重念咒灵验有效力,但不重自己的品德,即使念也没有功力。  
所以学《楞严咒》法,所行必须要正,存心要正,不打不清净的妄想,不做不清净的事,要念兹在兹修清净的行门。如果一方面修《楞严咒》法门,一方面不好好守规矩,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发生,这一点大家必须明白。若是你不存正念,不行正行,便会令金刚藏菩萨不佩服你,不保护你,佛菩萨是慈悲的,他不会损害众生,不会瞠害人;可是所有的侍从,一切的护法、天龙、鬼神,都是有很大的脾气。这种恶鬼、恶神,他见到你这修道持咒的人有过错了,他就会给你一点灾害,或者令你不自在,令你有很大的麻烦,你便会发生种种灾难,受种种的果报,这是丝毫不可以开玩笑的。所以必须斋戒沐浴,要心里也清净,不打污染的念头;身上也清净,不行污染的法门,时时刻刻要保持清净,不可以有丝毫不规矩的行为。  
诵持《楞严咒》比买黄金更赚得多,诵《楞严咒》一遍,就等于几万万盎司的黄金那么有价值,不过不能用贪心来诵持。若能持戒律,无嫉妒障碍,无贪嗔痴,那么诵持《楞严咒》就有大感应、大利益;若你有不守规矩的行为,修这个法便没有大的感应力量。并不是因为咒没有灵验,而是你不守规矩,护法善神离得你远远的,有什么事情他也不管。所以凡是诵持《楞严咒》的人,不要有一种诡谲的心,不要有一种尽造罪业的行为。任何时候都要正大光明,只知利他,不知利己,存菩萨心肠,存菩萨行门。 
 修《楞严法》是很灵感的,但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要没有自私心,其次要没有自利心,要存大公无私的心,要存至中不偏的心,要存舍己为人的心,要存普渡一切众生的心。有以上所说这样的心,便能很快成就。各位要注意,你一定要守五戒,奉行十善,这是最低限度要遵守的规则。修这个法不守规矩是不行的,不守戒律,或心里尽打污染的妄想,不单修法没有感应,没有成就,而且还会有奇祸。所以修楞严法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可以相应。不可以随随便便讲是讲非,挑拨离间,或令大家在道场住得不安乐。你一定要举动行为管自己,行住坐卧不离家,不可以尽给旁人洗衣服,要好好把自己照顾一下,回光返照。 
 《楞严咒》是灵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严咒》怎么没有效验?”不管有没有功效,你就去念,就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锻炼就有功夫,不可说不锻炼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间断,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时间久了就生懈怠,对《楞严咒》不再有兴趣。这不是说你一念,就见到什么功效,就见、不见什么功效,你也要天天受持读诵。这必须要日久功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就有感应的。就好像读书要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真正有学问,修行亦复如是。持诵这个咒,你要念兹在兹的,时时刻刻都诵持这个咒,不要间断,也就像穿衣、吃饭、睡觉那样要紧,一天都不可以少的。不管它有什么功效,你天天受持读诵,时间久了就有基础,自然就有它的功用。  
你想成就妙行,得到不可思议的力量,你不要心里总打妄想,想入非非,总是妙想天开。你诵咒若间断了,你三昧就不会成就的。修习楞严法门要拿出真心、诚心来修习。什么叫真心?就是为修持《楞严咒》,把时间也忘了,空间也没有了,是日、是夜都不知道,吃饭、没吃饭也不知道,睡觉没睡觉也不知道。什么都忘了,什么都没有了,一念像无量劫那么长,无量劫又为一念。要有这种精神,吃饭、睡觉什么都忘了,只一心来修行《楞严咒》,一定成就三昧的。不能这样,就谈不到真正修楞严法门,不只修楞严法是如此,修其他的法门都要如此,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渴不知渴,饿不知饿。说:“那不是变成最愚痴的人了吗?”就是要如此,这才叫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如愚始见奇  你若能学到愚痴到这个样子,无论你修什么法门,都能得到三昧,都会有所成就的。就是因为你没能愚痴,没能真正进入三昧的境界,所以修来修去也不相应。 
