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9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6-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3-8-5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净道论导读(续)
第六:什么是戒的杂染?毁犯破损戒,就是杂染。第七:什么是戒的净化?善持不犯,就是清净。
常思维破戒的过患与具戒的功德,有助成就净戒。结语:持戒之后,就跑在涅盘的高速公路上。过程如下:
持戒→→律仪行→→不后悔→→愉悦→→欢喜→→轻安→→快乐→→禅定→→如实知见→→舍离→→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涅盘。
第二节:头陀行——1、头陀行:头陀的字义是抖落,头陀行也就是抖落烦恼的方法,有助于简单地生活,少欲知足,但不是佛陀制定的戒。
2、佛陀对头陀行的态度:佛陀未制定头陀行作为修道应遵守的戒,但他的态度是开放的,准许修行者适宜地自由选用。
头陀行者不可强迫他人也持用头陀行,更不应该自我标榜。佛陀开导的修行是中道,不是头陀苦行,也不是纵欲的乐行。他甚至指出头陀苦行会障碍修行的提升。
3、头陀行进入教团的原因:因为佛陀时代,苦行的风气很盛,有些苦行者来佛陀的座下出家,仍习惯于苦行的修法,所以佛陀随众自由地持守苦行。
因此,佛陀虽准许大家自由受持,但绝不准许强迫别人接受。例如提婆达多要求佛陀制定五种苦行的戒:
(1)住森林,(2)住树下,(3)只准托钵,(4)只穿捡回来的破衣服,(5)吃全素,佛陀拒绝他的要求,但准许自由选用。
4、头陀行的内容:完整的头陀行,一共有十三项,修行者可以随适宜而选择其中几项。
(1)粪扫衣,只穿路边、坟墓、垃圾堆捡回来的衣服。
(2)三衣,只穿出家人的三衣:重复衣、上衣、下衣。
(3)常乞食,一定要托钵。
(4)次第乞食,挨家挨户乞食。
(5)一座食,在同一座位上食用。
(6)一钵食,用同一钵。
(7)食后不食,食后不再食用其它食物。
(8)阿兰若住,只住在森林里。
(9)树下住,只住在树下。
(10)露地住,住在没有遮盖的地方。
(11)冢间住,住在坟墓附近。
(12)随处住,随别人所给的处所而住。
(13)常坐不卧,不躺下去,俗称不倒单。
《清净道论导读》第二部分:定学——1、定学在清净道的地位。序论的开头提到: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戒学己教导住戒,这里的定学,则教授修习心的方法。修定必须以持戒为基础。持戒,调理适切良善的人际关系与端直庄重的行为,
排除了外在重显的烦扰。以此为基石,才可能进一步修成定学,成就柔软安乐的身心,作为修习智慧的资粮。
2:定学的八个问题。清净道论以八个问题说明定学:第一、什么是定?第二、什么是定的语义?
第三、什么是定的特点、功能、生起、依因?第四、定有几种?第五、什么是定的杂染?第六、什么是定的净化?
第七、怎样修习?第八、修定有什么功德?比较戒学,定学增加了‘怎样修习?’
