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7|回复: 0

[佛经摘录] 如何克服掉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5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在《相应部》里,佛陀举了以下的譬喻,来形容掉举与追悔:“如果有一锅被风吹起涟漪而不断晃动的水,视力正常的人看它时,

也不能正确地认出及看清自己脸的倒影。同样地,当人的心受到掉举与追悔控制、受到掉举与追悔击败时,

他不能正确地看清楚,如何脱离已生起的掉举与追悔。所以,他不能知晓对自己真正的利益、对别人的利益,

以及这两者的利益;而即使很久以前,已背熟的经文也记不起来了,更别说是还未背熟的经文。”

在《增支部.一集》,佛陀如此说:“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一法,像心不安宁一般,如此有能力导致未生起的掉举与追悔生起,

或增长已生起的掉举与追悔。对于心受到困扰之人,若掉举与追悔还未生起即会生起,若已生起即会增强与增长。

诸比丘,我不见有任何一法,像心之轻安一般,如此有能力阻止未生起的掉举与追悔生起,或断除已生起的掉举与追悔。

对于心轻安之人,若掉举与追悔还未生起即不会生起,若已生起即会被断除。”《中部.念处经》的注释,提及有六种法是有助于断除掉举与追悔的;

即:一、知识;二、发问;三、了解戒律;四、跟年长且对戒律等修行更有经验者相处;五、结交善知识;六、适当的言谈。

在解释时,该注释说:“对于学习一、二、三、四或五部尼柯耶的意义及语法的人,掉举与追悔即会消失。这是人们如何通过‘知识’克服掉举与追悔。

‘发问’则是:多问什么在戒律上是适当及不适当的。对于如此做的人,掉举与追悔也会消失。

对于通过实际运用及掌握僧团戒律的本质而精通戒律者,这两种恶法(掉举与追悔)即会消失。这即是‘了解戒律’。

‘与更有经验者等相处’:去拜见及与僧团中具有戒德的长老交谈。通过这些拜访,掉举与追悔即会消失。

‘结交善知识’:跟有如戒律第一的优婆离尊者一般精通戒律者结交。在这种群体当中,掉举与追悔即会消失。

在此,‘适当的言谈’是特别指讨论什么在戒律上是适当及不适当的。通过这么做,掉举与追悔即会消失。

所以说,这六种法有助于断除掉举与追悔,但通过这些法断除的掉举,必须于未来证得阿罗汉道时,才会完全根除而不再生起。

另者,通过这些法断除的追悔,必须于未来证得阿那含道时,才会完全根除而不再生起。”

对于许多禅修者来说,掉举的确是个很大的障碍,尤其是来自大都会与城市的人。他们的心实在是很纷乱,甚至要专注一或两分钟也困难。

由于自己的习惯,他们的心就像一只猴子般跳来跳去,没有一刻是宁静的。然而,即使如此想了一百年,他们将连一点进步都没有。

因此,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在禅修方面有进步,他们必须收摄及定下自己的心。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他们必须把一切大小杂念置之一旁,而就只做一件事,即专注于禅修业处——鼻端前面的呼吸。

在《弥酰经》里,佛陀说比丘必须修行入出息念,以斩断纷乱的杂念。入出息念如何斩断纷乱的杂念?在此,我应当举个譬喻来说明。

假设有位驯牛者捉到了一只野牛。当该驯牛者想要驯那只牛时,他会竖起一根稳固的柱子,再以一条坚韧的绳子,把那只牛绑在那根柱子上。

开始时,那只牛会很烦躁地走来走去。然而,由于它被一条坚韧的绳子绑在柱子上,所以它无法逃走,而只能不断地绕着那根柱子转。

过了一些时候,由于感到疲倦,而且也已知道尝试逃走是无用的,它将安静地坐在柱子旁边。如此,它即已被驯服了。

于此,那野牛就好像未经训练且烦躁的心;柱子就好像入出息念;坚韧的绳子就好像强而有力的正念。

虽然开始时心很烦躁,但在不断地以正念把它紧系于气息之下,过了一段时候之后,它就会安静地停在气息上。

因此,如果你的心的本性,是散乱不安宁的;你就应该在每一种姿势里,都持续不断地修行入出息念(专注呼吸)。

如果以对佛法至诚恭敬的心,来如此地修行,不久之后,你的心就会变得宁静及专注。这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从我指导禅修的经验当中,

就有许多曾经无法停止纷乱思绪的禅修者,通过修行入出息念而证得了禅那,而你也应该拥有自信可以办到这一点。——摘自缅甸帕奥禅师开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