 你用功持诵《楞严咒》的时候,或者会梦见拜佛,或者梦见佛放光,或者梦见佛来摩顶,或者梦见佛和你讲经说法,或者梦见菩萨、缘觉、声闻、圣僧,或者天上的将军,或者梦见自己腾身虚空,或者梦见会飞了,这都是好的境界;或者骑马,或者渡江,种种祥瑞的光,或者有种种非常出奇的异相。假设得到这些应验,你更应该很小心的,你要发菩提心,身、口、意三业要清净,更加紧你的功夫来持诵这个咒。可是你不可以对人去宣说,你有什么感应了,有什么灵验,叫人相信你,对你有好感。你有什么感应,自己知道就得了,你尽炫示自己的功德,各处卖广告,满街卖修行,这是不对的。你如果这样,便有了漏洞,魔就得其便。就好像你有了财宝,不把它放在保险箱里,你把它放在门口,一定会被人偷去。所以修佛法要很小心,不要让天魔外道得便。可是和你同道的,就是一同修行,你不是为了名利,或者为了令人恭敬我、赞叹我,你可以说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要是诵持《楞严咒》,有了功夫,有了受用,那么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和他的徒弟眷属,就都常常随从保护着你,令你遂心满愿。纵然魔王想找一个漏洞,想来找你的麻烦也没法子。在过去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东山那个地方修行,他戒行精严,修行也特别认真。 
 有一次土匪把这个城围上,弘忍大师忍不住了,就想要救这个城里头的老百姓,于是乎他就下山了,从东山那个地方到湖北城里去。土匪一见弘忍大师来了,就吓得丢盔卸甲望影而逃,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弘忍大师虽然是一个人下山来的,可是土匪看到完全是穿金盔金甲的天兵天将,就好像从天上下来的天神一样,都穿着金盔金甲,手里拿着宝剑威武奇扬的。土匪一见到这样的情形就吓得望影而逃,不用一刀、一枪、一箭,他们就撤退了。这是因为弘忍大师他诵持《楞严咒》,所以土匪一见着弘忍大师就吓得跑了,这就是有真正的功夫才能这样子,若没有真正的功夫,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应道交。 
 因为释迦牟尼佛为了保护我们现在所有一切初发心的学道人,所以宣示《楞严咒》,来帮助我们得到定力,令我们身心泰然,没有什么麻烦。所以我们时时刻刻不要忘了这个法,我们若能诚心专一诵持《楞严咒》,就是绍隆佛法,就是正法住世。 
 楞严咒乃咒中之王,除障之最,诚挚持诵楞严咒,福德最具足,加持最具力。 平时日夜持颂、或开车中跟随持颂,不仅提神解劳,能让身心安定,平静情绪,更可远离业力,改变身边周遭磁场,离祸得福。  不可思议的咒王,由声音最具摄受力的奕睆居士来诠释,再加上夜晚山顶星空、海涛等大自然音效,让您闭上双眼,即可感受如同身历其境般,其加持力亦不可思!!
佛法在线佛教网:  
http://www.liaotuo.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读诵楞严咒的好处:http://www.liaotuo.org/view-68133-1.html
发表于 2013-10-28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心守护如来正法的师兄支持一下后学,去注册发个帖子。一周内必须达到十个人才不被关掉。
南无阿弥陀佛http://q.163.com/lengyanjingxuex/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禅的秘诀
        在自己的自性上用功夫,不是向外驰求。
        禅译为“静虑”,又为“思惟修”。思惟就是参;静虑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思惟修”就是教你提起话头,念玆在玆,时刻不忘的意思。所谓“朝于斯,夕于斯”,在自己的自性上用功夫,不是向外驰求。凡是外来的境界,若是跟着它跑,便很容易走错路。从自性生出的境界,才是真境界。这一点,希望各位要弄清楚。否则便上魔王的当,终于做他的眷属。
        静虑这一法,要绵绵密密的用功,不要间断。在用功的时候,好像母鸡在孵蛋那样的专心,又好像龙在养珠那样的谨慎,又好像猫在捕鼠那样的忍耐。参禅要有“坚、诚、恒”的心,不可有骄傲的心。不要以为我比谁都高,比谁都强。如有这种思想,那就是狂魔入体,功夫不会进步。
        参禅的时候,不可打妄想。打妄想没有真实的受用,浪费大好时光。参禅要有忍耐心、长远心。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然贯通,明朗开悟。若没有忍耐心,不能吃得苦,不能耐得劳,遇到境界,便投降了,这种行为最要不得,是参禅的大忌。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
“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在,就不会向外驰求,到处攀缘。若是不在,则容易妄想纷飞,甚至发神经。总要找机会,令人供养。有这种思想,那就不自在。
“菩萨”的行为,一切是利益众生,以众生为前提,绝对不是为利益自己。我们凡夫的思想,恰好相反,总想利益自己,而不利益众生。无论做什么事,先要计较一番,有利的就做,没有利的就不做,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就因为这种关系。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所以就发生战争,造成国破家亡的残局。
