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66|回复: 17

请大家探讨:“心正法则净,心邪法则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5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金刚经》说:“三心不可得。”
《楞伽经》说:世间法(是何心见),出世法(是何心见?),大乘法(是何心见?),最上乘法(是何心见?)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9-15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方广佛华严经
发表于 2013-9-16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心既不可得,欲起何心而探讨乎?

点评

凡夫妄心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6 09:45
发表于 2013-9-16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哩嘎都 发表于 2013-9-16 03:54
三心既不可得,欲起何心而探讨乎?

凡夫妄心而已
发表于 2013-9-16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答案就在”觉林菩萨偈“里。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师兄指点!我想知道的是,凡与圣修行法区别在哪里?

点评

大乘法中,因地菩萨要至初地才算入圣位。华严经十地品解说的很祥细,每一地修学都不同。初地修的是普贤十愿。其他的自己去读经就知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16 12:14
发表于 2013-9-1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问题,要回答,估计容易出口即错。看来师兄很熟悉《金刚经》和《楞伽经》,何必问别人?
发表于 2013-9-1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勤居士 发表于 2013-9-16 11:31
多谢各位师兄指点!我想知道的是,凡与圣修行法区别在哪里?


大乘法中,因地菩萨要至初地才算入圣位。华严经十地品解说的很祥细,每一地修学都不同。初地修的是普贤十愿。其他的自己去读经就知道了。
发表于 2013-9-1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1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9-1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9-17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勤居士 发表于 2013-9-16 11:31
多谢各位师兄指点!我想知道的是,凡与圣修行法区别在哪里?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
见道前的凡夫位,像在荒废无人聚落中寻井,没有方向感;
找到井后,譬如已见圣谛,心裡终于踏实,
剩下的汲水工程,则是修道位中有学圣人的工作了。

若单就所修止观而言,所缘并无大异,
但用心致力上略有所偏,譬如:
凡位多观而少止,有学位多止而少观等,
但也不尽然如此,随人根性耳。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
过去心:‘参禅入定后见到境界,所现的境界乃过去无量劫中各种无始颠倒与妄想所现,故说凡所有相皆虚妄。’
现在心:‘修行人不知要远离,且贪取法相而走火入魔。《大涅磐经》说:”外道虽有天眼,也是肉眼见。凡夫神通乃声闻缘觉境界。’
未来心:‘修行人不但贪取法相,且作种种妄想,日后必成大器。随之落入魔道不可自拨。
世间法:“ **【复次大慧。智识相,今当说。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岀世间。岀世间上上智。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夫,计着有无。云何岀世间智。谓一切声闻缘觉,坠自共相,希望计著。云何岀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佛又告大慧:“智者所现之相是在得自觉圣趣之后,今应当为你等细说。若能善分别智与识之相。便能通达智慧得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其智有三种;就是世间法、岀世间法、岀世间上上智。”

**什么是世间智?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与凡夫在境界上计着有无见,作凡夫神通与外道法,凡夫神通是肉眼见。

**什么是岀世间?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坠外性非性和自共相中,且还希望计着有无二见,或由贪心招来阴魔,或因只见一物不见多物而得少而知足。

**什么是岀世间上上智?是诸佛菩萨知一切法皆是自心现量,离一切虚妄相得不生不灭法。离有无二见,离人法无我见入如来地,缘自得法修入寂灭观。《大涅槃经》说:“大寂静就是大涅槃。”

**【大慧。彼生灭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坠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岀不入故。如水中月。】

**“大慧,如法有生灭者是识,知修不生灭者是智。再次坠见相见无相,及坠有各种相因见者是识。超有无相,远离无有相是智。再次又见长养相与各种庄严相而不离是识。离一切相是智。知生灭莫坠,知自共相应离,知修入不生不灭,再次,意去迅速现碍之相是智,境界所现种种,有碍意去之相是识。再次,三事和合成混乱相方便是识。无事寂静得自性相,方便成就众生是智。再次,得相不离相是识,离相寂灭是智。所有圣智境界是不岀不入,非实非虚,故境界所见如水中之月。”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采集业为识 不采集为智 观察一切法 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 是则名为慧 缚境界为心 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 慧则从是生 心意及与识 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 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 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 所行悉远离 我有三种智 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 悉攝受诸性 二乘不相应 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 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 如来智清净。】

