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53|回复: 11

何谓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文珠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1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世间禅,又分根本味禅,与根本净禅两种,色界天所修的四禅,与无色界天所修的四空定,加以四无量心,合名十二门禅,是出生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本,以其贪恋禅味,故名根本味禅。若然慧性多于定的人,修六妙门禅;定性多于慧的人,修十六特胜;定慧均等的人,修通明禅,净化身心,因名根本净禅;以其只能发有漏智,未得无漏慧,因名世间禅。
出世间禅,有观、练、熏、修四种。观是观照,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一切处等四种;例如修不净观,而生厌离等名观禅。练是锻炼,于初禅的离生喜乐地,二禅的定生喜乐地,三禅的离喜妙乐地,四禅的舍念清净地,与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及灭受想定,自浅至深,顺序锻炼,次第进修,于其中间,不杂异念,因名练禅。熏是熏修熟炼,前的练禅,于九次第定,虽然能次第进修,但未能逆序而出;今熏禅能顺逆进退自在,如狮子的奋勇迅速,因名狮子奋迅三昧。修是精进修习,令定境更为精纯深妙;熏禅虽能顺逆进退自在,但未能超越自在出入。今更修练,而得超越远近自在。由此观练熏修四种禅,能引发无漏智,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圣果,因名出世间禅。
出世间上上禅,是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菩萨地持经中所说的九种禅定:一自性禅:是观一切法唯心,心能含摄一切法的禅定;二一切禅:是得一切自行化他功德的禅定;三难禅:是深妙难修的禅定;四一切门禅,一切三昧,皆由此而出的禅定;五善人禅:为大善根众生所共修的禅定;六一切行禅:是含摄大乘一切行法的禅定;七除恼禅:是能灭除一切众生苦恼的禅定;八此世他世乐禅:能令众生得二世之乐的禅定;九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的净报,名为清净,连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名清净净禅。
前面所说的,仅就最初修学禅定,由世间禅进而出世间禅,由小乘禅进而大乘禅,作简单的介绍而已。至于其他大乘经论所说,诸佛菩萨果上所成就的三昧,其数量的众多,其境界的深妙,绝非我们凡夫心之可思,口之可议,亦不是用笔墨可以形容。不过,楞伽经所说,四种禅定中的如来禅,就是楞严经中,佛教阿难所修的首楞严王大定,是一切大定中的大定,属于诸佛所证的最高层次的境界。我们欲想进修此大定,必须从戒定慧三无漏学开始。
发表于 2013-8-3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师兄吉祥!
不知末学适合修炼那种禅?
以前末学没有和人学过,都是通过读经和看善知识的视频,胡乱修的,请师兄指点。
阿弥陀佛,愿师兄吉祥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三摩地最详细的指导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经,本论坛里有宣化上人的楞严经浅释,海仁老法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不读楞严经,不明白真心是怎么回事,不持戒,不清楚楞严经五十阴魔,非入魔道不可。稍微动念不正,即入魔道。
因此,百丈禅师告诉我们,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不明白自性,妙净明心,是养无明。不持戒修行,无异于外道。不持楞严咒,必为魔所摄,做魔眷属而不自知。
依四种决定清净明诲,持楞严咒,修三摩地一切究竟坚固,即是首楞严三昧,诸三昧中王。
所以,汉传佛教早课第一件就是读诵楞严咒。戒淫,杀,盗,妄。全事即理,即是修楞严大定。
没有楞严咒的加持,断不了淫欲。以淫欲心修佛,犹如蒸沙欲其成饭。蒸尘沙劫,只名热砂。不断淫欲,欲成三摩地,无有是处。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8-3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师兄吉祥!
难道只有出家才能修成三摩地吗?不邪淫也不行吗?
末学已经修了很长时间禅,一直没有得定,这和戒体不全有直接关系吧?
感谢师兄的指点,一直以来末学一直没有遇到过善知识,听法之后,从佛经上发觉是错误的知见,然后还要从新破妄,所以后来都不敢听别人讲法了,只认佛经,没想到在论坛能遇到师兄这样大修行的善知识!
阿弥陀佛,再次感谢师兄的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8-31 19:59 编辑
尘心客行 发表于 2013-8-31 19:33
阿弥陀佛,师兄吉祥!
难道只有出家才能修成三摩地吗?不邪淫也不行吗?
末学已经修了很长时间禅,一直没 ...