    这位菩萨,他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现在,生生世世都修深般若法,没有间断的时候。修深般若法,
    (一)没有骄傲心;若有骄傲心,就是愚痴。
    (二)没有自满心;若有自满心,就是愚痴。
    (三)常生惭愧心;不生惭愧心,就是愚痴。
    (四)不生攀缘心;若生攀缘心,就是愚痴。
    (五)不生瞋恨心;若生瞋恨心,就是愚痴。
    (六)不生颠倒心;若生颠倒心,就是愚痴。
        我们修道人,以这六种心,做为标准。衡量自己所行所做,是否如法?如法就是智慧,不如法就是愚痴。也就是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是智慧。不修戒定慧,不灭贪瞋痴,就是愚痴。智慧和愚痴的分别,就在这个地方。
        要修深般若,才会照破五蕴中的五十种魔境:在色蕴中有十种阴魔,在受蕴中有十种阴魔,在想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行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识蕴中也有十种阴魔。总括来讲,有这五十种;分开来讲,有无数无量种。如有不慎,就堕入魔境。总而言之,凡是有邪知邪见的人,都是属于魔的眷属;有正知正见的人,都是属于佛的眷属。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认清魔的境界,不会被其动摇。这时候,不但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即是真空。所谓:“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
一切苦厄,就是三灾八难之苦厄。
        若能将这四句经文的法,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证得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今将这八风浅释如下:
        (一)称:就是称赞。人家称赞你一声,觉得比蜜还甜,心里很舒服。
        (二)讥:就是讥讽。人家讽刺你一句,就受不了,心里就不舒服。
        (三)苦:就是苦恼。受一点苦楚,就烦恼起来;一切苦来折磨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
        (四)乐:就是快乐。受一点快乐,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乐都是考验,看你怎么办?
        (五)利:就是利益。得到利益就高兴,失去利益就悲哀,这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六)衰:就是衰败。无论遇到什么艰难,要损失不计较,失败不动心。(七)毁:就是毁谤。有人毁谤你,说你的坏话,无所谓!应该处之泰然,自然风平浪静。
        (八)誉:就是荣誉。有人赞叹你,宣传你的名望,仍要无动于衷,视功名犹如瓦上霜。
    这八种风,是考验“心”的法门,在逆境不动心,在顺境也不动心。若是动心,就是修持不够,没有定力的功夫。若是不动心,便证明有功夫。但是不能自满,自我宣传:“八风也吹不动我,我的定力,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这样也不对。     
        在宋朝有位苏东坡居士,他对佛学略有研究。虽然他禅定功夫还不够,却自觉定力到了相当程度。有一天,心血来潮,灵感而至,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以为自己已开悟,所以请佛印禅师给印证,于是派遣侍者过江送到金山寺。老禅师一看,在原纸上写上“放屁!放屁!”四个字,交给来人(侍者)带回。苏东坡一看,无明火有三丈高,大发雷霆,岂有此理!这是开悟的偈颂,怎说是放屁?于是过江来找佛印禅师算帐。
        不料,来到金山寺的山门时,佛印禅师已在那里等待他的光临,就大笑地说:“好一位八风吹不动的苏大学士,竟被屁风吹过江来,欢迎!欢迎!”(因为他们二人是老道友,时常开玩笑)苏东坡满肚子的火,刚要爆炸,被老禅师一说,觉得有理,于是承认自己定力不够,乃向禅师顶礼谢罪。从此之后,不再说口头禅了。
    禅是行的,不是说的,能说不能行,无有是处。


法界佛教总会  .   DRBA / BTTS /  DRBU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 07: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