**“采集善恶诸业名为识,通达大义不采集诸业是为智。修得清净境界,逮得如来自在三昧神力是名为智。心被内外境界所缚,智由觉想所生。从菩萨地现无所有至佛地得最正觉,就是从智慧中生。心是第八识中的藏识,意识是第七识中的业识,关键在第六意,能不分别前五识则远离了。内外境界则是清净,无尘可染,六七识也就无所作用。这样也就远离了思惟想,修行人则得无思想法。虽只修到声闻也入了佛子地,得境界上清净。假使能改变修行法,前修神通后得法,便得如来的自觉圣智。得无生法忍。语言、举动、思想悉远离了。佛有三种智;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便能开发如来一切境界,现真境实相。此时的佛子见实相后心动荡了,迷念于境界。这是声闻缘觉种性,智者能远离有无境界,处在自性相上。由声闻缘觉种性修岀如来第一义法,得心清佛土净。”

**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世法:”

第五节   斯陀洹与小乘四果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诸斯陀洹,斯陀洹趣,差别通相。若菩萨摩诃萨,善解斯陀洹趣差别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分别知己。如是如是,为众生说法。谓二无我相,及二障净,度诸地相。究竟通达,得诸如来不思义究竟境界。如众色摩尼。善能饶益一切众生。以一切法境界无尽身财,攝养一切。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听受。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云何为三。谓下中上。下者极七有生。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

此时大慧菩萨大菩萨又问佛言:“世尊,惟愿为我等说,一切斯陀洹果,以及其它斯陀洹乐趣,所差别的通相。这是斯陀洹与斯陀洹差别通相。若菩萨大菩萨能很好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别。所得的成就不同于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了解之后以正法为众生说不思义法。要远离人无我、法无我。远离烦恼障,所知障。从至地入更上地所得的真境实相能通达至佛的不思义究竟境界,得如来的摩尼宝珠,成就一切众生。正确应用正报身,依报财,纳受和仰仗如来智慧。佛告大慧:“谛听谛听,佛法须深入专研,方可体解大道。今为你等细说。”

大慧禀佛言:“好啊,世尊!我等愿闻其详。”

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所得须陀洹果的差别。那三种?是下中上,下者七死七生,中者三死三生或五死五生而般涅槃,上者即此生而般涅槃。”

在修习意生身阶段,为什么说到小乘四果?就是清净与懈怠的对比。修行人在七地后期就要修意生身三昧神通。于彼惑乱,圣智也现而非颠倒。而须陀洹开悟后连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留恋六根六尘。所以要七死七生,这就是须陀洹趣。因此须陀洹稍有认识即可五死五生,或三死三生,若再提高认识,此生而般涅槃得阿罗汉。但虽已涅槃却是小乘。只能自利,不能利他,故不能为人说法,无有佛的知慧。阿罗汉如果放弃无念正受三昧法。在七地后期修神通与法。便能通达如来第一大义。

【此三种有三结,下中上。云何三结。谓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上上升进,得阿罗汉。大慧。身见有二种。为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比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如热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攝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著。】

有三结,分下中上。什么三结?就是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修行人能上上精进,此生得阿罗汉。若不精进就要七生七死。大慧,三结第一结是身见。身见就是肉眼见,不是慧眼见,故说是小乘。身见有二种;一;俱生。二;妄想。妄想分缘起妄想、自性妄想。缘起妄想;比如缘某事某物引起妄想,于是种种妄想自性计着生。这妄想是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是愚夫妄想。自性妄想,是有妄想习惯的自性相计着。比热时的气焰,口渴的鹿,以为是水,于是自性妄想有水喝。这是须陀洹妄想身见。须陀洹虽知人无我见,但这身见只纳受无性的境界,长期以来都想远离断除无知的妄想而计著。

【大慧。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作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断。】

“大慧,俱生者,是须陀洹肉眼见,是身内的四大;地、水、风、火。身外的四阴;受、想、行、识。所见的是无色无相。能造所造。是外来的展转缘与生起内因的大种性,非集性自性。须陀洹观有无品观有无境界都不现时,连肉眼都断见了,贪涅槃的心也灭了,这是肉眼见相断。”

【大慧。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馀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相。须陀洹断。】

“大慧,疑相者,就是开悟之后,有善见的相。首先见到二种妄想身见与俱生见的境界已断。疑法不生,即不远离妄念烦恼处,却以大师的功高见,不管净与不净,是名须陀洹见断。”

【大慧。戒取者云何。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具乐,故求受生。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

“大慧,戒取者,须陀洹为何不取戒?就是善见担心再受生的苦相,故不取。大慧,取者是愚夫决定。若勤修苦行,为众具乐,而求轮回受生,是为不取。除能回向自觉圣智最胜境界。离了妄想,得无漏法为众生行一切方便,才算得修心持戒。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

【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坠身见,及诸结不断。】

须陀洹能断以上三结,贪痴则不生。若须陀洹作是这样想,这些结我断不了。一定有二种过,仍坠身见,和诸结不断。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佛告大慧。若爱乐女人。缠绵贪着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断涅槃贪断。】

大慧恳请佛言:“世尊,世尊说许多世欲。这什么须陀洹能断贪欲?”

