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883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2-1-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印祖道风 --徐足之
2013-3-12 22:46 上传
下载附件 (102.35 KB)
一、印光大师笃信念佛
印光大师对于净土法门生信的因缘,是看了龙舒菩萨的《净土文》下卷,这是印祖在亲笔信中透露给居士的。
印祖53岁时,给一位居士复信说: “所聿者净土一法,于出家学《弥陀经》时,已生信心,实未蒙一知识开示,以当时业师与诸知识,皆主参究,所有开示皆破净土。吾则自量己力,不随人转,虽佛祖现身,犹不改作,况知识所说乎!”和尚不念佛,一样没好死。印祖给体安和尚的信中说:“(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颇生信向。十余年来,悠悠虚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东,由北至南,往返万余里,阅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爹叫娘!”
佛家常言,真能念佛,唯“上智与下愚”者才能做到。印祖一生总以“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为劝。而在印祖的心目中,“上智不如下愚”,因上智之人易“弄巧反成大拙”。印祖发现,那些能够老实持戒念佛的人,临终时, “纵信愿未极,瑞相不现,皆是安然命终。”印祖奉劝在家居士: “佛法广大,无量无边,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资,欲于现生了百千万劫难了之事,当筹度己力之大小以修。且莫妄充通家,此法尚未真得,又去钻研他宗,致于此最易得益之事,反弁髦视之,以致仍旧百千万劫不能了耳。”
印祖告诫念佛人念佛要会对治烦恼习气,不主张搞燃指之类的花样。他给明本法师写信说: “佛堂日课,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否则如水泡石头,绝无心得。但按净土常规,不可别生花样。有欲立异,如燃指、燃灯者,请彼往育王去行,此山永不开此一端。”印祖曾给一位法名“真净”的居士复信托付后事: “我死之后,当极力提倡净土法门,令见闻者, 生为贤善,死生乐邦,此则唯功而无过。”
二、劝人念佛不丢人
《礼》云: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印祖云: “唯佛学幽深宏博,无妙不备,真俗互资,空有圆融。今既知其旨、知其善矣,岂肯将此无上心法,让古人独得,而自己与一切同人皆不得乎?”
今人学佛,自得利益后,往往怕人“忌讳”,不敢理直气壮地劝人念佛念观音。不用细想,这事儿还真没有什么可怕的!念佛念观音,虽属平常事,但能劝人念佛念观音,却是非常事。君子都能特立独行,马克思也奉守“走自己的S各,,让别人去说”。真学佛人,即是真君子,劝人做免费的大利益事,还怕个什么呢?劝人念佛和念观音,不需成本,不担风险,不费气力,不占时间,而利益无穷。是故印光大师处众的原则,总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劝”。他教自己的在家弟子亦如是劝: “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 (每日若念一万声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于亲友不蒙此益乎?”
三、印光大师不喜吃宴会
1936年,上海市护国息灾法会请印祖去做开示。印祖给主事者屈文六居士写信,专门说明他到上海后的饮食待遇。说自己“一生不入社会,独行其志”,故先约定几件事:
不参加活动期间的“吃斋” (宴会)。原因是,他在普陀山常住时曾参加过斋宴。一顿斋饭,要花两三个钟头, “觉甚讨厌”,此后不参加斋宴2 0多年。所以在上海期间,不参与斋宴吃饭, “无精神相陪故”。
每日吃三餐饭,并且一个人在房间吃。早餐吃粥,加馒头或饼,只用一个。午餐一碗菜,加四个馒头。晚上吃一大碗面条。吃饭不剩菜,数十年如此。所以只要一碗菜,吃完菜后用馒头将碗上油汁沾净。此外,——切点心都不吃。
返回苏州时,不许送客,送他到门外即止, “若又送则成市气”。
四、印光大师通宗通教
佛门大德之人,无不通宗通教,无不至诚谦虚。1936年仲冬,印光大师应当时的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瑛法师力请,到上海为“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作开示。七天法会,加上一次三皈传授,共演讲八次。第一日演讲开言自称: “印光本一无知无识之粥饭僧,只会念几句佛。”在其他场合,印祖还以“惭愧僧”自谓。纵观佛门代代宗师,无不是通宗通教。印光大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上的八次开示(演讲),能说理,亦能说事,善旁征博引,亦善现身说法,的确令人信服。
印光大师第一日开示,讲“护国息灾的根本方法”。讲到“教化” (教育)的重要时指出; “今日中国社会之所以如是紊乱者,皆无教化之故也。”他强烈批评宋儒“破斥因果轮回”,以至社会上出现“非圣非孝、蔑道废伦、杀父公妻”等等恶果。他说: “世间一成不变之好人少,一成不变之坏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坏,所以教化最为紧要。”他引用孔子的话作印证,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所以,只要通过教化,无不可以使之改恶归善,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惟在人之信念而力行耳”。印光大师第二日开示,讲“护国息灾的意义”,兼谈因果。引用佛祖和圣贤的话很多:《楞严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古语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为说明“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的道理,印光大师举了两桩历史事例: “昔周有太姜、太任、太姒相夫教子之淑德懿行,故能成周朝八百年之王业。” “以孟子之贤,尚须其母三迁,严加管束而成,况平庸者乎?”他特地讲述了俗称妇女为“太大”的来历, “太姜生泰伯、仲雍、季历三圣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此祖孙三代女圣人,生祖孙三代数圣人,为千古最盛之治。后世称女人为‘太太’者,盖以其人比三太焉。”