不断淫是欲漏,佛法是无漏法。得定也是相似定,非楞严大定。做梦漏也不行,不能进入干慧地。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过奖了。末学智慧粘帖子。
不过末学读宣化上人解释的佛经【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
以佛经为师,不盲从。所说,所讲都与佛经印证才敢发帖子。
学佛应该认真地向佛学习,不能抱着某个祖师不放。
佛告诫我们,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

点评

阿弥陀佛,师兄说的在理,末学也是认法不认人! 没有正知正见,末学是不会听的。 刚才我去了师兄的圈子,提了一个问题。 阿弥陀佛,愿师兄吉祥如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31 20:41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8-31 21:32 编辑

第一清净明诲—戒淫
选择字号
文珠法师讲述
  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想兼善天下,实行菩萨道,自利利他;都可以在佛所说的无量法门中,选择一科自己喜欢而又适合个性的,作一门深入的修持。唯独是戒、定、慧三科,是学佛必修的课程,一定要受持,而且是要终身受持。特别是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是出生定慧的父母,也是成就佛道的基层,所以学佛的人,绝对要依教奉行,不可或缺。
  戒是甚么?戒是佛为弟子们所制定‘律己修身’的规则,凡是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在家,开始学佛,首先就要受持佛的禁戒;等如凡是公民,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一样。
  戒有大乘的戒,也有小乘戒;有在家弟子应守的戒,也有出家弟子必须严格受持的戒。小乘将佛所制的戒,分为四级:五戒,八戒(优婆塞、优婆夷戒);十戒,(沙弥、沙弥尼戒);具足戒(比丘、比丘尼戒);大乘还有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以及三聚净戒等等。其中以五戒为基本,以三聚净戒为最高层。若然受持五戒不清净,不得进而求受沙弥戒、具足戒、与菩萨戒。
  戒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等四科的分别;戒法,是指佛所制定的戒法(戒律、规则);戒体,指求戒时,师资相传,作法受持,而领纳戒法于心,能生防非止恶的功德;戒行,是三业随顺戒法、戒体,一切如法的行动;戒相,是受持大小乘戒,各种差别形式,以及受持戒行时,开、遮、持、犯种种不同的相貌。而于开遮持犯的戒相中,又有遮持作犯,与作持遮犯的分别,例如:三聚净戒中的摄律仪戒,是止持作犯,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是作持止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然后受持,以免是非倒置,徒劳无益。
  还有,戒可分为有相戒,与无相戒两种。有相的戒是身戒,无相的戒是心戒;身戒是不作恶行,心戒是不动妄念。我们受持佛戒,身虽不犯,而心放逸,不名为戒;必须在持有相戒的同时,还要持无相戒;身固然不犯,心亦不起妄念,身心都清净,方名持戒。
  定,是一种止息妄念,破除散乱,集中精神于一境,能启发心智的功能,又名三昧,或三摩地,可分为世间禅,出世间禅,与出世间上上禅等三种。
  世间禅,又分根本味禅,与根本净禅两种,色界天所修的四禅,与无色界天所修的四空定,加以四无量心,合名十二门禅,是出生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本,以其贪恋禅味,故名根本味禅。若然慧性多于定的人,修六妙门禅;定性多于慧的人,修十六特胜;定慧均等的人,修通明禅,净化身心,因名根本净禅;以其只能发有漏智,未得无漏慧,因名世间禅。
  出世间禅,有观、练、熏、修四种。观是观照,有九想,八背舍,八胜处,一切处等四种;例如修不净观,而生厌离等名观禅。练是锻炼,于初禅的离生喜乐地,二禅的定生喜乐地,三禅的离喜妙乐地,四禅的舍念清净地,与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及灭受想定,自浅至深,顺序锻炼,次第进修,于其中间,不杂异念,因名练禅。熏是熏修熟炼,前的练禅,于九次第定,虽然能次第进修,但未能逆序而出;今熏禅能顺逆进退自在,如狮子的奋勇迅速,因名狮子奋迅三昧。修是精进修习,令定境更为精纯深妙;熏禅虽能顺逆进退自在,但未能超越自在出入。今更修练,而得超越远近自在。由此观练熏修四种禅,能引发无漏智,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证圣果,因名出世间禅。
  出世间上上禅,是大乘菩萨所修的禅定。即菩萨地持经中所说的九种禅定:一自性禅:是观一切法唯心,心能含摄一切法的禅定;二一切禅:是得一切自行化他功德的禅定;三难禅:是深妙难修的禅定;四一切门禅,一切三昧,皆由此而出的禅定;五善人禅:为大善根众生所共修的禅定;六一切行禅:是含摄大乘一切行法的禅定;七除恼禅:是能灭除一切众生苦恼的禅定;八此世他世乐禅:能令众生得二世之乐的禅定;九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的净报,名为清净,连清净之相亦不可得,故名清净净禅。