佛告大慧:“若爱乐女人,缠绵贪着各种方便,得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须陀洹则不生?为什么?已得三昧乐正受,能断贪欲,而贪着涅槃之心未断。”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大慧,什么是斯陀含相?就是顿然开悟,观照色相生妄想,再生相见,后知是自心现量,逐渐相不生,而善现见禅定所趣的相。斯陀含是顿来此世,尽苦已得涅槃,是名斯陀含。”

【大慧。云何阿那含。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名阿那含。】

“大慧,什么是阿那含,是过去、未来、现在所现的色相。及外性非性,所产生和所现,知是自心妄想习气所生,于是除灭习气过患,使妄想不生,同时断了三结,是名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罗汉。】

“大慧,阿罗汉者,从初禅以来皆以无念正受的三昧法对待一切境界,不受法缚,所以说解脱力明。这时虽有烦恼,苦与妄想都是无性相的,不影境界,是名阿罗汉。”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三种阿罗汉,此说何等阿罗汉。世尊。为得寂静一乘道,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馀。馀者行菩萨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愿故,于大众中,示现受生,为庄严佛子眷属故。】

大慧对佛言:“世尊,世尊过去曾说三种阿罗汉,现再说哪一种阿罗汉?世尊,是得寂静一乘道?是为菩萨大菩萨方便示现阿罗汉?还是替佛说法起化身佛作用。”

佛告大慧:“是得寂静一乘道声闻,跟其他修行法没关系。其他者是从有余涅槃至无余涅槃修入菩萨行。是菩萨摩诃萨方便显现教化阿罗汉起化身佛作用。为善巧方便本愿在大众中说各种受生之苦,引导众生及阿罗汉成为庄严佛子眷属,成为阿罗汉。”

【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禅者入禅,悉远离故。示现得自心现量,得果相,说名得果。】 

“大慧,菩萨大菩萨对于凡愚众生说不同法,以便他们远离消除妄想,利益众生,说明想得成果须从禅定来。如是修禅者入禅,反观内照,见自性境界,善分别自心现量,远离妄念与烦恼在而入三昧,开示各种成果与成就过程。”

【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

佛再告大慧:“要想超过诸禅的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及居无色界的阿罗汉,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假使将妄想纳入境界能超三界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有自心现量故。”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禅四无量 无色三摩提 一切受想灭 心量彼无有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及与阿罗汉 斯等心惑乱 禅者禅及缘 断知见真谛 此则妄想量 若觉得解脱。】

“修诸禅定者便有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修入无念正受三昧法,便远离了受想行识,也离自心现量相。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小乘四果都有相见,皆有思惑扰乱其心。而大乘法门是修禅者对内境界离一切见,对外境界不分别一切缘。修行人断离所见,便住入如实空法,得住离有无事相见。这四种小乘若远离了自心现量,即得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法: **
三种意生身法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种意生身。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受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进相,得三种身。】

**以下详说三种身,修行者了知从初修地而上上增进,至究竟地,便得三种意生的身见的相。

**【云何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乐正受故,种种自心寂静,安住心海。起浪识相不生。知自心现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以十地计算,是三四五地,以五地计算,开悟后从六地修起,故说是六七八地。

**什么是三昧乐正受意生身?就是以法受持,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虚妄相,参禅修寂灭观的三昧法。这样就不致走火入魔,能以寂静,安住心海,虽有心浪起,眼对于色,不生眼识故不生,这样境界灭而改修意生身法。若修行人在不离虚妄相下作意生身法,就没有实用价值,且有阴种子生,甚至发展成为外道。