印光大师第三日开示,再谈因果道理。前面详细举了《清凉山志》里的几个因果报应的故事,后面又细说了几个自己亲历的故事。中间用了很大的篇幅抨击宋儒理学心量狭小,“窃取佛经之义以自雄,用以发挥儒教之奥”,却又怕后人发现这个秘密,于是昧着良心说佛的坏话,影响所及, “致善无以劝,恶无以惩。” “自程朱以后,儒者皆不敢说因果,以说则受人攻击,谓非纯儒,谓悖先贤。故凡识见卑劣者,随声唱和以辟佛;识见高明者,无不偷看佛经以期自雄,无不痛辟佛法以为后来入乡贤祠、入文庙之根据耳。”
印光大师第四日开示“仍谈因果”。他说前两天谈的是小因小果,今天谈大因大果。“但息刀兵水火之灾,尚非究竟,须并息生死烦恼之灾,乃为彻底办法。”他说: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律宗、教宗、禅宗、密宗、净宗。律为佛法根本,教人严持净戒;教乃依教修观,教人彻悟佛性:密以三密加持,教人转识成智。 “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所以,佛法修持要领,不过禅净两门。印光大师指出,修禅专仗自力,善根和智慧不成熟的,实际上得不到什么利益:修净土念佛法门,是自力兼佛力,只要具备“信愿行”三个必要条件,就能修行成功。印光大师花了很大篇幅介绍解释了宋初永明寿禅师写的《四料简偈》,说明修禅还须念佛的道理。其偈曰: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印祖赞道, “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了脱之玄谟。”他又举了很多禅师转世就又堕落的实例,包括戒禅师再宋身的宋朝大学士苏东坡。
印光大师感世人不知净宗念佛法门乃智愚都可修行成功的奥秘,究其原因, “皆不明因果所致”,故第五日开示“仍讲因果”。为说服那些自卑无信心的人,他指出这是“业障深重, 自甘堕落”的表现,并有如下精彩比喻: “且今世之人,有下棋、又麻雀而累死者,不知有多少;若能以此劳苦,修行念佛,何愁不往生西方、上证佛果28乎?”他在第四日开示中有类似的精妙比喻:一位怎么劝也不愿意念佛的老先生问印祖:“念佛有什么稀奇?”印祖回答说: “念佛虽不稀奇,世间无几多人念。顶不稀奇的事,就是吃饭,全世界没一个人不吃饭;此种最不稀奇的事,汝为什么还要做?”老先生不能答。印祖第五日开示专门讲解隋朝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专门对治“自甘堕落”和“妄自尊大”两种人的毛病。解释“理即佛”,引用无机子的颂偈: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解释“名字即佛”,又引颂曰: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解释“观行即佛”,引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解释“相似即佛”,引颂曰: “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解释“分证即佛”,引颂曰: “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常见月朦胧。”解释“究竟即佛”,引颂曰: “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印祖第六日开示题为《以真俗二谛破诸知见及说近时感应》。他指出,明白佛理的智慧人士,当然不会偏执“空”和“有”。否则,宁可执有,不可执空。他引用莲池大师的法语说: “著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印祖劝人念观音得感应,先设一问: “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之耶?即能救护,亦不胜其劳矣。”印祖的自答,妙而可信: “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观音本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故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皓月当空,所有水中皆现月影,千江有水千江月,此月为多为一也?不可言一,万水之月各现矣;不可言多,虚空之月常一也。诸佛菩萨之救度有情亦复如是。其不得感应者,唯以众生之不虔诚,非菩萨之不救护也。”在举了几件感应事后,印祖说, “世间不在情理之事颇多,不可因非科学而鄙视之。”
印祖第七日,亦即法会最后一日的开示,谈了大妄语罪以及老实念佛等内容。引用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的宋朝杨杰在临终时说的一首偈: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印祖着重解释“将错就错”深意说: “若彻证真性,则用不着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错。未证而必须要求生西方,故曰 ‘将错就错, 西方极乐’。”再引莲池大师赞语曰: “吾愿天下聪明才士,成就此一错也。”印祖也说出大赞之言: “此可谓真大聪明,不被聪明所误者。”
五、念佛兼念观音
北京的悟性老法师,为专持《大悲咒》的中国高僧,他“敬印”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悲咒·心经》,由北京八大处灵光寺印行流通。这本小册子有《诵咒须知》说: “观世音菩萨,慈悲救苦,有求必应。唯须深信不疑……若更能每日恭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千声乃至万声,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则临终必蒙阿弥陀佛接引。”