  前面所说的,仅就最初修学禅定,由世间禅进而出世间禅,由小乘禅进而大乘禅,作简单的介绍而已。至于其他大乘经论所说,诸佛菩萨果上所成就的三昧,其数量的众多,其境界的深妙,绝非我们凡夫心之可思,口之可议,亦不是用笔墨可以形容。不过,楞伽经所说,四种禅定中的如来禅,就是楞严经中,佛教阿难所修的首楞严王大定,是一切大定中的大定,属于诸佛所证的最高层次的境界。我们欲想进修此大定,必须从戒定慧三无漏学开始。
  慧,是智慧,属于众生心性潜在的理解力,在分析世间事物现象的真相方面言智,在能通达事物本体的真理言慧。智慧不同于世间上的知识,世间人的知识是外来的;智慧是内发的。其种类可分为世间的有漏智慧,出世间二乘圣人的无漏智慧;以及诸佛菩萨甚深微妙的般若智慧。世间人的智慧,是由书本或经验得来的知识,只能观察事物的现象,加以识心的思考与判断而已,始终无法深达事物的本体,即使是修习四禅八定所得的有漏智慧,亦不能了解事物的原理。二乘圣人的智慧,能知事物的总相,亲证缘起性空的真理,引发无漏慧,名一切智。菩萨的智慧,虽同证真谛空理,但由大悲心的驱使,进而上求诸佛无量道法,下知众生种种不同的根机,入俗利生,实行大乘法门,广修诸波罗密,能照俗谛理,名道种智。诸佛的般若智慧,能契证诸法实相的原理,圆明遍照,总括二乘的一切智,与菩萨的道种智,因名一切种智。
  我们欲想成就任何一种禅定,与开发智慧,一律都要以戒为基础。圆觉经言:‘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又言:‘无碍清净慧,皆从禅定生。’据此,我们应该知道,唯有持戒清净,始可令人摄心不动,止息攀缘,如是心不取境,境不牵心,心境脱节,内外湛然,犹如风止波停,自然可以成就禅定,启发心智。所以,佛在楞严经中,对阿难言:‘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毗奈耶,译名善治,正诠戒学,兼诠定慧。佛的意思是说:修行人对于戒、定、慧三个法门,是决定必修的课程;而且于此三种必修的课程中,又以戒为根本。因为戒的功能,可以收摄身心,灭恶生善;可以对治烦恼,增长智慧;可以利己利人,速成佛道。学佛的人,若能在持戒清净的基础上,向禅定进军,必然引发无漏智慧,就可以降伏烦恼,解脱生死,超出三界,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同时佛又于三无漏学中,特别提出戒学的杀、盗、淫、妄等四种根本大戒(四清净明诲),作为教导我们进入三摩地的修学妙门,以戒助定,免招魔障,免生退屈。由是可知四清净明诲,对于我们学佛修行的重要性。如果说:三无漏学是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就应该是学佛必修课程的根本。
  第一清净明诲——戒淫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四种清净明诲中,第一种就是戒淫。其他经论,言及根本大戒,皆以不杀生居首,唯独本经,旨在令人速离生死,得证菩提;而淫欲正是众生,沉溺生死的主要原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故佛第一先说淫戒。‘清净’,是遵守莫犯,终生严谨受持,令身心皆清净;‘明诲’,是十方古今诸佛,明明白白公布世人,令众皆知的教诫与训诲。
  人因内心充满贪嗔痴,策动于身口,故有杀盗淫妄种种不道德的罪恶行为,若能摄心一境,不起妄念,对顺境不贪,逆境不嗔,一定可以身心不犯,所以佛教我们断淫杀盗妄,先要从内心做起,若能身心俱断,是名持戒清净,所以说:‘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诸世界’,是约秽土而言,秽土众多,因名诸世界。世有过去,现在,末来三世;界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世代表时间,界代表空间,在十方三世无量时空之中,充满无量的生命,而无量生命中,又有四圣六凡的分别。诸佛菩萨,与二乘圣人,已经断烦恼,了生死,超越时空,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唯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六道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因此流转六道,生死不断。如果其心不淫,则苦因既断,苦果不生,必然可以出离生死。
  ‘三昧’译名正定。‘尘’指外界色等六尘,能染污人的身心;众生不知六尘境界,无常苦空,幻妄不真,心起贪嗔,追求不舍,遂终日为六尘而奔波劳碌,身心不得安息;烦恼是尘劳因,能扰乱人心;生死是尘劳果,令人此死彼生,劳累不止,因名尘劳。修耳门圆通金刚三昧的人,目的是超出尘劳,解脱生死,今因淫心不除,不但尘不可出,反而堕落魔道。纵然有博学多智,善说诸法,或于世间禅定,能入善出,如不断淫,皆是魔业,必然沦为魔眷。视其所修世间禅定境界的深浅,及福业的厚薄,‘上品’,禅定胜于淫心堕为魔王;‘中品’,禅定与淫心相等堕为魔民;‘下品’,禅定劣于淫心堕为魔女。不管是魔王,魔民,或魔女,都自己说已经成无上菩提。此是我慢习气使然,非果计果,大妄语成,福报享尽,必堕地狱。佛告阿难:我灭度后,在末法时期,此类魔鬼眷属,充斥人间,以广行淫欲,为善知识,使人生前受其蛊惑,死后堕为魔眷。