**【大慧。云何觉自性意生身。谓第八地观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馀三昧门,无量相,力自在明,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犹如幻梦水月镜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支分,具足庄严。随入一切佛刹大众,通达自性法故。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大慧,什么是觉自性意生身法?是心净佛土净,入般若波罗蜜得八地不动地。以观察觉(观察觉相),了知如幻等的如实空法。由心身转变得无所相的清净境界,是得如幻三昧,即看境界而无念正受及其它的三昧门乐,能在觉法自性上,现意生身所需要的无量妙相。由神力和佛的自在力而现各种自在相,像修如来地的妙华庄严快速现,而且迎合回答所要求的事与未来情况。这样所见的意生身性相。像幻梦现,像水中所见的月,像照镜所见的色像非常明显。这样意生身的建立,有时并非意所造作,是佛需要现,会产生种种事态分和支的演变,能具足事态完整的庄严,圆滿从生所求之事,自觉圣智神通自在意生身法随入一切佛刹教诲大众。使一切修行人通达大乘法,是名觉法自性意生身。

**【大慧。云何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谓觉一切法,缘自得乐相。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大慧。于彼三种身相,观察了,应当修学。】

**什么是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就是开觉之后入九地得佛的智慧,得佛的一切法,得自己宗通,为人说通,后继有人,佛种不断,入十地如来禅。这时修行人,放弃九地种种智慧,不闻不问,无虚无察,不思惟不造作能缘自觉一切种类俱现,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非我乘大乘 非说亦非字 非谛非解脱 非无有境界 然乘摩诃衍 三摩提自在 种种意生身 自在华庄严。】

**意生法身是如来名号,是得自觉圣智神通自在意生身法,是如法受持具足意生身所需条件而得的。比如无生法忍得意生身,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这意生身法,不是声闻缘觉外道而能得到的,并非想修佛乘大乘者能得到的。不是听法或看经得到的,不是悟入真谛便能得到的,不是得解脱能得到,也不是在有无境界上能作意生身法。故经说:“于彼惑乱,圣谛也现,而非颠倒。”须在大乘修三摩提自在的情况下,从七地神通提高到十地,得不闻不问无虑无察,真境实相自在现前,得自在华庄严为止。意生身在修三昧时,可以随时地起身见,至觉法自性意生身时,须在禅定上向佛问起,至十地修行人是不闻不问无虑无察,而意生身是各种各类,皆现于如来的眼前。以上只是说意生身法的种种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上乘法: **【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馀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义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各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入十地若见得如来藏,当离名、相、分别、正智、如如的五法。有缘起自性、妄想自性、成自性的三自性。心意意识与前五识的外八识。和人与法的二无我。见如来藏时,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则灭。所以修行人从该地相续转进,是其他外道所持见解,不能倾动。这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滿足三昧门乐,三昧觉所持。修行人观察不思义佛法,自然放弃三昧门乐的修行法的限制,与八地之前的实际修行法,转向超佛子地的自觉圣智境界。远离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之道,滿足贤圣种性所行道路,及自觉圣智的意生身,远离三昧诸行。是故大慧,菩萨大菩萨欲求胜进者,当净无我如来之藏,及五住地与七识同居的识藏名。

**【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大慧,若修行人入十地,得如来藏而没有识藏名者,则远离生灭。大慧,然而一切凡夫与圣贤皆有生灭,也有识藏的名。但圣的修行者,得自觉圣智趣现法乐常住,不断方便众生。大慧,此如来识藏,一切声闻缘觉,是由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因受世间法所覆盖,好像见不到净的一面,这些都不是如来种性。大慧,如来所见现前境界,如手掌中视阿摩勒果。”

**【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曼夫人,及利智滿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曼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馀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馀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大慧,我于这些道理,以佛神力建立,令胜曼夫人(此人最上乘未修完),及利智(如来五无间种性),具足诸菩萨摩诃萨的一切修行之法,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眼、耳、鼻、舌、身、意、业)俱生。声闻念念不离人法无我而自计较着,胜曼夫人能承佛威神之力,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有智慧的修行人,能依佛理修得菩萨智慧境界。是故你与其它菩萨摩诃萨,能善分别如来藏识藏,应当勤修学,莫像声闻缘觉得少而足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而说偈言: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二种攝受生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 无始习所熏 如实观察者 诸事息无事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著名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甚深难解的如来藏,而与七识同俱,纳现所纳二种生,智者则远离一切识。识藏如镜见自己心,是无始习所熏。正确观察的修行人善观一切境界,境界则无事宁人。如智者指月,教愚夫看月,愚夫观手指(文字),不观月(佛理)。对佛经只认识文字,故不见实相。如来藏像技艺表演者,意是表演的忇助人,前五识是表演的同伙,妄想是观艺的群众。智者要远离诸识,愚者妄想是真实。

发表于 2013-12-1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法正则心正.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金刚经第十七品,不受不贪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1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