《印光法师文钞·复甬江某居士书》说:“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 “即念佛法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 “《法华经》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嗔恚、愚痴亦然。是知能至诚念弥陀、观音圣号者,贪嗔痴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现今乃患难世道,须于念佛外,加念观音圣号,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议之转回,庶不至宿业现前,无法躲脱耳。”
印祖《与周法利童子书》,劝其“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印光大师1932年撰写的《一函遍复》,净土学人少有不知者。印祖文中,谈净土法门圆融;谈念佛之人须尊亲孝师;谈无论诵经、持咒、礼拜、忏悔,还是救灾济贫,皆须回向往生西方:谈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谈女人如何上敬老,下育小,以及月经期间如何念佛。此外,还谈如何念观音得感应, “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
印祖一生专修净土,不喜游历,也不入社会团体,当时的中国佛教会亦无其名字。印祖弘法,很少讲说,多以笔耕,固有“口光大师文钞》三大部行于世,令佛门里外叹莫能踵。《文钞》绝大部分是与其时居士和法师的通信,少数也有为流通儒道两家的善书而作的序文,如为《安士全书》、《了凡四训》、 《太上感应篇》、《寿康宝鉴》等书写序以助流通,盖因这些善书宣扬戒杀、戒盗、戒淫,为净土修行之辅臣。诸序中有《石印普陀山志序》,印祖盛赞观音菩萨“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故得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印光大师以月喻观音感应之妙,文字精妙如此: “其随类逐形、寻声救苦、有感即应、无愿不从之迹,喻如月丽中天,影现众水。不但江湖河海各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无不各各皆现全月。又,江湖河海中月,一人观之,则其月与己相对;即百千万人于百千万处观之,亦皆各各与己相对。人若东行,月则随之而东,人若西行,月则随之而西,人若安住不动,月则不离当处。一人乃至百千万人,悉皆如是。菩萨于一念中,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感应道交,无少差殊。与此一月普现众水,随人随地各见全月,了无有异。良由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不谋而合,无缘而应,岂世智凡情所能测度者哉!”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人在世间,所求不唯成佛道而已,各各随业流转,报恩还债,种种需求,在所难免。印祖1940年专为人写了篇"L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教人为求子而念观世音菩萨的方法,与他教人为求生净土而念阿弥陀佛的方法,完全相同:“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漱及至不洁净处,并睡眠时,均须默念。《赞观音文》说,观音护持众生, “永离恶道,得生佛前。”“能使速获三乘,早登佛地。”观音菩萨十二大愿中,第十愿是: “南无前幢幡后宝盖,观音如来接引西方愿。”第十一愿是: “南无无量寿佛境界,观音如来弥陀授记愿。”佛经上说, “观音菩萨”,其前身为“正法明如来”。印祖解释说,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因此,观音菩萨有神通佛力,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比方说,西方人信天主教和基督教,应以耶稣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耶稣而为说法。中国人有崇拜孔子的,观世音菩萨即现孔子身而为说法。为官者信服国王总统,观世音菩萨即现元首身而为说法;影视歌迷崇拜明星大腕,观世音菩萨即现大明星而为说法。
《妙法莲华经》会上,无尽意菩萨问佛祖“观世音菩萨……云何而为众生说法”,释迦佛祖一口气列举了观音菩萨十八种“方便之力”,列其首者,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念佛而能往生者,必获西方三圣与诸圣众接引。西方三圣者,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两大菩萨也。 《无量寿经》说,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中,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干世界”, “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 《观无量寿经》教我们如何观观世音菩萨,说到观音菩萨的妙手时,佛明确告诉我们:观音菩萨“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印光大师《与海盐徐夫人书》教修净业方法: “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功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怎样用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功夫念佛?印祖说, “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怎样用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方法修净业?依印祖说,念佛时“反闻闻自性”,功夫上“久之久之,自成片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