  ‘落爱见坑’,爱指思惑,见是见惑,即被见思二惑缠缚,以广行淫,为教化众生的手段,不修学佛的正法,而失却趣向佛果菩提的正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淫心,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修三摩地,即修习耳门圆通,亦即修首楞严王大定。佛嘱阿难转教世间,修学大定的人,必须先断淫心,不止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这样才是:‘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如来,指今佛,先佛,指古佛。无论古今,十方诸佛,教导众生修习禅定,皆以先断淫心,令身心清净,为第一种明确的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佛借譬喻以明淫心,非菩提根本。蒸喻修禅定,沙石喻淫心,热沙如烦恼,饭喻无上菩提。淫心不除,而修禅定,欲成菩提,犹如蒸沙成饭,纵经尘劫,终不可得。因为沙非饭本,因果不类,徒自疲劳,益增烦恼而已。必须先断淫心,以不生不灭心为本修因,方可证入菩提涅槃,不生灭性。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此以法合喻。初二句合蒸沙石,次二句合经百千劫,只名热沙;皆是淫根等四句,合此非饭本。因为淫心不除的人,八识田中,存有淫欲的种子,遇境逢缘,必引发淫行,因此名为‘根本成淫’。由此恶业,必招三恶道的果报,不能出离恶道,然则人身尚不可得,何况修证佛的菩提涅槃?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机’即动机,身行淫的动机,是由心而发,而心淫的动机,则基于邪念的习惯性。若然邪念的习气不除,则身心淫机的因缘未了;必须断除邪念的习惯性,然后可以断除淫行淫念的动机,令身心清净无染,最后,连能断除此邪念习气之念亦不可得。故言:‘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若身断淫机,即得律仪戒;心断淫机,得定共戒;断性亦无,得道共戒。身心的淫机俱断,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断性亦无,是‘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自此得入菩萨正位,继续进修,于诸佛所证的菩提果位,始有希望。
  梵语‘波旬’,译名极恶。是欲界天顶的天王,因贪恋五欲尘劳,障碍他人修行,能坏人善根,害人慧命,被称魔王。特别是末法时期,佛魔难分;故佛以四种根本大戒,以辨别邪正真伪;令末法修学佛法的人,知所鉴别。
  若果如释尊所说:修三摩地,必须先断淫心,便是佛说,便是正法,应当信受奉行;否则,若说行淫,不碍真修,或诱人作不道德的行为,而说是甚么双修法,即是波旬魔王所说,不应轻信。佛教一向主张依法不依人,故凡是说:修习禅定,必须先断淫机,连断性亦无的人,虽然是凡夫,其所说亦等如佛说;反之,知名度很高的人,若说行淫不碍真修,即使自称圣人,亦是魔鬼所说。所以是魔是佛,当听其言,观其行,是否身心断淫,持戒清净,作为判别的准则。
  下一章:
第二清净明诲—戒杀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有没有我?有,真有。我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是我
真正了解诸法实相,我有没有?有,真有。我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是我,这你真正觉悟了。所有物质现象是我的身相,而不执著所有物质里头这一个肉身做身相,这是错误的。阿赖耶的境界相是我的身,阿赖耶的转相是我的心,阿赖耶的业相是我的本体,这是真正看破,真正觉悟了。这个关系搞清楚、搞明白的,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五种见惑断了。不执著,不搞对立了,为什么?知道是一体,一体就不会有对立。没有对立就是边见破了,边见只要一破,自性里头的慈悲心自然就透出来,从真心里面透出来的慈悲,一般人讲爱心。那个爱是什么?是神圣的爱心,神爱世人。神圣就是自性,那是自性的第一德,自性的核心、自性的纯德就是爱。



#净空法师


发表于 2013-8-3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演程居士 发表于 2013-8-31 19:43
不断淫是欲漏,佛法是无漏法。得定也是相似定,非楞严大定。做梦漏也不行,不能进入干慧地。

阿弥陀佛,师兄说的在理,末学也是认法不认人!
没有正知正见,末学是不会听的。
刚才我去了师兄的圈子,提了一个问题。
阿弥陀佛,愿师兄吉祥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大师指出,都末法了,你到哪里寻找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
发表于 2013-8-31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师兄功德无量 末学惭愧 师兄说完这些我好像当头棒喝一样 一下子清醒了不少 以后弯路也会走的更少 愿师兄这样的善知识多来几个 这样我们这些末学就会少走些弯路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只会粘帖子。
发表于 2013-8-3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深赞叹师兄转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13: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