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0|回复: 0

[佛教经藏] 清净道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9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序:觉音尊者所著的《清净道论》,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它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

觉音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要点,并参考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而写成此书。所以《大史》称它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

德国盖格教授也说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亚洲南方各国的佛教学者都要研究这部名著,其他的世界佛教学者也都很重视研究它。

读了此书,可以了解南传佛教的主要教理;也可以看到一些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列举当时各国的上等布类中有中国的丝绸(支那),这在经论中是难得见到的资料。这部巴利三藏的代表作,在世界各国有多种文字的译本。

觉音,公元五世纪中叶人,是南传巴利语系佛教的一位杰出学者,他用巴利文写了很多书,对上座部佛教有很大贡献。

因为在觉音时代,印度大部分的佛教学者都已采用梵文,巴利文佛教业已衰落,只有斯里兰卡和菩提场的比丘依然忠于巴利文。

由于觉音的努力,巴利文这一系的佛典古语学才又活跃起来。根据《大史》记载,觉音出生于北印度菩提场附近的婆罗门族,

他通吠陀学,晓工巧明,精于辩论。在菩提场一座斯里兰卡人建造的寺院出家,从离婆多大长老学习巴利语三藏。

受了比丘戒后,他便写了一部书叫《发智》。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在摩诃男王时代(409~431)来到斯里兰卡的首都阿罗陀补罗住在大寺,从僧伽波罗长老学习三藏经典和义疏。

在此期间,因为接受僧伽波罗的请求,觉音首先撰成著名的《清净道论》。继之,大寺僧众即把所有僧伽罗文(斯里兰卡文)的三藏注疏,都供给他做参考,要他写更多的书。

于是,觉音便移居到根他伽罗寺,埋头苦干,长期从事著作,几乎对全部巴利三藏都做了注解。

其中有律藏的注释《普悦》(善见律毗婆娑)、波罗提木叉的注释《析疑》、长部经注《善吉祥光》、中部经注《破除疑障》、

相应部经注《显扬心义》、增支部经注《满足希求》、小部《本生注》、《法句注》、《譬喻注》、《小诵》经集注《胜义光明》;

论藏之《法聚论》注《殊胜义》、《分别论》注《迷惑冰消》、其余五部论注《五论释义》。后来,他又回印度朝礼圣菩提树,不知所终。

觉音写《清净道论》,是严格地按照当时大寺派的思想体系来著述的。本论除了序论和结论外,全书分为二十三品,依照戒、定、慧三大主题次第叙述;

即前二品说戒,中间十一品说定,后十品说慧。前二品,主要是说明怎样持戒,戒的种类,持戒有什么好处,怎样自愿地受持十三头陀支等,就是说如何严格地遵循比丘僧团的生活方式。

作者在评论持戒的出发点时说:‘以贪爱为出发点,为求生命享受而持戒者为下,为求自己解脱而持戒者为中,为求一切众生解脱而受持的波罗蜜戒为上’。

中间十一品,主要是叙述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定、食厌想、四界差别等四十种定境的修习方法。这里对于怎样去修每一种定,都说得很清楚,有心者可以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行。

后十品说慧学,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集南传佛教论藏的主要内容和七部论以后发展出来的教理为一体。其主要论题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四圣谛、十二缘起等。

这里解释物质方面的色蕴,有四大与二十四种所造色;解释精神方面的识蕴,有八十九心、心识过程中的十四种作用和五十二心所法;解释缘起的各种条件有二十四缘等,这些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特色。

这部汉文译本的完成,其经历是曲折的。早在一九五三至一九五六年间,我在斯里兰卡从巴利文学者般若难陀专研《清净道论》时,即将每日所学的论文译为汉文。

其汉译手稿,于一九五七年随身带回国内。后因中国佛学院部分同学需要参考,未经修改便誊印一百部,其中错误甚多。在一次火灾中,所存全部手稿和油印本均被焚燬,化为灰烬。

直至一九七八年始,从别处找回一部幸存的油印本,方能重新据此而从事校对整理和修改工作,于一九八○年底告成。

翻译这部论着,斯国人民认为是交流中斯文化的部分工作,曾在该国‘兰卡之光报’上详细地发表过消息,国内一些学者亦重视此事。

不过由于个人才疏学浅,在译文上错误之处实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译者:叶均居士


《清净道论》序论  经中这样说:“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这问题的大意是:‘结’是缔结,与爱网同义。因为上下于色法等所缘境界,而屡屡生起爱着,犹如竹丛中的竹枝纠缠而称为枝网,故名为结。

因为对于自物、他物,或于自身、他身,或于内处及外处而生爱着,故说‘内结与外结’。以如是生起爱着,故说‘人为结缚结’。

譬如竹丛为枝结所缠,一切有情为爱网所缠结,这便是人被结缠、缠缚、缔结的意思。由于这个结的问题,所以‘瞿昙我问汝’。

瞿昙是称呼世尊的姓。‘谁当解此结’是问,谁能解此缠缚于三界之内的坚牢之结。天子这样问了之后,那位于诸法中得无碍智行者、天中之天、

帝释中之胜帝释、梵天中之胜梵天、证四无畏、具十力、得无障智及慧眼的世尊,为答此义而说此偈:“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佛陀所说之偈的戒等种种义,现在我要如实的解释:对于那在胜者(世尊)教中已得难得的出家,不得如实而知包摄戒等安稳正直的清净道,

虽然欲求清净而精进,可是不得到达清净的禅修者;我今依照大寺住者所示的理法,为说能使他们喜悦极净决择的清净道;是故一切欲求清净者,应当谛听我的恭敬说。

此中:清净,是除了一切垢秽而究竟清净的涅槃,到达清净的道路为清净道。道,是至彼的方便,这便是现在我要解说的清净道。

有些地方,清净道只是毗婆舍那(观禅)的意思。所谓:一切行无常,若以慧观见,得厌离于苦,此乃清净道。

有些地方,则作禅与慧的意思。所谓:禅慧兼有者,彼实近涅槃。

有些地方,则为业等的意思。所谓:业与明及正法,戒与最上活命,人依此等清净,不由姓与财净。

有些地方,则为戒等的意思。所谓:一切戒圆具,有慧善等持,精进勤勇者,渡难渡暴流。

有些地方,则是念处等的意思。所谓:“诸比丘,有情的清净…作证涅槃的一乘之道,即四念处。” 四正勤等亦然。

但在这里,佛陀解答天子的问题,是以戒等的意义来显示的。现在,来略释本论最初的颂意:

住戒,即安住于戒中。这里指圆满受持戒律的人,而称为住戒者,所以圆满戒律便是住戒的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6: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