这是定学最重要的部分,详细教导初习者各种修定的方法,是本论的一大优点,占定学最大的篇幅。
3:本书对定学的章节安排。第二章是定学的一般教导,第一节将解答前六个问题,乃定学的基础知识。
第七个问题的解答依次分成七个重点,前六个重点是修定的准备事项,属于第二节;重点七就是定的修习法,第三节将教导修定的共通方法。
第三章分别说明修定的四十业处(法门)的各别,这是第七个问题的剩余部分。第四章说明修定的功德,也就是回答第八个问题。
第二章:定学的一般教导——本章的第一节是定学的基础知识,将解答定学的前六个问题。
第二节是修定的准备事项,解答第七个问题的前六重点。第三节是定学的共通方法,乃第七个问题的第七重点的通论部分。
第一节:定学的基础知识——清净道论关于修定的前六个问题,说明了定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什么是定?定就是善心聚于一境的特性。也就是一心不乱,而不是恶心或散乱的状态。
第二:什么是定的语义?善巧保持心与心所,在同一对象(目标或所缘)上,使心不杂乱。
第三:什么是定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定的特相是不散乱,作用是消除散乱,现起是消除散乱后的不摇动,乐是定的近因。
第四:定有几种?可分五重解释。1、以一种的解释,就是不散乱。2、以二种的解释,有四项:
(1)近行定,是修习行至接近定的状态,安止定是已到达定。
(2)世间定,是三界内的善心聚于一境。出世间定,是超越善心而与圣道相应。
(3)有喜,是定中伴随着喜(行蕴)。无喜,是定中没有喜。
(4)有乐,是定中伴随着乐(受蕴)。有舍,是定中伴随着舍(舍受)。
3:以三种的解释,有四项:(1)下是初得到禅定,中是达到禅定的某种程度,上是已善巧发展禅定。
(2)有寻、有伺,是有寻找又有伺察。无寻、唯伺,是已无寻找只剩伺察。无寻、无伺,是既无寻找又无伺察了。
(3)有喜,是定中伴随着喜。有乐,是定中伴随着乐。有舍,是定中伴随着舍。
(4)小,是指近行定。中,是指色界、无色界的善心一境。无量,是指与圣道相应的定。
4:以四种的解释,有六项:(1)苦行道、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苦且通达观慢。苦行道、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苦而通达观快。
乐行道、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乐而通达观慢。乐行道、速通达,是修定的过程乐且通达观快。
苦乐或快慢,取决于渴爱、无明、烦恼的轻重,以及六根的利钝。(2)小定小所缘、小定无量所缘、无量定小所缘、无量定无量所缘。
小定,是不熟悉定且不能进展。小所缘,是所缘不能改变也不能进步。无量定,是可以进展的定。无量所缘,是所缘可以自由改变又可进步。
(3)初禅,是镇伏了五种盖住禅定的障碍,而得到初禅的五种成分:寻、伺、喜、乐、一境性。
二禅,是离寻、伺,唯有喜、乐、一境性。三禅,是乐与一境性。四禅,是一境性与舍的感受。
(4)退分,是生起定的障碍。住分,是住于定。胜进分,是定的增长。决择分,是进求解脱。
(5)欲界定,是欲界的近行定。色界定,是色界的善心一境。无色界定,是无色界的善心一境。离系定,是出世间的定。
(6)欲定,是强力的愿心得到的定。勤定,是精进得到的定。心定,是强的心力得到的定。观定,是强力观想得到的定。
5:以五种的解释,有一项:初禅是寻伺喜乐定,二禅是伺喜乐定,三禅是喜乐定,四禅是乐定,五禅是定舍。
第五:什么是定的杂染?杂染是退分。第六:什么是定的净化?净化是胜进分。
第二节、修定的注意事项:这节开始解答‘怎样修习定的方法?’修定的方法,依次分成七个重点,本节提示前六点,就是修定的各种注意事项。
1、破除十种障碍修定的因缘:这些障碍,使人没时间修定或不能专心禅修,初学者应当避免。
1.1:住所。有三种人,住所会形成修定的障碍:热心从事修建等事的人。好积存物品的人。以任何原因而贪着于住所的人。
1.2:家。管家是很累的事,每天忙着布施等好几个事情。
1.3:供养。忙着应付信徒的人。忙着接受供养的人。忙着度众生的人。
他们若要修禅定,应该避开这些熟识或不熟的信众。
1.4:学众。忙于教授学众佛法,好为人师,以致没有时间禅修,应该离开学众,找个安静的场所修定。
1.5:盖道场。忙于盖道场,以致没有时间修行。对于想要获得解脱之人,不该因此而荒废道业。
1.6:旅行。忙着朝山朝圣,穿梭于道场法会之间,此应当避免。
1.7:看护法友或父母的病。照顾师父、道友、徒弟,或父母的病,这是不能推托的义务,但病愈之后即应破除障碍。
1.8:生病。为病所苦。
1.9:读书。研究经典,迷于戏论,此当避免。应在了知法义后,实践于法。
1.10:神通。若执着于神通,会障碍解脱生死轮回。
2:亲近禅师(教授禅法的善友)。禅修是实际的体验,不只是文字知识,修禅而没有善知识指导,会经常迷路或者盲修瞎练。
2.1:可教授禅修的善友,最好兼具六个优点:可爱,值得尊敬,循循善诱,善于倾听,能作甚深论说,不作无用的引导。
2.2:善友的优先级: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得禅定的凡夫、善持三藏者、善持二藏者、善持一藏者;
精通一大部经典及其注释,而又知自我反省的人。这些人是以佛陀的教法为准量,以传承佛陀正法为依皈,不会自我标榜,自创品牌。
2.3:如何亲近善知识。亲近如法的善知识,是为了修行求法,应先具备两种态度,抱着贡献自己给佛陀或阿阇梨的心态、怀着欢喜心。
到了善知识驻钖的道场,应善巧服侍善知识,善知识经验丰富、观察敏锐,待其问:‘为什么来这里?’再告诉来的目的。若至十天善知识仍未询问,则应自行请法。
3:认识自己性格的方法。修禅定,是为了集聚善心于一处,透过调伏自己粗强的烦恼,或强化既有的优点,身心才可能初步安住下来。
认识自己的性格倾向,选择适当的禅修方法,调整个性上明显的负面情绪,或者活化善良的面向,有利于修定的开展。
这里先来认识自己的性格倾向。3.1:性格的种类。人的性格倾向有六类,贪、嗔、痴、信、觉、寻,可分成三对。
贪心的人,对于善行有信心,所以贪与信是一对。嗔心的人,对于善行觉察清楚,所以嗔与觉是一对。
痴,是混乱、疑惑,而不能够决定或确立。而寻,乃是因为不断寻求,而不能够确立。因此,痴和寻是一对。
3.2:造成性格的原因。根本性格是长期造成的,它的差异取决于过去世的业,结生心的作业,是其决定之因。
3.3:辨别性格的方法。性格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与心态,有五种辨别性格的方法。
(1):姿势,例如贪心的人,走路优美有序。嗔心的心,走路急促。痴心的人,走路散乱。
(2):做事情,例如贪心的人,做事系统有序。嗔心的人,做事快速。痴心的人,做事笨拙混乱。
(3):饮食,例如贪心的人,喜欢吃甜美的食物,细尝慢食。嗔心的人,喜欢吃酸辣的东西,满口快食。痴心的人,没有一定嗜好,散乱其心,不知如何下箸。
(4):见,例如贪心的人,即使见细小的喜悦事物,亦惊愕而久视不息;有大过错,亦不计较。
嗔心的人,即使见细小的不如意,亦感不悦。若见小过,亦生嗔恨。痴心的人,则常依他人的意见,无智慧去取舍与辨别。
(5)心理状态的生起。性格贪的人,常生起如下的心态:谄、诳、恶欲、大欲、不知足、淫欲炽盛、轻佻。
嗔心的人,则常有恶念、恨、覆、恼、嫉、悭。痴心的人,则常有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执取、固执。
信愿强的人,则有施舍、欲见圣者、欲闻正法、多喜悦、不诳、不谄、信于可信乐的事。
觉心强的人,则有和霭、可为善友、饮食知量、正念正知、努力不眠、未雨绸缪。寻求的人,常有多言、乐众、不喜为善而努力、心不确定。
3.4:如何辨别自己的性格。上述的五种方法,可以辨人的性格,敏锐的人,透过自我观察,渐渐地可以确定性格,调整行为与心态。
亲近善友,请法禅修,能力具足的善友,可以看清某人个性的症状,对症下药,提供禅修的方法。确实服用,必可药到病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